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

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海德格尔 著,丁大同,沈丽妹 译
图书标签:
  • 海德格尔
  • 哲学
  • 西方哲学
  • 现象学
  • 存在主义
  • 自传
  • 思想史
  • 西学大家
  • 学术著作
  • 德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175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4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学大家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几乎包含了作者所有的作以及主要演讲,如《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存在与在》《筑·居·思》等。同时,《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具有文本较新,叙述形式新颖等特色,这也是《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的价值所在。全书行文流畅,体例规范严谨,文字简洁,标题生动,是一部质量较好的文本。

目录

一、哲人的生平
1.我的童年生活
2.对基督教哲学的研究
3.马堡大学时期
4.在弗赖堡大学主持胡塞尔讲座
5.加入国家社会主义统一德国党
6.回到大学课堂和战后被清算
7.重回哲学研究和暮年

二、人是什么
1.人的概念
2.人是谁
3.我所说的“此在”
4.“此在”到底为谁
5.应该把“生命”理解为此在
6.人在何时和怎样“现身”
7.“自我”是我吗
8.“他人”就是“共同此在”
9.每个人相遇都是有因缘的
10.“工作”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吗
11.“技术”就是工作的技艺
12.存在就是“操劳”
13.归于自己的本质就如同“归家”
14.在本质中存在就是“在家逗留”
15.什么是无家可归的状态

三、哲学给我们指出一条道路
1.人是怎样变成了“思者”的
2.哲学是什么
3.哲学是一条道路
4.哪些“看”才出自好奇心
5.我们都在用心地“听”什么
6.一定要学会“本真地听”
7.怎样与人开展真正的“对话”
8.此在“言谈”都会涉及什么
9.闲谈是生活的调味术
10.用什么方法把心里话陈述出来
11.学会真正地“领会”别人
12.谁才真正地关心“真理的本质”
13.凡人流俗的真理概念
14.普通人在真理上的迷误
15.何为“非真理”

四、价值为我们指出一个方向
1.在我们眼前出现的“世界”是什么
2.我从“壶”看到了“物”
3.“物”是倾注之馈赠
4.面对变幻的世界如何发问
5.为什么要有“世界观”
6.此在何需“价值”
7.尼采眼里的“价值”
8.人为什么要追求“意义”
9.追问存在的意义
10.什么是“虚无”
11.“无意义状态”意味着什么
12.揭示“虚无主义”有什么意义
13.尼采眼中的“虚无主义”
14.价值为人的生活提供了“定向”
15.走在途中的“标志”
16.价值是对我们生活的指引
17.价值为我们“筹划”了什么

五、让我们诗意地居住在地球上
1.我们是多么地需要生活情调
2.什么是“美”
3.陶醉有多么重要
4.人人都是“诗人”吗
5.诗与人的存在
6.诗的本质是什么
7.生活中的诗意从哪里来
8.谁是生活和此在的艺术家
9.艺术存在的本源在何处

六、在时间中栖居
1.人的此在具有时间的特性
2.生活就是“日子”的堆积
3.“今日”是怎样从你眼前溜走的
4.人的历史性意味着什么
5.人为什么会生活在“传统”中
6.“场所”对人的存在具有哲学意味吗
7.什么是栖居
8.人的真正栖居地就是筑造的本质
9.对筑造物“桥”进行的存在思考

七、生活在非人状态
1.谁是“常人”
2.常人的展开状态意味着生活的扭曲
3.人的被抛状态有多可怕
4.对“危险”的沉思
5.生活就是冒险
6.“沉沦”对人意味着什么
7.生活中有“复仇”的地位吗

八、我们的存在是怎样变成“烦在”的
1.是谁才对生活太“烦”
2.人的生存都是烦忙的
3.人为何而烦神
4.我们到底“怕”什么
5.怕的时间性分析
6.“畏”是怕的内在性吗
7.畏的时间性分析
8.恐惧的哲学

九、向着“死亡”的此在
1.人与诸神同在物化中
2.生存论的死亡概念到底要探讨什么
3.死亡的存在论本质
4.谁是“死者”
5.每个人都是向死亡的存在
海德格尔年表

