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目前市场上受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界人士欢迎的战略管理教材,力图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管理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什么,以及企业如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概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真实企业面临的战略挑战以及如何在相互冲突的选择中进行权衡取舍。每一章均以开篇案例导入本章讨论的战略管理分析的背景和现实问题。在每章结束时还有结篇案例,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案例问题的解答回顾本章分析的要点与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把握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的整体概念,本书以戴尔公司作为贯穿全书的案例,以使读者对战略管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战略管理导论 
第1章 领导力: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过程 / 2 
开篇案例 戴尔公司 / 2 
1.1 概述 / 4 
1.2 卓越绩效、竞争优势和战略领导 / 5 
1.3 绩效的行业差异 / 7 
1.4 战略经理 / 8 
1.5 战略制定过程 / 10 
1.6 主要目标 / 14 
1.7 作为自发过程的战略 / 18 
1.8 战略计划操作 / 22 
1.9 战略决策制定 / 24 
1.10 战略领导 / 26 
附录1A 企业价值、ROIC和成长 / 34 
第2章  外部分析:机遇与威胁的界定 / 36 
开篇案例 美国航空业 / 36 
2.1 概述 / 37 
2.2 产业的界定 / 38 
2.3 竞争力模型 / 40 
2.4 战略群组分析 / 51 
2.5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 53 
2.6 产业分析模型的局限性 / 56 
2.7 宏观环境 / 58 
第二部分 竞争优势的本质 
第3章 内部分析:独特能力、竞争优势与盈利性 / 68 
开篇案例 重塑星巴克的竞争优势:霍华德·舒尔茨的第二步 / 68 
3.1 概述 / 69 
3.2 竞争优势的来源 / 70 
3.3 价值链 / 75 
3.4 竞争优势的基石 / 79 
3.5 商业模式、价值链和一般性独特能力 / 82 
3.6 分析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 83 
3.7 竞争优势的持久性 / 86 
3.8 避免失败并保持竞争优势 / 89 
3.9 避免失败的步骤 / 91 
第4章 通过职能层战略构建竞争优势 / 96 
开篇案例 弗吉尼亚·梅森医疗中心的精益生产 / 96 
4.1 概述 / 97 
4.2 获取卓越效率 / 98 
4.3 效率和规模效应 / 98 
4.4 物料管理、准时制生产和效率 / 106 
4.5 实现卓越品质 / 111 
4.6 实现优异的创新 / 116 
4.7 实现卓越的客户响应 / 120 
第三部分 战略 
第5章 通过经营层战略建立竞争优势 / 128 
开篇案例 辛加发现一个在线社交游戏竞争的新战略 / 128 
5.1 概览 / 130 
5.2 竞争定位和商业模式 / 130 
5.3 竞争定位和经营战略 / 136 
5.4 竞争定位:一般性经营战略 / 137 
5.5 竞争定位的动态性 / 148 
第6章 行业环境和经营战略 / 158 
开篇案例 高朋:线上团购的领导者 / 158 
6.1 概述 / 159 
6.2 零散型行业的战略 / 160 
6.3 孕育型和成长型行业的战略 / 162 
6.4 飞越产品生命周期到成熟 / 168 
6.5 成熟行业的战略 / 170 
6.6 衰退行业的战略 / 180 
第7章 战略与技术 / 187 
开篇案例 云计算的兴起 / 187 
7.1 概述 / 188 
7.2 技术标准和格式战争 / 189 
7.3 格式战争取胜的战略 / 195 
7.4 高技术行业的成本 / 197 
7.5 获取先动优势 / 199 
7.6 技术范式转变 / 204 
第8章 全球化战略 / 214 
开篇案例 雅芳产品 / 214 
8.1 概述 / 215 
8.2 全球化和国家环境 / 216 
8.3 通过全球扩张提高盈利能力、促进利润增长 / 220 
8.4 成本压力及地区响应压力 / 224 
8.5 选择一个全球战略 / 226 
8.6 进入方式的选择 / 231 
8.7 全球战略联盟 / 237 
第9章 公司层战略 / 245 
开篇案例 美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整合 / 245 
9.1 概述 / 246 
9.2 公司层战略和多业务模式 / 247 
9.3 横向一体化:单一行业战略 / 248 
9.4 纵向一体化:进入新行业以加强核心商业模式 / 253 
9.5 纵向一体化的替代选择:协作关系 / 259 
9.6 战略性资源外包 / 262 
第10章 多元化战略 / 271 
开篇案例 威富公司收购添柏岚以期实现相关多元化收益 / 271 
10.1 概述 / 272 
10.2 通过多元化提高利润率 / 273 
10.3 两种类型的多元化 / 279 
10.4 多元化的弱点和局限 / 281 
10.5 战略选择 / 285 
10.6 进入新行业:内部新投资 / 287 
10.7 进入新行业:收购 / 290 
10.8 进入新行业:合资 / 294 
10.9 结构重组 / 294 
第四部分 战略执行 
第11章 绩效与治理 / 300 
开篇案例 高盛欺诈了吗 / 300 
11.1 概述 / 301 
11.2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绩效 / 301 
11.3 代理理论 / 306 
11.4 治理机制 / 311 
11.5 伦理和战略 / 316 
第12章 在参与单一行业竞争的企业中执行战略 / 328 
开篇案例 艾伦穆拉利改变了福特的结构和文化 / 328 
12.1 概述 / 329 
12.2 通过组织设计实施战略 / 330 
12.3 组织结构构建的要素 / 331 
12.4 战略控制系统 / 336 
12.5 组织文化 / 341 
12.6 在职能层构建独特能力 / 344 
12.7 单一产业中的战略实施 / 349 
12.8 结构重建和流程再造 / 359 
第13章 跨国家与跨行业的公司战略 / 365 
开篇案例 诺基亚调整全球组织架构 / 365 
13.1 概述 / 366 
13.2 借助事业部结构管理公司战略 / 366 
13.3 跨国家战略实施 / 375 
13.4 进入模式与执行 / 381 
13.5 信息技术、互联网与资源外包 / 385 
参考文献 / 392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商业世界运作方式的全新视角! 我一直对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感到好奇,也常常在思考那些成功的企业究竟做对了什么,而失败的企业又错在哪里。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不仅为我梳理了战略管理的 H 核心概念,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分析,从初创科技公司到老牌跨国企业,它们在面临相似挑战时所采取的不同战略路径,让我深刻理解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我记得有一个关于共享出行行业的案例,书中详细剖析了不同公司在用户获取、盈利模式以及应对监管方面的策略差异,这让我对商业模式的创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所熟悉的企业,思考它们当前的战略选择是否明智,或者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 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非常棒,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 actively 地思考和分析。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和“如何做”,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探究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 即使是对商业领域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建立起扎实的战略思维基础,因为它循序渐进,讲解清晰,并且案例的选取也极具代表性。 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提升商业洞察力、理解企业决策过程的读者,无论你是学生、从业者还是仅仅是对商业感兴趣的人,这本书都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企业的“长期主义”有了全新的理解。