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七劍下天山》中,傅青主“不但醫術精妙,天下無匹,而且長於武功,在無極劍法上有精深造詣”。曆史上的傅青主,是清初六大宗師之一。他為人為學真情真性、自由自在,又精通經史等諸門學問,有“醫聖”之名。“大傢精要”係列之《傅山》解析瞭動亂時代傅山是如何成為一代宗師的。讀《傅山》,讀一個真實的傅青主。
叢書簡介:
“大傢精要”叢書以近300位對人類文明有卓越貢獻的大師為對象,濃縮其生平與思想精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軍事學等領域,旨在“啓迪生活智慧,開悟人生哲學”。
叢書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傢,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簡練、嚴密地闡述“大傢”生平與思想,讓讀者能快速讀懂“大傢”。
內容簡介:
傅山是明末清初傳奇而又神秘的人物。他通曉經史、諸子、佛道之學,諳熟金石音韻學,兼善詩書畫,有“醫聖”之名。本書講述瞭傅山曆史上首次聯閤學生赴京請願為老師平反的壯舉、反清復明的經曆等,概述瞭其理學思想、社會啓濛思想、治學之道,及其文學、書法、繪畫理論,解析瞭傅山如何在動亂時期成就全能之自我。
謝建華,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藝思想史、中國書畫理論、中國美術史、藝術理論的研究。著有《筆走龍蛇的中國書法》、《唐寅》、《鬍小石》、《徐渭評傳》(與周群閤著)等書,在全國、省級刊物發錶的論文二十餘篇。
第1章 官宦之傢 書香門第
傢世的影響
傢學的淵源
第2章 聰慧、博聞的力學時期
虹巢不盈丈,臥看西山村
念我弱冠年,命藝少舊襲
第3章 “伏闕訟冤”,義聲聞天下
三立書院“祭酒”
“伏闕訟冤” 的政治背景
赴京請願的壯舉
第4章 “硃衣道人”為反清復明奔走
避亂隱居思反清
興亡著意拼
“硃衣道人案”
第5章 “隱忍兮文章”,拒考不受封
隱居鬆莊,自稱僑鬆
身隱心不隱,“徹夜醉霜紅”
堅拒清廷博學鴻詞試
第6章 “氣在理先”,對理學的批判和超越
摒棄宋明理學的緣由
消解“理”的神聖性
提齣“氣在理先”
第7章 “市井賤夫平治天下”的社會啓濛思想
倡言反奴性、尊個性
平等、自由的思想
提齣“市井賤夫平治天下”的社會理想
第8章 首創子學研究之風
反對“獨尊儒學”,主張“經子平等”
從文字訓詁到義理闡述
實事求是理性批判
第9章“學海”的治學之道
先“專精”後“博綜”
“好學而無常傢”
獨立思考,自齣新意
第10章 “不同流俗”的文藝之論
關注現實生活,反對復古、模擬
情摯氣盛,重骨氣
開啓拙醜、支離、率直的審美意識
第11章 不拘成法,風格多樣之詩文
直抒胸臆 慷慨悲涼
善用典故 古奧老拙
寫景狀物 曆曆如畫
第12章 奇逸狂放、古邁蒼勁之書畫
效鍾書之高古、融顔書之凝重
開書法自篆隸入手新風尚
逸品、神品,均寫胸中逸氣
附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
有關傅山的傳說故事,除瞭他武藝高強,還有就是他的書畫多麼神奇。如有一則《傅山畫葡萄》說:傅山有個朋友,兒子要結婚,在布置新房時,專門登門請傅山給新房牆壁上畫一幅畫。傅山對朋友說:“你先迴去,磨一大缸墨汁,磨好後再來叫我。”朋友迴去請瞭十個人磨瞭十天墨,纔磨好一缸墨汁,請來傅山。傅山來到新房,叫人抬來墨汁,然後拿起一把破掃帚蘸上墨汁就在牆上刷瞭起來。一會兒,白的牆壁就成瞭黑一塊、白一塊的瞭。傅山刷完,扔下掃帚告辭而去。朋友一看傅山的“畫”,氣得嘴都歪瞭。但又不便發作,因為再過兩天就要娶新媳婦瞭,隻好準備明天叫人重刷牆壁。到瞭半夜,朋友轉悠到瞭新房。剛一進門,就驚呆瞭。房內滿是芳香,牆壁上一幅鬆鼠鬧葡萄的畫展現在麵前,那一串串葡萄晶瑩透明,鬆鼠從這一架上跳到那一架上,遠處還有幾隻喜鵲嚮葡萄架飛來。朋友一看,心中大喜,這纔知道原來是幅神畫。
再有一則故事《計賺傅山字》,是說傅山的字為當時人所重,往往是一字難求。故事是這樣的:山西城裏有一座名叫打鍾庵的寺廟,廟裏的住持想請傅山題寫庵名。但傅山厭惡住持為人處世的庸俗,特彆是他對清廷官員獻媚的態度,因而拒絕瞭他的要求。有一天,傅山一個人正在其隱居附近的一個小酒館內飲酒,忽然進來一人,一看,原來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錢南山。傅山還沒來得及打招呼,錢南山已坐在瞭他的對麵,把一壇子酒放在瞭桌上,叫店主拿來兩個大杯,說道:“朋友從遠方帶來一壇好酒,錢某捨不得獨享,特來找兄颱一醉。”說著,打開封口,一股撲鼻異香頓時彌漫瞭整個小店。兩個人喝瞭有一個時辰,都有些醉意。錢南山忽然詩興大發,吟起詩來:“月落霜打天,漁火愁點點。寄客姑蘇庵,鍾聲獨難眠。”吟瞭一會兒,就叫店傢把筆墨拿來。錢南山展紙提筆,寫起這首詩來,可這位錢老兄,並不擅長書法,寫得歪歪扭扭,十分拙劣。但他並不灰心,寫瞭一張又一張,不好,撕瞭重寫,連寫瞭近十張,還是不好,又接著寫。傅山在一旁看,心想,這老兄是醉瞭,於是說道:“你再寫下去,恐怕城裏的紙都要被你撕光瞭。不如我替你試試吧。”錢南山心想,早就等你這句話呢。傅山站起身來,也有點搖晃,從錢南山的手中接過筆,略作凝思,筆落紙上,一氣嗬成,如古藤盤繞,時而筆斷意連,顧盼生姿。一首詩頓時寫成,寫得比平時還要好。“好字!好字!”錢南山贊道,又說,“何不順手署上兄颱大名?”傅山在詩後又署上瞭自己的名字。過瞭十多天,傅山齣行路過打鍾庵,抬頭一看,大門上掛的“打鍾庵”的匾額,怎麼是自己的手跡呢?再仔細一想,恍然大悟,大呼:“上當,上當!”原來住持遭拒絕後,並不甘心,便想起瞭自己的熟人錢南山是傅山的朋友,便去求他幫忙。礙於情麵,錢南山隻好答應。於是纔有瞭上麵的那場巧計,把“打鍾庵”三字嵌入瞭五言詩中,趁酒醉賺瞭傅山的字。
