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概論(案例版 第2版)

公共衛生學概論(案例版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陶芳標,李十月 編
圖書標籤:
  • 公共衛生學
  • 預防醫學
  • 健康教育
  • 流行病學
  • 衛生統計學
  • 環境衛生學
  • 職業衛生學
  • 健康管理
  • 教材
  • 案例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07976
版次:2
商品編碼:1212454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傢委員會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8
字數:78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為順應教育部教學改革潮流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適應目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現狀,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醫學人纔,科學齣版社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獨創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閤的編寫形式,組織編寫瞭國內首套引領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學在醫學教育中,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實用型醫學人纔的有效途徑。案例版教材版權所有,其內容和引用案例的編寫模式受法律保護,一切抄襲、模仿和盜版等侵權行為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前言
上篇公共衛生導論
第一章公共衛生的基本內涵與屬性1
第一節公共衛生的基本內涵1
第二節公共衛生哲學與政治屬性5
第三節公共衛生安全與國際閤作10
參考文獻18
第二章從遠古走來的公共衛生19
第一節遠古時期樸素的公共衛生思維19
第二節公共衛生誕生前夜23
第三節現代公共衛生27
第三章近百年來的三次公共衛生革命34
第一節第一次公共衛生革命34
第二節第二次公共衛生革命39
第三節第三次公共衛生革命49
第四章公共衛生的職能與公共衛生體係51
第一節公共衛生職能51
第二節公共衛生體係57
參考文獻61
第五章公共衛生人力建設63
第一節公共衛生人力全球狀況63
第二節公共衛生人力建設72
參考文獻81
第六章循證公共衛生82
第一節循證公共衛生的基本涵義及特徵82
第二節循證公共衛生實踐88
第三節循證公共衛生的證據及數據庫94
參考文獻100
中篇健康的決定因素和健康促進策略
第七章影響健康的下遊因素102
第一節遺傳因素102
第二節生理生化因素110
第三節其他因素117
第八章影響健康的中遊因素123
第一節行為與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123
第二節心理因素與健康130
參考文獻136
第九章影響健康的上遊因素137
第一節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137
第二節環境因素與健康145
第三節營養及食品安全與健康151
第四節病原生物因素與健康159
參考文獻167
第十章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168
第一節健康教育168
第二節行為乾預173
第三節健康促進177
參考文獻183
第十一章疾病預防控製新策略184
第一節全人群、高危人群策略184
第二節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189
第三節生命曆程策略194
參考文獻200
下篇公共衛生實踐
第十二章傳染病預防控製202
第一節概述202
第二節傳染病的預防控製210
第三節全球化時代給傳染病預防控製帶來的挑戰217
參考文獻223
第十三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製224
第一節概述224
第二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230
第三節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製237
參考文獻222
第十四章職業衛生243
第一節職業性有害因素與健康危害243
第二節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識彆、監測與評價252
第三節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控製策略與措施259
參考文獻267
第十五章環境衛生268
第一節環境健康問題268
第二節環境危害因素的識彆、監測與評估278
第三節環境危害因素的防控策略285
參考文獻293
第十六章精神衛生294
第一節精神衛生與公眾健康294
第二節精神健康的決定因素303
第三節精神障礙預防和精神健康促進312
參考文獻321
第十七章特定人群的公共衛生322
第一節婦幼衛生322
第二節青少年衛生329
第三節老年人衛生保健336
第四節貧睏人口的公共衛生344
參考文獻344
第十八章傷害和暴力的預防控製350
第一節傷害和暴力的疾病負擔350
第二節傷害發生的危險因素355
第三節傷害的預防與控製358
參考文獻363
第十九章恐怖襲擊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與應對364
第一節恐怖襲擊應急與應對364
第二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372
參考文獻385
第二十章公共衛生服務政策386
第一節公共衛生服務政策概述386
第二節中國主要公共衛生服務政策390
第三節國際主要公共衛生服務政策396
參考文獻402
第二十一章信息化時代的公共衛生403
第一節公共衛生信息化403
第二節大數據時代的公共衛生信息處理409
參考文獻415
索引416

精彩書摘

上篇 公共衛生導論
第一章 公共衛生的基本內涵與屬性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and attribute of public health
  不同領域的專傢學者對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概念的理解不同,定義公共衛生需要基於社會發展和實踐的演化。不同的人賦予公共衛生的內涵和外延也會不同,它可被理解為是一項需要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事業,像一場運動;又是像一種職業,其中有各種專業人員一起工作並緻力於促進公眾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公共衛生還像一種政府服務,衛生部門代錶政府實施公共衛生服務;公共衛生還可理解為一種結果,即公眾的健康。但本書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編寫,既把它視作一門學科,又視作一種復雜和動態變化的社會事業。公共衛生基於社會公平正義哲學,並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與政府密切關聯,利用多學科理論解決日益增加的多種挑戰,需要加強國際閤作。
第一節 公共衛生的基本內涵
【案例1-1】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綜閤徵(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暴發流行後,世界上一批學者再次思考公共衛生的基本內涵。新西蘭奧剋蘭大學榮譽教授(emeritus professor)羅伯特 比格爾霍爾(Robert Beaglehole)在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上撰文——新世紀的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in the new era:improving health through collective action),提齣公共衛生是通過集體行動改善健康,強調公共衛生是以持久的全人群健康改善為目標的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 for sustained population-wide health improvement)。
  比格爾霍爾的這一闡述包含瞭對公共衛生概念的哪些理解,它與既往專傢和組織對公共衛生的定義有什麼區彆?
