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崛起:阿里巴巴3万亿的商业逻辑

新经济崛起:阿里巴巴3万亿的商业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里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商业模式
  • 阿里巴巴
  • 新经济
  • 电商
  • 互联网
  • 创业
  • 商业分析
  • 中国经济
  • 数字化转型
  • 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64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557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阿里研究院·新经济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等联袂推荐。
  阿里研究院重磅发布,新经济国民必读手册
  2016年3月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发布,受到全世界关注。“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媒体舆论及关注的热点。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阿里研究院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深度解读。
  “新经济”是DT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发展新思维,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于6大议题,即: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云、网、端”逐步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持续投入;新的经济形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微经济”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新的贸易形式——“跨境经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新的商业范式——“C2B运作”日趋主流;新的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机制已成共识。
  2016年初,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交易额实现3万亿元。作为新经济发展的代表性企业,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体系涉及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两大部门,以及物流与金融两大服务业,3万亿是这一商业生态体系快速发展的表征,也是全球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表征。3万亿背后蕴藏着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带动创业和就业的发展。阿里电商生态创造超过1500万个零售就业机会,拉动超过300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本书对3万亿所进行的系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商界及政府的决策者、新经济的研究人员和关注未来商业的各界人士更全面地理解新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逻辑,从而为个人、企业和政府向数字经济的转型提供一个可靠的路标。


内容简介

  新经济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本书全面描述了3万亿的基本事实,重点说明了这一新经济体发展背后所孕育出来的全新的C2B商业模式,解析了以3万亿为代表的新经济,在拉动消费、创造就业和新税源、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宏观影响,剖析了新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进程。同时,本书对新经济与新治理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本书对全球新经济的未来演化进行了预测。
  作为新经济发展的代表性企业,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体系,涉及到了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两大部门,以及物流与金融两大服务业,3万亿是这一商业生态体系快速发展的表征,也是全球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表征。本书对3万亿所进行的系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商界和政府的决策者,新经济的研究人员,关注未来商业的各界人士,更全面地理解新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逻辑,从而为个人、企业、政府向数字经济的转型,提供一个可靠的路标。

作者简介

  阿里研究院,这是新经济与新治理研究者的黄金年代。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价值导向,运用互联网的方式、方法、视角和工具,研究互联网、大数据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新现象、新规则,已经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在这个巨变的大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优秀学者、智库,通过与网商、服务商、平台、用户等之间的大规模社会化协作,正在创新性地研究这个时代、全球、国家、产业、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大变迁。一个有望取得大成果、为社会创造大价值的互联网经济研究生态圈,已经初步浮现。成立于2007年4月的阿里研究院,正是这一进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
  研究“土壤”:阿里研究院依托并深深扎根于全球*大、*具活力的在线商业生态系统——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构成的阿里巴巴互联网商业生态圈。
  研究定位:秉承开放、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面向研究者和智库机构,通过数据、技术、案例、理念的分享,成为新经济与新治理领域的智库平台。包括数据开放平台、专家网络与智库平台。
  研究范围:未来研究(如信息经济)、微观层面上的模式创新研究(如C2B模式、未来组织模式)、中观层面上的产业互联网化研究(如电商物流、农村电商)、宏观层面上的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互动研究(如互联网与就业、消费、进出口等)、互联网治理研究(如网规、电商立法)等。
  研究价值:携手新经济与新治理领域的研究者、智库机构,共创、共建、共享关于未来的新理念、新洞见与新规则。


精彩书评

  3万亿元的成交额,充分证明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了我国创新创业的重要推动者,也表明中国已经在互联网经济的一些领域实现了全球性领先。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在“新经济时代”能涌现出更多阿里巴巴这样的创新引导的公司。

  ——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

  由于互联网的革命,使得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一次有机会站在世界的高点,能够去推动和实现互联网与商业的充分融合,推动商业的升级和再造。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并正在开始新的征程。我们将努力不辜负时代给予的机遇,坚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为时代做出我们阿里人的贡献。

  ――张勇 阿里巴巴集团CEO

  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来看,国家曾经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全球化1.0时代的核心推动力。二战后,随着工业文明在发达国家逐步走向成熟,跨国公司又成为了全球化2.0时代的重要推动者。我们相信,在DT驱动下的全球化3.0时代,全球的小企业和消费者,将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的分工、协作体系之中。中国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富于创新精神、互联网的发展也较为普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DT时代,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一定能够与全球的小企业、消费者一道,共同为全球新经济、全球新商业文明的发展,从技术、商业、制度等多个方面,做出来自中国的贡献。