《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案例,彻底改变了我对商业竞争的看法。我曾以为,成功的企业无非是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优秀的产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持续的价值创造之上的。我被书中对“企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所吸引,特别是关于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公司,如何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例如,书中分析了苹果公司如何通过其硬件、软件和服务形成一个紧密的生态圈,牢牢吸引住了用户。这种对“用户粘性”的深度剖析,让我看到了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我还对书中关于“人才战略”的论述非常重视,它强调了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和培养机制,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团队。书中展示了一个咨询公司如何通过吸引顶尖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最终在行业中建立了卓越的声誉。这本书让我明白,战略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战略。
评分我一直对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感到好奇,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答案。《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通过理论和案例的结合,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战略管理知识体系。我被书中对“资源基础观”的阐释深深吸引,它让我明白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源于其内部独特的、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书中分析了像埃克森美孚这样的能源巨头,如何通过其在勘探、炼油和分销方面的长期积累,构建了坚固的竞争壁垒。这种对企业内在优势的挖掘和利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公司自身的资源禀赋。我还对书中关于“战略制定与执行”的论述非常感兴趣,它强调了战略的落地同样重要,甚至比战略本身更具挑战性。书中提到,许多优秀的战略最终因为执行不力而失败,这让我认识到,战略的成功不仅在于“想”,更在于“做”。我记得书中分析了一个新兴科技公司,它如何通过建立敏捷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确保其创新战略能够快速转化为市场成果。这本书让我明白,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的愿景到微观的执行,环环相扣。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像一些学术书籍那样充斥着冷冰冰的术语和复杂的公式,而是用一种更加亲切、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高深的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战略管理的奇妙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价值链分析”的深入剖析,它让我明白了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是如何协同作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我记得书中分析了一个航空公司的案例,它如何通过对乘客服务、航班调度以及行李处理等环节的优化,全面提升了客户体验,从而在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脱颖而出。这种对企业内部运作的细致观察,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书中还对“战略联盟”和“并购”等增长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了许多实际案例,让我看到了不同策略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我对于书中关于初创企业如何通过“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的分析特别感兴趣,它为许多有创业梦想的人提供了可行的思路。这本书的案例不仅覆盖了不同的行业,还包括了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初创公司到行业巨头,让我能够看到战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它教会我,战略并非是少数高管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都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让我一开始有些望而却步,但当真正沉浸其中后,我才发现它的内容是如此充实而又极具价值。《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商业史的缩影,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得以窥见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企业们在战略博弈中的智慧与挑战。我被书中对“颠覆性创新”的分析深深吸引,特别是关于那些曾经的行业巨头是如何因为未能及时应对新技术的冲击而走向衰落的案例,发人深省。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强大的企业,也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唯有持续的自我革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书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整合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核心战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我记得书中分析了一个全球性消费品公司如何通过对供应链的优化和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也获得了更强的成本优势。这种将长远利益与短期回报相结合的战略眼光,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还让我对“全球化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要考虑跨文化差异,还要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高效的价值链。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群顶尖的企业家和战略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他们的经验和洞见,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素材。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企业运营背后的“操作系统”。在阅读《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之前,我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尤其是那些能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公司,总是有些模糊的认识。我可能知道它们产品好、服务棒,但却说不清它们究竟是依靠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一切。这本书则用一种非常结构化的方式,把我带入了战略管理的殿堂。我惊叹于书中对不同战略框架的梳理,比如波特的五力模型、SWOT分析,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最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核心竞争力”的阐释,它让我明白,企业真正的护城河并非仅仅是资本或规模,而是那些难以被模仿的独特能力。