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云伟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网络分析
  • 情报分析
  • 网络分析
  • 信息科学
  • 数据挖掘
  • 国家安全
  • 犯罪分析
  • 情报学
  • 复杂网络
  • 社会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35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98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字数:2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是专门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情报分析中应用的专著,收录了大量情报分析实践工作成果。《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围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这一核心问题,对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及其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概况 ,合作网络、主题关联网络、引用网络的理论方法及其在科技评价、学科结构、技术预见和科研范式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社会网络分析 1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的定义 2
第二节 网络演化 3
第三节 小世界网络 4
第四节 无标度网络 5
第五节 网络的社团结构 6
第二章  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概况 9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丰富了情报分析的手段 10
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已进入专利分析领域 11
第三节 典型社团划分算法 16
第三章 合作网络研究 37
第一节 合作网络分析基础理论与方法 38
第二节 基于合作网络的科学家评价 46
第三节 基于合作网络的学科结构与演化 58
第四节 基于合作网络的技术预见 68
第五节 专利合作网络分析 88
第四章 主题互联网络研究 111
第一节 论文主题网络研究 112
第二节 专利主题关联网络研究 124
第五章 引用网络研究 137
第一节 引用网络的基础理论与概念 138
第二节 引文网络演化研究 141
第三节 加权引文网络的社团划分 149
第四节 基于引用网络的科研范式研究 158
第五节 专利引用网络 170 
第六章  网络分析可视化技术与科学地图 181
第一节 科学地图的概念 182
第二节 科学地图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84
第三节 基于论文的科学地图研究 189
第四节 基于专利的科学地图研究 191
第五节 其他科学地图研究 193
第六节 科学地图发展前景展望 194
第七章 展望 197
第一节 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198
第二节 拓展社会网络分析的功能和应用 199
第三节 针对本书中相关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201
附录 203
附录一工业生物技术专利IPC分类号 204
附录二合成生物学专利的界定 205
参考文献 207
《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一本深度解析现代情报洞察力构建的书籍 在这信息爆炸、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传统的情报分析方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海量数据的洪流中,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不为人知的动态以及决定事物走向的关键节点。如何穿透表象,抓住事物本质?如何洞察潜藏的威胁,预判未来的趋势?《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一书,正是为应对这些挑战而生的。它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套实用的方法论,为情报分析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角与工具。 本书的核心在于深刻阐释了“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这一强大理论框架在情报分析中的独特价值。SNA并非凭空捏造的抽象概念,而是源自数学、社会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它将研究对象视为由节点(个体、组织、事件等)和连接(关系、互动、信息流动等)构成的网络,并运用一系列量化和可视化工具来揭示网络的结构、动态以及其中节点的作用。本书巧妙地将SNA的强大解析能力与情报分析的严谨性、实用性相结合,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全新的情报洞察蓝图。 网络结构的精妙揭示:洞察隐藏的联系与权力中心 本书首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SNA在揭示情报网络结构方面的关键作用。情报活动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由错综复杂的参与者、信息渠道和利益链条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通过SNA的视角,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散的元素组织起来,构建出直观的网络图谱。 节点中心性:识别关键行动者。 书中详细介绍了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介数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接近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和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 Centrality)等多种衡量节点重要性的指标。例如,在一个恐怖组织的网络中,度中心性高的节点可能意味着该个体与许多其他人有直接联系,可能是联络人或执行者;而介数中心性高的节点,则可能扮演着信息传递的关键桥梁角色,切断其联系可能导致信息流通的瘫痪。通过量化分析,情报人员能够迅速识别出情报网络中的核心人物、信息枢纽以及潜在的弱点,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或监测策略。 社群检测:划分势力范围与合作模式。 书中还会探讨如何利用社群检测算法(如Louvain算法、Label Propagation算法等)在复杂的网络中识别出具有紧密联系的子群体,即“社群”。在情报分析中,社群的划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识别出不同的犯罪团伙、政治派别、情报机构的内部运作小组,甚至不同地区或领域的恐怖网络。