精彩书摘

  《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
  一、哲人的生平1.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一位箍桶匠兼麦氏教堂镇的天主教圣·马丁教堂的司事。他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常常一天不说一句话。但是他勤快、公道。父亲是在18世纪从奥地利移居此地的。我的母亲祖上几代都生活在村里的国有庄园里。妈妈常常说:“生活这么美好,人们只需为此高兴。”我的远房亲戚中出过几位名人。而与谢林和黑格尔为友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则是我的同乡。
  在我的童年里,麦氏教堂镇的圣·马丁天主教堂广场一直扩展到16世纪修建的菲尔斯滕贝格公爵的宫殿面前,穿过宫殿内院就是广阔的田野,田问路就是从此开始的。它从宫殿花园里,一直延伸到埃恩利德。这条田野之路无论是在复活节的日子里,在正抽芽的新苗和茂盛成长的青草之间来回闪动,还是在圣诞节的时候消失在前面山丘的雪堆底下,宫殿花园里的老椴树们总是探出高墙,从高处静静地注视着它。
  在教堂里做圣事时,“司事孩儿”——我和弟弟弗雷茨必须去帮忙。钟楼上悬挂着7只钟,每个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音色和自己的时间。有一只叫“卯钟”,它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敲响,即所谓“惊醒之声”,因为它惊醒了小镇里尚沉醉于梦乡的人们;“寅钟”是死亡之钟,在上宗教课和捻珠祷告时敲响的钟叫“童钟”;学校里12点下课时敲响的是“克朗耐钟”:音色最美的是“洪钟”,它只在重大节日的前夜和早晨才被敲响。从濯足节到复活节的星期六之间,所有的钟都沉默了。此后,钟声便如爆豆般响作一片:一支活动曲柄带动一组小钟锤在硬木上使劲地敲打。这种响鼓位于钟楼的四角,打钟的男孩必须不断地转动它们,以便使严肃的鼓声飞向天空的四个不同的方向。最美的当然是圣诞节。清晨4点半,敲钟的男孩们便来到司事房。房子中间的桌上排放着妈妈准备好的蛋糕、牛奶和咖啡。早饭之后,在司事房的甬道里,人们点上灯笼,然后踏着瑞雪,穿过冬夜,走向教堂,爬上漆黑的钟楼。各自奔到自己负责的钟绳边和挂满冰霜的钟锤之下。在基督教的各种节日上、各种庆典的前夕、在四季更迭的时刻,以及每天的清晨、正午、入夜的时刻,充满神秘的赋格曲式的钟声此起彼伏,重复叠加,相互接连在一起,以至于使这钟声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心中、梦中、祈祷中和游戏中一直回荡,连绵不断。这钟声带着它的魔力和神圣,无时无刻不神秘地隐藏在钟楼之内。
  我坐在学校的喷水池里玩弄着自制的小船,这类梦幻般的航程尚隐藏在当时还模糊难辨的、沐浴了一切事物的光辉之中。母亲的眼睛与双手圈定了这个王国的疆域……这类游戏的航程对于那种把一切堤岸都抛于身后的漫游尚一无所知。
  在寄宿学校孔拉特屋的生活十分美好。我常常回想在孔拉特屋学习的那个阶段,并充满感激之情。我越来越清楚地感到,我的一切努力都与我的家乡密不可分。我现在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我在教会寄宿学校总管马特豪伊斯·朗格面前感受到的信赖。这种信赖一直被保留下来,并使我在家乡的生活成为一种快乐。
  在高中七年级的数学课上,大量的数学解题练习引导我转人理论的学习:我对这个学科的偏好,进一步发展成对实际事物的兴趣,并开始对物理学发生兴趣。在宗教课的引导下,我阅读了生物进化论的大量文献。在毕业班上我最重视的是关于柏拉图的课程……尽管当时还谈不上在理论上进入哲学问题的讨论。
  1905年冬季学期,我申请当弗赖堡神学寄宿学院的候补生。当时的哲学必修课难以令人满意。于是我便靠礼堂院里的教科书来自学。这些书使我受到一定程度的逻辑训练,但在哲学上,我没能找到我所寻求的东西。
  2.对基督教哲学的研究1913年夏天,我获得了博士头衔。我的博士论文是《心理学中的判断理论》。冯克教授敦促我写一本哲学史专著,以获得大学教职资格。
  为了获得“颂扬圣托马斯·阿奎那基金会”的奖学金,我递交了申请书:“请允许忠实顺从的申请人就获取奖学金事宜,向最尊贵的修士会议……提出最恭顺的请求。忠实顺从的申请人决心致力于基督教哲学的研究,并以此开拓自己的科研生涯。因为该人生活于贫困之中,所以他将对最尊贵的修士会议由衷地表示感谢……”最后,修士会议同意每学期资助我1000帝国马克。
  但到了1919年,我作出了脱离天主教的决定。因为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全力以赴,想在原则上澄清自己的哲学立场,得到的结论是:我已经不能用这种哲学之外的联系对这种信仰与学说的自由提供保障。认识论上的洞见,特别是对历史认识活动的研究,使我看到了天主教的问题,它在我眼里已经成为不可接受的体系。但并不是基督教和形而上学成了问题,当然这是指在新意义上的基督教和形而上学。我觉得。我对于天主教中世纪的价值本身内涵有着过于强烈的敏感。我的现象学的宗教研究(它和中世纪有着密切的联系)证明,由于我的立场发生了变化,不允许我再对天主教的生活世界作客观高雅的判断,对令人恼火、粗暴的叛教争论进行高度评价。
  ……
哲学的深渊与现代的召唤:马丁·海德格尔思想的脉络 ——以《存在与时间》为核心的现象学诠释与超越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对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思想家之一——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进行一次系统、深入且辩证的梳理与阐释。我们聚焦于其核心著作《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所构建的“此在”(Dasein)的生存论基础,并追溯其思想在“存在之遗忘”这一历史性困境中,如何逐步转向对“存在者之存在”(Sein des Seienden)的追问,直至进入其后期思想的“回响的道路”。 本书并非简单的思想传记或对海德格尔生平轶事的罗列,而是致力于揭示其哲学体系的内在张力、方法论的创新性以及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进行“颠覆性”批判的深刻内涵。 第一部分:作为基础的生存论——《存在与时间》的结构重构 本部分详细剖析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采取的现象学方法论,即“现象学释义学”(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我们将重点考察海德格尔如何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die Frage nach dem Sinn von Sein)来重建形而上学的根基。 一、此在的日常性存在(Die Alltäglichkeit des Daseins): 我们首先深入考察“此在”的初始结构——“在世存在”(In-der-Welt-sein)。这不仅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上手性”(Zuhandenheit)的实践性存在。我们分析了“遮蔽”(Verdecktheit)与“显现”(Offenbarkeit)的辩证关系,以及工具的意义是如何植根于此在的世界关系之中。 二、时间性与在世的结构(Temporalität und die Struktur der Welt): 海德格尔的核心突破在于将时间性视为此在存在的本源性结构。