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创新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创作方式和娱乐方式都变了,似乎只有薪水止步不前。本书从经济史以及现今经济运行状况出发,分析新技术是如何影响普通劳动者的,以及社会如何*佳应对挑战,关注点在于新技术如何影响普通工人工资。
全书共分三部分进行阐述,在*部分,作者指出推行新技术是一场缓慢革命,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很难改变,这需要时间和正确的决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项新技术比一个新发明需求得更多,而新技术的很多知识需要从实践中学习而不是从课堂中学习。
第二部分,作者追溯了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人工资的变化,分析技术如何增加劳动者收入以及为什么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实现。作者指出,技术知识存在固定周期,早期往往是碎片化、不确定的,无法标准化,也很难进行课堂教育,很多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在某些情况下,工人也许具有技能和知识,但这些技能和知识所产生的利益流向了他们的雇主,利润增加了,工资却保持不变。这对于理解技术在过去是如何影响工资,以及现今如何让工资停滞不前,非常重要。
第三部分,作者论述了与新技术相关的包括教育、政府采购、专利等方面的政府政策,指出技术的进步与高学历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政府采购也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促进应用广泛的新技术知识的发展。而与专利政策不同,创新者之间的知识共享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并且在新技术研发早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开放创新的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从实践中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解释。
作者*后指出,从实践中学习对于今天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和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常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起关键作用,也是操作这些新技术的人能拿到更高工资很重要的原因。通过为普通工人提供获得技能和知识的方法,来推行新技术,经济回报不仅会增长,还能被广泛共享。
詹姆斯·贝森,研究创新经济的学者,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创新者以及一家软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目前,贝森先生是波士顿大学法学院的讲师,是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在专利方面的工作,对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相关政府决策者有重要影响。
詹姆斯·贝森是名对经济和技术有着敏锐视角的观察家,以从实践中学习的观点来思考滞后问题,解释了为什么IT革命还没有提高工资。非常迷人的假设——以及著作。
——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贝森是*有资格阐述技术问题的,因为他既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又有创办企业的经验。我尤其喜欢他澄清技能概念,以及质疑大学文凭和知识产权神圣地位的方式,这是多年来*有希望又*有现实意义的著作之一。
——加文·莱特(Gavin Wright),《分享奖励:美国南方民权革命中的经济学》的作者
詹姆斯·贝森令人激动的新书探索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在一些时代,包括今天,是什么切断了生产率的增长和薪资中值的增长之间的联系?他从丰富的历史叙事中推论出答案,并将关注点放在了随着技术体系的诞生,经历青春期、成熟,在新技能和能力上进行投资的公司或个人,他们所面临的动力的改变。他的分析及政策推荐,挑战着许多既定的思考方式。
——亚历山大·J·菲尔德(Alexander J Field),《向前一大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作者
今天,每个人都同意教育是工资增长的关键,但是哪种教育?在这本极具启发性、见解深刻的著作中,詹姆斯·贝森指出,经济史能够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有用又令人惊讶的答案。
——哈尔.瓦里安 (Hal Varian),谷歌首席经济学家
序 言
第一部分 技术
第一章 创新?之后才更重要!
第二章 非技能工作中的技能
第三章 缓慢革命
第四章 标准知识
第二部分 工资
第五章 技术何时能提升工资?
第六章 织工们是怎样提高待遇的?
第七章 如今的转变:只有稀缺的技术,没有稀缺的工作
第三部分 技术政策
第八章 技术会要求更多的大学文凭吗?
第九章 谁的知识经济?
