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乡愁(精装)

正方形的乡愁(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阮义忠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乡愁
  • 情感
  • 成长
  • 生活
  • 散文诗
  • 治愈
  • 精装本
  • 当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7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8876
品牌:磨铁图书(Xiron)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正方形的乡愁》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20世纪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书中所有照片,都是用120相机(6cm×6cm)胶卷拍出来,未经裁切的影像。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深沉的情怀。


作者简介

阮义忠

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论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杂志被誉为具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精彩书评

中国大陆关注“世界摄影”,或我称之为“严肃摄影”的人士,若其年龄正在四十岁上下,那么,阮义忠的名字想必在他们心中无可替代——他是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我甚至听说,好几位大陆摄影家把“摄影教父”这样的尊称给予阮义忠。

  ——陈丹青


目录

第一单元 一个时代的刻痕

一个时代的刻痕-8

俯瞰众生-12

家门-14

妈祖庙前的石狮子-18

跛脚七仔-20 二哥的兰花-24

迪化街的叮咚声-26

传递乡愁-30

乱弹戏干旦-32 马祖芹壁村的老人-36

安住身心于当下-38

记忆中的龟山岛-42

时间之舟-44 一个村落的伤口-48

悼念逝去的美好时光-50

家乡的水肥车-54 鲜明的刺青,模糊的脸-56

让光明雕出生命轮廓60

如梦似幻的那堵墙-62

第二单元 家园去来

等待的母子-68

开往淡水的末班车-72

家园去来-74

淡水线怀念之旅-78

有一个礼拜五-80

秋风中的行者-84

追风的小孩-86

男子与狗-90

梦境的窗口-92

也是启发-96

拴链和没拴链的-98

闲适的小日子-102

淡水码头忆老友-104

第三单元 难得的时光

不存在的画像铺-110

唱《劝世歌》的盲妇-114

观音山前的小女孩-116

补破网-120

士官长和他的狼狗-122

好山好水好埔里-126

一个美浓的早晨-128

下棋的老友-132

坪林茶农-134

没有意外的世界-138

石碇村的小孩们-140 坚持做自己的小孩-144

返乡途中-146

难得的时光-150

一个时代的典型-152 迷人的北埔老太太-156

明德水库吊桥-158

无言歌-162

珍贵而非凡的一瞬间-164 想起了大姐-168

菜园里的小姐弟-170

南澳村的假老头-174

故乡头城的海边-176 最深沉的乡愁-180

老传统与新潮流-182

撒娇的小女孩-186

第四单元 乡愁不再狭隘

精神折磨-190

盼望收工的牛头马面-194

乡愁不再狭隘-196

澎湖的收惊婆-200

梅山部落的“莫”-202

突兀的摄影经验-206

十字路口的按摩师-208

等野台戏开演的老妇-212

龟山岛的召唤-214

马祖地中海的纯朴笑容-218

南竿最美好的回忆-220

在福隆海水浴场留影-224

为难得的团聚留纪念-226

静悄悄的戏台-230

后台的假寐-232

庆安宫的王船祭-236

阵头团员-238

两个世界-242

时间、空间的线索-244

以心映景-248

代代相传便是不灭-250

误入禁区-254


精彩书摘

一个时代的刻痕

这种借店家走廊,在柱子旁摆摊营生,熬上大半辈子的事,在今天已经不 太可能发生了。在我还不会拍照时,这位刻印兼画像师傅就在台北万华龙山寺 的对面巷口干活了。当年这一带是台北印刷、装订业的集中区。高中毕业后, 我到《幼狮文艺》当编辑,举凡发稿、校对、督印都得往西昌街的永裕印刷厂跑。 这家业务鼎盛的活字排版印刷厂,拣字的都算童工,排版的才能领正薪,书报 杂志印好,还要把每颗铅字一一拣回字架。

老板后来干脆购置了铸字机,东西印完,字模盘往熔炉里一倒,无论哪种 字体、大小级别,重铸就是了,省时又省工。在《幼狮文艺》上班的那一年, 我足足有一半时间都耗在拣字间里,铅字的一笔一画,如同记忆的刺青,想抹 都抹不掉。

