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局势中,美国把从日本统治中夺回的台湾交给蒋介石接收,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的新页……
在美国战略布局谋略之下,台湾人刚挣脱“皇民化”,又立刻成为防阻共产势力跨越的“西太平洋防线”枢纽。台湾北承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琉球群岛,下接菲律宾、新西兰、澳洲,外有美、苏角力,内有国共相抗……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台湾人走过二二八事件、戒严、报禁、党禁、白色恐怖、两蒋统治、十大建设、联招、万年国会、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重大事件,历经各类社会运动与抗争后,终于一路走向民主化。
陈世昌,出生于台湾,政治大学法学硕士。曾任台南家专讲师、南台工专教授、吴凤工专校长、崑山科技大学教授。执教鞭之余,本于“见史不如知史,知史不如留史”的心境,倾力撰写台湾近代史相关书籍。著有《台湾演进史》《中国近代史概要》《中国近现代史精要》《清末民初外患史》等书。
自序 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_01
序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台湾—001
第 一 章 日本人走了,国军来了—015
第 二 章 二二八大震撼—031
第 三 章 国民党落难台湾—055
第 四 章 蒋介石,想要反攻,却回不了大陆—081
第 五 章 蒋经国开明治台—125
第 六 章 台湾,是这样走过来的—151
第 七 章 掺杂美国利益的两岸关系—177
第 八 章 地方自治,终于落实—239
第 九 章 李登辉,第一位本省领导人—259
第 十 章 政党轮替,一次再一次—287
第十一章 夹缝中的现状—307
第十二章 台湾前途在哪里—323
附录:1936 年-2015 年台湾大事年表—349
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自序)
台湾资源不丰,可是气候宜人,尤其战略地位重要。所以在历史上,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先知先觉,先后觊觎台湾,占领台湾。有清一代,虽领有台湾212年,但无为而治,等到认识台湾的重要时,已挡不住日本军国主义的炮舰。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蒋介石在1949年解放战争惨败后,才看上台湾,退守台湾,统治台湾,写下了战后台湾史。
纵观史实,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起算,长达8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起先是中、日两国的单打独斗。国军对日军打“正规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则对日军打“游击战”。到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后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开始了中、美共同抗日的新局面。1945年8月14日,美国仗其强大的国力打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世局中,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所以就把从日本夺回的台湾,在二战后立刻交给蒋介石接收和统治,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史。
蒋介石接收台湾的时候,“解放战争”已经开打。经过4年的决战,蒋介石一败涂地,落难台湾。那时候,他对台湾素不相识,为何看上台湾、退守台湾呢?一则因为台湾地处要冲,又有海峡天险,对中国大陆可攻可守;二则日本统治台湾50年,厚植台湾实力,可秣马厉兵,生聚教训。
因此,在1949年底,蒋介石就把他在南京仓促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张冠李戴,全盘移用台湾;又把他在中国大陆打败仗的全班人马,撤到台湾,使他成为台湾的首任和其后4任领导人。同时,在解放战争中赢得胜利的毛泽东,也抢在同年10月1日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隔着台湾海峡,对立对垒,形成今天的两岸局面。
可以说,今日的台湾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解放战争所遗留的历史问题。因此,战后的台湾史,不仅是台湾岛内的经济、民生、教育、社会以及民主政治等各方面的演进史,其中更涵盖了两岸关系的激荡,也掺进了美国政策的左右。因此,战后的台湾史,
比起先前的台湾史,更为错综复杂,也更为诡谲多变。
回顾战后台湾史,由农业社会走入工业社会,带动台湾经济繁荣,民生乐利,人口暴增3倍,改变整体社会结构和文化内容。尤其战后台湾因为教育发达,民智大开,到20世纪80年代,促使威权统治走向解除戒严,昔日的二二八事件、“万年国会”、白色恐怖,以及党禁、书禁等乱象都一扫而光,走入历史。到了今日,台湾同胞自力更生,开创出民主自由和政党轮替的新时代,在这段70年(1945—2015年)艰辛困顿的漫长岁月中,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残留,埋没在荒烟蔓草中,正待发掘起出,警示世人,不可重蹈覆辙。
就整体史观来看,战后台湾70年历史,对台湾局势起着主导作用的三大人物是蒋介石、蒋经国以及李登辉,本书特别以这三位风云人物,论其功过得失,试做历史评价,就教于贤达先进,以匡不逮。
台湾400年史,以战后70年这一段最多姿多彩,也最引人注目,是当前台湾2300多万同胞休戚相关的一段历史,其中确有许多深值民众共知共觉的课题。例如,“联合国内之中国代表权问题”“台湾地位未定问题”“美国对两岸政策的始末”“台湾修宪变革问题”“台湾政党轮替的始末”以及“台湾前途何去何从”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决定鼓起勇气,深入研究台湾史。
我一生在4所专科学校和科技大学分别担任过教授、教务主任和校长等职务。如今回顾,人生如浮云,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只有为国家、社会留下历史记录、永留青史,可贵的人生才算不虚此行。由此缘故,我本着“见史不如知史,知史不如留史”的心境,将70多年来所见所闻、所触所感,下笔撰写成本书。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俗语也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足可惩前毖后,避免重蹈覆辙。有鉴于此,本书的写法特重探求史实的来龙去脉,并分析史事的前因后果。务使读者详细见史并深入知史,作为立身处世的借鉴和参考,而对岛内统独史观争议和两岸史观争议的纷纷扰扰,本书的立场,既不湮没史实,也不扭曲史实。“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此为我的基本态度和写作方法,本书的问世,若能有助于读者了解战后台湾真正的历史真相,既不蒙蔽读者,也不误导读者,是所至望。
陈世昌谨志
