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长期被视为民间艺人群体创作的民间艺术。既往的年画研究往往从美术学、民艺学、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何为年画”,就年画论年画,见画不见人;而国外的学者擅长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将年画放置在物与人、物与时代、物与国家的视野下,研究国家、精英、大众(尤其是农民群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年画在不同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与接受,换句话说,就是以年画为工具,反观不同时期特有的文化、社会、政治与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年画自有其价值。新年画所提倡的“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面向生活”始终是正确的,但它过分的政治功利化,反而忽视了人民的正当需求,违背了群众的欣赏习惯,这是值得反思的。年画因其民间性、大众性,常常被政治力量所利用,但这种大众性和民间性又同时决定了它无法走向政治极端,而必须考虑历史性、草根性和符号性。本书的出版,相信对于读者起到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的作用。
本项目为江苏美术出版社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书稿内容主要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桃花坞木板年画建国后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系统、全面地收录、疏理建国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书籍,阐述了中国传统的桃花坞年画建国后的发展状况。以推动和深化中国木板年画这一民族文化的研究。该书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是年画的滋生土壤和发展根茎;二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数经沧桑的历史变迁,既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明暗透视法,又完美的结合了传统中国画元素的高水平年画,画风致细,精工镌印,工艺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三是桃花坞年画艺术功能属性的考订及其艺术特征的阐释,挖掘了桃花坞年画的艺术风格形成。除广受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大众欢迎外,甚至传入南洋、日本等地,给各地年画以明显影响,更因其影响了日本的浮世绘(浮世绘又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而载誉世界。四是展开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状况,传统桃花坞年画艺术的传承和面向世界的推广,是新时代中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承载的新任务。深刻揭示了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的联系。
初次翻阅时,我被那些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富有戏剧性的构图所吸引,它们在视觉上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冲击力。但随着阅读深入,我开始体会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叙事性。这些新年画不仅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们更像是那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集体许愿单,是社会情绪的一种集中体现。作者对这些画作的分类和梳理很有条理,从祭祀、团圆到娱乐、展望,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新年图景”。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对那一时期艺术风格和大众审美的探究欲,它让我意识到,艺术的生命力往往存在于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角落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近现代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宝贵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厚重的纸张带着一股老上海的韵味,内页的印刷色彩鲜艳却不失雅致,仿佛能触摸到那个年代的质感。尤其是那些老月份牌的复刻,每一张都像是一扇通往旧时光的窗户,色彩的搭配、人物的神态,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趣味。光是翻阅这些画作,就已经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了。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描绘春节场景的插画,那种人头攒动的热闹劲儿,红红火火的喜气洋洋,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作者在选择这些画作的时候,显然是下足了功夫,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画风的作品,让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审美的变迁。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部用图像讲述的中国近现代社会风俗史,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部分,虽然篇幅不算多,但每一段都像是对画作的精准注解,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没有生硬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画背后的故事和时代背景娓娓道来。读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像是听一位长者在讲述家族旧事。尤其是一些对画作细节的解读,比如某个图案的寓意,某种服饰的讲究,让我这个对传统文化略知一二的人都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年味儿”的描述,作者精准地抓住了那种既怀旧又充满希望的复杂情感,让人在阅读时不禁陷入沉思。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对民间艺术有着深厚感情和研究的,这种真诚让文字充满了力量,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去探索更多隐藏在图像背后的文化密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安排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那种深沉的怀旧情怀。每一页都仿佛被时间打磨过,散发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宁静与厚重。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人物画像,其神态处理也极具张力,画师们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却能通过色彩和构图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朴素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讲究,主图与辅助文字、小图之间的留白处理得当,使得整体视觉非常流畅,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或疲劳。可以说,这本书在艺术呈现和文化承载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温柔的时代教育。
评分作为一名对民俗文化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简直是爱不释手。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聚焦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紧紧围绕着“年”这个主题,展现了普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生活侧影。这种从“小切口”看“大时代”的手法,显得格外亲切和有温度。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年货准备和团圆饭桌的描绘,那些生动的场景,让我仿佛能闻到腊肉的香味,听到鞭炮声的响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非常直观和艺术化的方式,保存和传递了那些正在流失的传统习俗和生活美学。它不是冰冷的资料汇编,而是一份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遗产记录。我甚至开始思考,我们现在的“年味儿”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被简化了,这本书提醒我要更加珍惜和体会那些繁复而美好的传统仪式感。
评分书值得收藏,设计的很好!
评分非常赞?
评分很好很快很满意 下次继续来哦
评分装帧精美内容丰富
评分装帧精美内容丰富
评分书值得收藏,设计的很好!
评分产品介绍准确、质感很不错。
评分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非常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