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亲王随笔力作首次集结——文字鬼才的脑洞大开之作:戏说历史,调侃人生,天马行空,奇思妙想,亦庄亦谐,一如既往。
本书是马伯庸近年来随笔力作的首次集结。马亲王在此延续了他一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一位历史爱好者的浮想联翩,一枚上班族的无奈与解嘲,也一位父亲的温馨絮语……
本书中,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在有马亲王笔下重获别具一格的风趣解读,秦始皇、唐宋八大家、《三国》、《水浒》等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中得以以轻松幽默的面貌重新呈现;当下的现实生活也巧妙地进入作者笔端,以一枚上班族的现身说法调侃现代人的生存窘境,场景常令人忍俊不禁;另外,还有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温情絮语,绵绵的祖孙情和对家乡风物的眷恋……
多样化的取材立体地呈现了马伯庸一如既往的亦庄亦谐,在幽默背后不乏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总之,这又是一部亲王的脑洞大开之作。
人在囧途
周一是一种病
末路狂奔
天桥一夜
在路上
车与人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存在即是被官方感知
收获祭
上班族司马相如
塞文失马,生财有道
看病小记
插线人生
一不小心,我们都成了都市难民
放假回家的四种境界
新志异之谭生
新志异之姚府娃
读史趣谈
我见犹怜诸葛亮
三国好人刘备的临终鸡汤
纸上谈兵说赵括
五行山趣谈
唐宋八大家Online
被误会的唐诗
水浒传里的高危职业
天宝年间的念奴小事件
小篆战争
平行世界《西游记》
名妓正史
给美国总统定谥号
我爸是李靖
高考民俗节考
外行人的古董鉴定
民国古钱造假奇事
中国古代小说的出版机制
属羊的人命不好,凭什么?
活在当下
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生有涯,信息无涯
快递统治世界
事实证明,人民永远是最可爱的
人民群众是不怕麻烦的
在云端
焚书指南
穿越以后干点啥
写一本低俗小说
剧透的艺术
想象中的书籍
重读小波
千篇一律的“好”影评
怎么评论一本你没看过的书
我爱我家
哄媳妇开心指南
给马小烦的一封信
国庆戒网记
全世界只有你知道的童话
一只飞回喵星的猫
赤峰对夹
马王庙旧谈
我和我认识的猫
新西兰老妪漫游天朝记
我是传奇
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十年
人民群众是不怕麻烦的
以前看《读者》的时候——那时候还叫《读者文摘》——看过这么一篇小短文:说国外某城市修建公园绿地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修好了一条路,然后立了禁止踩踏草坪的牌子,却屡有人不遵守。于是他们改变了思路,先铺好一大片草坪,不禁止行人在上面行走,然后根据行人走出来的痕迹修了一条草坪小路。皆大欢喜。
按照《读者》的惯例,这故事里哪一国哪一市哪一个公园的草坪已经不可考,或许是编的也未可知,但是里面说的道理还是很有趣的,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与人民对抗就是死路一条。”
忘了在哪张报纸上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和有地下通道的马路相比,有过街天桥的马路的地方强行穿越机动车道的行人多出数倍。
这是一个心理现象,尽管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的长度基本相等,所作的功也大体相同,但在普通人看来,“先下后上”可要比“先上后下”省力气,他们从来只看第一步。事实上穿越机动车道的潜在风险和翻阅栏杆所耗费的卡路里远比过街天桥要大——但是他们不在乎。
用热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反熵的现象。这个现象归纳起来也是一句话:“人民群众其实是不怕麻烦的。”