  ――金建杭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

  商界、政府和市民社会的所有人都应对此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认识到我们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彻底的和不可避免的。本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坚实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迎接全新的、数字化的二十一世纪。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本书。

  ――法迪·切哈德 ICANN前总裁兼CEO

  如何看待、如何判断、如何促进新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形成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体系,因势利导地把企业创造转化为国家创造,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是我们的新机遇。机遇转瞬即逝,面对全球迅猛发展之势,不是融入浩浩荡荡的大潮兴起,就是被激流险滩所阻滞。这是一场不能不参加的考试和考验。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电商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特别是新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电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减少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进而改变整个生产摸式。人类社会正向着“个性化消费,个性化生产”的方向迈进。试想,传统商店和传统商业模式能满足大众的“私人定制”吗?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华大地上的电商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未来又要往何处去,值得一读。

  ——汤敏 国务院参事

  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突破3万亿元交易额大关,比肩沃尔玛,这是中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在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对这一案例的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

  根据BCG预测,到2020年,中国网络购物将达到约1.6万亿美元。网络购物,将同中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消费者以及新时代消费者,成为驱动中国消费增长的三大力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贵的视角,一睹数字化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廖天舒 BCG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而连接供需的流通市场效率更是整个市场经济高效运转的基础。3万亿的意义不仅仅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而是DT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升的一个缩影,是技术发展给中国带来新发展模式红利的一个例证。

  ——陈有钢 麦肯锡全球董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区负责人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正在撬动全球经济,并对行业生态和企业组织产生深远影响。3万亿元的平台交易额,对于阿里而言是里程碑式的数字,更是新旧经济转型的有力见证。本书并不拘泥于阿里巴巴内生性发展的分析,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揭示新经济与全球化的勾稽关系,以及该趋势下的商机。”

  ——许思涛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目录

序一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序二 全球新经济的关键一跃
序三 新经济的爆发力
序四 天花板与地板
?第一篇? 3万亿:大事与大势
?第一章? 两家公司,两个时代 002
历史一刻 002
13年,3万亿 004
从IT到DT 008
从线下超市到移动APP 010
从自营模式到平台生态 011
商业体系的整体跃迁 013
?第二章? 从B2C到C2B 016
个性化:C2B模式的土壤 017
先行者的脚步 022
C2B模式的机制与特征 027
C2B:理想还是空想 031
寻找DT时代的亨利·福特 035
今日从何而来 039
C2B模式之于中国经济 046
?第二篇? 第五大经济体:浮现与展开
?第三章? 第五大经济体崛起 056
巨大规模:新型经济体崛起 056
人口“迁移”:新世界格局 058
探索新大陆的新边疆 060
深层重构:新结构与新治理 063
?第四章? 第一驱动:新技术集体跃迁 065
奇点临近:新技术接连突破 065
从IT群落到DT群落 067
数据技术:静悄悄的革命 069
10大未来科技 072
?第五章? 商业再造:激活与迸发 080
产业革新:催生与再造 081
为宏观经济注入新活力 092
?第三篇? 新经济:框架与议题
?第六章? 如何认知新经济 114
新旧经济加速更替 115
新经济的基本形态 120
新经济的三大动力 127
新的产业组织 131
?第七章? 新景观:超级协作 135
超大规模的超级协作 136
云端制:坚实的大平台 140
云端制:被赋能的小前端 142
?第四篇? 新治理:格局与趋势
?第八章? 制度创新:向上,向前 148
十一项重大进展 149
电商监管中的制度创新 151
?第九章? 信息社会的治理思路 156
网规与平台化治理的启示 157
DT时代的治理新思维 159
互联网治理新趋势 161
?第五篇? 3万亿:仅仅是开始
?第十章? 阿里巴巴:3万亿之后 168
打造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 168
三大战略重点 170
5+2的业务布局 174
搭建未来的消费场景 182
?第十一章? 全球巨市场 185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185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94
新规则和新治理 199
?第十二章? 黄金年代就在前方 204
20世纪70年代:历史大迁移 204
全球新经济的黄金年代 206
五大转变 208
DT时代的中国故事 216
?附 录? 我国重要电子商务政策和法律法规 218
?后 记? 223

