從曆史中醒來:孫機談中國古文物【首屆京東文學奬-年度傳統文化圖書獲奬作品】

從曆史中醒來:孫機談中國古文物【首屆京東文學奬-年度傳統文化圖書獲奬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機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文物
  • 中國文化
  • 傳統文化
  • 孫機
  • 京東文學奬
  • 古物
  • 文化遺産
  • 藝術史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61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4073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6
字數:287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請在PC端詳情頁觀看京東文學大奬視頻

編輯推薦

  古文物學傢孫機先生又一部重要著作,《從曆史中醒來》。作者強調,從曆史、科學、藝術三重價值,全麵整體地解釋和重新發現那些不可再生的古文物。
  動物、飲食、武備、科技、佛教藝術,乃至雜項,一器一物,揭示起源與演變,既有宏觀的鳥瞰,更有細節的發明。
  復原歲月侵蝕下消逝瞭的曆史場景,幫助讀者通曉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常識。
  在作者筆下,文物不因歲月流逝而消退美之閃光。

內容簡介

  文物學傢、考古學傢孫機敘談古代文物,喚醒沉睡在博物館中的韆年古物,為讀者搭建瞭一座通往古代的橋梁,引領我們走進活的古史。
  作者在文物研究、鑒定方麵造詣深湛,擅長運用文物與文獻相互契閤的方式和曉暢的文筆,一器一物,揭示起源與演變,解析特殊技藝的妙諦。既有宏觀的鳥瞰,更有細節的發明。舉凡曆史時期的動物、飲食、武備、科技、佛教藝術,乃至雜項等中國古文物,一一復原歲月侵蝕下模糊乃至消逝瞭的曆史場景,幫助讀者通曉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常識。本書以饒有興味的專題立篇,考證得齣的結論固然令人信服,剴切從容、剖肌析理的過程,也同樣引人入勝。雍容平易之文,而時挾攻堅摺銳之風。書中200餘幅綫圖,皆齣自作者手繪,嚴整精細,畫麵生動,圖文相輔,涉筆成趣。

作者簡介

  孫機,1929年生,山東青島人。我國文物學傢、考古學傢。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館員、學術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全國美協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傢”奬。著有《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國古輿服論叢》《仰觀集》《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等。

精彩書評

  收在這部書裏的不少文章就是當年在博物館裏看展時我所聆聽的教示。遇安師的講話總是極有感染力,一旦落墨,更是從無絲毫苟且,筆力雄健,辭旨精朗,風緻靜深,是一貫的風格,卻又以它的淵博與厚實,耐得反復溫習。
  ***
  這裏的很多篇章都不是新作,但依然開捲如新,不僅研究方法沒有過時,討論的問題又何曾過時,比如寫於二十年前的《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一文,對於今天熱衷把“茶道”一詞強加於中國茶文化的人們來說,實在要認真讀幾遍纔好。《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刺鵝錐》、《水禽銜魚釭燈》都早已成為經典,廣為學界采用。《中國梵鍾》則是同類題目的奠基之作,至今顯示著它厚重的分量。《固原北魏漆棺畫》是“讀圖”的範本,於是我們知道,文獻與圖像的互證,終揭明的不僅僅是一事一物的性質與名稱,而是它的背後吾人所力求把握的曆史事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從事古名物研究)揚之水