一、公共衛生需要集體的行動
  比格爾霍爾認為,公共衛生是一項集體行動,這一行動是閤作的或有組織的行為。從19世紀中葉以來,閤作就成為公共衛生實踐的核心特徵。公共衛生閤作夥伴是廣泛的,公共衛生需要社區參與,需要多部門聯動,還要充分發揮非政府機構的作用。政府在確保閤作行動中起到關鍵作用,政府的責任既意味著規劃和投入,又通過協調使不同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一起工作,公共衛生行動成為一種有組織的行為。如此,公共衛生纔能促進和改善最廣泛的人群健康,而不是少數人的福祉。
二、公共衛生行動具有可持續性,即需要可持久的政策
  公共衛生是一項社會事業,麵臨的挑戰很多,與社會發展水平、習俗觀念、倫理道德等密切相關。同時,公共衛生的效益不像臨床治療那樣立竿見影,也不像其他的投資那樣有快速的受益。因此,公共衛生行動應是可持續性的,政策的持續性顯得特彆重要。《阿拉木圖宣言》(Declaration of Alma-Ata)所確立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初級衛生保健策略與行動,取得瞭較好的成績,但也有一些發展中國傢采取瞭以項目為導嚮的公共衛生行動,政府沒有製定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帶來的隻是近期效果。
三、公共衛生的目標是全人群的健康改善並減少健康的不平等
  公共衛生服務的對象是群體,但特定的公共衛生行動的目標人群可能是特定的群體,如0~6歲兒童健康管理的對象是從齣生到入小學前的兒童這一群體。公共衛生的健康保護和促進,也是讓全人群受益,特定的公共衛生行動健康受益應是特定人群。公共衛生行動的過程和結果評價也是群體,如兒童保健覆蓋率、係統管理率、中重度營養不良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意外傷害發生率等都是以群體為評價對象,一些評價指標如嬰兒死亡率還需要在較大的社區實施。
  公共衛生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哲學導嚮(詳見本章第二節),不能因為社會階層的差異、傢庭齣生背景和種族與族裔不同等給公共衛生的提供和籌資帶來阻力,也包括個體行為限製和賦稅等負擔分配的公平,健康公平體現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的疾病、失能以及不良健康狀況的分布差異明顯。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嬰兒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煙草和藥物濫用、精神衛生服務、老年健康護理、環境汙染、職業健康風險等地區、性彆差異在任何一個國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是公共衛生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四、公共衛生的關鍵主題
  比格爾霍爾強調瞭現代公共衛生理論與實踐的五個關鍵主題(key theme),包括:①政府應擔負起對整個衛生係統的領導作用,忽視瞭這一點將無法實現全人群的健康改善,忽視這一點衛生部門也隻會繼續按生物醫學模式關注與衛生保健有關的“近端”問題;②所有部門必須協作行動,忽視這一點隻會惡化健康的不平等現象,而政府領導是協作行動、促進全人群健康的核心保障;③用多學科的方法理解和研究健康決定因素,用適當的方法迴答適當的問題,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④理解衛生政策發展和實施過程中的政治本質,整閤公共衛生科學與政府領導及全民參與;⑤與服務的人群建立夥伴關係,使有效的衛生政策能夠得到長期的社區和政治支持。比格爾霍爾認為,無論是公共衛生實踐領域還是教育領域,上述五個核心主題還不能充分體現齣來。
一、溫斯洛1920年對公共衛生的定義
  美國公共衛生的領袖人物溫斯洛(Charles-Edward A. Winslow)早在1920年就將公共衛生定義為:公共衛生是通過有組織的社區努力來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健康和效益的科學和藝術。這些有組織的社區努力包括改善環境衛生,控製傳染源,教育每個人注意個人衛生,組織醫護人員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防性治療提供服務,建立社會機構來確保社區中的每個人都能達到適於維護健康的生活標準,使每個公民都能實現其與生俱有的健康和長壽權利。
  這一定義綜閤且具體地提齣瞭公共衛生的本質、範疇及目的,體現瞭公共衛生的基本內涵。195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采納瞭溫斯洛提齣的公共衛生定義,一直沿用至今。
二、美國醫學研究所(IOM)1988年定義
  1988年,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其《公共衛生的未來》的研究報告中提齣,把公共衛生的使命歸納為“通過保障人人健康的環境來滿足社會的利益”。
  該定義強調各種影響健康的環境因素,明確公共衛生與社會、經濟、政治和醫療服務不可分割的關係。該定義更加強調,確保人人健康是整個社會的利益所在。這就意味著改善他人的健康環境和健康狀況符閤自己的切身利益。這種“人人為我健康,我為人人健康”的主張正是公共衛生的核心價值。
  IOM的定義所反映的另外一個公共衛生核心價值是“保障”,即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環境。這就意味著要持續不懈地促進和保護每個人在健康和身心全麵發展方麵的利益。這種價值觀迎閤瞭一句非洲格言——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人的付齣,而公共衛生的作用就是能為人人提供服務的一個“村莊”。
  IOM的報告還界定瞭公共衛生的範圍,確定瞭公共衛生的三個核心功能:評價(assessment)、政策製定(policy development)和保障(assurance)。從某種意義來說,公共衛生的三大核心功能與醫學中的診斷和治療功能相類似。如果將人群或社區看成一個人,評價就類似於診斷,保障就類似於治療,政策製定則是介於評價和保障之間的一個中間步驟,類似於診斷之後治療計劃的製訂過程。
三、威剋斯觀點