前言/序言

  序一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2015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大胆畅想:在新的财年里,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成交额一定会超过3万亿元的大关。到2016年3月21日,我们在财年里终于如期实现了3万亿元的成交额。今天,在3万亿的背后,是上千万的淘宝、天猫商家,是数亿的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协作、共同发生化学反应,才造就了今天的3万亿。一个完全崭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初显轮廓、初具规模。

  从2003年我们的第一个零售平台淘宝网诞生,历时13年的时间,我们终于走到了这一刻。2003年的时候,互联网跟商业的结合才刚刚开始。13年走过,很多创新者、创业者已经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新和创造,广大消费者已经开始适应互联网化的生活,消费行为已经更多地发生在网上。所以,整个13年的变迁,正好印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变化,印证了互联网和商业充分结合、不断进展的变化,也印证了广大消费者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的变化。

  从商家层面来看,淘宝网上有很多刚刚创业的中小商家,他们慢慢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并进一步形成广为人知的淘品牌。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国的产业集群正在纷纷涌向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拓展他们的道路。在天猫上,则有很多原来就非常知名的商家,他们从开始认识互联网到全面拥抱互联网,从把互联网看成一个新的销售通路,到走向利用互联网、利用电子商务来带动整个体系的转型升级。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大家已经不再觉得网上购物是一件新鲜事,它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跟用水、用电、用煤一样自然。所以,今天我们的所有变化都来自于时代的推动,来自于商业的进步,来自于技术的力量。

  从服务商层面来看,在我们的整个生态体系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物种、新的角色、新的服务商。比如大量的淘宝模特,我们称之为淘女郎,还有专属于电子商务的摄影师;再比如大量致力于专业服务的物流商、仓储运营公司等行业的产生。各种各样的服务商在生态系统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生态系统的繁荣并不是少数几个人就能够任意设定的,相反,它充分反映了市场的力量,反映了市场创造的机会,因为市场有这样的需求。

  我们的网上零售总额差不多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我们怎样改变其余的90%?这绝对不是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事情,相反,整个社会的进步、整个商业的进步都需要利用互联网,共同在未来把剩余的90%都变成广泛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到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效率会大幅度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也会更有效地配置。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巴巴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初具规模的经济体。我们并不是这个经济体的拥有者,而只是这个经济体、这个生态体系的运营者。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商家、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他们都在跟我们一起共同经营这个经济体。在整个网络经济体中,我们的职责是搭建好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几个方面。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设施,所有商家、合作伙伴和创业者才能更有效率地发展自己的业务,更有效率地配置自己的资源,最终使整个经济体更加繁荣。

  互联网革命使得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第一次有机会站在世界的最高点,推动和实现互联网与商业的充分融合,推动商业的升级和再造。展望未来,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近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交额达到6万亿元或者说1万亿美元,希望再花几年时间(到2020财年)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推动广大农民的生活进步,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跟城里人享受一样的生活,能够把原产地的产品更好地销售到全国和全世界,同时也帮助城里的商品更好地走向农村。我们还希望推动全球化的演进,把全世界更多更好的商品更快地引进中国,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把中国广大中小企业、国产品牌的好产品带到全世界。这是我们阿里巴巴承担的历史使命。更长远一点,我们的平台将努力让千万级的商家发展好,创造1亿以上的就业机会,服务全球20亿的人口。

  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并正在开始新的征程。我们将努力不辜负时代给予的机遇,坚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使命,为时代做出我们阿里人的贡献。

  张勇

  阿里巴巴集团CEO

  序二

  全球新经济的关键一跃

  Exceeding three trillion is indeed a key leap for the new global economy. And this book by the Alibaba Research Institute is an excellent analysis for those who wish to understand the depth of transformation in our increasingly digital economy.

  The Internet has enabled new paradigms of connectivity, blurring the lines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 worlds, while creating a new transnational layer linking people and businesses across the planet. This new networked reality is fueling new business models and empowering small and large businesses in new ways, that were unknown to man before this time. While this new reality holds enormous promise to improve the economy and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 it also requires new rules to ensure equity and fluidity for all.

