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德加编年史 [Fredegarii Chronicorum Liber]

弗莱德加编年史 [Fredegarii Chronicorum Lib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文海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世纪
  • 法兰克王国
  • 编年史
  • 早期欧洲
  • 梅洛温王朝
  • 历史文献
  • 拉丁文
  • 历史研究
  • 中世纪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697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6916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Fredegarii Chronicorum Liber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字数:2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元7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出现6部互有一定关联的以法兰克人为主要叙述对象的编年史著作。近世学者在中世纪抄本边页中发现“弗莱德加”这样的名字,于是将这6部编年史归在他的名下。这6部编年史被组合为4卷本史书,其中,前3卷(包含5部编年史)基本上是对已有史书的转抄和摘录,而第4卷(即第6编年史)则是作者的原创。《弗莱德加编年史》第4卷从公元584年开始续编,其最初8年的记载可与《法兰克人史》后4卷相关内容相互印证;至于591年之后约半个世纪的历史,《弗莱德加编年史》所载内容则成为这一时期惟一的“正史”(因为后人所见的《法兰克人史》截止到公元584年)。正因如此,《弗莱德加编年史》第4卷便具备了特殊的史料价值,其涵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584—642年。后人对墨洛温王朝中期历史的了解,主要就是有赖于这一著作。《弗莱德加编年史续编》:公元8世纪下半叶,亦即加洛林王朝建立后不久,法兰克史家先后两次对《弗莱德加编年史》进行续编。涵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643—768年。

内页插图

目录

译注说明一:法兰克时代核心历史文献的构成
译注说明二:关于《弗莱德加编年史》(第4卷及续编)
译者导论:“弗莱德加”与百年学讼
一、《弗莱德加编年史》在法兰克史料链条中的位置
二、关于“弗莱德加”之名的由来问题
三、《弗莱德加编年史》的抄本及版本
四、《弗莱德加编年史》的内容架构
五、《弗莱德加编年史》的编写者问题
六、《弗莱德加编年史》的信度问题
七、《弗莱德加编年史》的“续编”问题
八、结语

