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所著的《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精) 》从“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分四部分对中国古代美 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传世艺 术品的解读,阐述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 做出了什么较独特的也是较有价值的贡献,确定中国 美术中具有的既是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 、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作者学术功底深厚,视野 开阔、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在阐释上多有独到且新 鲜的见解。全书篇幅不长,但非常有助于读者打开眼 界,认识中国艺术史乃至全球艺术史研究中的新观念 、新视角及新课题。
巫鸿,**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支持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0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自序
开题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讲 礼器:微型纪念碑
第二讲 墓葬:视线不及的空间
第三讲 手卷:移动的画面
第四讲 山水:人文的风景
附录一 全球景观下如何重写中国美术史:专访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巫鸿
附录二 巫鸿:以“全球景观中的美术史”视野兼看中国古代与当代
出版后记
这本书的引证和参考资料的详实程度,简直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我注意到作者在每一个关键论点后面,都清晰地标注了其出处,无论是古典文献的引用、考古报告的参考,还是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梳理。这种严谨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对于像我这样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把开启宝库的钥匙,它指引的方向非常明确,每一条引注都可能指向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视角。对比我书架上其他几本同类书籍,这本在参考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上明显更胜一筹,它不只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构建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学术框架,让人对所阅读的内容深信不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内涵的厚重。封面那几个洒金的汉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古典的韵味,但整体排版又很现代,没有那种老学究式的刻板。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墨色饱满,即便是印刷的图片和图表,细节也清晰可见,这对于研究艺术史的读者来说太重要了。装订方式结实耐用,我想即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这可以看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说实话,现在很多学术著作在工艺上都比较粗糙,能把内容和形式做到如此和谐统一的,实属不易,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籍,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格调都提升了不少。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界对“内容为王”和“形式至上”的双重追求。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开阔,它没有将目光局限于传统的宫廷艺术或帝王将相的偏好,而是深入挖掘了更具社会性和世俗化的艺术表达。我特别欣赏作者能够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乃至不同民族的艺术形式进行平视化的比较和分析,打破了以往那种单一中心主义的解读模式。通过这种多元的视角,我们得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艺术的复杂性和生命力,看到了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看到了它如何在不同文化交流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这种包容性和批判性的研究方法,是当代学术研究的典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过去被简单化处理的艺术现象,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文明的理解深度,感触良多,这是一次真正的思想的洗礼。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立刻被其叙事方式所吸引,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艺术史论著那种刻板、枯燥的印象。作者仿佛化身为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之中,用极其生动的语言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和精神风貌。他不像是在罗列史实和作品清单,而是在娓娓道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那些遥远的古代工匠和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描摹得栩栩如生。这种叙述的张力使得即便是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也被巧妙地融入到对具体器物或绘画风格的解读中,让人读来毫不费力,反而乐趣无穷。尤其是一些对细节的捕捉,比如对某一釉色变化原因的推测,或者对某一纹饰背后文化含义的考证,都显得那么的鞭辟入里,充满了人文关怀,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评分从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了一种螺旋上升的逻辑。开篇总是以宏大的背景介绍入手,迅速建立起读者的认知框架,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技术分析和风格演变。但有趣的是,在看似深入细节之后,作者又会时不时地跳出来,将我们带回到更广阔的文化脉络中进行反思和定位,使得我们在具体的案例中不会迷失方向。这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布局,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节奏感和整体的逻辑连贯性。我发现自己很少需要频繁地前后翻阅来查找上下文,因为作者已经将过渡和衔接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仿佛每一个章节都是前一个章节的自然延伸,又为下一个章节做好了充分的铺垫,阅读体验非常顺畅和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