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实 论述严谨 图文并茂
清朝陵寝的著名专家徐广源先生, 40余年研究功力撰写,几经修订
清东陵研究及爱好者入门必读著作
清东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以西的昌瑞山下,自康熙二年(1663年)始起,到菩陀定东陵重修完工,在近二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建起了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五座。在这14座陵寝中,埋葬了5个皇帝、15个皇后、136个妃嫔和1个皇子。辅佐两代幼主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清朝入关*一帝顺治、享誉世界的康熙大帝、长寿的古稀天子乾隆、两次垂帘听政的慈禧、扑朔迷离的容妃(香妃)以及神秘的苏麻喇姑等清代著名人物都葬在了那里。清东陵至今仍充满了神秘色彩。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极大、体系极完整、葬人甚多的古代皇家陵园,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将古建筑的人文美与山川形胜的自然美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作者是研究清朝陵寝的著名专家,以他40多年的研究功力,撰写了这本书。本书以清朝官方史书和大量清宫档案为依据,结合几十年对陵寝的实地考证,将清东陵的十四座帝后妃陵寝及其陪葬墓,从陵址的相度、陵寝的营建、陵寝的规制、内葬人物、管理保卫、祭祀礼仪、东陵的被盗始末、对地宫的科学清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真实的介绍。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既是了解清陵的入门必读书,也是研究清陵的难得的工具书。
徐广源,满族,1946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清朝清陵和后妃的研究。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多年。现为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和纯惠皇贵妃地宫的清理工作;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乾隆帝的诚嫔地宫、康熙帝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的地宫、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地宫等十几座地宫。出版专著有《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大清皇陵探奇》、《溯影追踪—皇陵旧照里的清史》等20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前言
清东陵巡览
◎规模宏大的清东陵/ 004
排列有序的帝后妃陵寝/ 006
前圈与后龙/ 007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007
浩劫与重生/ 009
◎清东陵山水形胜/ 011
昌瑞山天生吉壤/ 011
太祖山与少祖山/ 013
朝山与案山/ 015
尊祖归宗的众陵拱卫格局/ 016
◎陵址的选定/ 017
顺治皇帝校猎遵化,遥掷佩韘,自定寿宫/ 017
确定陵址应在顺治八年/ 019
◎清东陵的建筑规制/ 021
帝后妃陵寝的规制等级/ 021
前朝后寝的陵寝格局/ 021
主体建筑与行礼场所/ 022
◎清朝皇陵祭祀/ 031
展谒礼/ 031
大祭礼/ 032
帝后陵的小祭/ 034
妃园寝的大祭与小祭/ 034
清明敷土礼/ 035
◎清朝东陵的管理机构和保卫机构/ 037
东陵守护大臣/ 037
内务府/ 041
陵寝礼部/ 043
护陵八旗/ 044
陵寝工部/ 044
护陵绿营/ 045
◎东陵八景妙趣多/ 047
汤泉浴日/ 047
龙门跃鲤/ 048
双泉映带/ 049
七井连辉/ 049
拊石宣鼚/ 049
鲇鱼来游/ 049
黄崖晚照/ 049
将军古石/ 050
顺治皇帝的孝陵
◎规模最大数孝陵/ 054
孝陵的首陵地位/ 054
石牌坊/ 056
大红门/ 057
具服殿/ 063
孝陵神功圣德碑亭/ 063
石像生/ 064
五音桥/ 065
◎孝陵人物/ 068
大清入关第一君——顺治帝/ 068
康熙大帝的生母孝康皇后/ 069
唯一不系皇帝谥号的孝献皇后/ 071
◎孝陵的神牌供奉和物品尊藏/ 075
神牌的供奉/ 075
孝陵的尊藏/ 076
◎曾说拆掉明陵建孝陵/ 077
拆毁明陵的传说事出有因/ 077
始建即用旧料/ 077
旧料源于明宫并非明陵/ 079
◎雷击孝陵大碑楼/ 080
天火不测而至/ 080
重建工程/ 081
◎皇后首陵孝东陵/ 082
奠定皇后陵的基本格局/ 082
定陵名亦定新制/ 085
孝东陵的完工时间/ 086
◎孝东陵人物/ 087
当皇太后最久的孝惠皇后/ 087
为顺治帝殉死的贞妃董鄂氏/ 090
未嫁先亡的悼妃/ 093
满蒙汉五妃/ 094
众多福晋与格格/ 097
◎孝东陵的神牌供奉与尊藏/ 099
神牌供奉/ 099
物品尊藏/ 100
康熙皇帝的景陵
◎典制大备的景陵/ 104
始建与规制/ 104
景陵的首创/ 106
◎景陵人物/ 113
康熙帝/ 113
孝诚皇后/ 116
孝昭皇后/ 119
孝懿皇后/ 121
孝恭皇后/ 124
敬敏皇贵妃/ 126
◎景陵的尊藏、神牌供奉、仪树/ 127
景陵的尊藏/ 127
神牌供奉/ 128
仪树/ 128
◎景陵的两次重大火灾/ 129
隆恩殿失火案/ 129
圣德神功碑亭被雷击烧毁/ 133
◎入葬人数最多的景陵妃园寝/ 134
建筑规制/ 134
内葬人物/ 138
不解之谜/ 148
四对姐妹嫁一夫/ 150
神牌供奉/ 151
◎令人猜测的景陵皇贵妃园寝/ 151
两种神秘的传说/ 151
建园寝的真实原因/ 153
园寝规制/ 154
超过标准的建筑规制/ 156
乾隆皇帝的裕陵
◎石雕精美的裕陵/ 162
选址与规制/ 162
精美石雕满地宫/ 168
地宫中的费解之谜/ 173