弗莱德加编年史
序言
1.贡特拉姆国王的慈善品性;圣马塞尔教堂
2.在穆莫鲁斯的支持下,贡多阿尔德试图攻占(勃艮第)王国
3.贡特拉姆是如何让克洛塔尔登上王位的
4.穆莫鲁斯之死
5.贡特拉姆的军队入侵西班牙
6.洪水泛滥;西阿格里乌斯的勋贵职衔;天空异象;柳维吉尔德去世;雷卡雷德继位
7.贡特拉姆与希尔德贝尔特之间缔结和约
8.按照希尔德贝尔特之命,数位公爵被处决
9.波斯君主之妻凯萨菈
10.贡特拉姆国王的军队入侵西班牙
11.耶稣基督的法衣重见天日
12.贝波伦和埃布拉卡尔两位公爵
13.在意大利,阿高被推举为伦巴德人的国王;日食
14.贡特拉姆去世
15.希尔德贝尔特君临勃艮第
16.希尔德贝尔特去世
17.弗蕾德贡德侵占巴黎,并与提乌德贝尔特开战
18.温特里奥之死
19.布隆希尔德被逐出奥斯特拉西亚
20.提乌德贝尔特与提乌德里克联手向克洛塔尔开战并获胜
21.提乌德里克的一个儿子出生;勋贵埃吉拉被处死
22.圣维克多的遗骸被人发现
23.福卡斯将莫里斯皇帝杀死并取得皇位
24.圣德西德里乌斯主教遭到流放
25.官相贝尔托阿尔德
26.提乌德里克打败克洛塔尔
27.宫相普罗塔迪乌斯及其死亡
28.性情温和的官相克劳迪乌斯
29.勋贵乌尔夫之死
30.来自西班牙的埃尔芒贝尔加嫁给提乌德里克
31.威特里克向几位君王派出使节
……
弗莱德加编年史(续编)
附录
索引
《高卢编年史:墨洛温王朝的崛起与衰落》 作者:佚名(或可追溯至当时重要修道院的学者) 成书年代:约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 原始文本语言:拉丁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早期墨洛温王朝历史,特别是七世纪上半叶高卢(今法国及周边地区)政治、宗教和社会变迁的珍贵史料。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自克洛维一世去世后,法兰克王国在墨洛温“懒王”时期所经历的权力分散、王室衰微以及宫相权力的逐步坐大。 《高卢编年史》的叙事角度带有明显的教会色彩,对当时的教会生活、圣徒事迹、修道院的建立与冲突,以及重大宗教会议的决议有着详尽的记载。然而,其价值更在于它为后世勾勒出了一幅由众多地方势力、大贵族(如奥斯特拉西亚的丕平家族)和教会领袖共同编织的政治棋局。 第一部分:王权的黄昏与地方势力的抬头 编年史伊始,着重描绘了墨洛温王室——这个昔日统一高卢的强大血脉——如何一步步沦为无实权的象征。书中详细记录了各王国(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阿基坦)之间的长期纷争,这些内斗往往以血腥的战役和残酷的背叛收场。 作者对这些“王室内部的争斗”抱持一种深深的惋惜与批判态度,认为王室的颓废直接导致了国家秩序的瓦解。诸如布伦希尔德(Brunhilda)与特奥德里克二世(Theuderic II)的铁腕统治与最终的悲惨结局,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凸显了个人野心如何吞噬了王朝的未来。 第二部分:宫相的崛起与“事实上的统治者” 本书对宫相(Major Domus)阶层的崛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书中清晰地展示了,随着国王们沉溺于享乐或宗教生活,宫相如何从行政官员转变为实际的军事和政治主宰。 其中,丕平家族的先驱,如丕平二世(丕平的赫里斯塔尔的祖父),如何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通过巧妙的外交手腕和军事胜利,巩固了其在奥斯特拉西亚的霸权,并开始干预纽斯特里亚的事务。编年史记录了关键的战役和政治联姻,这些事件标志着法兰克权力中心正悄然从王室手中转移到权臣家族手中。 第三部分:教会生活与神学争论的记录 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教会视角的史书,《高卢编年史》花费了大量篇幅来记录七世纪教会在高卢的活动。这包括了对异端(如一性论)的持续斗争、地方主教的任命与罢免,以及对教区财产的保护。 书中特别提及了当时重要的圣徒事迹和奇迹的记录,这些内容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对道德和秩序渴望的投射。通过对教会集会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法兰克社会在世俗权力动荡不安时,如何依赖教会来维持道德和法律的连续性。 第四部分:边境冲突与外来影响 编年史也记录了法兰克王国与外部势力的互动。虽然主要焦点仍在内政,但对于来自萨克森人、阿瓦尔人,以及尤其是南部的阿基坦公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的早期侵扰,也有零星但重要的记载。这些外部压力,往往是促使宫相需要展现军事领导力的关键时刻。 史料价值与局限性 《高卢编年史》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填补了在墨洛温王朝“黑暗时期”一些关键事件的空白。许多其他更晚期的历史记载(如法兰克人的《法兰克人历史》)往往对七世纪的历史一带而过,或带有强烈的美化色彩。相比之下,本书虽然立场偏颇,但其时间上的接近性使其提供了更为鲜活和直接的事件描述。 然而,读者必须意识到其局限性: 1. 视角单一: 叙事明显倾向于支持某一特定(可能是奥斯特拉西亚的)贵族派系或教会机构,对反对者常使用贬抑的语言。 2. 地理局限: 叙事中心主要集中在奥斯特拉西亚和纽斯特里亚的核心区域,对勃艮第、阿基坦和普罗旺斯的描述较为简略。 3. 时间模糊: 某些段落的日期标注不够精确,需要与其他来源相互印证。 总而言之,《高卢编年史》是理解法兰克人如何从一个统一的部落王国,过渡到一个由强大贵族家族实际控制的、为卡洛林王朝的崛起埋下伏笔的封建前夜的关键文献。它是一面映照出七世纪高卢在政治混乱中寻求精神寄托的镜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跟着一位极其健谈但又保持着审慎距离的向导,穿梭于一个已经湮灭的旧世界。我最欣赏的,是编纂者在记录那些宗教事务时的那种平衡感。在那个神权与王权并行的年代,处理教会与世俗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是最考验作者功力的部分。这本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袒,而是忠实地记录了双方的争执、妥协以及最终的融合过程,这种客观性,使得全书的论述显得格外可靠。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是历史记录,但其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对“天道”与“宿命”的感慨,又增添了一层哲学思辨的深度。它让你在了解具体事件的同时,也不禁反思历史循环的本质。我常常在想,这位记录者,究竟是抱持着怎样的心情,将这些功过是非一一记录下来的?是出于责任,还是出于某种隐秘的使命感?这种对作者个人心态的揣摩,也构成了阅读过程中一种别样的乐趣。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几乎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态啃完了这本厚厚的文集。坦率地说,阅读体验是挑战与震撼并存的。开篇那几页的晦涩感是无法否认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否则很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人名和地名中迷失方向。但一旦跨过了最初的门槛,那种沉浸式的体验就完全释放出来了。这位编年史家展现出的洞察力,简直令人咋舌。他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究“为什么会发生”。他对权力运作的理解,尤其是在处理贵族间的联姻与背叛时,那种冷酷而精准的分析,放在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过时。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对着书页上的某一段文字沉思良久,思考着人类行为模式的恒定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近乎内部人士的视角去观察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那种深植于土地和信仰之中的力量,透过字里行间清晰可见。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能轻松概括出几个要点的“快餐读物”,而是一次需要投入心力的、精神上的深度对话。