众所周知,高碑店是北京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扼守北京和通县之间的交通要道,易守难攻。我每天的行程是骑自行车从高碑店到四惠东地铁站,然后在站口等候班车的到来,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四惠东地铁站的结构不算复杂,你从底层的地铁下车以后,拾级而上,就会看到一南一北两个出口。大部分人都选择靠近京通快速的土桥出口——当然这只是一个方向标示,并不代表这个出口出去就是土桥,就好像另外一个出口挂的牌子是苹果园出口,苹果园却在一号线的另外一端。
走出土桥方向出口以后,正对着的就是京通快速辅路以及一个过街天桥。但是在出口和天桥之间被一条极长的东西向铁栅栏挡住了。行人必须从两侧的楼梯下去,然后再走大约三十到四十米的路程绕过铁栅栏,再走回来到辅路旁的人行道。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把铁栅栏修的那么长。很多人都是搭乘地铁到四惠东,出了站以后不得不从铁栅栏的两侧不辞辛苦地绕出来,然后再走回到地铁出口正对着的京通辅路旁边,等候班车或者公共汽车。他们与辅路人行道只有一栏之隔,却徒叹奈何。
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过街天桥为什么不修一条通道直达地铁二层,天桥北端和地铁二层大厅之间间距连五米都不到,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妨碍修建的东西。但事实上它就是没有。有多少次,我都看到群众爬上天桥,来到天桥北端尽头,冲着咫尺之外的地铁大厅怅然若失,然后低着头走下天桥,绕过铁栅栏,再上楼梯。即使是宗泽再生也搬来四惠东住,恐怕也要悲愤地大呼三声“过桥”,然后愤死吧。
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在于那一条横亘在方便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铁栅栏。它是四惠东的巴士底狱!是高碑店的古拉格群岛!是盘踞在京通快速上的冬宫!是朝阳区的柏林墙!
人民群众愤怒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铁栅栏总是被人无情地突破,而且突破的位置总是在最方便行走的位置。没人知道究竟是谁折断了铁栅,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我一直很难想象这得需要多么大的耐心与勇气。铁栅栏用的是空心铁杆,虽然很脆弱,但毕竟是铁制。而那些无名英雄总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巧妙地把它们弄断,在栅栏之间造成一个宽阔的缺口。
有了这个缺口,从地铁出来的行人们可以很轻松地一步跨越樊篱,来到辅路人行道等车,或者上天桥。于是每天早上,笑容重新回到每个人的脸上,阳光灿烂,缺口的过往行人传流不息。
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力量。
可是,反动势力不甘心看着自己灭亡,他们总是逆潮流而动。缺口刚出现的时候,他们会派技工来,专门挑选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大家怒目之下公然开始焊接,用新的栅栏封锁通道。
刚铁可以被烧融,人心却不会。
每次他们焊接完不出三天,就会有新的铁杆被折断,还是没人知道是谁干的,只知道这些英雄持之以恒,固拗地与反动势力作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当反动势力发现这种重新焊接的办法成本太高,见效太少以后,他们想出了新的办法。
那天早上,我记得是一个寒冷的冬季清晨。我踱着步子走到四惠东地铁站前,惊讶地发现他们把一个铁栏门横倒过来,紧贴着铁栅栏,刚好把通道堵死。
铁门很重,不纠集四、五个人是不可能抬走的。而铁门上的横栏杆和铁栅栏的竖杆恰好构成一个坚固的经纬网,抗击强度增强了数倍。
我很惆怅,意识到敌人的反扑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有人、有资源,而那些无名英雄有的只是双手。
可是我错了。魔高一尺,道总会高出一丈。
在一个星期以后,我看到这个铁门倒在了地上,人们踏着铁门的尸体从重新开放的通道走来走去。因为踩踏的人太多,水滴石穿,一个多月以后,这个铁门就已经成了残花败柳,用之不得。反动势力只好又派人来,把它灰溜溜地抬走。
反动势力又出了一个新招数,他们公然违反了日内瓦条约,使用生化武器来阻挠人民。
三个大垃圾桶搁到了通道旁边,里面装满了腐烂的垃圾和黑色的垃圾袋,周围还散落着零星的饭盒与食物残渣,散发着奇怪的酸腐气味。通道则简单地用一条木杆和破旧纱窗挡住。
他们的用意很简单,我不拦着你了,我要你知难而退,自己不走!
