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基础

无线通信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炜,王世练,高凯,朱江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通信
  • 通信原理
  • 移动通信
  • 无线电技术
  • 信号处理
  • 调制解调
  • 信道编码
  • 天线技术
  • 无线网络
  • 通信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7689
版次:31
商品编码:120929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电子通信类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4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无线通信基础》重点论述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阐述了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无线信道的特性、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扩频通信技术、无线通信中的组网技术、无线信道的抗衰落技术及典型无线网络等。本书内容讲述清晰扼要,配有丰富的图示、例题和习题。
  本书适合作为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有一定通信知识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通信的定义与发展简史
1.2 无线通信的频段与传播方式
1.3 无线通信的特点与关键技术
1.3.1 无线通信的特点
1.3.2 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1.4 无线通信的类型与发展趋势
1.4.1 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1.4.2 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
第2章 无线信道的特性
2.1 无线电波传播
2.1.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2.1.2 无线电波的四种效应
2.1.3 无线电波的信号特点
2.2 大尺度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
2.2.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2.2.2 地面反射模型
2.2.3 绕射模型
2.2.4 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的混合模型
2.2.5 经验路径传播模型
2.3 小尺度多径衰落
2.3.1 信道的传播模型
2.3.2 多径信道的参数
2.3.3 小尺度衰落的类型
2.3.4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
习题
第3章 无线通信中的数字调制
3.1 数字调制概述
3.2 带通调制信号表示
3.2.1 时间域表示
3.2.2 信号空间表示
3.3 脉冲成形
3.3.1 奈奎斯特准则
3.3.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3.3.3 高斯脉冲成形滤波器
3.4 典型数字调制
3.4.1 BPSK
3.4.2 0PSK
3.4.3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3.4.4 π/4-差分正交相移键控
3.4.5 最小频移键控
3.4.6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3.5 功率谱密度
3.5.1 BPSK功率谱密度
3.5.2 QPSK功率谱密度
3.5.3 OQPSK功率谱密度
3.5.4 π/4-DQPSK功率谱密度
3.5.5 MSK功率谱密度
3.5.6 GMSK功率谱密度
3.6 数字调制的性能
3.6.1 AWGN信道
3.6.2 衰落信道
习题
第4章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4.1 多载波调制
4.2 0FDM原理
4.2.1 正交调制
4.2.2 IDFT/DFT快速实现
4.2.3 ISI消除与循环前缀
4.2.4 OFDM实现
4.3 峰均功率比抑制
4.3.1 峰均比定义
4.3.2 传输性能影响
4.3.3 典型的PAPR抑制技术
4.4 信道估计
4.4.1 导频设计
4.4.2 信道估计与插值滤波
4.5 同步技术
4.5.1 符号定时同步
4.5.2 载波频率同步
习题
第5章 扩频通信技术
5.1 扩频通信原理
5.1.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5.1.2 扩频通信系统的构成与分类
5.2 直接序列扩频
5.2.1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基本原理
5.2.2 扩频序列设计
5.2.3 码捕获与跟踪
5.3 跳频扩频
5.3.1 跳频扩频的基本原理
5.3.2 跳频序列设计
5.3.3 跳频码同步
习题
第6章 无线通信中的组网技术
6.1 无线通信网络
6.2 多址接入技术
6.2.1 多用户信道
6.2.2 无冲突的多址接入
6.2.3 随机接入
6.3 多信道共用与阻塞率
6.4 大区制
6.5 小区制(蜂窝系统)
6.5.1 区域覆盖
6.5.2 区群与频率复用
6.5.3 区群的组成与布局
6.5.4 小区制中的干扰
6.5.5 扩大系统容量的方法
6.5.6 蜂窝网基本构成与管理
习题
第7章 无线衰落信道的容量与抗衰落技术
7.1 无线衰落信道的容量
7.1.1 平坦衰落信道的容量
7.1.2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容量
7.2 分集技术
7.2.1 概述
7.2.2 接收分集
7.2.3 发射分集
7.3 均衡技术
7.3.1 噪声的增强
7.3.2 折叠谱与无ISI传输
7.3.3 均衡器的类型
7.3.4 自适应均衡
7.4 衰落信道下的Rake接收及交织
7.4.1 Rake接收
7.4.2 交织
习题
第8章 典型无线网络
8.1 GSM
8.1.1 GSM概述
8.1.2 网络结构
8.1.3 信道设计
8.1.4 信号处理
8.1.5 GPRS
8.2 IS-95
8.2.1 IS-95概述
8.2.2 物理信道
8.2.3 关键技术
8.3 LTE
8.3.1 技术特征
8.3.2 LTE演进路线
8.3.3 LTE传输方案
8.3.4 TD.LTE
8.4 WiMAX 802.16e
8.4.1 WiMAX与3G技术的区别
8.4.2 WiMAX与Wi-Fi技术的区别
8.4.3 WiMAX的技术特点
8.4.4 WiMAX技术的优缺点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Q、ERF、ERFC函数
附录B Erlang-B表
附录C Erlang-C表


