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历史上的傅青主,是清初六大宗师之一。他为人为学真情真性、自由自在,又精通经史等诸门学问,有“医圣”之名。“大家精要”系列之《傅山》解析了动乱时代傅山是如何成为一代宗师的。读《傅山》,读一个真实的傅青主。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傅山是明末清初传奇而又神秘的人物。他通晓经史、诸子、佛道之学,谙熟金石音韵学,兼善诗书画,有“医圣”之名。本书讲述了傅山历史上首次联合学生赴京请愿为老师平反的壮举、反清复明的经历等,概述了其理学思想、社会启蒙思想、治学之道,及其文学、书法、绘画理论,解析了傅山如何在动乱时期成就全能之自我。
谢建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中国书画理论、中国美术史、艺术理论的研究。著有《笔走龙蛇的中国书法》、《唐寅》、《胡小石》、《徐渭评传》(与周群合著)等书,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二十余篇。
第1章 官宦之家 书香门第
家世的影响
家学的渊源
第2章 聪慧、博闻的力学时期
虹巢不盈丈,卧看西山村
念我弱冠年,命艺少旧袭
第3章 “伏阙讼冤”,义声闻天下
三立书院“祭酒”
“伏阙讼冤” 的政治背景
赴京请愿的壮举
第4章 “朱衣道人”为反清复明奔走
避乱隐居思反清
兴亡着意拼
“朱衣道人案”
第5章 “隐忍兮文章”,拒考不受封
隐居松庄,自称侨松
身隐心不隐,“彻夜醉霜红”
坚拒清廷博学鸿词试
第6章 “气在理先”,对理学的批判和超越
摒弃宋明理学的缘由
消解“理”的神圣性
提出“气在理先”
第7章 “市井贱夫平治天下”的社会启蒙思想
倡言反奴性、尊个性
平等、自由的思想
提出“市井贱夫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第8章 首创子学研究之风
反对“独尊儒学”,主张“经子平等”
从文字训诂到义理阐述
实事求是理性批判
第9章“学海”的治学之道
先“专精”后“博综”
“好学而无常家”
独立思考,自出新意
第10章 “不同流俗”的文艺之论
关注现实生活,反对复古、模拟
情挚气盛,重骨气
开启拙丑、支离、率直的审美意识
第11章 不拘成法,风格多样之诗文
直抒胸臆 慷慨悲凉
善用典故 古奥老拙
写景状物 历历如画
第12章 奇逸狂放、古迈苍劲之书画
效钟书之高古、融颜书之凝重
开书法自篆隶入手新风尚
逸品、神品,均写胸中逸气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有关傅山的传说故事,除了他武艺高强,还有就是他的书画多么神奇。如有一则《傅山画葡萄》说:傅山有个朋友,儿子要结婚,在布置新房时,专门登门请傅山给新房墙壁上画一幅画。傅山对朋友说:“你先回去,磨一大缸墨汁,磨好后再来叫我。”朋友回去请了十个人磨了十天墨,才磨好一缸墨汁,请来傅山。傅山来到新房,叫人抬来墨汁,然后拿起一把破扫帚蘸上墨汁就在墙上刷了起来。一会儿,白的墙壁就成了黑一块、白一块的了。傅山刷完,扔下扫帚告辞而去。朋友一看傅山的“画”,气得嘴都歪了。但又不便发作,因为再过两天就要娶新媳妇了,只好准备明天叫人重刷墙壁。到了半夜,朋友转悠到了新房。刚一进门,就惊呆了。房内满是芳香,墙壁上一幅松鼠闹葡萄的画展现在面前,那一串串葡萄晶莹透明,松鼠从这一架上跳到那一架上,远处还有几只喜鹊向葡萄架飞来。朋友一看,心中大喜,这才知道原来是幅神画。
再有一则故事《计赚傅山字》,是说傅山的字为当时人所重,往往是一字难求。故事是这样的:山西城里有一座名叫打钟庵的寺庙,庙里的住持想请傅山题写庵名。但傅山厌恶住持为人处世的庸俗,特别是他对清廷官员献媚的态度,因而拒绝了他的要求。有一天,傅山一个人正在其隐居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内饮酒,忽然进来一人,一看,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钱南山。傅山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钱南山已坐在了他的对面,把一坛子酒放在了桌上,叫店主拿来两个大杯,说道:“朋友从远方带来一坛好酒,钱某舍不得独享,特来找兄台一醉。”说着,打开封口,一股扑鼻异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小店。两个人喝了有一个时辰,都有些醉意。钱南山忽然诗兴大发,吟起诗来:“月落霜打天,渔火愁点点。寄客姑苏庵,钟声独难眠。”吟了一会儿,就叫店家把笔墨拿来。钱南山展纸提笔,写起这首诗来,可这位钱老兄,并不擅长书法,写得歪歪扭扭,十分拙劣。但他并不灰心,写了一张又一张,不好,撕了重写,连写了近十张,还是不好,又接着写。傅山在一旁看,心想,这老兄是醉了,于是说道:“你再写下去,恐怕城里的纸都要被你撕光了。不如我替你试试吧。”钱南山心想,早就等你这句话呢。傅山站起身来,也有点摇晃,从钱南山的手中接过笔,略作凝思,笔落纸上,一气呵成,如古藤盘绕,时而笔断意连,顾盼生姿。一首诗顿时写成,写得比平时还要好。“好字!好字!”钱南山赞道,又说,“何不顺手署上兄台大名?”傅山在诗后又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过了十多天,傅山出行路过打钟庵,抬头一看,大门上挂的“打钟庵”的匾额,怎么是自己的手迹呢?再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大呼:“上当,上当!”原来住持遭拒绝后,并不甘心,便想起了自己的熟人钱南山是傅山的朋友,便去求他帮忙。碍于情面,钱南山只好答应。于是才有了上面的那场巧计,把“打钟庵”三字嵌入了五言诗中,趁酒醉赚了傅山的字。