第十章 采购知识
第十一章 被遗忘的知识共享历史
第十二章 专利和早期知识
第十三章 技术知识的政治经济学
第十四章 大众技能和国家繁荣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序 言
新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卫星地图定位,用手机导航。有了物流、存货管理和柔性制造技术,超市的存货量是80 年前杂货店的50 倍,网上购物则让我们可以在一个更大的宝库中进行选购。大多数人在工作中使用的电脑,比几十年前的电脑强大好多倍,那时需要把它们存放在巨大的房间里,并且还专门配有空调。我们的工作改变了,交流的方式改变了,创作方式改变了,娱乐的方式也改变了—这一切改变都是新技术带来的。然而,技术的影响力似乎还未触及一个地方:我们的薪水。
这是今天一个很重要的悖论。从个人计算机革命开始,美国的薪资中位数就一直停滞不前。信息技术甚至可能对许多白领不利,尤其是那些没有大学教育背景的。语音邮箱系统代替了接线员,自动柜员机能完成银行柜员的工作,计算机系统可以自行完一系列日常文书工作。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必须找到新工作,或学习新的技能才不会失业。此外,科技专家,如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迈克菲还注意到,这些转变趋势正在加速。
看起来似乎机器背叛了我们。在过去的200年里,技术使得发达国家普通工人的薪水大幅增长,甚至包括那些没受过职业教育的工人。综合通货膨胀因素,今天英国和美国工薪阶层的收入是200年前的十多倍,技术是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3然而,同样是现在,技术导致许多普通工人失去工作,工资减少,但是高收入者的薪酬仍在大幅上涨。
更糟糕的是,一些人认为当前技术的影响预示着黑暗时代的来临。托马斯·皮凯蒂认为,当前的收入不均会让世代继承财富的现象变得更严重。4泰勒·考恩认为,新技术会导致未来只有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的精英才能够得到工作。
技术影响就业和工资,让受过教育的精英和普通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真的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革命吗?实际上,我们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过去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机器接管了工作任务,进步的技术并未给工人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在工业革命最初的几十年里,虽然重大的新技术促进了人均产出大幅上涨,但工厂工资一直停滞不前。6财富被创造出来了,但都进了投资者、管理者和一些关键的熟练员工的口袋。利润增加了,不平等现象加剧,工人并未能获得多大收益。这种趋势的最终逆转发生在几十年之后,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的工资也大幅上涨了,工人从新技术中获得了大量收益。
本书研究了经济史和当前经济,以了解新技术如何影响普通工人和社会应对挑战的最佳方式。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技术不同于过去的技术。然而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技术是如何提高普通工人工资的,以及为什么要耗时几十年才能实现这种增长。这种分析能够帮助理解如今仍可能在发挥影响的类似力量,并制定让普通工人再次从技术中获利的策略。
我将专注点放在技术如何影响普通工人工资上面,而不是皮凯蒂7等人研究的财富分配不均。这些问题互相关联,但又有明显区别。利润增长期工资的停滞不前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然而,财富集中不一定会抑制工资增长。过去,在贫富差距严重的时期,技术也曾大大提高普通工人的工资。集中的财富对民主也是一种威胁。但推进减缓普通工人发展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并不是只有亿万富翁。财富分配不均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本书要研究的是技术如何影响普通工人。
我尤其认为,开发大规模推行新技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社会难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过去是这样,今天依然如此。然而,一旦解决了这个难题,大多数工人都会受益。8而要解决它,需要时间和适当的政策。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当前转型的复杂性和缓慢性,因为他们将技术与发明混为一谈,认为技能就是教育。一项新技术通常比一项新发明所需求的更多,新技术需要规划、建造、安装、操作,以及维护。最初,新技术知识大都开发缓慢,因为它要通过实践来习得,而不是在学校里就能学到。历史上,工人通过正式的培训,结合经验来获得技术知识。他们在工作中,通过“从实践中学习”,习得了很多重要的技术知识。正规和非正规的实验,加上与他人日常的沟通,让工人获得了新的技能和技术知识。9
过去,这样的技能甚至能让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的工厂工人拿到相当于中产阶级的工资。在工作中学习对于今天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而言同样重要。医疗技术人员学习新的诊断技术,护士学习新的护理协议,办公室工作人员学习新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师学习新的网络标准。
当重要的新技术同时影响到许多行业,如19世纪的机械化或是今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大量工人就成了一个社会难题,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早期的技术知识通常过于零碎、含糊,在实现标准化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在实现标准化之前,课堂教育很难开展,劳动力市场也不太可能奖励在自我培训上投资的员工。没有稳健的市场和培训机构,大量的普通工人要从与新技术有关的技能中受益,可能需要几十年。
这些机构最终出现,在“技术生命周期”内改变着各种行为。几十年后,技术突然变得具有“分裂性”。那些一直集中在类似硅谷这样的地理集群的技术,扩散到了全世界。一些从事新技术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工人,终于等到了工资增长。
今天,许多职业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渡。尽管有人将其预言为一场灾难,但技术并没有整体取代工人,而是将他们放到了需要新技能的新工作中。但这些技能几乎在课堂上学不到,许多技能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在许多新的工作中,普通工人还看不到工资上涨。同时,雇主们又抱怨雇用不到足够多的拥有新技能的工人。技术正在拉大贫富差距,但情况不一定非得这样。
技术并非一定会毁掉中等收入阶层的就业机会。即使机器接管了人的工作,技术也会创造出社会对拥有新技能工人的需求。但技术不会保证普通工人能获得更多财富。结果取决于政策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的政策推进了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在大量普通工人中的传播。美国的教育事业世界领先;在其他领域,政策旨在培养新技能并鼓励科技初创企业,包括影响政府采购政策,影响职业认证、员工流动、专利制度的政策。但今天,政策往往变得更有利于老牌公司和既得利益者,而不是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既得利益长久以来一直在政策问题上针对新兴事物,金钱在政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导致政策向错误方向倾斜。
从历史上来看,在激励工人习得新知识这一点上,各个国家的主动程度各异,这也导致了它们经济实力的不同。这个区别使得一些国家受益于新技术,变得更加富裕,另一些国家却受益有限。当前的经济停滞呼吁能推动广泛技术技能发展的政策。国家的繁荣取决于制度和政策,具体说来,取决于能否让普通公民获得技术知识,而且很大一部分要在工作中习得。