本书详细阐释了“前导性”(Vorlaufen,即向死而在)、“已然性”(Gewesenheit)和“当下性”(Gegenwärtigen)三维向度如何共同构成了此在的“延展性”(Erstreckung)。我们着重讨论了“向死而在”(Sein zum Tode)如何成为此在实现其“本真性”(Eigentlichkeit)的决定性可能。 三、本真性与非本真性(Eigentlichkeit und Uneigentlichkeit): 在此部分,我们将区分“沉沦”(Verfallen)和“承担”(Übernahme)。“沉沦”被理解为被“常人”(das Man)所支配的状态,即个体被推入一种“空泛的众口一词”中,从而遮蔽了自身的独特存在可能性。相反,“本真性”并非一种道德上的优越状态,而是此在对其“本己性”(Eigenheit)的坦诚接受和选择,这一选择必然涉及对焦虑(Angst)的直面。 第二部分:形而上学的转向——从主体到“在场” 在《存在与时间》的未完成部分及其后续论著中,海德格尔认识到,即使是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主体哲学的幽灵。因此,思想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向”(Kehre)。 一、存在的遗忘(Die Seinsvergessenheit): 本部分探讨了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的批判性重估。他认为,自柏拉图以来,哲学就陷入了“存在者”(Seiendes)与“存在”(Sein)的混淆,即“存在之遗忘”。这种遗忘导致了技术、计算思维以及主体中心主义的盛行。 二、主体性哲学的终结: 我们分析了海德格尔对笛卡尔主义和康德哲学的彻底批判。主体不再是认识世界的中心,而是“被抛入”存在之境域中的一个敞开的界域。通过对“主体性之历史”的审视,海德格尔试图为超越主体性找到出路。 三、真理的本源:发生(Aletheia): 真理不再是符合论(Adequatio rei et intellectus),而是“去蔽性”(Unverborgenheit)。我们深入解析了希腊词汇 Aletheia(真理)的本源意义,理解了真理是如何在“存在之为存在”的敞开中发生的。 第三部分:技术的本质与诗意的栖居 转向后期思想,海德格尔将注意力投向了现代技术对人类存在和世界构成的根本性影响,并寻求新的“敞开”之路。 一、技术的本质即“座架”(Gestell): 本部分对《同一性与差异》和《技术的追问》等关键文本进行了细致解读。技术并非中立的工具,而是存在向现代人“显现”的一种特定方式——“座架”。“座架”是一种强迫性的结构,它将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视为可供调度的“剩余劳力”(Bestand),即纯粹的、可量化的资源。这种规定性遮蔽了其他一切存在的方式。 二、存在的召回与“四界”(Geviert): 面对技术的全面统治,海德格尔提出了“沉思的道路”(denkender Weg)——一种对存在本身的聆听。我们分析了“四界”的概念:大地(Erde)、天空(Himmel)、神圣者(Göttlichen)和凡人(Sterblichen)。这四者不是四个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敞开的关联,它们构成了人类“栖居”(Wohnen)的本真维度。 三、语言与诗歌的救赎: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居所”。他推崇荷尔德林(Hölderlin)的诗歌,认为诗歌是唯一能够抵抗技术“座架”逻辑、重新揭示存在之光芒的本源性场所。诗人的工作即是倾听“存在之声”,为人类在技术时代中开辟新的“敞开”。 本书以严谨的哲学思辨,清晰地勾勒出海德格尔从现象学奠基到存在论回归的完整思想轨迹,旨在为严肃的哲学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这位“巨擘”思想复杂性的可靠指南。全书语言力求精确而富有洞察力,避免晦涩的术语堆砌,力求还原海德格尔思想的内在张力和批判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向许多热爱深度思考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但同时也附带了一个善意的“警告”:这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作品。它要求读者带着极大的耐心和谦卑的态度进入。阅读它,需要你暂时放下手机的即时满足感,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像考古学家对待一块珍贵的化石那样,小心翼翼地去剥离表层的泥土,探寻核心的结构。它对读者的认知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同时,它也毫不吝啬地为那些愿意付出努力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思想深渊的门户。可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它所提供的持久的回味与持续的启发,远远超过了阅读时所耗费的精力。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韵律感极强,有些段落读起来,简直就像在聆听一场精心打磨的独白,节奏的张弛拿捏得恰到好处。作者似乎对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了反复的掂量,力求在最少的篇幅内传递出最丰富的信息和最深刻的情感张力。这种语言的密度和精确性,使得反复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每读一遍,都能从相同的句子中捕捉到新的层次感和潜在的含义,这充分说明了文本本身的张力和生命力。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将某些句子大声朗读出来,去感受那些词语在口腔中碰撞出的回响,那声音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具有穿透力的力量,能够轻易地跨越时间,与遥远的智慧进行直接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握住的不是一本简单的书籍,而是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纸张的触感细腻而富有韧性,即便是初次翻阅,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畏之情。尤其是扉页那几行字体的选择,古朴中带着现代的疏朗,一下子就把人拉入了思辨的深处。拿到书后,我特意在午后阳光最好的时候,泡了一壶清茶,就着那温暖的光线,缓缓展开。那种仪式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基调——这不是消遣,而是一场需要全神贯注的探险。书本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无论是在安静的图书馆角落,还是在喧嚣的咖啡馆,都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装帧上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虽然低调,却彰显了出版方对经典应有的尊重。翻动书页时,那轻微的“沙沙”声,简直是知识分子最美妙的背景音乐,让人在每一个字句之间都能感受到沉思的力量。