  20世紀60年代,英國實業傢查爾斯 傑弗裏 威剋斯(Charles Geoffrey Vickers) 在擔任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主席期間,從疾病和科學及社會價值觀之間互動關係的角度重新審視瞭公共衛生。他認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史上裏程碑意義的事件都是在某些狀況從“當然存在”轉變為“不可容忍”的時候發生的。因此,公共衛生的曆史同樣也是不斷地重新定義“不能接受的”記錄。
  威剋斯定義強調瞭科學和社會價值觀之間微妙、動態的關係。當健康問題從社會“可容忍狀態”轉變為“不能接受狀態”,社會就會采取集體行動,做齣公共衛生反應。這個定義有助於人們理解為什麼2004年全球對已存在多年的禽流感亞洲流行做齣不同尋常的公共衛生反應,理解WHO對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高度警惕。這應該迴溯到2003年的SARS危機,那場災難使全世界都看到瞭公共衛生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認識到預防重大傳染病“小題大做”的重要意義。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已經使人們對重大傳染病的忽視成為一種社會不能接受的態度,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等嚴峻形勢及全球行動反映瞭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四、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及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和醫學密切相關,公共衛生藉助於醫學和預防醫學理論與方法為促進人群健康服務,但公共衛生又具有多學科的性質。
  錶1-1從從業人員、服務對象、工作重點三個方麵總結瞭各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區彆。實際上,他們三者緊密聯係。預防醫學是一門專業學科,提供疾病預防控製理論、策略和方法並直接服務於公共衛生,而不管是臨床醫學還是公共衛生,都以促進個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為宗旨,一部分公共衛生醫生如果有很好的臨床醫學理論和技能,在人群疾病和健康問題的流行特徵、暴露流行定性、疾病預防控製策略的製定等方麵定會得心應手,並與臨床醫生一起工作。
錶1-1 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關係
圖1-1 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關係圖
一、“新公共衛生”更加強調政府的責任
  1986年11月21日,WHO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召開瞭世界第一屆健康促進大會,發錶瞭著名的《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該憲章定義瞭“新公共衛生”的概念,強調公共衛生是在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發展的水平上,保護民眾遠離疾病和促進健康的所有活動。同時,明確提齣瞭健康的基本條件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收入、穩定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的資源、社會的公正與平等。根據這一定義,公共衛生的核心內容是強調政府在公共衛生事業中的核心地位,同時更加重視社會科學對促進健康的作用。
  針對SARS危機後社會各界對公共衛生認識不清的局麵,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部長吳儀在2003年中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對公共衛生作齣瞭如下定義:公共衛生就是組織社會共同努力,改善環境衛生條件,預防控製傳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醫療服務,達到預防疾病、促進人民身體健康的目的。根據這一定義,公共衛生體係建設需要政府、社會、團體和民眾的廣泛參與,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主要通過製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對社會、民眾和醫療衛生機構執行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實施監督檢查,維護公共衛生秩序;組織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共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流行;教育民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養高素質的公共衛生管理和技術人纔,為促進人民健康服務。中國政府公共衛生定義的內涵與溫斯洛定義基本上是一緻的,既從根本上解決瞭中國公共衛生體係建設與國際接軌的問題,又在中國首次提齣瞭政府對公共衛生的有限責任概念,界定瞭政府在公共衛生方麵的五大責任。
二、公共衛生是彌閤疾病預防和醫療裂痕的重要實踐
  當前,中國慢性非傳染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簡稱慢性病)的流行態勢非常嚴峻。據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估計,眾多的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在成人中檢齣率達到10%以上,如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顯然單純依賴於治療不能解決日益增加的新發病例,甚至越治越多,社會沉重的疾病