理解这些社群的边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模式,能够极大地增强情报人员对复杂情报态势的理解,预测群体行为,并发现潜在的联盟或冲突。 网络密度与连通性:评估网络整体特征。 除了关注个体节点,本书还强调了对整个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例如,网络密度(Network Density)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高密度网络可能意味着信息传播迅速,但也可能更容易形成封闭的内部圈子。网络连通性(Network Connectivity)则关乎信息能否顺畅地在网络中流动,了解网络的连通组件(Connected Components)有助于判断信息孤岛的存在,或者识别出可能被隔离或边缘化的关键节点。 动态分析的洞察力:捕捉情报的流动与演变 情报并非静态的,它在不断生成、传播、转化和消亡。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关注网络的静态结构,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运用SNA来分析情报网络的动态变化。 信息传播模型:追踪情报的起源与扩散。 书中会介绍 SIR 模型(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Independent Cascade 模型等在网络中模拟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模型。这对于理解谣言的传播、网络攻击的蔓延、或者某种观点是如何在特定群体中普及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传播路径和速度,情报人员可以追踪信息的真实来源,识别出传播的关键节点,并预测其未来的扩散范围,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进行辟谣、切断传播渠道或监测高风险群体。 节点演化与关系变化:预测行为模式。 书籍会展示如何通过对网络中节点属性(如活跃度、影响力)和连接关系(如新增、删除、增强)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来预测个体或组织的未来行为。例如,一个长期沉默的账户突然变得活跃,或者两个原本不相关的组织之间开始出现频繁的互动,这些都是值得警觉的信号。通过建立动态的网络模型,情报人员可以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异常活动,预测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 网络演化算法:理解群体动态。 此外,本书还会触及一些网络演化算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结构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例如节点添加、链接预测等。这对于理解情报组织的发展壮大、或者某种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瓦解过程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可视化技术的赋能:直观呈现复杂情报态势 理解复杂网络结构和动态变化,离不开强大的可视化工具。《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一书十分重视可视化技术在情报分析中的作用,它认为直观的网络图谱能够极大地降低理解门槛,帮助情报人员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图谱的绘制与解读:从“数据”到“洞察”。 书中会介绍各种网络可视化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根据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图谱样式(如力导向图、层级图、地理图等)。通过将复杂的节点和连接关系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情报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网络的核心节点、关键路径、社群划分以及信息流动的方向。例如,一个密集的“团块”可能代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犯罪集团,而一条贯穿多个团块的“桥梁”节点则可能是一个关键的中间人。 动态可视化:追踪情报的实时演变。 结合动态分析,本书还会探讨如何实现动态可视化,即在视频或交互式界面中展示网络随时间的变化。这使得情报人员能够“观看”情报网络的演变过程,更生动地理解信息如何在网络中流动,个体行为如何影响整体结构,以及关键事件是如何引发网络结构的剧烈变动的。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情报分析的效率和深度。 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度剖析:情报分析的“利器” 本书并非仅止于理论探讨,它将SNA的强大能力与情报分析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应用场景分析,充分展示了SNA在情报领域的广泛适用性。 反恐与情报监控: 在反恐领域,SNA能够帮助识别恐怖网络的成员、组织结构、资金流向和通信模式,从而更有效地打击恐怖活动,预测潜在的袭击。通过分析恐怖分子之间的社交网络,可以发现隐藏的联系人,识别招募者和煽动者,并追踪武器和资源的流动。 网络安全与反欺诈: 在网络安全领域,SNA可以用于分析恶意软件的传播网络,识别僵尸网络的主控服务器,以及追踪网络攻击的源头。在反欺诈领域,SNA有助于识别欺诈团伙的组织模式、资金转移路径以及伪造的身份网络,从而更有效地发现和阻止金融欺诈行为。 舆情分析与意识形态监测: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用户互动网络,SNA可以帮助监测舆情的动态,识别关键意见领袖,追踪虚假信息的传播链条,以及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观点差异和潜在的社会冲突。这对于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引导公众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军事与国家安全: 在军事和国家安全领域,SNA可以用于分析敌对国家的军事部署网络、情报机构的运作模式、以及盟友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军事策略,预测敌对行动,并加强国际合作。 犯罪网络分析: 无论是在线犯罪还是传统的有组织犯罪,SNA都能够帮助警方绘制出犯罪网络的结构图,识别犯罪头目、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交易的模式,从而更精准地打击犯罪活动。 结语 《社会网络分析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一书,以其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前沿的技术方法、以及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情报分析领域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考模式和操作工具。