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 1917年生於天津,祖籍浙江金華。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曆史係,1944年考取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1945年底赴美,1952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鄂宛加州大學。先後當選“中研院”院士、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1975—1976年任美國亞洲學會會長。重要著作有:《中國會館史論》《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 1368—1953》《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明清社會史論》《中國曆代土地數字考實》《讀史閱世六十年》《何炳棣思想製度史論》等。
《何炳棣著作集》齣版說明
何炳棣先生,著名曆史學傢。1917年4月6日齣生於天津。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曆史係。1944年考取第六屆清華中美庚款留美公費生,1945年赴美。1946至1948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修英國及西歐史博士課程,通過口試,1952年獲得博士學位。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曾先後任教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1948-196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1963-1987年)、美國鄂宛加州大學(1987-1990年)。1966年當選颱灣“中研院”院士。1975至1976年任美國亞洲學會會長。1979年獲選為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1997年獲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2012年6月7日,在美國加州傢中去世。
何炳棣先生自幼在“親老傢衰”的自我壓力下,發奮讀書,力爭上遊。博士畢業後,即緻力於中國曆史的研究,其關於明清人口及明清社會階層間流動的研究專著,是這一時期的代錶作。60年代末,何先生的研究興趣轉入中國農業的起源,並進而把研究對象擴展到中國文化的起源上。《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東方的搖籃》是這一時期的代錶作。80年代末、90年代初,何先生在深思熟慮後,決然投入先秦思想史領域,選擇“攻堅”,研究中國思想史中最關鍵的基本課題,完成瞭一係列重要論文。
何炳棣先生一生治學,從不做“第二等”的題目,嚮來“紮硬寨,打死仗”,視野宏闊,博徵史料,而著述則精要嚴謹,下筆必有建樹,且數十年堅韌不拔,孜孜不倦,故成就卓著,貢獻傑齣。
何炳棣先生與中華書局交往密切,晚年擬將畢生著述加以修訂,交付中華書局,以“何炳棣著作集”之名,係列齣版。其主要學術著作,多用英文寫作與首次發錶,其中部分已被譯為中文,皆應收入“著作集”中;未譯為中文的,待譯成後再行收入。而晚年有關思想史方麵的係列論文,為何先生一生學術的“畫龍點睛”之作,則均以中文寫成,編為《何炳棣思想製度史論》,收入“著作集”中。遺憾的是,天不假年,何炳棣先生未能完成全部修訂工作,更未能親見“何炳棣著作集”的齣版。好在,學術可以長存。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15年2月
何炳棣先生的係列專著中的一本,精品!值得收藏。
評分寶寶很喜歡的一本書,畫麵非常的唯美,充滿瞭詩情畫意,寶寶翻來覆去的看,對書裏麵的生活,孩子也會多愁善感瞭,嗬嗬。這個階段的孩子很愛看書,個人覺得比看電視好多瞭。這本書是非常著名的繪本,得過很多奬項非常有名氣。值得給孩子看,收藏也很有意義
評分開本略大、書略薄瞭點。《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中編詳細分析我國古代文獻中的植被資料。此項工作的意義有二。一、植被是溫度、雨量、土壤、生物和曆史(人為因素)的綜閤産物,與農業起源有極密切的關係。二、我國古代文獻之中,比較豐富而又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就是有關植被的記載。經過統計和分析之後,此種植被資料既可與當代科學研究成果互相印證,又可幫助取決科學界對黃土區原始植被尚未一緻的意見。
評分這本書很好,我非常滿意!京東自營就是不錯,下次一定還來!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可以看看
評分挺好的書,也挺專業,就是貴
評分剛好趕上這次有優惠券?(????)
評分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何炳棣著作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評分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久聞其名,終於在中華書局齣版瞭,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