《公共衛生學概論(案例版 第2版)》:洞察健康脈絡,守護全民福祉 《公共衛生學概論(案例版 第2版)》是一部深度解析公共衛生科學體係的權威著作,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係統且富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知識框架。本書以“公共衛生”這一核心概念為齣發點,深入淺齣地闡釋瞭其多學科交叉的本質,以及在維護和提升全人類健康水平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它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羅列,更通過豐富的現實案例,將抽象的學術概念具象化,幫助讀者理解公共衛生在應對全球性健康挑戰中的實際應用和巨大價值。 第一部分:公共衛生學的基礎理論與核心概念 本書首先將讀者引入公共衛生學的宏大殿堂,係統梳理瞭其曆史沿革、發展脈絡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倫理原則。 公共衛生的定義與範疇: 傳統上,公共衛生被定義為“通過社會和政府的組織努力,來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的科學和藝術”。本書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瞭其內涵,強調公共衛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涵蓋瞭從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到疾病監測、衛生政策製定、健康服務管理以及環境健康保護等廣泛領域。它關注的焦點並非個體患者的治療,而是群體人群的健康狀況,旨在通過係統性的乾預措施,提升整體人群的健康水平。 公共衛生學研究方法: 為瞭科學有效地解決健康問題,公共衛生學發展瞭一係列獨特的科學研究方法。本書詳細介紹瞭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等核心工具。 流行病學: 這是公共衛生學的基石。本書深入闡述瞭流行病學的基本概念,如發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危險因素、病因學等,並通過經典案例解析,展示如何運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來識彆健康問題的分布特徵、探究疾病的病因,並評估乾預措施的效果。例如,對霍亂、天花等傳染病的早期流行病學調查,如何揭示瞭疾病傳播的規律,並最終指導瞭控製措施的製定。 生物統計學: 在海量健康數據麵前,生物統計學成為解讀健康奧秘的語言。本書講解瞭描述性統計和推斷性統計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運用統計學方法來分析健康數據,得齣科學結論,並解釋其不確定性。從隨機對照試驗到隊列研究,再到病例對照研究,本書清晰地闡述瞭不同研究設計的特點、適用範圍以及數據分析的常用方法。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認識到健康受社會、經濟、文化、行為等多種因素影響,本書也強調瞭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如何運用質性研究、問捲調查、焦點小組訪談等方法,深入理解社會經濟地位、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公共衛生的倫理與法律框架: 公共衛生實踐離不開嚴格的倫理規範和法律保障。本書探討瞭在公共衛生決策中需要考慮的各種倫理原則,如公平性、自主性、保密性、公正性等,並分析瞭相關法律法規在保障公民健康權、規範衛生行為、促進健康公平方麵的作用。 第二部分:公共衛生的核心領域與實踐 在奠定瞭堅實的基礎理論之後,本書重點深入探討瞭公共衛生的各個核心領域,並結閤豐富的案例,展現瞭其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 傳染病預防與控製: 傳染病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書係統介紹瞭傳染病的監測、報告、調查、暴發預警以及免疫接種策略等。通過分析COVID-19、流感、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控案例,展現瞭公共衛生在抵禦疾病大流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疫苗接種、隔離、檢疫等措施的有效性。同時,也探討瞭新發傳染病帶來的挑戰以及全球閤作的重要性。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s)的預防與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呼吸係統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健康負擔。本書深入分析瞭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如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吸煙、過量飲酒、環境汙染等,並提齣瞭有效的預防策略,包括健康教育、政策乾預(如控煙、限鹽、推廣健康飲食)、早期篩查和健康管理。本書通過分析高血壓、糖尿病、肺癌等疾病的防控案例,強調瞭多部門協作和全社會參與的重要性。 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 健康促進是提升個體和群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書詳細闡述瞭健康促進的理論模型和實踐策略,包括健康教育、社區參與、政策倡導、社會環境建設等。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通過開展健康宣傳活動、建立健康支持性環境、鼓勵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有效地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和自我保健能力。例如,針對青少年肥胖問題的乾預項目,如何結閤學校、傢庭和社會的力量,多管齊下,取得顯著成效。 環境與職業健康: 環境因素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本書探討瞭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噪聲汙染、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以及如何通過環境監測、汙染控製、風險評估等手段來保護公眾健康。同時,本書也關注職業健康,分析瞭工作場所的危險因素,如化學品暴露、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壓力等,並介紹瞭職業病預防、勞動者保護和職業健康監護等相關措施。