  All of us in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civic groups must be prepared and informed as this economic and societ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deep and inevitable.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olid background to prepare us for our new digital 21st century. I urge you to read it.

  超越3万亿确实是全球新经济的关键一跃。阿里研究院所著的这本书对此进行了极好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转型的深度。

  网络让新的连接范式成为可能,让物理和数字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为全球人类和商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跨国界连接层。这种新的网络化现实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用新的方式赋能大大小小的商家,而在此之前这对于人类而言是难以想象的。这种新现实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类生活,同时也要求有新的规则来实现对所有人的公平和共享。

  商界、政府和所有市民都应对此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认识到我们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彻底的和不可避免的。本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迎接全新的、数字化的21世纪。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本书。

  法迪·切哈德

  ICANN前总裁兼CEO

  序三

  新经济的爆发力

  记得2007年3月3日,在上海东方艺术馆龙永图先生主持的“现代零售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被评为10大成功商业案例之一。当时阿里巴巴只有很小的成交额,马云说他未来的目标是超过沃尔玛。2016年年初,在零售领域,有两家公司的财年交易额都达到约3万亿元人民币(近5000亿美元)的高度,这就是阿里巴巴和沃尔玛。

  新经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爆发力?这是因为互联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革命是一项综合性、渗透性、泛在性和引爆性的革命,它是以技术革命带动整个社会变革的酵母。互联网是一次渐进的革命,但蓦然回首,却发现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存在方式,并将继续引发世界上出现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变革性企业。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上重新认识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及其演化的理论内涵,形成国家和企业的新战略、新布局。

  中国正迎来新经济发展的春天,新旧技术的换代、新旧产业的更替、新旧动力的替代呼唤新旧体制的转换,这是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两个时代的更替,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标志性突破。

  中国也在快速创造互联网经济的奇迹。拥有全球最多网民的大国,全球第一的电子商务大国,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就业大国,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以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以互联网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领域正在快速成长。

  如何看待、如何判断、如何促进新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形成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体系,因势利导地把企业创造转化为国家创造,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是我们的新机遇。机遇转瞬即逝,面对全球迅猛发展之势,不是融入浩浩荡荡的大潮而兴起,就是被激流险滩所阻滞。这是一场不能不参加的考试,一场不能不面对的考验。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序四

  天花板与地板

  若干年后,当人们再次回想起全球经济史上的2016年,我相信那时的人们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2016年是全球经济史上的转折之年。自2016年开始,更确切地说,以2016年3月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实现3万亿元成交额为标志,全球新经济在这一年实现了至为关键的一跃,真正开始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2016年年初,阿里巴巴和沃尔玛齐头并进,成交额分别都突破了3万亿元。单一市场能够实现这样高的成交额,绝不只是数字的累积和叠加。在我看来,我们和沃尔玛所取得的成绩,说明两家公司都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各自所处的技术环境、商业环境和时代环境。

  从时间来看,阿里巴巴零售平台诞生于21世纪的DT时代,沃尔玛则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IT时代,两家公司都能够很好地利用当时的新兴技术实现快速发展。从空间来看,前十多年里阿里零售平台的发展是中国消费和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而沃尔玛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则与美国消费和美国的全球经济布局密不可分。

  从增速来看,沃尔玛过去10年销售额增长了56%,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6%;而阿里零售平台过去10年成交额增长了368倍,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80%以上。同时,阿里零售平台在过去13年里实现了第一个3万亿之后,在未来4年里马上就将完成第二个3万亿——实现年成交额6万亿元以上。有专家据此认为,3万亿元这一数字,对于自营式零售模式来说似乎是一块已经可以摸得着的天花板;而对于互联网零售平台来说,3万亿元则是刚刚向上跳离的那块地板。互联网平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回到商业本身,对于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C2B模式的持续探索和追求。我们相信,未来的商业一定是真正能够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

  从商业史来看,在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流水线大生产的驱动下,人们的基本需求逐渐都得到了满足。由此,很多消费品行业都转变为了买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销售-消费”三者的关系越来越不均衡。生产商和销售商越来越不知道消费者要什么,无法有效满足越来越普遍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因此,企业不可避免地积压了大量库存,很多时候只能求助于一些“过度营销”手段,消费者对此当然很“不满意”。事实上,大规模、标准化消费品供过于求,同时个性化消费开始勃兴的局面,在今天的中国也已经出现。一些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局面。