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我——《创新、工资与财富:为什么技术进步、财富增加,你的工资却止步不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看到媒体上充斥着关于人工智能、自动化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新闻时,却鲜少感受到切实的工资提升。这本书似乎直击了我们许多普通人在经济现实中的困惑。我期待它能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比如,当技术让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创造出惊人的财富时,为何这些收益并没有如同预期的那样,以更高的薪资形式分配给辛勤工作的员工。是否技术进步的红利被少数人攫取?还是分配机制本身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些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的深层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技术发展论述。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探讨的,不同行业、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差异化命运感兴趣。例如,高科技领域的从业者是否能更好地分享技术进步的成果,而传统行业的工人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这本书能否为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普通人提供一种更清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甚至为我们指明一条在未来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路径?我渴望书中能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来佐证作者的观点,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经济类读物那样,流于表面地谈论宏观经济数字,而是切实地触及了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切身利益。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新技能,工资却依然涨幅有限,而新闻里却总在说经济在增长,科技在进步,财富在积累?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个现象的大门。它非常细致地解释了技术进步是如何被“设计”和“实施”的,以及这些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的机制导致了工资的停滞。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穿插的那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某个自动化技术如何悄悄取代了某个工种,或者某个平台经济的兴起又是如何改变了劳动者的议价能力。这些案例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冰冷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现实的温度。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技术在进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技术进步对我们工作和收入的真实影响。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让我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精准地概括了它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而且内容确实如标题所暗示的那样,提供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解释。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即便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无数关于科技突破和经济繁荣的消息,但自己的钱包似乎并没有因此鼓起来,甚至感觉到了一种“被遗忘”的危机感。这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技术创新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转化为财富,以及这些财富又是如何一步步流向了不同的群体。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分析“技术性失业”和“工资停滞”之间的关联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它不再是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运气不好”或“能力不足”,而是揭示了更深层的、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结构性变化。书中对“资本”与“劳动”之间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它让我明白,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可能不足以对抗时代洪流中那些看不见的分配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当下经济现实的一个全新视角,让我们不再迷茫,而是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更公平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而且观点独到,着实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对“技术进步=财富增加=工资上涨”这个链条半信半疑,尤其是在观察了身边许多人的工资增长情况后,这种怀疑就更加强烈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否定技术进步的巨大价值,而是深刻地剖析了技术进步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逻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平台化”和“网络效应”在现代经济中作用的分析,这确实是导致少数企业和个人攫取巨额财富,而大多数劳动者议价能力被削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书中对“零工经济”和“零工劳动者”的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在个体层面带来的双重性:一方面带来了灵活和自由,另一方面却也可能剥夺了劳动者应有的保障和稳定的工资增长。我感觉作者仿佛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俯瞰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并为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参与者指出了关键的“症结”所在。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认知升级”。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颠覆了我之前对“技术进步必然带来普遍繁荣”的朴素认知。作者以一种近乎“揭露真相”的口吻,剖析了创新成果的分配是如何在现实经济逻辑中走向了与我们期望的“共同富裕”背道而驰的轨道。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论述所打动。它详细阐述了,当技术进步更多地是取代低技能劳动或增强高技能劳动时,工资差距的扩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整体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不同群体之间的距离。书中对资本回报率与劳动回报率之间日益拉大的鸿沟的分析,让我对当下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勤劳致富”就能解释的,而是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令人不安的现实,而是试图用严谨的逻辑和数据,一点点地揭开这层面纱。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经济现象,而是开始具备了审视和理解它们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经济发展中的“赢家”和“输家”。
评分包装挺好,书籍不错
评分发货速度够快,书的质量还可以
评分在京东买书很方便,正版图书,性价比高!以后还会再买的~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学习了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化为实践。推荐大家一读。
评分在京东买书很方便,正版图书,性价比高!以后还会再买的~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该商品价格较合理,使用价值也不错,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