通過環境汙染導緻的健康問題案例,強調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健康的重要性。 婦幼保健與生殖健康: 關注婦幼群體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深入討論瞭孕産婦健康、兒童健康、青少年健康以及生殖健康等議題,包括孕期保健、分娩安全、兒童免疫接種、營養支持、計劃生育服務、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等。通過分析母嬰死亡率下降、兒童生長發育監測等案例,展現瞭婦幼保健服務體係在保障生命健康、促進人口素質提升方麵的巨大貢獻。 衛生政策與管理: 健全的衛生政策和有效的衛生管理是實現公共衛生目標的關鍵。本書分析瞭衛生政策的製定過程、影響因素以及評估方法,探討瞭醫療保障體係、疾病預防控製體係、公共衛生服務體係等國傢衛生體係的構建與運行。通過分析不同國傢和地區在衛生改革、醫保覆蓋、公共衛生投入等方麵的案例,揭示瞭政策選擇對國民健康水平的深遠影響。 全球衛生: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健康問題已經超越國界。本書關注全球衛生挑戰,如全球傳染病防控、發展中國傢的健康差距、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國際衛生援助等。通過分析國際衛生組織(如WHO)的作用、全球健康治理機製以及跨國閤作的重要性,強調瞭應對全球性健康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第三部分:公共衛生學的未來展望與挑戰 本書在最後部分,對公共衛生學的未來發展趨勢和麵臨的挑戰進行瞭展望。 新興健康問題與技術應用: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組學等新技術正深刻地影響著公共衛生領域。本書探討瞭這些新技術在疾病預測、精準乾預、健康監測、個性化健康管理等方麵的潛力,同時也分析瞭數據隱私、倫理規範等新挑戰。同時,也關注瞭老齡化、精神衛生、非傳統健康威脅(如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等新興健康問題,以及如何運用跨學科的智慧來應對。 健康公平與社會Determinants of Health(健康決定因素): 本書再次強調瞭健康公平的重要性,並深入剖析瞭社會經濟地位、教育、居住環境、種族、性彆等“健康決定因素”對健康不平等的影響。未來的公共衛生工作需要更加關注弱勢群體,緻力於消除健康鴻溝,實現全民健康。 跨部門協作與社區參與: 公共衛生問題的復雜性要求政府、社會組織、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和緊密協作。本書強調瞭構建多方參與的健康治理模式,整閤資源,形成閤力,共同應對健康挑戰。 總結 《公共衛生學概論(案例版 第2版)》以其嚴謹的學術體係、豐富的案例素材、清晰的邏輯結構,為讀者提供瞭一個認識和理解公共衛生世界的絕佳窗口。它不僅是相關專業學生的必讀書目,對於所有關注人類健康、渴望為社會福祉做齣貢獻的讀者而言,也極具啓發性和實用價值。本書旨在賦能讀者,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健康問題的根源,掌握解決健康挑戰的方法,並積極參與到構建一個更健康、更公平社會的偉大事業中來。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深刻認識到,公共衛生並非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是守護我們健康、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堅實屏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公共衛生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實踐。它用生動的故事,讓我看到瞭健康背後的復雜性,以及為瞭維護這份健康,背後有多少人的辛勤付齣。書中對各種疾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的詳細介紹,以及對社會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健康的影響的深刻闡述,都讓我對“未病先防”有瞭更深的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充滿挑戰性的案例,它們不僅僅是知識點的羅列,更是對讀者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例如,某個案例中對某個突發疫情的處理過程,讓我看到瞭在信息不對稱、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如何進行科學決策和有效應對。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公共衛生工作者需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果斷的決策力和強大的執行力。而且,它並不迴避問題的復雜性,而是鼓勵讀者思考,如何在多方利益的衝突中,找到最符閤最大多數人利益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對這個領域充滿瞭敬意,也對未來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

坦白說,剛開始拿到這本書時,我對於“公共衛生”這個詞的理解是很模糊的。總覺得它是一個離我們比較遙遠,屬於專業人士的領域。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案例,呈現在我們麵前。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個真實的公共衛生事件現場,從疾病的源頭追溯,到風險評估,再到乾預措施的製定與執行,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和挑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講述瞭如何應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危機,更強調瞭預防和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它讓我明白瞭,維護一個社會的整體健康,需要從多個層麵著手,包括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疫苗接種,乃至更廣泛的社會經濟政策。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閤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即使是對公共衛生領域完全陌生的讀者,也能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對這個學科的認知框架。而且,它並沒有迴避復雜的倫理和社會問題,而是積極探討如何在實踐中平衡各種利益,做齣最優的決策,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人文關懷。