  到了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终于开始努力探索“大规模定制”的商业模式。但由于当时全球互联网还不够发达,产消双方之间的互动仍然不够高效和及时。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认为,在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为代表的DT时代到来之前,任何企业都很难真正满足海量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任何企业在持续探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目标时,也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只有到了DT时代,新技术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动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才有了大规模出现的可能。相反,普遍意义上的、以生产者或销售商为中心的B2C模式,则必将越来越走向衰落。

  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微观层面上的商业模式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涉及技术、组织、制度等多个方面,它所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环境所能够支撑的“分工、协作”的最高水平。在工业时代,微观企业层面上的“福特制(商业模式)+泰勒制(组织模式)”,是“美国经济模式”在工业时代领先全球的最为坚实的内核。到了DT时代,哪个国家能够探索出全球领先的商业模式,也必将在DT时代执全球经济之牛耳,当然,这同时也是这个国家对全球新经济、全球新商业文明的历史性贡献。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是“WTO+外需”,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的大发展,使之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火车头。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3万亿为代表,“互联网+内需”也正在一步步地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动力。放眼更长远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在规模和影响力上的进一步成长,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必将更深度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经济走向深度全球化的这一进程,与互联网所驱动的全球化进程同时发生,并相互交织在一起。

  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来看,国家曾经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全球化1.0时代的核心推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文明在发达国家逐步走向成熟,跨国公司又成为了全球化2.0时代的重要推动者。我们相信,在DT驱动下的全球化3.0时代,全球的小企业和消费者将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之中。中国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富于创新精神,互联网的发展也较为普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DT时代,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一定能够与全球的小企业、消费者一道,共同为全球新经济、全球新商业文明的发展,从技术、商业、制度等多个方面做出来自中国的贡献。

