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Ⅲ
前言Ⅴ
学习说明Ⅶ
第1章数字逻辑基础
1.1数字逻辑的发展史
1.2开关系统
...
1.3半导体数字集成电路
1.3.1集成电路的发展
1.3.2集成电路构成
1.3.3集成电路版图
1.4基本逻辑门电路分析
...
1.5逻辑代数理论
1.5.1逻辑代数中运算关系
1.5.2逻辑函数表达式
1.6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
1.7毛刺产生及消除
1.8数字码制表示和转换
1.8.1数字码制表示
1.8.2数字码制转换
1.9组合逻辑电路
...
1.10时序逻辑电路
...
1.11有限自动状态机
1.11.1有限自动状态机原理
1.11.2状态图表示及实现
1.11.3三位计数器
第2章可编程逻辑器件工艺和结构
2.1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史
2.2可编程逻辑器件工艺
2.3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结构
2.3.1PROM原理及结构
2.3.2PAL原理及结构
2.3.3PLA原理及结构
2.4CPLD原理及结构
2.4.1功能块
2.4.2宏单元
2.4.3快速连接矩阵
2.4.4输入输出块
2.5FPGA原理及结构
...
2.6CPLD和FPGA比较
2.7Xilinx可编程逻辑器件
2.7.1Xilinx CPLD芯片介绍
2.7.2Xilinx FPGA芯片介绍
2.7.3Xilinx PROM芯片介绍
第3章Vivado集成开发环境IP核设计流程
3.1IP的基本概念
3.1.1IP核来源
3.1.2IP核的提供方式
3.1.3IP核优化
3.2Vivado工具设计流程
3.3Vivado IP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3.1建立新的设计工程
3.3.2修改工程设置属性
3.3.3创建块设计
3.3.4生成设计输出文件
3.4XDC文件原理及添加方法
...
3.5查看综合后的结果
3.6查看实现后的结果
3.7生成和下载比特流文件
3.7.1生成比特流文件
3.7.2下载比特流文件
3.8生成和下载PROM文件
第4章Vivado集成开发环境VHDL设计流程
4.1创建新的设计工程
4.2修改工程属性
4.3创建并添加一个新的设计文件
4.4RTL详细描述和分析
4.4.1详细描述的原理
4.4.2详细描述的过程
4.5设计综合和分析
4.5.1综合过程的关键问题
4.5.2执行设计综合
4.5.3综合报告的查看
4.6设计行为级仿真
4.7创建实现约束文件XDC
4.7.1实现约束的原理
4.7.2I/O规划器功能
4.7.3实现约束过程
4.8设计实现和分析
4.8.1设计实现原理
4.8.2设计实现及分析
4.9设计时序仿真
4.10生成并下载比特流文件
4.10.1生成比特流文件
4.10.2下载比特流文件到FPGA
4.11生成并烧写PROM文件
第5章VHDL语言规范
5.1VHDL程序结构和配置
5.1.1VHDL程序结构框架
5.1.2VHDL实体
5.1.3VHDL结构体
5.1.4配置声明
5.2VHDL语言描述风格
5.2.1行为描述
5.2.2数据流描述
5.2.3结构化描述
5.3VHDL语言要素
5.3.1字符集
5.3.2语言要素、分隔符和分界符
5.3.3标识符
5.3.4抽象文字
5.3.5字符文字
5.3.6字符串文字
5.3.7比特字符串文字
5.3.8注释
5.3.9保留字
5.3.10允许的字符替换
5.4VHDL设计资源共享
5.4.1库的声明和调用
5.4.2子程序和函数声明
5.4.3函数体和子程序体
5.4.4子程序和函数重载
5.4.5解析函数
5.4.6包声明
5.4.7包体
5.5VHDL类型
5.5.1标量类型
5.5.2复合类型
5.5.3访问类型
5.5.4文件类型
5.5.5保护类型
5.6VHDL声明
5.6.1类型声明
5.6.2子类型声明
5.6.3对象
5.6.4属性声明
5.6.5元件声明
5.6.6组模板声明
5.6.7组声明
5.7VHDL说明
5.7.1属性说明
5.7.2配置说明
5.7.3断开说明
5.8VHDL名字
5.8.1简单名字
5.8.2选择名字
5.8.3索引名字
5.8.4切片名字
5.8.5属性名字
5.9VHDL表达式
5.9.1VHDL操作符
5.9.2VHDL操作数
5.10VHDL顺序描述语句
...