目錄

1 鷙鳥、神麵與少昊………… 1
2 三足烏………… 16
3 古文物中所見之犀牛………… 21
4 古文物中所見之貘………… 32
5 麒麟與長頸鹿………… 38
6 獵豹………… 45
7 金絲猴………… 54
8 曆史上的唐三彩駿馬………… 63
9 關於“黔驢”………… 74
10 豆腐問題………… 78
11 釋“清白各異樽”………… 86
12 中國之榖物酒與蒸餾酒的起源………… 91
13 中國古代的葡萄與葡萄酒………… 99
14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103
15 商周的“弓形器”………… 118
16 車戰沒落的原因………… 132
17 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 138
18 禽獸紋刀環………… 161
2 從曆史中醒來
19 鼓與鉦………… 170
20 說閬中之巴………… 176
21 床弩考略………… 182
22 古代城防二題………… 189
23 中國古代的平木工具………… 200
24 托剋托日晷………… 213
25 漢代黃鍾律管與量製的關係………… 224
26 焦作窖藏齣土的杆秤………… 229
27 記保利藝術博物館所藏青銅鼓座………… 239
28 中國梵鍾………… 243
29 佛像的火焰肩與火焰背光………… 257
30 中國早期高層佛塔造型之淵源………… 271
31 中國早期單層佛塔建築中的粟特因素………… 285
32 漢代的跳丸飛劍………… 295
33 魏晉時代的“嘯”………… 300
34 金明池上的龍舟和水戲………… 305
35 江陵鳳凰山漢墓簡文中的“大柙”………… 315
36 “溫明”與“秘器”………… 322
37 “明火”與“明燭”………… 331
38 水禽銜魚燈………… 346
39 絞胎器與癭器………… 352
40 諸葛亮拿的是“羽扇”嗎? ………… 358
41 三子釵與九子鈴………… 365
42 鸚鵡杯與力士鐺………… 371
43 刺鵝錐………… 376
44 鎮………… 381
45 中國早期的眼鏡………… 392
46 談談所謂“香妃畫像”………… 397
47 溝通古文物研究與社會生活史研究的一次實踐………… 403
——評《古詩文名物新證》
48 固原北魏漆棺畫………… 409
49 “穆天子會見西王母”畫像石質疑………… 423
50 關於一支“‘唐’鏤牙尺”………… 431
跋………… 揚之水 444


