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习大学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教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学体育》的学习,不仅可使学生知晓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体育》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教材编写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在《大学体育》的编写过程中,突出地体现了教学的价值体系。如在运动项目的编写中,既注重项目的起源、特点、锻炼价值与欣赏等内容的传授,又强调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运动方法的训练。此外,教材中所链接的拓展知识内容,凸显了对学生品格的养成。这样的编写方式克服了国内众多教材仅注重知识传授的缺陷,从而使得教学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2.在体育对人的意义的回答上更加深刻。《大学体育》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了体育的起源、体育的本真价值、体育与现代人的发展等问题。从具说服力的体育的游戏论起源到体育与劳动的区别等阐述了体育的本真价值,从人类文明过程所出现的问题阐述了体育必须要使人自然化,从自然人又必须咸为一个社会人的角度阐述了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从而论述了体育对人的意义与价值。这种回答比仅仅论述体育对人的意义在于“增强体质”更深刻,也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与领悟。
3.将健身原理与方法纳入教材,更具指导性。体育中有没有科学原理?增强体质的原理与依据是什么?到底如何锻炼才是科学的?这些问题也是《大学体育》所要表达的重点。通过学习《大学体育》,让学生知晓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4.真正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及新兴项目纳入教材。一是把减肥、塑身、健美等内容纳入教材,二是增加了健身气功、花样跳绳、排舞等一些时尚休闲体育项目,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体育概述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起源
第二节 体育的本真价值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
第二章 体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体育与人的自然化
第二节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 体育与健康
第一节 健康的内涵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体育运动卫生常识
第四章 体育锻炼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第二节 体育锻炼原则
第三节 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原理与方法
第五章 专门锻炼篇
第一节 有氧锻炼
第二节 体能锻炼
第三节 健美运动
第四节 塑身锻炼
第五节 减肥锻炼
第六章 常见运动性疾病与运动损伤
第一节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与运动性疾病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
第七章 现代体育项目
第一节 田径运动
第二节 篮球运动
第三节 排球运动
第四节 足球运动
第五节 乒乓球运动
第六节 网球运动
第七节 羽毛球运动
第八节 游泳
第八章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节 武术
第二节 散打
第三节 健身气功
第四节 毽球运动
第五节 跳绳
第九章 时尚休闲体育项目
第一节 体育舞蹈
第二节 排舞
第三节 跆拳道
第四节 瑜伽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习大学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教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不仅可使学生知晓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教材编写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突出地体现了教学的价值体系。如在运动项目的编写中,既注重项目的起源、特点、锻炼价值与欣赏等内容的传授,又强调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运动方法的训练。此外,教材中所链接的拓展知识内容,凸显了对学生品格的养成。这样的编写方式克服了国内众多教材仅注重知识传授的缺陷,从而使得教学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2.在体育对人的意义的回答上更加深刻。本教材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了体育的起源、体育的本真价值、体育与现代人的发展等问题。从最具说服力的体育的游戏论起源到体育与劳动的区别等阐述了体育的本真价值,从人类文明过程所出现的问题阐述了体育必须要使人自然化,从自然人又必须咸为一个社会人的角度阐述了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从而论述了体育对人的意义与价值。这种回答比仅仅论述体育对人的意义在于“增强体质”更深刻,也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与领悟。
3.将健身原理与方法纳入教材,更具指导性。体育中有没有科学原理?增强体质的原理与依据是什么?到底如何锻炼才是科学的?这些问题也是本教材所要表达的重点。通过学习本教材,让学生知晓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4.真正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及新兴项目纳入教材。一是把减肥、塑身、健美等内容纳入教材,二是增加了健身气功、花样跳绳、排舞等一些时尚休闲体育项目,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5.教材采用二维码链接的方式,更具时代性。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相关拓展知识以及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示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本教材由重庆工商大学范文杰教授策划、构思与统稿。全书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由范文杰编写,第三节由徐豪君编写;第二章由范文杰编写;第三章和第六章由周玉英编写;第四章由杨辉编写;第五章由胡伟编写;第七章至第九章分别由王拥军(田径)、胡伟(游泳)、杨辉(篮球)、刘懿(排球)、郑快(足球)、宋证远(乒乓球)、方军(羽毛球)、陈国柱(网球)、黄龙(武术套路、跆拳道)、杨洪(散打)、童世敏(健身气功)、曾文瑶(毽球)、唐星星(花样跳绳、瑜伽)和任蓓(体育舞蹈、排舞)编写。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体育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众多专家与学者的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大学体育:赋能身心,智享未来》 引言 在高等教育的殿堂中,体育教育不仅是体魄的锻炼,更是人格的塑造、意志的磨砺,以及融入时代发展脉搏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赋能身心,智享未来》系列教材,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编撰理念,旨在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深刻认识到,当下大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学业压力、社会变迁、技术革新等多重挑战。因此,本套教材跳脱传统体育教学的框架,将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社群优势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灵活、个性化、智能化的高校体育学习生态。 本教材的编写,并非简单地将体育项目罗列,而是力求从更宏观、更深邃的层面,探讨体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提升,更是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运动习惯的养成、科学健身方法的掌握,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同时,我们紧扣“互联网+”这一时代主题,探索如何运用新兴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核心理念:身心赋能,智享未来 “身心赋能”是本教材的核心价值追求。我们坚信,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乃至人生幸福的基石。通过系统、科学的体育训练,学生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在运动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如何应对压力,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位提升,是为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享未来”则强调了“互联网+”在体育教育中的赋能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本教材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数据分析、社群互动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智慧体育”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获取最新的体育科学知识、定制化的训练计划、精准的运动表现反馈,与其他同学进行线上交流和竞赛,甚至参与到体育文化的传播中来。