当时,我的午、晚餐多半在龙山寺附近的小吃摊解决,每次路过华西街,都会看到这位总是低头干活、从不出声的师傅。凳子是他的刻印台,座位是躺椅, 累了往后一仰就可休息。画像则是把顾客交付的小照片拿回家,夜里加工,用 炭笔画成一大幅。挂在柱子上的日本女明星与清末民初妇人肖像就是手艺证明。 傍晚收摊时,画像与刻印工具箱放进柜里,连同躺椅、板凳一起用加锁的铁链 拴在柱子上。

入伍服役三年后,我重返台北,在《汉声》杂志工作,发现这位师傅竟然 依旧坐在同一个位置做同样的事。学会拍照之前,我觉得他只是一位刻印匠 ; 但把相机对准他,低头注视对焦屏时,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刻痕。



《正方形的乡愁》是一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带领读者踏上一场跨越时空、关于“归属”与“记忆”的非凡旅程。这本书并非描绘某个具体地域或一段特定历史的乡愁,而是将“乡愁”这一情感概念,剥离其具象的地理坐标,升华为一种更普世、更抽象的哲学体验。其核心在于探讨现代人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面对信息洪流、生活方式的颠覆,以及个体身份的模糊化,所产生的内心深处的疏离感与对某种失落的“根”的追寻。 书名中的“正方形”并非偶然,它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在视觉上,“正方形”代表着稳定、秩序、边界,它规整、坚固,如同我们内心深处对家园、对过往的某种理想化认知。然而,当这份“正方形”式的想象被现实的“圆形”世界——即无限流动、无序、充满变数的生活——所冲刷时,乡愁便应运而生。这种乡愁,是关于“方”与“圆”的矛盾,是关于固定与流动的张力,更是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对话。它暗示着一种对曾经拥有却已失去的确定性的怀念,一种对在混乱中寻找清晰轮廓的渴望。 《正方形的乡愁》以散文、随笔、评论以及少量虚构片段交织的叙事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乡愁”困境。作者并不沉溺于对过去单纯的怀旧,而是以一种理性的、审视的眼光,解构乡愁的构成要素。它包括但不限于: 一、 对“时间”的感知与失落: 现代社会的时间感被极度压缩和碎片化。算法推送、即时通讯、信息爆炸,让我们习惯于“现在”,而“过去”则被快速遗忘或被重新叙述。这种时间感的流失,使得我们难以形成连贯的个人史,更遑论对历史的深厚情感。书中对“遗忘”的机制、对“记忆”的建构、以及时间加速下的个体存在焦虑进行了细腻的描摹。作者或许会描绘一个场景,一个人试图回忆童年某个模糊的节日,却发现脑海中只剩下零散的画面,缺乏情感的温度和叙事的连贯性。这种无力感,正是“时间乡愁”的体现。 二、 对“空间”的漂泊与迷失: 现代人的生活常常是“居无定所”的,无论是物理上的频繁迁徙,还是信息网络上的虚拟漂流。我们可能拥有多个“线上身份”,却缺乏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线下锚点”。全球化使得我们能够轻易地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文化,但这种“消费”式的接触,往往难以替代深耕于某个地域所产生的厚重情感。书中可能会探讨“去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对个体归属感的影响,以及数字游民、跨国流动人群在空间感上的双重疏离。一个例子可能是,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虽然被周遭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却在看到一张熟悉的风景照时,突然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并非指向那个特定的地点,而是指向一种曾经拥有、如今已然缺失的“安稳感”。 三、 对“身份”的模糊与重塑: 在信息时代,个体身份变得异常复杂且易变。社交媒体上的“人设”,职业的频繁转换,观念的快速迭代,都使得“我是谁”成为一个不断追问的问题。这种身份的模糊性,使得我们难以找到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从而渴望一种更深层、更持久的“根”。书中可能会分析身份认同的社会学、心理学根源,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下,个体如何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找并构建自己的意义。或许,书中会描绘一个年轻人在互联网上拥有数以百万的粉丝,享受着巨大的关注,但在夜深人静时,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他开始质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虚拟的认可是否能够填补内心真正的空虚。 四、 对“意义”的探寻与困惑: 当传统的价值体系瓦解,当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精神世界却可能陷入贫瘠时,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变得更加迫切。“乡愁”在这种情境下,也演变成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那些能够赋予生活以深度和方向的价值的渴望。书中可能涉及对存在主义、后现代哲学思想的解读,探讨在“虚无”的时代,个体如何确立自己的信念,如何超越表象,触及那些更深层、更持久的“意义”。作者可能会通过对一些历史人物或文学角色的分析,来阐释他们在面对意义危机时的挣扎与选择,从而引发读者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考。 《正方形的乡愁》并非一味地歌颂过去,而是力求在理解乡愁的本质后,提供一种更为积极的应对姿态。它鼓励读者,与其沉溺于对不可追回的过去的哀叹,不如审视当下,在流动与变化中,寻找新的“锚点”,构建新的“根”。书中或许会探讨“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如何在吸收新事物的同时,保留那些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正方形”——一种内在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秩序与宁静;如何在拥抱“圆形”世界的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不失去自我。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精炼、富有洞察力,同时又兼具文学的美感。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精装版的呈现,更是为这部充满深度和思辨的作品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珍藏的价值。它适合所有对现代生活感到疏离、对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并渴望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平静与生命意义的读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自己心灵的深度对话,一场关于“归属”与“存在”的深刻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整理书架,看到这本书,又把它拿出来翻了翻。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算低,但考虑到它的装帧和纸张的质量,我觉得物有所值。我通常对书籍的“手感”很挑剔,但这本书的纸张拿起来很舒服,墨水的清晰度也很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很累。从目录来看,内容似乎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领域,一下子吸引了我。虽然我目前的生活节奏很快,能静下心来系统阅读的时间不多,但我总觉得,一本好书就应该有这样的分量和质感,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能够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这或许就是精装书的魅力所在吧,它强迫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它留出一段专属的、不受打扰的时光。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气味”很敏感的人。新书特有的那种油墨和纸张混合的独特味道,对我来说,就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引信。这本书拿到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吸了一口气,那种感觉非常纯粹,带着一种沉淀感,而不是那种劣质印刷品常有的刺鼻化学味。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版方对选材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这让我对后续的内容抱有更高的期望,我希望文字的力量能够与这种优质的载体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一个扎实、有厚度的世界观。总而言之,这本书从物理层面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期待精神层面的回报。