评分

内容上,我发现这本书的逻辑推进极其缜密,作者的思维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每一个论断都建立在前一个论证的基础之上,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这种结构美学,在哲学著作中是相当罕见的。它不像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一个章节都是一次情绪和认知的高潮。读到某些段落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在迷雾中突然看到了灯塔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前行,去探寻下一个转角隐藏的真理。更令人赞叹的是,即便是面对最抽象的概念,作者也总能找到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去锚定,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哲学概念,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存在。这种将思辨的深度与表达的清晰度完美结合的能力,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学术功底和对表达艺术的极致追求。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我既有世界观的颠覆与重构。过去我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或许只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表面,而这本书如同一次深层的水下探险,揭示了那些概念背后更为复杂、更为根本的生成逻辑。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走到窗边,盯着远方发呆,试图消化刚刚吸收的信息量。这种“消化”的过程,远比阅读本身更漫长,因为它要求你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经验和判断。它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你一套质疑和探究的方法论。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从一个舒适的茧房中猛地拽了出来,虽然初期有些不适应,但那种视野的拓展感,是任何轻松愉快的读物都无法给予的,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洗礼。

评分

《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几乎包含了作者所有的作以及主要演讲,如《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存在与在》《筑·居·思》等。同时,《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具有文本较新,叙述形式新颖等特色,这也是《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的价值所在。全书行文流畅,体例规范严谨,文字简洁,标题生动,是一部质量较好的文本。

评分

很好,很不错,物流很快,质量也不错

评分

物流一般,东西不错,趁着活动,再加上券,价格还可以接受。值得再次趁着活动叠加优惠券购买。如果没有活动,或者没有优惠券,或者两个都没有,那就太贵了。

评分

好书 便宜

评分

《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几乎包含了作者所有的作以及主要演讲,如《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存在与在》《筑·居·思》等。同时,《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具有文本较新,叙述形式新颖等特色,这也是《海德格尔自述/西学大家系列》的价值所在。全书行文流畅,体例规范严谨,文字简洁,标题生动,是一部质量较好的文本。

评分

看起来还不错的样子吧!!!

评分

看起来还不错的样子吧!!!

评分

好书 便宜

评分

帮书友买的,活动+券,价格不错,书很经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