5.11VHDL并发描述语句
...
第6章基本数字逻辑单元的VHDL描述
6.1组合逻辑电路的VHDL描述
...
6.2数据运算操作的VHDL描述
...
6.3时序逻辑电路的VHDL描述
...
6.4存储器的VHDL描述
6.4.1ROM的VHDL描述
6.4.2RAM的VHDL描述
6.5有限自动状态机的VHDL描述
6.5.1FSM设计原理
6.5.2FSM的分类及描述
第7章VHDL数字系统设计和实现
7.1设计所用外设的原理
...
7.2系统设计原理
7.3创建新的设计工程
7.4VHDL数字系统设计流程
...
第8章创建和封装用户IP设计和实现
8.1Vivado定制IP流程导论
8.2封装用户定义IP核设计流程
...
8.3调用用户自定义IP实现流程
...
8.4系统行为级仿真
8.5系统设计综合
8.6系统实现和验证
第9章Vivado调试工具原理及实现
9.1设计调试原理和方法
9.2FIFO IP的生成和调用
9.2.1创建新的工程
9.2.2添加FIFO IP核
9.2.3添加顶层设计文件
9.2.4添加XDC文件
9.3网表插入调试探测流程方法及实现
9.3.1网表插入调试探测流程的方法
9.3.2网表插入调试探测流程的实现
9.4使用添加VHDL属性调试探测流程
9.5使用VHDL例化调试核调试探测流程
第10章数字系统高级设计方法
10.1数字系统设计目标
10.2时序基本概念
10.2.1基本术语
10.2.2时序路径
10.2.3建立和保持松弛
10.2.4去除和恢复检查
10.3逻辑复制和复用
10.3.1逻辑复制
10.3.2逻辑复用
10.4并行和流水线
10.4.1并行设计
10.4.2流水线设计
10.5同步和异步单元处理
10.5.1同步单元处理
10.5.2异步单元处理
10.6逻辑结构处理
10.6.1逻辑结构设计方法
10.6.2if和case语句的使用
第11章数模混合系统设计
11.1模数转换器原理
11.1.1模数转换器的参数
11.1.2模数转换器的类型
11.2数模转换器原理
11.2.1数模转换器的参数
11.2.2数模转换器的类型
11.3基于XADC的信号采集和处理原理及实现
11.3.1XADC模块原理
11.3.2XADC原语
11.3.31602模块原理
11.3.4信号采集、处理和显示的实现
11.4基于DAC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原理及实现
11.4.1D/A转换器工作原理
11.4.2函数信号产生原理
11.4.3设计实现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充满引导性的章节标题。它没有直接跳入复杂的FPGA架构,而是从最基础的晶体管单元开始,逐步构建起门电路,然后再过渡到VHDL语言和Xilinx Vivado这一强大的开发平台。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这样希望从零开始建立起扎实数字设计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福音。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FPGA的书籍,但往往在遇到一些概念性的难点时,缺乏清晰的解释,导致我对某些原理的理解停留在“知道是什么”而未能达到“明白为什么”。本书所承诺的“从晶体管”的视角,预示着它将深入挖掘数字电路的底层逻辑,让我能够理解每一个逻辑门是如何由晶体管组成的,以及它们在电信号层面是如何工作的。这对于理解数字电路的功耗、时序以及潜在的噪声问题,都至关重要。VHDL作为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其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语法,更是如何用它来描述硬件的结构和行为。我期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VHDL中不同构造(如进程、信号、端口、并发语句)如何映射到硬件逻辑,以及如何利用VHDL进行有效的模块化设计。而Xilinx Vivado的引入,则将学习的重点从理论转移到了实践。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一个复杂的EDA工具是极具挑战性的。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包括项目创建、代码编写、仿真调试、综合实现以及最终的硬件配置等流程,让读者能够快速上手,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FPGA开发中。特别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加法器、计数器或者状态机,并展示如何用VHDL实现,然后在Vivado中进行验证,这对于巩固学习成果非常有帮助。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更具深度和实践性的教材选择,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从微观电子元件到宏观数字系统设计的完整知识体系。
评分作为一名对数字世界充满探索欲的学习者,我总是在寻找那种能够提供深刻洞察,并且能够引导我从基础原理走向实际应用的教材。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没有回避最基础的电子元件——晶体管,而是将它视为构建数字系统的起点。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理解了最底层的物理原理,才能真正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从晶体管到门电路,再到硬件描述语言VHDL,最后到强大的Xilinx Vivado开发平台,这一脉络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完整的数字系统设计学习路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晶体管是如何作为开关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形成基本的逻辑门,例如AND、OR、NOT门。