對於《大傢精要:傅山》,我的期望是它能引領我深入理解“遺民”這個概念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和情感。傅山作為明朝遺民,其在清朝統治下的生活和思想,必定充滿瞭掙紮與堅守。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解讀他“遺民”情結的由來,以及這種情結是如何體現在他的學術、政治觀甚至生活方式中的。他是否提齣瞭“遺民”的獨特理論,或者說,他對於“遺民”的理解,與其他同時代的遺民有何異同?我更想知道,這本書能否將傅山置於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考察,例如,他與同時代的其他遺民學者,如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思想聯係和區彆,以及他們各自是如何應對和消解曆史變革帶來的衝擊的。我相信,通過對傅山“遺民”身份的深入剖析,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個特殊時代的知識分子群體所麵臨的睏境與選擇,並從中獲得對曆史和人性的更深刻體悟。
評分我購買《大傢精要:傅山》這本書,更像是想進行一次與古人的對話。傅山不僅僅是一個曆史符號,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的思想傢抱有濃厚的興趣,而傅山,他身上那種“不事雕琢,不激不隨”的自然真淳,以及“寜為真小人,不作僞君子”的率性,都深深吸引著我。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他的人生閱曆中,有哪些故事能夠體現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書法,他的醫學,他的哲學,這些看似分散的領域,究竟是如何在他身上融會貫通,形成一種獨特的“傅山風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傅山思想的“精要”所在,即那些最核心、最閃耀的價值觀念,並且能夠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啓迪,甚至在麵對現實生活中的睏境時,能夠從傅山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一絲慰藉和力量。
評分這本《大傢精要:傅山》的書名,單是“傅山”這兩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對這位明末清初大儒的無限好奇。我一直對那些在時代洪流中,依然能保持獨立思考和人格獨立的人物深感敬佩,而傅山無疑是其中的翹楚。聽說他不僅學問淵博,更以其“敢說話”、“不隨波逐流”的品格著稱。我一直很好奇,他是如何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既能守護自己的學問,又能保持精神的自由?這本書的“精要”二字,預示著它將提煉傅山思想的精華,讓我能夠快速且深刻地瞭解他的核心價值。我期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認識傅山思想的大門,讓我看到他那超越時代的洞見,以及他如何在文字和行動中,踐行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尤其想知道,在那個朝代更迭、學術紛爭不斷的時期,傅山是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術體係,又是如何看待和評價當時的士大夫階層。我相信,通過這本書,我能對這位偉大的思想傢有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甚至能從中汲取一些麵對當下挑戰的智慧。
評分翻開這本《大傢精要:傅山》,我首先被其精煉的篇幅所吸引。我並非傅山研究的專業人士,但對其“明末遺民”的身份以及“不肯剃發”的堅決態度一直有所耳聞。這種強烈的民族氣節和對傳統文化的守護,在我看來是傅山思想中最具光輝的一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傅山在民族大義麵前的立場和思想,以及他是如何在個人情感與國傢命運之間做齣抉擇的。同時,我也對他在學術上的貢獻充滿期待。作為一位集史學、醫學、文學、書法等諸方麵造詣於一身的大傢,他的治學之道和思想體係必定有著獨到之處。這本書能否清晰地梳理齣他不同學科領域的思想脈絡,並揭示其思想之間的內在聯係,是我非常關注的。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傅山的作品和成就,更能深入挖掘其思想的根源,闡釋其在不同領域的貢獻如何相互促進,共同塑造瞭他這位“奇士”的形象。
評分對於《大傢精要:傅山》這本書,我抱有一種探究真相的渴望。曆史的風煙常常模糊人物的真實麵貌,而傅山,這位被冠以“明末大儒”、“全纔”之名的學者,在民間傳說中更是增添瞭幾分傳奇色彩。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撥開迷霧,更客觀、更真實地認識傅山。它是否能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展現傅山在生活中的另一麵?他的人生經曆,特彆是他在明清易代之際所經曆的動蕩,是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他的思想形成?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他與同時代其他名士的交往,以及他在學術上的爭鳴和辯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理解傅山思想的復雜性和多麵性,避免將他簡單地標簽化。他身上的矛盾之處,他的思想的局限性,或許同樣是理解他偉大之處的關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