……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读这本书的,毕竟“史话”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教科书式的枯燥。但很快我就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吸引住了。作者的语言功底非常扎实,他巧妙地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同时又充满了故事性,读起来毫无晦涩感。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冰冷的历史名词和日期,赋予鲜活的生命和情感张力。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地方风俗和民间传说的引用,这使得整部作品的立体感大大增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史,而是与脚下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集体记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礼制和丧葬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接地气的认知,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递,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严肃历史题材不太感冒的人,但我被这本书成功地“拉”了进来。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可读性”极强,它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演绎”历史。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说书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抛出悬念,什么时候该给予解答,什么时候又该留下空白让读者自行想象。书中穿插的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故事,极大地中和了主题的宏大叙事带来的疏离感。读起来一点都不累,反而像在听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辈讲述家族的往事,充满了亲切感和人情味。这本书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的微观叙事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
评分这本书的笔法真是太迷人了,读起来就像是直接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作者对细节的把握简直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那些宫廷秘辛、帝王将相的恩怨情仇,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建筑艺术和风水玄学的深入探讨,那种对历史遗迹的敬畏感,通过文字的力量,深深地感染了我。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角度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叙事,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历史事件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冷静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不滥情,却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格调,拿到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是对这段厚重历史的最好致敬。我向所有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皇家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强烈推荐,它能带给你远超预期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份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震撼”二字可以概括的。这本书的史料搜集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显然下了苦功,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和口述资料。但最难得的是,他没有陷入资料的泥潭,而是高屋建瓴地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图景。书中对权力更迭中那些微妙的平衡艺术的分析,尤其精彩,读出了历史的残酷与智慧的共存。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审美学”的教科书,它教我如何去看待那些宏伟的纪念性建筑背后的政治意图和审美追求。文字的力量在于构建世界观,这本书无疑成功地为我重塑了一个关于特定历史阶段的认知框架,那种结构上的严谨和逻辑上的无可指摘,让人读完后由衷地感到佩服。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沉浸式的阅读享受。它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如急流勇进般讲述重大事件的爆发,时而又像午后溪水般缓缓流淌,细致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琐事。特别是书中对环境氛围的渲染,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的描写。你几乎能闻到古老建筑中檀香的气味,感受到寒冬腊月里宫墙内的肃杀之气。这种感官上的代入感,是很多历史读物难以企及的。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处理得特别到位,让你清晰地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体的渺小。读完之后,我特地去查阅了相关的图片资料,发现文字描绘的场景与想象中的画面惊人地吻合,可见作者观察之细致入微。
评分包装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满意的购物体验
评分清东陵史话为清西陵的姐妹篇,买来一阅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贵了些,作者得本职工作之便,披露了一些新东西。
评分之前买过这本书,但这个是据说是新版的,而且一直在微博上关注,作者很佩服作者的专研精神,买来学习
评分赞
评分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评分贵了些,作者得本职工作之便,披露了一些新东西。
评分介绍的比较详细,有页下注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