这些门电路是构成一切数字系统的基石,理解它们的运作原理,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VHDL的引入,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VHDL的语法和语义,特别是其并发性以及如何使用VHDL来描述数字硬件的功能和结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VHDL代码如何被综合器转化为门级网表,以及如何与FPGA硬件资源相对应。Xilinx Vivado作为当今FPGA设计领域的事实标准,它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或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清晰、循序渐进的Vivado操作指南,包括项目创建、代码编写、仿真调试、综合、布局布线、生成比特流以及最终的下载配置等流程。通过将VHDL与Vivado紧密结合,我希望能获得一种“所思即所得”的开发体验,从而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数字系统设计项目。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它将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数字系统设计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
评分在我接触过的众多技术书籍中,能够将最底层的物理原理与最前沿的工程实践如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实属罕见。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从“晶体管”这一最基础的电子单元开始,一路攀升至“门电路”,再到“VHDL实现”,最终落脚于“Xilinx Vivado”这一主流的EDA工具,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教学逻辑。我一直对数字电路的“幕后英雄”——晶体管——如何构建起我们所见的复杂数字世界感到好奇。这本书承诺要从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出发,解释逻辑门是如何产生的,这让我看到了打破抽象壁垒的希望。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各种基本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的晶体管级实现,以及它们所遵循的布尔代数定律。这将帮助我建立起对数字逻辑最根本的理解。VHDL作为一种重要的硬件描述语言,其精髓在于如何用代码来精确地描述硬件的行为和结构。我希望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VHDL的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以及并发语句等核心概念,并着重讲解如何将前面学到的逻辑电路原理转化为VHDL代码,例如如何设计和实现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Xilinx Vivado作为当前FPGA设计的主流平台,其强大的功能和复杂的开发流程,常常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实、易懂的Vivado操作指南,从项目设置、代码编写,到仿真验证、综合、布局布线、生成比特流,再到最终的下载与调试,覆盖完整的FPGA设计流程。通过学习本书,我希望能够深刻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具备运用VHDL和Vivado独立完成FPGA项目开发的能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和对数字设计感兴趣的工程师提供了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我一直对数字逻辑和硬件设计充满好奇,但常常在概念和实践之间感到迷失。市面上很多关于FPGA的书籍,要么是纯粹的工具手册,要么是过于理论化的论述,很少有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并且从最根本的原理讲起的。这本书的标题,“EDA原理及VHDL实现:从晶体管、门电路到Xilinx Vivado的数字系统设计”,正是我所期望的那种全面而深入的导览。我特别期待它能从“晶体管”这个最基础的构建块开始,解释它是如何通过其开关特性实现逻辑功能的。这对于理解数字信号的本质,以及为什么我们能够进行逻辑运算,具有非凡的意义。接着,它将门电路作为逻辑的基本单元进行讲解,这是通往更复杂设计的必经之路。我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阐述各种基本逻辑门(AND, OR, NOT, XOR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形成更复杂的组合逻辑(如加法器、多路选择器)和时序逻辑(如触发器、寄存器)。VHDL的引入,则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够描述硬件的语言。我热切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VHDL教程,不仅包括语法,更重要的是如何用VHDL来描述硬件的功能和结构,以及VHDL语句如何被综合器解读并转化为实际的门电路。Xilinx Vivado作为业界领先的EDA工具,其学习曲线并不平坦。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详细、实用的Vivado操作指导,涵盖项目管理、代码编写、仿真、综合、实现以及最终的硬件配置等全过程。通过结合VHDL和Vivado,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将抽象的逻辑设计转化为可以在FPGA上运行的实际硬件。这种从微观到宏观、从原理到实践的完整学习路径,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对系统性、基础性数字设计教学的期待,我相信它将成为我学习数字系统设计的重要里程碑。