好的,以下是為您構思的一份圖書簡介,該書名為《古韻探微:文明的碎片與匠心傳承》,內容聚焦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古代工藝的精妙以及曆史遺存對當下社會的啓示,同時避免提及您提供的書名《從曆史中醒來:孫機談中國古文物【首屆京東文學奬-年度傳統文化圖書獲奬作品】》中的任何具體內容,旨在展現一個獨立且詳實的文化探索視角。 --- 《古韻探微:文明的碎片與匠心傳承》 ——觸摸凝固的時光,聆聽無聲的曆史迴響 在浩瀚的中華文明長河中,每一件流傳至今的器物,都是一個時代的切片,一段被時間銘刻的敘事。它們或沉睡於地下,或陳列於殿堂,無言地訴說著往昔的輝煌、智慧的結晶與歲月的滄桑。本書《古韻探微:文明的碎片與匠心傳承》並非一本單純的器物圖錄,而是一次深度融入曆史肌理、探尋文明脈絡的旅程。它緻力於從廣闊的視角齣發,係統梳理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發展的脈絡,揭示隱藏在青銅、玉石、陶瓷和竹木之下的文化密碼與社會變遷。 第一部:物質載體下的社會圖景 本書的開篇,將目光投嚮瞭古代社會最核心的物質生活基礎。我們不局限於單一器類,而是試圖構建一幅立體的社會生活畫捲。 從“禮器”到“日用”的演變: 追溯早期文明中,器物如何從神聖的祭祀工具,逐漸滲透、分化為世俗的日常用具。探討不同曆史階段,權力結構、等級製度如何通過器物的形製、材質與紋飾被固化和彰顯。例如,分析周代禮製下,不同“鼎”的組閤所代錶的政治地位,以及戰國秦漢時期,器用觀念的世俗化趨勢如何反映社會經濟的活躍。 紡織與服飾的密碼: 服飾是流動的曆史。我們將深入探究古代紡織技術的進步,從麻、絲到後來的錦綉,麵料的變革如何影響瞭社會階層的區分,以及特定服飾(如冕服、深衣)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形製微調中,所蘊含的哲學思考與政治意圖。 建築形製中的宇宙觀: 建築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居所,更是古代“天人閤一”思想的具體投射。本捲將分析宮殿、廟宇乃至普通民居的布局原則,闡釋中軸對稱、院落組閤等空間組織方式背後,所遵循的陰陽五行觀念與儒傢中和之美。 第二部:工藝的極限與匠人的精神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綿延數韆年不絕,與其代代相傳的精湛技藝密不可分。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那些將“技”提升到“道”的工藝領域,探討古代工匠的思維模式與傳承方式。 青銅冶鑄的韆年之謎: 深入解析商周青銅器失蠟法、範鑄法等復雜工藝的原理與局限。重點在於研究銘文的鑄刻技術如何隨時代發展而變化,以及紋飾(如饕餮紋、雲雷紋)的抽象化過程,摺射齣早期宗教信仰與審美趣味的演變。我們試圖理解,在缺乏現代工具的年代,古人如何實現如此精準的造型與繁復的裝飾。 玉器的精神寄托: 玉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本捲將細緻考察從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玉器到清代和田玉雕的演進。分析“禮玉”的衰落與“玩玉”的興起,以及鑽孔技術、拋光工藝的突破,如何使得玉器從宗教符號轉變為文人雅士的審美載體。 陶瓷的化學之旅: 陶瓷,是泥土與火焰交響的藝術。本書將梳理從陶到瓷的質變過程,解析高嶺土、石英、長石的配比如何決定瞭釉色的變化。特彆關注宋代五大名窯的審美取嚮——汝窯的“雨過天青”、官窯的“紫口鐵足”——這些看似隨性的特徵,實則是對材料與火候理解達到極緻的理性産物。 第三部:文化流動的痕跡與互鑒 文明的演進並非孤立發生。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跳齣本土的疆界,考察古代中國物質文化在交流與碰撞中展現齣的生命力與適應性。 絲綢之路的物證: 通過考古發現,追蹤絲綢、漆器、玻璃器等物品在歐亞大陸的流通軌跡。分析域外風格(如犍陀羅藝術、波斯薩珊王朝的紋飾)如何被本土工匠吸收、改造,融入到中國原有的藝術語匯中,形成瞭兼收並蓄的文化麵貌。 文人趣味的塑造: 探討魏晉風度、唐宋雅集對物質文化的影響。書房用品(如筆墨紙硯、香具、插花器)的精細化發展,標誌著士大夫階層對生活品質的極緻追求,以及他們如何將個人哲學和審美情趣,通過定製化的器物錶達齣來。 現代視野下的遺産保護與再創造: 最終,本書迴歸當下,探討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正確理解和保護這些物質遺産。強調“保護”的意義不僅僅是靜置於庫房,更在於理解其背後的技術邏輯與人文精神,為當代的設計、製造與文化創新提供深厚的養分。 《古韻探微》旨在以嚴謹的考據為基石,以開闊的視野為引導,帶領讀者親手觸摸那些沉睡的文明碎片,在對古老技藝的敬畏中,重新認識中華民族的創造力與不朽的匠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真是抓人眼球,讀完之後,那種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沉睡在曆史塵埃裏的器物重新喚醒,賦予它們鮮活的生命。閱讀的過程,我仿佛化身為一個站在博物館展櫃前的訪客,但又不僅僅是走馬觀花。每一次觸摸到文字描述的細節,都能感受到背後蘊藏的深厚文化底蘊。特彆是那些關於器物造型、紋飾演變的分析,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我對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審美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故事性,讓你在瞭解知識的同時,也被那種對文化的熱愛所感染。很多我以前覺得隻是“好看”的文物,在作者的解讀下,瞬間變得有血有肉,仿佛能聽到它們在訴說著韆年的秘密。這種由錶及裏、由物及人的觀察角度,極大地拓展瞭我對傳統文化理解的深度。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體現瞭作者高超的敘事功力。它不像一般的時間綫索那樣平鋪直敘,而是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主題展覽,每篇文章都有明確的焦點,卻又彼此呼應,共同構建起一幅中國古代文明的壯闊畫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文物背後的“人”時所展現齣的同理心。他不僅僅在分析“物”的價值,更是在探究“物”與那些製作者、使用者之間的情感連接。這種對曆史人物命運的關懷,使得冰冷的文物有瞭溫度,也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飽滿和深刻。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知識普及,更像是一次對逝去文明的溫柔緻敬和深度對話,讓人在閤書之後仍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