  金建杭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


《巨擘的脉络:科技浪潮下的商业重塑》 引言 在一个被技术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的时代,商业世界的边界正在不断被拓宽和模糊。从过去单纯的商品交换,到如今数据驱动的生态系统构建,再到未来智能化、去中心化的商业形态,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伴随着商业逻辑的深刻演变。本书《巨擘的脉络:科技浪潮下的商业重塑》,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企业或平台的崛起路径,而是将目光投向这场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本身,深入剖析其如何催生新型商业模式,颠覆传统行业格局,并最终重塑我们对“商业”二字的认知。我们将穿越技术的迷雾,探寻那些驱动巨头崛起的底层逻辑,理解它们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找到确定的增长之道,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商业发展的可能图景。 第一章:技术革新的原动力与商业范式的转移 蒸汽机的轰鸣开启了工业时代,电力点亮了信息时代,而如今,我们正置身于一个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共同驱动的“智能时代”或“数据时代”。本章将回顾历史上几次关键的技术革命,分析它们如何一次次地推翻旧有的商业秩序,孕育出新的产业巨头。我们将重点探讨当前这轮科技浪潮的核心特征: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法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平台成为新的组织形态。 从物质生产到信息生产的转变: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提高物质生产的效率,而当前的技术革命则将重心转移到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上。数字化的普及使得信息可以被大规模复制和传播,价值的创造也更多地体现在数据的挖掘和连接上。 平台经济的崛起: 传统的线性价值链正在被网络效应驱动的平台型商业模式所取代。平台通过连接供给方和需求方,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并不断通过数据反馈优化服务。我们将在本章初步探讨平台经济的内在逻辑,以及它如何成为当前商业巨头重要的基因。 智能化的渗透: 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它正在渗透到商业的每一个角落,从智能推荐、智能客服到自动化生产线、无人驾驶。本章将分析智能化如何提升效率、创造个性化体验,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数据资产的价值:从“信息孤岛”到“数据金矿” 数据,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其价值的释放是本轮商业重塑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本章将深入探讨数据的生产、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应用的全过程,揭示数据如何从最初的“信息孤岛”转变为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数据金矿”。 数据的产生与收集: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数据的产生量呈爆炸式增长。本章将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交易数据、行为数据、位置数据、传感器数据等)的特点,以及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数据采集体系。 数据处理与存储的挑战: 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存储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将探讨云计算、大数据存储技术(如Hadoop、Spark)的演进,以及如何解决数据清洗、去重、标准化等核心问题。 数据分析与洞察: 数据的价值在于其能够产生的洞察。本章将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处方性分析),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数据资产的商业化应用: 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收益,其价值体现在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和产品服务。我们将探讨数据如何用于个性化营销、风险控制、产品优化、新服务开发等,以及数据资产的估值与管理。 第三章:平台的力量:连接、赋能与生态构建 平台是当前商业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形态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平台模式的运作机制,理解其如何通过连接供需双方,构建强大的网络效应,最终形成稳固且具有生命力的商业生态。 平台的核心逻辑: 平台模式的核心在于“连接”的价值。它不是直接生产商品或服务,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进行互动和交易。本章将分析平台的价值主张,以及它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摩擦来获取竞争优势。 网络效应的双刃剑: 网络效应是平台成功的关键,但也可能成为其扩张的瓶颈。我们将详细阐述直接网络效应(用户越多,对其他用户越有价值)和间接网络效应(平台上的商家越多,消费者越愿意来,反之亦然)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激活和维护网络效应。 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演进: 成功的平台不仅仅是连接,更是构建了一个包含众多参与者的生态系统。本章将探讨平台如何通过开放API、引入第三方开发者、投资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其生态内容,提升用户粘性,并形成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平台治理与规则的制定: 平台的运行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和清晰的规则。我们将分析平台如何处理信息不对称、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算法、社区规则、信用体系等方式来维护平台的健康运行。 第四章:算法驱动的智能商业:效率、个性化与预测 算法是驱动智能商业的核心引擎。本章将深入探究算法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如何极大地提升效率,实现极致的个性化体验,并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重塑企业的决策与运营模式。 推荐算法的演变与影响: 从基于内容的推荐到协同过滤,再到深度学习驱动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在改变用户获取信息和消费产品的方式。本章将分析推荐算法如何影响用户行为,以及其在电商、内容分发、社交媒体等领域的应用。 自动化与智能化运营: 算法正在推动商业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本章将探讨算法在定价、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环节的应用,以及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预测性分析与风险管理: 算法的强大之处还在于其预测能力。我们将分析算法如何用于预测用户需求、市场趋势、信用风险等,以及其在金融、保险、零售等行业的应用,为企业提供更前瞻性的决策支持。 算法伦理与挑战: 随着算法在商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潜在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数据隐私、算法歧视、信息茧房等。本章将探讨这些挑战,并思考如何构建更负责任的算法商业模式。 第五章:商业模式的颠覆与重塑:从交易到服务,从所有到使用 技术革新不仅改变了商业运作的方式,更深刻地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本章将聚焦于那些因技术而生、或因技术而变的商业模式,分析它们如何挑战既有格局,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 订阅制与服务化转型: 传统的一次性销售模式正在被以订阅为核心的服务化模式所取代。从软件到内容,再到硬件,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以“按需付费”的方式提供。本章将分析订阅制的优势,以及其对企业盈利模式和用户关系的影响。 共享经济的兴起: 共享经济利用技术平台,将闲置资源(如车辆、房屋、技能)进行高效匹配和利用,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我们将分析共享经济的核心逻辑,以及其对传统行业的冲击。 零工经济与灵活就业: 技术平台为个人提供了更灵活的就业机会,催生了零工经济。本章将探讨零工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的逆袭: 数字化使得品牌能够绕过中间商,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形成DTC模式。我们将分析DTC模式如何赋能品牌,并改变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方式。 第六章:未来商业的演进:去中心化、元宇宙与可持续发展 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未来的商业世界将呈现出新的形态。本章将展望未来,探讨那些正在萌芽的技术和概念,以及它们可能如何进一步重塑商业的未来。 去中心化技术的潜力(区块链与Web3.0): 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有望重塑信任机制,改变价值的分配方式,并催生新的数字所有权形态。本章将探讨Web3.0的愿景,以及其对商业模式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元宇宙的商业想象: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正在推动元宇宙的发展,一个由数字世界构成的全新经济空间正在形成。我们将分析元宇宙在社交、娱乐、工作、消费等领域的商业潜力。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作: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更多地与人类协作,形成人机协同的强大力量。本章将探讨人机协作如何提升创造力、解决复杂问题,并重塑工作的本质。 可持续发展与负责任的商业: 随着全球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商业的重要驱动力。本章将探讨技术如何赋能可持续商业,以及企业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结论:拥抱变革,洞见未来 《巨擘的脉络:科技浪潮下的商业重塑》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理解技术革新如何深刻地改变商业的本质和逻辑。我们并非提供一份简单的“成功秘籍”,而是希望引领读者穿越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那些驱动商业发展的底层脉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拥抱变革、保持学习、洞察趋势,是每一个商业参与者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书的终极目标,是激发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商业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解释“为什么”和“如何”的书籍。《新经济崛起:阿里巴巴3万亿的商业逻辑》这个书名,直接点出了我非常感兴趣的核心——理解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是如何构建其商业帝国的,以及支撑其巨额市值的深层原因。我预想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用以说明其商业模式的有效性。我特别期待能从中读到关于阿里巴巴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来驱动业务增长的细节,例如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投入是如何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的。书中是否会探讨其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策略,比如如何整合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消费者,以及服务提供商,从而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商业闭环?对于想要理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读者而言,阿里巴巴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标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这家公司是如何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并在全球商业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评分