这种“智享”不仅体现在学习的便捷高效,更体现在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引领和塑造。 内容构成与创新突破 本套教材打破了以往按项目划分的传统模式,而是从更贴近学生需求、更具时代特色的角度进行内容设计。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模块展开: 模块一: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与管理 生命体征的科学认知与监测: 介绍人体基本生理结构与功能,详细讲解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关键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及测量方法。重点阐述如何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对自身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识别潜在的健康风险,并根据自身特点调整生活习惯。 运动与营养的协同作用: 深入探讨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包括心肺功能、肌肉骨骼、代谢水平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强调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介绍各类营养素的功能、合理膳食搭配原则,以及运动前后饮食的注意事项。教材将提供个性化的运动与营养方案建议,帮助学生实现体魄的优化。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关注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业、社交、职业规划等压力。介绍有效的压力缓解方法,如呼吸练习、冥想、正念训练等。探讨运动在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增强自信心方面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更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以更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挑战。 不良生活习惯的识别与矫正: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久坐、睡眠不足、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教材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辨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案。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视力、颈椎的危害,并教授改善坐姿、进行眼部和颈部放松运动的方法。 模块二:个性化运动技能与健身计划 运动项目基础理论与实践指导(分类精讲): 球类运动: 涵盖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不仅讲解基本规则、战术,更注重个体技术动作的分解教学与错误纠正。例如,在篮球部分,将详细解析投篮、运球、传球、防守等核心技术,并提供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练习方法。 田径项目: 跑步、跳远、跳高、铅球等,强调正确的技术姿势和训练方法,以提高运动效率和避免运动损伤。将针对不同训练目标(如耐力、速度、爆发力)提供分层训练建议。 体操与力量训练: 涵盖基础体操动作、身体素质训练(如核心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以及简单的器械训练。特别强调安全、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力量训练计划。 水上运动与户外休闲: 游泳、皮划艇、徒步、骑行等,教授基本技能和安全常识,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元的运动方式。 新兴运动项目: 结合时代潮流,适时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如飞盘、桨板、轮滑等,丰富学生的运动选择。 智能化的运动技能评测与反馈: 引入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运动评测工具,对学生的运动动作进行精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改进建议。例如,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分析投篮姿势,通过步态分析仪评估跑步效率。 定制化健身计划的生成与调整: 基于学生的身体数据、运动目标、兴趣偏好,利用算法生成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计划进行训练,并定期更新数据,使计划不断优化,始终保持最适合自身状态。 模块三:“互联网+”赋能下的体育学习生态 线上理论学习与知识拓展: 提供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包括体育科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健康教育等。学生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的沉浸式训练: 探索利用VR/AR技术模拟运动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战术演练,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虚拟篮球场上练习战术配合,在VR环境中模拟攀岩体验。 智能运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整合运动传感器、智能设备等采集的运动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运动表现报告,包括运动量、强度、消耗卡路里、进步曲线等,帮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训练效果。 互动式社群与个性化指导: 建立在线学习社群,学生可以分享训练心得、交流运动经验、互相鼓励。教师可以利用社群进行在线答疑、组织线上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运动游戏化与挑战赛: 将游戏化理念融入体育学习,设计有趣的运动挑战任务和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竞赛和主题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互联网+”驱动的体育健康服务平台: 探讨如何构建集运动健康数据管理、个性化运动指导、线上健康咨询、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负责。 模块四:体育文化与社会责任 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介绍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等,引导学生理解体育的更高价值,培养拼搏、友谊、尊重、公平等体育品质。 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影响身边的同学、家人,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活动,传播健康理念,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科技与未来趋势: 展望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介绍运动科技、智慧体育等新兴领域,激发学生对体育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兴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运动: 强调绿色出行、低碳运动等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负责任的体育行为。 教学模式的创新 本套教材倡导“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线上学习的灵活性、个性化与线下教学的互动性、实践性有机结合。 线上预习与复习: 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测试。 线下实践与指导: 在校内体育场馆,教师将重点进行技术动作的指导、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监督,并组织团队活动。 个性化辅导: 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运动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答疑。 项目化学习: 鼓励学生分组完成体育相关的研究项目、活动策划等,培养综合能力。 结语 《大学体育:赋能身心,智享未来》系列教材,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不仅仅是一套教科书,更是我们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份期许,是对未来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份指引。我们相信,通过“互联网+”的赋能,大学体育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赋能学生身心、智享美好未来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