这一招何其毒也。
可是他们错了,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人民群众是不怕麻烦的,他们永远坚韧。
于是每天早上,穿越通道的人仍旧穿流不息。唯一与以前不同的是,大家每次走过的时候,都象征性地用手帕、报纸、笔记本电脑或者煎饼果子掩住鼻子,皱起眉头,以表达对这种挑衅的不屑一顾。
现在的铁栅栏百孔千疮,到处都是修补的痕迹,就如同垃圾桶一样散发着逆潮流而动的腐烂气息。
在铁栅栏和人行道之间其实还有一个花坛,里面种满了花草。通道走的人多了,花坛的这一侧出现了数条花圃间的小路。每一条小路都代表了曾经有一个通道的存在,以及通道背后的那一群无名英雄。
好吧,其实我想说的是:他们宁愿跟行人死斗了两年多的时间,耗费大量资源在柏林墙的修补上,却不肯只花上两个工人一天的工时,在铁栅栏上作一个正式的出口,一劳永逸。
所以结论是,有关部门其实也是不怕麻烦的。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预期。拿到书名的时候,我多少有些好奇,但也觉得它可能是一本略显温情的随笔集,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或者是一些关于人情冷暖的观察。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强大的叙事力量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选择泛泛而谈,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将“人民”这一宏大概念具象化,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普通人的坚韧、智慧和闪光点。它不是那种一味歌颂或批判的空洞口号,而是真正走进人群,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困境与希望。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不同灵魂的对话,让我不禁反思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那种细腻的情感描绘,那些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语言,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心间,驱散了我内心的浮躁和疲惫。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可爱”的含义,它不再是浅薄的讨喜,而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善良、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社会,不应该只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头条新闻,而应该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看到了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个体是如何生存,如何奋斗,如何去爱。书中的人物,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的叙事方式也非常有特点,他没有强行灌输任何观点,而是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每一个故事都像一扇窗户,让你看到一个不同的人生,一种不同的视角。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永远不会熄灭,而这种光辉,恰恰是最动人,也最值得我们去珍视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在一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它没有那些浮夸的理论,也没有那些煽情的桥段,但它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作者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我尤其惊叹于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隐藏在普通人身上的复杂情感,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都被他捕捉得恰到好处。读这本书,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它让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忘的书,而是会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回味,都在思考。它让我看到了普通人的伟大,看到了他们在平凡生活中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的作品情有独钟,而《事实证明,人民永远是最可爱的》无疑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和深刻。作者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公,但他更侧重于展现人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珍珠,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壮丽的人生画卷。我喜欢它毫不做作的语言,喜欢它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更喜欢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平凡的人身上,也蕴藏着无限的能量和光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它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关爱身边的人,也更加相信,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永远不会消失。
评分老实说,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市面上的书太多了,很多名字听起来都很吸引人,但读起来却发现内容空洞,或者过于鸡汤。但是,《事实证明,人民永远是最可爱的》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就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的心灵。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但又不失真挚。他没有刻意去雕琢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最动人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微小的表情、动作,甚至是某个场景的氛围,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这些故事,我看到了生活中那些不被注意的英雄,看到了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看到了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人们。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可爱”这个词,它不再是贬义的“傻气”,而是褒义的“纯粹”、“善良”和“有力量”。它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一种对人类美好品质的信任。
评分帮同事买的。。。。。有优惠券比较合算。。。。。应该不错。。。。。没听同事说不好
评分好
评分仅此而已。
评分物美价廉,配送及时,服务耐心,很超值的一次网购。
评分双十一买了好多书,今天终于全部收到。
评分京东能不能不要总是搞活动,手都要剁没了。囤书是病,得治!
评分还可以,总的感觉作者水平下降了
评分好书没的说最重要的是半价买的十分划算了
评分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