最近对商业帝国是如何崛起并维持其领先地位的话题特别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颠覆传统行业、重塑市场格局的巨头。看到《新经济崛起:阿里巴巴3万亿的商业逻辑》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不会仅仅停留在讲述一个公司的表面故事,而是会深入挖掘其成功的内在机制。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用来理解阿里巴巴如此庞大的市值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想了解,在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时代,阿里巴巴是如何保持其创新活力和市场敏锐度的。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战略决策的案例,例如它如何选择进入新的领域,又如何在该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对于我这类对商业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了解一家公司如何从无到有,又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影响力,是一件极具启发性的事情。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一些普适性的商业规律,而不仅仅是关于阿里巴巴的特例。

评分

在当下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新经济时代,能够深刻理解一家巨头企业的商业逻辑,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新经济崛起:阿里巴巴3万亿的商业逻辑》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人对其中蕴含的智慧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不会仅仅是简单的传记式叙述,而是会围绕“3万亿”这个惊人的数字,系统性地剖析其背后的商业模式、战略布局以及创新驱动力。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详细解读阿里巴巴是如何从一个最初的在线交易平台,演变成一个集电商、支付、云计算、物流、文娱、本地生活等多元化业务于一体的庞大数字经济体的。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其在构建和运营这个复杂生态系统时所采用的关键方法论。对于任何对现代商业运作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

我一直相信,伟大的公司不仅仅是规模庞大,更在于其背后拥有的深刻商业洞察和卓越的执行能力。《新经济崛起:阿里巴巴3万亿的商业逻辑》这本书,恰好触及了我想要探究的重点。我猜这本书会深入剖析阿里巴巴是如何从电商领域出发,一步步扩展到金融科技、云计算、物流乃至新零售等多个领域的,并且每一步都能够取得显著成功。我非常想了解,它在构建这个庞大商业生态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各个板块之间的协同与竞争关系的?书中是否会涉及阿里巴巴在用户增长、客户留存以及商业变现方面的具体策略?对于那些渴望学习顶尖企业运营智慧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其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和战略定力。

评分

一直对新经济的浪潮充满好奇,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引领行业变革、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企业。了解到《新经济崛起:阿里巴巴3万亿的商业逻辑》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会相当硬核,很有嚼头。我期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剖析阿里巴巴从一个小小的电商平台,如何成长为如今市值庞大的商业帝国。具体来说,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其核心商业模式的详细解读,比如它如何构建起一个生态系统,如何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细化运营,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拓展边界。读者的角度来看,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为什么”和“怎么做”。为什么阿里巴巴能抓住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又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商业壁垒的?对于那些想了解中国新经济发展脉络,特别是想从中学习商业增长策略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研究范本。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其背后驱动力的深层逻辑,是市场洞察、战略布局,还是执行力?书中是否会探讨其在支付、云计算、物流等领域的战略投资和协同效应,以及这些布局如何反哺电商主业,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点。

评分

增长见识,进一步理解C2B

评分

书非常好,值得拥有;一如既往支持京东,速度快、服务态度好、品质有保证!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物流很快…书应该还不错的…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不错,推荐

评分

你不学习,怎跟得上时代!

评分

一口气买了很多书,存起来慢慢读,好质量

评分

书已经收到,还没有时间读,先存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