《深邃的星海:宇宙奥秘探索之旅》 内容简介 仰望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我们是否曾被那无垠的宇宙所震撼,被其中潜藏的奥秘深深吸引?《深邃的星海:宇宙奥秘探索之旅》正是为你开启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星际漫游。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探索,它将带你穿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宇宙的壮丽与神秘,并尝试解答那些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追问的终极问题。 本书内容涵盖了宇宙学、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以及天文学史等多个学科的精华,并以一种引人入胜、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们不预设读者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而是以一种陪伴者和向导的姿态,引导你一步步揭开宇宙的面纱。 第一部分:宇宙的起点与演化 旅程始于对宇宙起源的追溯。我们将深入探讨“大爆炸”理论,它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模型,更是我们理解宇宙从一个炽热致密的状态如何膨胀、冷却,并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浩瀚星系的起点。本书将详细阐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关键证据,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它如同来自宇宙婴儿时期的“回声”,为我们描绘了早期宇宙的蓝图。我们还将讨论宇宙的年龄,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和能量如何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 接着,我们将审视宇宙的整体结构。宇宙并非均匀分布的,而是呈现出复杂的网状结构,由星系团、超星系团以及巨大的空洞构成。本书将为你解析这些宏观结构的形成机制,并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你将了解到,我们可见的物质——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仅占宇宙总质能的很小一部分,而绝大多数的宇宙是“看不见的”,它们的性质和影响至今仍是科学家们努力破解的谜题。 第二部分:星辰的诞生与生命 在广袤的宇宙中,恒星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本书将深入探究恒星的生命周期,从星云中巨量气体和尘埃的引力坍缩,到恒星核心的核聚变反应。你将了解到不同质量的恒星拥有截然不同的一生:小质量恒星如我们的太阳,将平静地燃烧数十亿年,最终化为白矮星;而大质量恒星则以壮丽的超新星爆发结束生命,将重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我们将重点介绍恒星的演化过程,包括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以及神秘的黑洞。尤其是黑洞,作为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之一,其强大的引力能够扭曲时空,连光也无法逃脱。本书将以形象的比喻和最新的科学发现,为你揭示黑洞的形成、类型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当然,生命是宇宙中最令人着迷的现象之一。本书将不止步于描述恒星的演化,还会将目光投向行星系统,特别是系外行星的发现。从最早的系外行星探测方法,到如今大规模的搜寻,我们已经发现数千颗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其中不乏位于“宜居带”的岩石行星。我们将讨论判断一颗行星是否可能孕育生命的标准,如液态水的存在、大气成分以及恒星的稳定性。 第三部分:行星的塑造与生命的起源 行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本书将详细介绍行星系统的形成模型,从原行星盘的形成,到小行星、彗星与年轻行星的碰撞、吸积,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行星家族。我们将重点介绍太阳系的形成历史,回顾地球、月球以及其他行星和矮行星的诞生过程,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演化轨迹。 本书还会深入探讨地球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到第一个自我复制的分子,再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生命的演化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我们将回顾地球早期环境的特征,以及生命出现和繁衍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会对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推测,探讨在遥远的星球上,是否也存在着与地球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或者我们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 第四部分:宇宙的未来与人类的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本书将回顾天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古代文明对星空的观测,到望远镜的发明,再到现代太空探测器的发射。你将了解到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巨匠如何奠定现代天文学的基础,以及哈勃、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如何深刻地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我们将聚焦于现代天文学的尖端领域,包括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现、引力波天文学的兴起、以及寻找宇宙生命迹象的努力。本书还会展望宇宙的未来,探讨宇宙的最终命运,是继续膨胀直至衰亡,还是可能迎来新的循环?我们也将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作为智慧生命,在探索未知、理解自身存在意义上的责任。 本书特色 《深邃的星海:宇宙奥秘探索之旅》不仅仅提供事实和数据,更注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书中穿插着大量精美的天文图像和插画,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宇宙的壮丽。我们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严谨而不失趣味,既能满足科学爱好者对知识的渴望,也能为初次接触天文学的读者提供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它将带领你认识宇宙的宏大尺度,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并引发对生命、存在以及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 无论你是仰望星空时心生敬畏的普通人,还是渴望深入了解宇宙奥秘的学生,亦或是对科学探索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深邃的星海:宇宙奥秘探索之旅》都将是你不可错过的伙伴。