它不仅仅是关于“谁”与“谁”有联系,更是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联系来获得更深层次的洞察。通过掌握和应用本书介绍的SNA方法,情报分析人员将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挑战,提升情报工作的预见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成为真正的“洞察者”。这本书是所有致力于提升情报分析能力,寻求现代情报解决方案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在某些章节的深度上,对我这样的非纯数据科学家来说,确实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这并非是负面体验,反而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探索欲。例如,当作者开始深入探讨时间序列网络分析,试图捕捉情报关系随时间演变的动态变化时,那些涉及到图嵌入技术和高阶矩阵分解的描述,需要我反复阅读并结合阅读网络资源进行辅助理解。然而,正是这种“略有难度”的设定,才使得这本书脱颖而出,因为它没有把读者当成只能接收简单结论的消费者,而是邀请我们共同参与到复杂的建模构建过程中。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操作分析,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一个复杂、动态的情报环境时,我们应该从哪些维度去提问,去构建数学模型来逼近真相。这种对分析思维边界的拓展,远比记住几个公式要宝贵得多。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非常罕见的、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流畅性的平衡。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充斥着生硬的术语堆砌,导致读者在查阅完一个定义后,需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去消化它在上下文中的实际意义。相反,作者似乎非常在意读者的阅读疲劳感,总能在关键的理论节点处,用非常简洁明了的比喻或类比来帮助理解。比如,当讨论“信息瀑布”的传播速度与网络密度之间的关系时,作者将其比作一场信息瘟疫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扩散,形象生动,令人过目不忘。此外,书中对数据可视化工具的讨论也恰到好处,它没有强行推荐某一款商业软件,而是着重于“展示什么”和“如何解读视觉结果”,这种注重分析思维而非工具依赖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对于想要培养底层分析逻辑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宝藏级别的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逻辑推导严密到让人无可挑剔。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情报分析”这个宏大主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克制的专业态度。它没有陷入过度推销网络分析工具无所不能的窠臼,反而是非常审慎地指出了现有方法论的局限性,并精准地将网络拓扑结构与情报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信息源识别到威胁评估——进行了精准的对接。比如,在描述“信息茧房”效应时,作者引入了社区发现算法,但叙述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如何利用算法揭示信息隔离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算法本身的技术细节上。这使得即便是对底层代码不甚了解的分析人员,也能快速掌握如何运用这些高级工具来指导实际工作。行文中穿插的案例分析,虽然都是基于假设的情景构建,但其复杂度和现实关联性都非常高,充分展示了理论是如何落地生根,开出实战之花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情报工作的理解深度提升了一个维度,从单一事件的孤立分析,转向了对整个关系系统的动态把握。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在于它成功地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提升到了战略层面进行考量。在过去,我们分析情报往往集中在“信息内容”的真伪、时效性上,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视角——它强调了“信息流动的路径和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可被利用的战略资产或致命弱点。全书贯穿始终的,是对“弱连接”在情报扩散中的关键作用的强调,这颠覆了我过去对强关系重要性的固有认知。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网络结构的比较分析,清晰地论证了信息跨越不同信息圈层时,往往依赖于那些看似不那么紧密,却处于信息枢纽位置的个体。这种对“边缘力量”的重视,不仅丰富了我的分析工具箱,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信息生态学的整体认知框架。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看待每一次信息交流、每一次合作关系,都多了一层深入的、结构化的洞察力。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乍一听,像是那种只有资深技术宅才能啃下来的硬核著作,但实际翻开后,我发现它的切入点非常接地气。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者晦涩难懂的算法模型,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构建一个“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网络分析”的认知框架。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心理,先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连接关系讲起,比如一个公司内部的信息流转,或者某个学术圈子的知识扩散路径,让你直观感受到“关系”本身蕴含的巨大信息价值。这种叙事方式非常成功地将一个看似高冷的分析工具,拉到了我们都能理解的层面。它更像是在告诉我,我们周围的世界其实是由无数条看不见的线串联起来的,而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看清这些线的逻辑和力量。尤其是关于“中心性”的讲解,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这些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在情报战背景下,谁是真正的“关键节点”,以及如何通过识别这些节点来预测信息流向和潜在风险,这部分内容读起来让人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工具书的预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