书中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例如科技巨头如何通过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来巩固其市场地位,或者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精益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我对这些理论有了直观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组织文化”在战略实施中的作用的分析,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拥有再好的战略,如果组织内部无法形成相应的文化支撑,也可能难以落地。这本书不只是罗列理论,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结合,让我能够看到理论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它培养了我一种“战略性思维”,让我能够从战略层面去审视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案例分析是我最看重的部分,它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极具启发性。《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中的案例都经过精心挑选,既有行业经典,也有新兴趋势,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平台战略”的讨论,以及它如何改变了许多行业的竞争格局。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电商平台如何通过聚集买卖双方,创造出巨大的网络效应,从而建立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这种对“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维护的洞察,让我对未来的商业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我还对书中关于“危机管理”的章节印象深刻,它通过一些企业在面临重大危机时的应对策略,展示了战略的灵活性和韧性。我记得书中分析了一个食品公司在产品安全危机中的处理过程,它如何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快速的召回以及积极的沟通,最终赢回了消费者的信任。这种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并能迅速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战略并非是一种僵化的蓝图,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它鼓励我去思考“如果我是这家企业的CEO,我会怎么做?”,这种代入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战略决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
评分我当初选择这本《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纯粹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我所在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管理层也越来越重视战略规划。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类理论书籍有些畏惧,担心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书中的理论部分写得非常精炼,抓住了战略管理的本质,并且引用了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但又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枯燥。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案例部分,它们真实、贴近现实,而且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蓝海战略”的讨论,以及它如何在不同行业被成功应用。书中分析了一个零售巨头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这让我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我还对书中关于企业如何进行竞争对手分析的章节颇有心得,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这本书还让我明白,战略的制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例如,书中对数字化转型对传统行业战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我们在公司内部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框架,让我能够以更宏观、更系统的视角去看待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也为我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引导。《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贴近实践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我被书中对“战略选择”的分析深深吸引,它让我明白,企业面临着无数的选项,而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书中通过对比不同企业在同一行业的不同战略,比如专注于高端市场的奢侈品牌和追求大众市场的快消品品牌,让我看到了战略多样性带来的不同结果。这种对“定位”和“差异化”的深入解读,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公司在市场中的独特价值主张。我还对书中关于“组织变革”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揭示了战略的实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组织阻力,并提供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例如建立变革的驱动力、沟通愿景以及赋能员工。书中分析了一个传统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克服内部的抵触情绪,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这种对“变革管理”的深入剖析,让我认识到,战略的成功执行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和组织的惯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不仅仅要去思考“做什么”,更要去思考“如何做到”,以及在做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评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分析工具箱,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企业。《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原书第10版)》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即使是复杂的战略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竞争战略”的分类,比如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战略,以及它们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书中通过一个快餐连锁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其如何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标准化的流程,实现成本领先,从而在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对企业运营细节的深入挖掘,让我对“执行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对书中关于“创新管理”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关注产品创新,还包括了商业模式创新、流程创新等多个维度。书中分析了像Netflix这样的公司,如何通过不断调整其商业模式,从DVD租赁到流媒体服务,最终引领了行业变革。这种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关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批判性思维,让我能够独立地分析企业面临的战略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