坦白說,閱讀這類題材的書籍,我最怕的就是陷入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泥潭,但這部作品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作者的筆觸老辣而細膩,對文物的鑒賞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看”文物,而不是僅僅“聽”彆人怎麼說。比如,光是一個器物的“口沿”或“圈足”的微小形製變化,在作者的筆下,就能牽引齣不同曆史時期社會審美取嚮、冶金技術甚至政治氣候的變動。這種洞察力非常驚人,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學識的淵博和研究的精深。這種由微觀細節反推宏觀曆史的寫作技巧,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智力上的滿足感。每次翻開,都像是在參與一場高水平的智力遊戲,充滿瞭發現的樂趣。

評分

我是一個對文物考古領域一直抱有好奇心,但又總覺得難以入門的普通讀者。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是為我們這類人量身定做的。它的語言流暢自然,沒有太多艱澀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次接觸相關知識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更妙的是,作者似乎總能找到那個最巧妙的切入點,將一個宏大的曆史背景,通過一件小小的物件瞬間聚焦。比如,書中對某個特定朝代喪葬製度變遷的探討,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緊密結閤齣土的隨葬品來展開,那種畫麵感和現場感極強。讀罷,我常常會閤上書本,陷入沉思,琢磨著這些古人留下的“遺言”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讓我覺得那些遙遠的過去並非高不可攀,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片段,這種親近感是其他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帶來的感受,我想那應該是“通透”。它以一種極其清澈、毫不含糊的方式,將復雜的曆史信息和專業知識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豁然開朗。在某些章節,作者對特定器物風格的演變脈絡的梳理,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清晰、嚴謹,同時又不失文采。它成功地打破瞭我心中那種認為“研究古董就是老學究”的刻闆印象。相反,它展現瞭一種充滿生命力和現代感的研究視角。它不僅讓我認識瞭更多精美的中國文物,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審視傳統文化遺産的全新思維框架,讓人在麵對現代生活時,也能以更具曆史縱深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文化根基。

評分

喜歡閱讀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圖書。

評分

趁著活動一口氣買瞭,最近看看書,靜一靜

評分

作者在文物研究、鑒定方麵造詣深湛,擅長運用文物與文獻相互契閤的方式和曉暢的文筆,一器一物,揭示起源與演變;既有宏觀的鳥瞰,更有細節的發明。舉凡曆史時期的動物、飲食、武備、科技、佛教藝術,乃至雜項等中國古文物,一一復原歲月侵蝕下模糊乃至消逝瞭的曆史場景,幫助讀者通曉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常識。本書以饒有興味的專題立篇,考證得齣的結論固然令人信服,剴切從容、剖肌析理的過程,也同樣引人入勝。雍容平易之文,而時挾攻堅摺銳之風。書中用到的數百幅綫圖,皆齣自作者手繪,嚴整精細,畫麵生動,圖文相輔,涉筆成趣。

評分

單位機關工會買的書,非常棒!值得購買!4.23世界讀書日買的,價格便宜!

評分

一本很好的書,因價格太高,一直沒下手,這次價格稍有鬆動終於下手瞭,圖文並茂,印刷質量不錯,2014年年度好書名不虛傳。包裝都裂開大口子瞭,差。

評分

到貨速度很快,商品質量也不錯,推薦!

評分

很滿意物流也很快

評分

買瞭好幾套書,挺好的。留著慢慢看。

評分

圖文並茂有深度的書,一下子買瞭三本孫先生的書。包裝保護略不到位,有一個腳損傷,不過也無傷大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