评分在数字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我总觉得在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缺失,那就是对底层原理的深刻洞察。很多书籍要么只讲解原理,要么只聚焦工具,而这本书,“EDA原理及VHDL实现:从晶体管、门电路到Xilinx Vivado的数字系统设计”,似乎弥合了这一鸿沟。它从最基础的“晶体管”讲起,这让我看到了追根溯源的可能性。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晶体管如何作为数字电路的基本开关元件,以及如何通过其组合形成基本的逻辑门(如AND、OR、NOT)。这对于理解数字信号的本质以及逻辑运算的物理基础至关重要。接着,本书将目光转向“门电路”,这是构成数字系统的基本逻辑单元。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解释各种逻辑门的工作原理、真值表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实现方式。更进一步,我期待本书能够展示如何利用这些基本门电路构建出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例如加法器、译码器)和时序逻辑电路(例如触发器、计数器)。VHDL作为一种强大的硬件描述语言,它连接了理论与实践。我热切期望书中能够系统地介绍VHDL的语法、数据类型、并发和顺序语句等核心概念,并重点讲解如何将前面学到的逻辑电路原理转化为VHDL代码。特别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VHDL代码如何被综合器解释,并最终映射到FPGA的物理资源上,这对于理解设计性能至关重要。Xilinx Vivado作为当前FPGA设计的事实标准,其学习和使用是实现实际设计的关键。我期待本书能够提供详细、实用的Vivado操作指南,涵盖从项目创建、代码编写、仿真调试,到综合、布局布线、生成比特流以及下载到FPGA的完整流程。通过学习本书,我希望能获得一种从底层原理到实际实现的完整知识体系,从而能够自信地进行数字系统设计。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穿越数字设计史的旅程。从最微小的晶体管,到构成一切逻辑的基础——门电路,再到我们用来指挥硬件工作的语言——VHDL,最后落脚于业界领先的Xilinx Vivado开发平台,这一路径设计得极其精妙,仿佛为我量身定做。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常常感到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道鸿沟。我们学习了数字逻辑,了解了各种逻辑门的功能,但当需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可以在FPGA上运行的代码时,往往会感到茫然。VHDL的引入,正是填补了这一关键的空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将抽象的逻辑门概念,通过VHDL的描述方式,转化为具体的硬件实现。例如,如何用VHDL编写一个全加器,它背后是由哪些逻辑门组成的,这些逻辑门又是由哪些晶体管组成的,本书似乎都将一一解答。这是一种追根溯源的学习方式,我深信这将极大地加深我对数字系统设计原理的理解。Xilinx Vivado的使用,则将理论学习推向了实践的高潮。我渴望学习如何在Vivado环境中,将编写好的VHDL代码进行仿真验证,确保其逻辑正确性;如何进行综合,将VHDL代码转化为门级网表;如何进行布局布线,将逻辑映射到FPGA的物理资源上;最终如何生成比特流文件,并将其下载到FPGA开发板上,让设计在真实的硬件中运行起来。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配以丰富的实例,让我们能够通过亲手实践,掌握FPGA的设计流程。这种从原理到代码,再到实际硬件实现的完整学习体验,对于构建扎实的数字系统设计能力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的学习者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能够引领我深入理解数字世界奥秘的启蒙之书。它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从基础到实践的完整性,都让我对其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与它所承载的内容深度,在我看来是相当匹配的。作为一名在数字设计领域摸索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想要精通一门技术,就必须深入其本质,而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这一点——“从晶体管、门电路到Xilinx Vivado”。这并非简单的堆砌概念,而是展现了一个层层递进、逻辑严谨的学习路径。我常常在阅读一些高层级的数字设计文档或调试代码时,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座宏伟建筑的顶端,虽然能看到整体的壮丽,却对地基的构成、砖石的砌法知之甚少。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把深入地下探索的工具,让我能追溯到最根本的电子元件,理解它们如何组合、如何协作,最终构建出我们所见的复杂数字系统。VHDL作为一种强大的硬件描述语言,其学习曲线并不平坦,尤其是在理解其并行性、时序逻辑以及综合器如何将其映射到实际硬件时,往往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本书将VHDL的实现与底层的数字原理相结合,我相信这能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所写即所得”的直观感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语法层面。Xilinx Vivado作为业界的标杆级开发工具,其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师的实际生产力。本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读者在学习原理的同时,能够立即将所学付诸实践,通过Vivado进行仿真、综合、实现,最终下载到FPGA板上进行验证。