评分

我得承认,初次接触时,我对这类年代久远的文献感到有些气馁,担心它会像许多同类作品一样,晦涩难懂,堆砌辞藻。然而,这本书却展现出惊人的可读性。它的魅力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其强大的叙事穿透力。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即使隔着千年的时空,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对地方习俗和不同民族融合过程的描绘。在描述不同文化碰撞时,编纂者没有采用简单的对立视角,而是描摹了那些微妙的渗透与互相影响,这体现了极高的历史视野和包容性。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变革时的普遍反应——既有抗拒,也有无奈的顺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刻板的符号,而是拥有了真实情感和复杂动机的个体。这本史书的价值,正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洪流,拆解成了无数个有血有肉的个人故事,非常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头吸引的,感觉这像是一本尘封已久的秘笈。拿到手后,我发现它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的确是花了心思的,很有那种“原典”的感觉,这在当前的出版界已经不多见了。阅读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把握,他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将漫长的时间跨度压缩进寥寥数语,却又能在关键节点上铺陈开来,用大量的笔墨去渲染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瞬间。比如,关于某次关键战役的描述,他没有去渲染过多血腥的场面,反而聚焦于战前贵族们的焦虑和决策过程,这种对“幕后”的关注,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张力。而且,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精妙,并非完全线性的叙述,而是巧妙地穿插着一些家族的旁支故事和地方性的传说,这些小插曲像是给主线故事增添了丰富的纹理和色彩,避免了单一视角的枯燥。对于任何一个想深入了解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结构和权力网络的学者或者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基石,它的信息密度极高,每一页都充满了值得玩味的细节。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种古朴的牛皮纸质感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原本对这种历史文献类的书籍抱持着一种敬畏又有点畏惧的心态,总觉得里面充斥着拗口的拉丁文和晦涩难懂的家族谱系。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感觉立刻就变了。作者的叙事方式并非那种枯燥的流水账,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口述的亲切感,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往昔的峥嵘岁月。他对于事件的描绘细腻入微,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重大的政治变动和权力更迭时,那种步步为营的紧张感,读起来简直让人手心冒汗。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那些二线人物的刻画,没有将他们简单地脸谱化,而是赋予了他们复杂的人性挣扎。书中对于特定时期社会风貌的侧写,比如当时的服饰、饮食习惯,甚至是人们对神祇的信仰转变,都有着令人惊叹的细节支撑,这让冰冷的年代记录瞬间有了鲜活的血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呼吸。这本书绝非仅仅是历史学者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幅宏大且充满张力的中世纪风俗画卷,值得每一位对“过去”抱有好奇心的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评分

经典的古典历史书籍,有一定史料价值。

评分

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

评分

没有塑封,书整体有点卷了,而且表面有灰尘,差评。书本身倒是没有受损,纸张和印刷排版质量都可以。果然如网上评价的,序言和正文几乎各占一半,买它纯粹是出于它的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可读性也许能稍微差一点。

评分

书很不错,618促销很得力!推荐购买,值得入手!

评分

好书好不贵,只有上京东来了。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非常好,值得收藏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非常好,值得收藏

评分

很棒的一本编年史,对于了解中世纪有帮助

评分

虽然没有塑封,但封面还好,没有明显折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