评分

这本书的开本和整体设计风格,给我一种非常“老派”的、追求品质的感觉。它不像现在很多轻薄的平装书那样追求便携性,而是更注重阅读时的稳定性和沉浸感。我喜欢它在设计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的美学,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一切都围绕着如何让读者更专注于文字本身。这种低调的奢华感,反而更容易让人沉下心来。我常常想,一本经过如此精心打磨的书籍,其内容想必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和思考,绝非一时兴起之作。我计划找一个周末的下午,泡上一壶茶,慢慢地去“品尝”这本书,而不是匆匆地“浏览”。

评分

我刚买了这本书,还没正式开始阅读,但光是看它的封面和背后的文字简介,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那种独特的意境,让人联想到一种遥远的、带着怀旧色彩的画面感,仿佛能闻到泥土和旧木头的味道。我对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标题和主题非常感兴趣,它不像那些畅销书那样直白,反而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让我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我期待作者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不易察觉的、潜藏在日常事物下的情感暗流。如果内容能与封面营造的氛围完美契合,那这将是一次绝佳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光是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加上封面的设计,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喜欢那种厚实的感觉,翻动书页时发出的轻微摩擦声,也带着一种仪式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抚摸着封面上的纹理,就能感受到作者或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种实体书特有的质感,在现在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我尤其欣赏那种字体排版上的考究,行距、字号的搭配,都透露着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希望内容也能像它的外表一样,给我带来同样精美的精神盛宴。

评分

内容不错,纸质有点low,印刷太差,照片质量比电子版还差不少。

评分

酷爱摄影不能自拔,送货快,态度好

评分

非常好的书,得喜欢,值得一看。不错!

评分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评分

喜欢人文纪实摄影,书不错啊!

评分

价格实惠,送货及时,非常满意

评分

非常好的书,得喜欢,值得一看。不错!

评分

喜欢人文纪实摄影,书不错啊!

评分

酷爱摄影不能自拔,送货快,态度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