这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对于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尤其期待书中对VHDL代码如何被综合成门电路,以及门电路如何进一步映射到FPGA内部资源(如LUTs, Flip-flops)的详细阐述。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其他教材中容易被一带而过的,而对于理解FPGA设计性能和资源利用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它填补了市场上一部分对于系统性、基础性数字设计教学内容的空白,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接触过的很多关于数字系统设计的书籍,往往侧重于某一个方面。有的过于理论化,充斥着晦涩的数学公式,却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有的则直接跳入FPGA开发工具的使用,对底层原理的讲解十分简略。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在试图打通这条从“有”到“无”的鸿沟,从最基本、最微观的晶体管单元出发,一步步揭示数字世界的构建奥秘,最终指向当今主流的FPGA设计流程。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掌握数字系统设计,就必须理解其“根”在哪里,才能更好地“枝繁叶茂”。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门电路的讲解。门电路是数字逻辑的基础,理解它们如何通过晶体管的组合来实现逻辑功能,对于后续的VHDL编程以及FPGA硬件实现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逻辑表达式和时序特性。进而,我希望能看到如何利用这些基本门电路构建出更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如加法器、译码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VHDL的引入,意味着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硬件描述的殿堂。我期待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VHDL的语法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以及并发和顺序语句等核心概念,并重点讲解如何将前面学到的逻辑电路原理转化为VHDL代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示VHDL代码如何被综合器解读,并映射到FPGA的物理资源上。Xilinx Vivado作为当今FPGA设计领域的事实标准,其功能的强大和复杂程度不言而喻。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Vivado的实用教程,涵盖从项目新建、代码编写、仿真调试到综合、布局布线、生成比特流以及下载到FPGA的完整流程。通过本书,我希望能够获得一种“从概念到代码,从代码到硬件”的完整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全貌,并具备独立完成FPGA项目开发的能力。
评分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我始终觉得缺少一条能够将底层电路原理与高层设计语言、开发工具有效连接起来的桥梁。很多教材要么过于侧重理论,充斥着抽象的数学模型,要么过于侧重工具使用,对原理的讲解浅尝辄止。这本书的标题,“EDA原理及VHDL实现:从晶体管、门电路到Xilinx Vivado的数字系统设计”,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寻找的这个连接点。我非常看重它从“晶体管”这一最基本的电子元件开始讲述。这意味着,它不仅仅会停留在逻辑门层面,而是会深入到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如何组合形成基本逻辑门,以及这些基本逻辑门又如何构建出更复杂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这对于理解数字电路的功耗、时序约束以及潜在的信号完整性问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VHDL的引入,预示着本书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硬件描述。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VHDL的语法,特别是其并发执行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VHDL来描述硬件结构和行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VHDL代码如何被EDA工具(这里是Xilinx Vivado)进行综合、实现,并最终映射到FPGA的物理资源上。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其他书籍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而它却是理解FPGA设计性能和效率的关键。Xilinx Vivado作为当前FPGA设计的主流工具,其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Vivado操作指南,从项目创建、代码编写、仿真调试,到综合、布局布线、生成比特流,再到最终的硬件下载与验证,提供完整的流程指导。通过本书,我希望能建立起一种从最底层的晶体管原理,到抽象的VHDL描述,再到最终在Vivado中实现的完整数字系统设计能力,这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评分初识这本书,是被它那宏大的叙事吸引。