2015年11月于台南府城 时年77岁
……
初读此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地方文化”重塑过程的独特视角。它没有被主流叙事所裹挟,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埋藏在日常琐碎背后的深层文化密码。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探讨语言的变迁、民间信仰的演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份认同的模糊与重构。例如,书中对早期眷村文化的描摹,并非仅仅是怀旧式的感伤,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这种“他者”文化的融入与冲突,以及这种碰撞如何催生出全新的、具有台湾本土特色的文化表达形式。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艺术和文学领域如何作为社会情绪的“晴雨表”被描绘的章节,那些隐晦的表达、那些在审查边缘试探的创作,无不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知识分子的挣扎与担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成功地“微观化”了,让读者得以从具体的人物命运和文化事件中,窥见时代洪流的巨大推力。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非轻松愉快,它更像是一次对历史深处的探险,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其引用的史料之浩瀚,涵盖了官方档案、私人信函乃至口述回忆录,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研究功底和近乎苛刻的求真精神。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在关键的转折点,往往会采用多角度的交叉叙述,使得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得以充分展现,避免了单薄的结论。比如在论及经济起飞阶段的社会代价时,作者没有回避那些被高速发展所牺牲的群体,那些被城市化进程边缘化的小人物的声音,在冰冷的数据和宏伟蓝图之间,被小心翼翼地拾起并呈现。这种对“被遗忘者”的关怀,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历史厚度与人文关怀,让读者在理解进步的同时,也能反思进步的代价。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方式,呈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拼图式”结构。它不强求线性的时间推进,而是将不同领域的议题——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在特定的历史节点进行交织对比,从而构建出一个立体而非平面的历史图景。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不断在不同的展厅间穿梭,但每一次的切换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主题:如何在巨变中寻找定位。尤其欣赏作者对“跨代际沟通障碍”的观察,不同世代对于同一段历史记忆的解读差异,被细腻地捕捉并呈现出来,这对于理解当代台湾社会的某些内在张力,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照系。这种跳跃式的、网状的叙事结构,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但回报是,它能提供比传统编年体更为深刻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卷,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仿佛能嗅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尘土与汗水的味道。作者的叙事笔触,如同细腻的雕刻刀,精准地勾勒出那个特定时期台湾社会肌理的脉络。书中对战后初期,从物资匮乏到经济重建的艰难历程,着墨颇多,细节之丰富令人叹服。比如对于“公地放领”政策的深入剖析,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政策描述,更深入到基层民众生活状态的细微变化之中,那些因土地重新分配而产生的家族纠葛与社区张力,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政治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洞察力,没有一味地陷入意识形态的窠臼,而是努力还原历史的多元面向。那些老一辈人经历的苦难与希望,通过这些翔实的记录,仿佛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在阅读时,不止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深切共情。整本书的结构安排巧妙,如同精心编织的挂毯,每一条线索都紧密相连,共同织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评分读完此书,最强烈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台湾经验”置于更广阔的全球背景下去审视,而非将其孤立化、特殊化。书中对外部世界,尤其是冷战格局和区域政治角力的互动影响,有着精辟的论述。作者善于捕捉那些细微的国际信号如何被“本土化”吸收和转化,进而影响本地的决策制定与民心走向。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特定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弹性史观”,即承认历史的诸多可能性,并探讨已然发生的路径是如何在多重力量的拉扯下最终固定的。这种开放的视角,使得这本书的讨论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的简单梳理,而是富有前瞻性地指向了未来。它像一面精准的棱镜,折射出特定时空背景下人类面对巨变时的韧性、妥协与挣扎,读来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评分关注大陆对面的世界,了解她的近代史
评分长街黑暗无行人
评分向来对中东文明有相当兴趣,正好借助会员勋章日拿下。支持京东。
评分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评分台湾人写的,参考一下吧!
评分书很不错,作者写的很棒,反正也很到位。京东自营依然靠谱。
评分新书,在图书馆看到的,给家里喜欢历史的人买了一本,值得收藏
评分1945年二战结束后台湾开启了战后台湾的新页……台湾人走过二二八事件、戒严、报禁、党禁、白色恐怖、两蒋统治、十大建设、联招、万年国会、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重大事件,历经各类社会运动与抗争后,终于一路走向民主化。
评分书不错,喜欢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