这本《大家精要:傅山》的书名,单是“傅山”这两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这位明末清初大儒的无限好奇。我一直对那些在时代洪流中,依然能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格独立的人物深感敬佩,而傅山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听说他不仅学问渊博,更以其“敢说话”、“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著称。我一直很好奇,他是如何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既能守护自己的学问,又能保持精神的自由?这本书的“精要”二字,预示着它将提炼傅山思想的精华,让我能够快速且深刻地了解他的核心价值。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认识傅山思想的大门,让我看到他那超越时代的洞见,以及他如何在文字和行动中,践行自己的人生哲学。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个朝代更迭、学术纷争不断的时期,傅山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又是如何看待和评价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甚至能从中汲取一些面对当下挑战的智慧。
评分对于《大家精要:傅山》,我的期望是它能引领我深入理解“遗民”这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情感。傅山作为明朝遗民,其在清朝统治下的生活和思想,必定充满了挣扎与坚守。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解读他“遗民”情结的由来,以及这种情结是如何体现在他的学术、政治观甚至生活方式中的。他是否提出了“遗民”的独特理论,或者说,他对于“遗民”的理解,与其他同时代的遗民有何异同?我更想知道,这本书能否将傅山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例如,他与同时代的其他遗民学者,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思想联系和区别,以及他们各自是如何应对和消解历史变革带来的冲击的。我相信,通过对傅山“遗民”身份的深入剖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并从中获得对历史和人性的更深刻体悟。
评分对于《大家精要:傅山》这本书,我抱有一种探究真相的渴望。历史的风烟常常模糊人物的真实面貌,而傅山,这位被冠以“明末大儒”、“全才”之名的学者,在民间传说中更是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拨开迷雾,更客观、更真实地认识傅山。它是否能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展现傅山在生活中的另一面?他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在明清易代之际所经历的动荡,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形成?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他与同时代其他名士的交往,以及他在学术上的争鸣和辩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理解傅山思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避免将他简单地标签化。他身上的矛盾之处,他的思想的局限性,或许同样是理解他伟大之处的关键。
评分翻开这本《大家精要:傅山》,我首先被其精炼的篇幅所吸引。我并非傅山研究的专业人士,但对其“明末遗民”的身份以及“不肯剃发”的坚决态度一直有所耳闻。这种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在我看来是傅山思想中最具光辉的一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傅山在民族大义面前的立场和思想,以及他是如何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做出抉择的。同时,我也对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充满期待。作为一位集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等诸方面造诣于一身的大家,他的治学之道和思想体系必定有着独到之处。这本书能否清晰地梳理出他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脉络,并揭示其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我非常关注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傅山的作品和成就,更能深入挖掘其思想的根源,阐释其在不同领域的贡献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了他这位“奇士”的形象。
评分我购买《大家精要:傅山》这本书,更像是想进行一次与古人的对话。傅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符号,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思想家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傅山,他身上那种“不事雕琢,不激不随”的自然真淳,以及“宁为真小人,不作伪君子”的率性,都深深吸引着我。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他的人生阅历中,有哪些故事能够体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书法,他的医学,他的哲学,这些看似分散的领域,究竟是如何在他身上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独特的“傅山风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傅山思想的“精要”所在,即那些最核心、最闪耀的价值观念,并且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迪,甚至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从傅山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