从最基础的晶体管,到构成数字系统基石的门电路,再到当下主流的FPGA开发环境Xilinx Vivado,这一条清晰的脉络,似乎预示着一场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实践的数字设计盛宴。我一直对数字电路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在最底层原理上理解不够透彻, Oftentimes, when encountering complex digital designs or debugging tricky VHDL code, I'd find myself questioning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Was it truly just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transistors behaving in a specific way? This book promises to bridge that gap, to demystify the abstraction layers and reveal the elegance of how these intricate systems are born from the simplest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The inclusion of VHDL, a standard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longside a practical development tool like Vivado, suggests a hands-on approach that is crucial for any aspiring digital designer. I'm particularly eager to see how the authors translate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Boolean algebra and logic gates into tangible VHDL constructs and then into actual hardware implementations within the Vivado environment. It's the kind of comprehensive journey that I believe is essential for truly mastering digital system design, moving beyond just memorizing syntax to developing a deep,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how things work at their core. The prospect of understanding the "why" behind every VHDL statement, how it maps to gates and ultimately to transistors, is immensely exciting and something I haven't found adequately addressed in other texts. This promises to be more than just a textbook; it feels like a roadmap for building a solid foundation in a field that is constantly evolving, yet fundamentally rooted in these core principles. I'm anticipating a thorough exploration of concepts like combinational and sequential logic, finite state machines, and perhaps even introductory concepts of timing and synchronization, all presented in a way that builds upon the previous chapters logically and cohesively. The breadth of topics covered, from the very granular transistor level all the way up to a sophisticated development suite, is truly ambitious and, if executed well, could be an invaluable resource. I'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ractical examples and design flows that will undoubtedly be integral to the VHDL and Vivado portions of the book. The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designation also suggests a level of academic rigor and pedagogical soundness that further bolsters my confidence in its potential.
评分ksskakjajsjjajsjsjssjjejjejejwkwkwkkwkkwkwkwkkwk
评分ksskakjajsjjajsjsjssjjejjejejwkwkwkkwkkwkwkwkkwk
评分ksskakjajsjjajsjsjssjjejjejejwkwkwkkwkkwkwkwkkwk
评分送货及时,物品完好。
评分#,二手书都比这新,,上次买书不错啊,这次是怎么了?
评分ksskakjajsjjajsjsjssjjejjejejwkwkwkkwkkwkwkwkkwk
评分#,二手书都比这新,,上次买书不错啊,这次是怎么了?
评分学习中…………
评分物流越来越差,从通州到武清运了两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