它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无限宇宙的大门,让你在阅读中,体验一次精神上的星际旅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它定位是“基础”,但它所涵盖的内容却非常全面,而且讲解得丝毫不马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涉及了许多实际应用和工程方面的考量。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不同通信体制(比如GSM、CDMA、OFDM)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还会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为什么会演进到今天的样子。这本书让我对无线通信的整个发展历程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它还讨论了一些关于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的原理,虽然有些地方略显复杂,但作者的讲解方式还是比较清晰的,配合着图示,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一步步地构建起对这些核心技术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无线通信是一个非常庞大且不断发展的领域,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挑战。它让我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也让我认识到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我之前对无线通信完全是一无所知,感觉就像面对一座神秘的高山,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公式和术语,而是循序渐进,每一步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天线的部分,以前觉得天线就是个金属棒,看了书才知道,原来里面有这么多学问,不同形状的天线竟然有不同的指向性和增益,这解释了我很多一直以来的困惑。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比如早期的无线电报是如何工作的,贝尔实验室的那些传奇人物是怎么一步步推动无线通信发展的,这让学习过程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耐心地把我领进了无线通信的大门,让我不再感到害怕,而是充满了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它真的把一个复杂的技术领域,变得如此容易理解和亲切,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入门无线通信的朋友们,绝对不会后悔!

评分

从这本书中,我收获了对无线通信体系结构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它不仅仅是零散的技术点堆砌,而是将整个无线通信系统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样,分解开来,又将各个部件如何协同工作讲解得井井有条。我过去对手机通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拨打电话”这个功能层面,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信号是如何从我的手机发出,经过基站,再到对方的手机,以及中间经历了哪些关键的步骤。它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等不同层次的讲解,让我对整个通信流程有了宏观的把握。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不同协议和技术时,能够清晰地阐述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而不是孤立地讲解。这种系统性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支撑起我们现在高效的通信网络。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构建和理解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完全出乎意料的惊喜,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结果却发现它充满了智慧和启发。作者在讲解一些基本原理时,总是能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手机信号为什么会时有时无,Wi-Fi是如何工作的,甚至我们使用的蓝牙耳机,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技术,背后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辛勤付出的结果。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述一些概念时,不仅仅是陈述事实,而是会探讨为什么会这样,有哪些其他的可能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而是真正理解了无线通信的本质。比如,关于频谱资源的研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性,也让我对5G、6G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让我感觉到,无线通信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连接世界的语言,一种改变生活的力量。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质量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无线通信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专业化,很难真正理解。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板着脸讲课的风格,而是更像一位老朋友在和你聊天,分享他的知识和见解。它在解释一些关键概念时,会运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类比,即使是对技术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很容易地理解。我记得它在讲到信道编码的时候,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给信息加了“保险”,可以防止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者出错,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编码的意义和重要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插图,这些视觉化的元素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抽象的概念,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感觉这本书在讲解的时候,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它让我觉得学习无线通信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