評分

哇,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真的就被它厚實的封麵吸引瞭!拿到手中還沉甸甸的,感覺分量十足,像是裝滿瞭知識的寶藏。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排版和流暢的文字,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我一直覺得公共衛生這個領域離我們的生活既近又遠,雖然我們每天都在享受公共衛生帶來的成果,但很多具體的知識點卻不甚明瞭。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認知空白,讓我對“公共衛生”這個概念有瞭更係統、更深入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讀著這些案例,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場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分析和應對,從疾病的傳播鏈條到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再到政策的製定和實施,每一個環節都展現瞭公共衛生工作者的智慧和努力。書中的邏輯結構也很清晰,從宏觀的健康概念,到微觀的疾病預防,再到更廣泛的社會健康促進,層層遞進,讓人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我特彆喜歡它在案例分析部分,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案例,而是深入剖析瞭案例的背景、問題、解決方案以及事後反思,這對於我們理解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非常有幫助。即使是像我這樣對公共衛生領域不是非常瞭解的新手,也能從中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許多意想不到的啓發,讓我對“健康”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個體身體的無恙,而是將其提升到瞭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層麵。它讓我意識到,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環境因素,甚至是社會政策,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書中的案例分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們不是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公共衛生問題帶來的挑戰和重要性。比如,某個案例中對某個地區傳染病爆發原因的細緻追蹤,讓我瞭解到原來我們身邊隱藏著如此多的潛在風險,也更加理解瞭監測和預警的重要性。另一個案例則展示瞭如何通過社區乾預來改善居民健康水平,這讓我看到瞭公共衛生工作在基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多方閤作來解決復雜問題。我覺得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那些看起來非常專業、高深的公共衛生理論,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得通俗易懂,讓普通讀者也能從中汲取知識,並引發思考。而且,它並不是簡單地呈現問題,而是著重於分析問題的根源,並提齣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前瞻性和實踐性是很多理論書籍所欠缺的。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方式的啓迪。我一直認為,公共衛生是一個需要具備全局觀和係統性思維的學科,而這本書恰恰是培養這種思維的絕佳載體。它通過對一個個真實案例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絕不能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要深入挖掘其背後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甚至文化因素。比如,書中關於某個地區傳染病蔓延的分析,不僅僅是關注病毒本身,而是詳細解讀瞭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衛生條件、醫療資源的分布,以及政府應對措施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這種多維度、深層次的分析,讓我認識到,任何一個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都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且,這本書在提供解決方案時,也非常注重現實可行性,它展示瞭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創新的方法和跨部門的閤作,來達到最佳的公共衛生效果。這對於我們理解政策製定和項目實施的復雜性,非常有幫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健康”的理解,已經從個體層麵上升到瞭社會層麵,更加關注如何構建一個有利於全體人民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