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

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建定,周韧,王慧君 等 编
图书标签:
  • 法医病理学
  • 法医学
  • 实验指导
  • 医学教育
  • 法医鉴定
  • 病理学
  • 教学参考书
  • 专业教材
  • 第二版
  • 增值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23256
版次:2
商品编码:121821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8
字数: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继承了第1版教材的形态学教学特色,在教学内容、编排形式和教学理念上作了部分调整和有益的探索。主要特点体现在:①精心遴选实验模块。以《法医病理学》理论教材的核心内容为基准,设置了与当前法医病理学实践密切相关、重要的内容为实验模块。②大力充实可读性、启发性、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如增添了较多优质教学图片及案例;补充了实用性极强的基于法医昆虫学的死亡时间推断、检材的处理等实验内容。③内容编排有继承和创新。如死因分析、医疗纠纷实案分析、法医昆虫学实验等内容说理透彻,紧扣法医病理学实践;一大批包含图片、案例、教学视频及课件等可读性极强的丰富教学资源以网络增值服务的形式编排,对进一步拓展知识、启发思维、提升实践技能大有裨益。④博采各高校实验教学经验和理念之长。
  《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编委是来自18个高校、活跃在实验教学一线的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教材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经验。

作者简介

  成建定,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病理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主任、法医病理教研室主任。目前兼任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系中国法医学会、广东省法医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会员。副主编《法医病理学》立体化教材(2006年,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页插图

目录

实验一 法医学尸体检验
一、实验目的
二、尸体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规则
三、衣着及配饰物检验
四、尸表检查
五、尸体剖验
六、尸体解剖结束前的工作
七、思考题

实验二 早期尸体现象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三 晚期尸体现象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四 死亡时间推断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五 机械性损伤-钝器损伤特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六 高坠伤与摔跌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分析
四、思考题

实验七 机械性损伤-锐器损伤特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八 火器损伤特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九 道路交通损伤
一、实验目的
二、道路交通损伤的基本类型
三、道路交通事故行人损伤特征
四、车内人员损伤特征
五、其他类型交通损伤
六、道路交通损伤的相关检验
七、案例分析
八、思考题

实验十 颅脑损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十一 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机械性损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十二 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十三 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
二、动物实验
三、生前损伤与死后损伤观察
四、案例及组织学检验
五、思考题

实验十四 机械性窒息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十五 溺死与硅藻检查
一、实验目的
二、大鼠溺死实验
三、实验原理与实验器材、试剂准备
四、硅藻检查实验方法
五、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六、思考题

实验十六 烧死、高低温损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十七 电流及雷击损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分析
四、思考题

实验十八 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十九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二十 其他系统疾病猝死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
三、案例讨论
四、思考题

实验二十一 死因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观察内容(包含机械性损伤死因分析)
三、案例分析(案例示教和案例讨论)

实验二十二 医疗纠纷实案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案例分析

实验二十三 新生儿尸体检验和碎尸检验
一、实验目的
二、新生儿尸体解剖
三、碎尸检验
四、实验观察内容
五、案例分析
六、思考题

实验二十四 检材的处理与病理学切片、染色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思考题

实验二十五 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及鉴定文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
三、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文书类型
四、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1版)出版以来,为全国各高校法医学本科专业的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指导性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广大师生对教材的学科特色、编撰优势及实用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近年来,法医学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推进,法医病理学理论和实践也颇有进展,各高校对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编委会组织编写了这本全国“十三五”规划教材《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本版教材继承了第1版教材的形态学教学特色,在教学内容、编排形式和教学理念上作了部分调整和有益的探索。主要特点体现在:①精心遴选实验模块。以《法医病理学》理论教材的核心内容为基准,设置了与当前法医病理学实践密切相关、重要的内容为实验模块。②大力充实可读性、启发性、实用性强的优秀教学资源。如增添了较多优质教学图片及案例;补充了实用性极强的基于法医昆虫学的死亡时间推断、检材的处理等实验内容。③内容编排有继承和创新。如死因分析、医疗纠纷实案分析、法医昆虫学实验等内容说理透彻,紧扣法医病理学实践;一大批包含图片、案例、教学视频及课件等可读性极强的丰富教学资源以网络增值服务的形式编排,对进一步拓展知识、启发思维、提升实践技能大有裨益。④博采各高校实验教学经验和理念之长。本书编委是来自18个高校、活跃在实验教学第一线的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教材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学理念及实践教学经验。
  本书的顺利完成(尤其是知识点覆盖、内容编排、详略取舍、问题设置、继承和创新的把握、素材遴选、文字可读性凝练),凝聚了全体编者及主编团队的创造性的艰辛劳动。本教材旨在为法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用书。各高校可视实际情况,从中遴选合适的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病理形态学、案例示教)、实验操作(动物实验、尸体解剖、检材处理)、课堂讨论(实案分析)、课后练习(复习思考题、自学网络增值服务内容)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学习相关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逐步训练、提升其解决法医病理学实案问题的实践和思维能力。
  由于编撰时间较为仓促,编者水平所限,本书虽然数易其稿,仍然难免存在一些文字及学术错漏、存疑甚至谬误,敬请广大老师、同学、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批评指正,并请提出宝贵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以便本书在再版时得到进步和更正。张立勇、吴业达、殷坤在本书的文字统稿、图片编辑阶段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引言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法医学视角,探索人体在生命终结时刻所经历的复杂生物学变化,以及由这些变化所揭示的潜在死亡原因和时间。我们不仅关注宏观的尸体变化,更深入剖析细胞、组织和分子层面的动态过程。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本书致力于阐明法医病理学在刑事侦查、司法鉴定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死亡的进程与法医病理学的基本概念 1. 死亡的定义与分类: 生命体征的终止:详细阐述心跳、呼吸、脑活动等生命体征的停止,以及判定死亡的技术手段,包括临床死亡、脑死亡和生物学死亡的界定。 死亡的类型:区分意外死亡、自杀、他杀以及自然死亡,并分析不同类型死亡在法医学上的判定依据和挑战。 2. 死亡后的生物学变化: 即时变化: 失血与组织缺氧:描述循环系统停止后,血液分布的改变以及组织缺氧的早期表现。 神经系统功能丧失:分析神经元在缺氧状态下的快速退化过程。 早期变化: 尸僵(Rigor Mortis):深入探讨肌细胞内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以及肌纤维收缩僵硬的发生、发展和消退过程,分析其与环境温度、肌肉活动程度等因素的关系,并阐述其在推断死亡时间上的应用。 尸冷(Algor Mortis):详细介绍尸体温度下降的机制,包括热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等,分析影响尸冷速度的因素,如衣着、环境温度、湿度、体重以及尸体表面积等,并介绍利用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的常用方法和经验公式。 尸斑(Livor Mortis):解释血液因重力作用向尸体下方位置积聚的现象,描述尸斑的形成、颜色变化(如紫红色)以及按压后能否消退的判断依据,分析尸斑在判断体位变化和死亡时间上的价值。 中期变化: 尸绿(Autolysis):阐述细胞内溶酶体释放水解酶,导致细胞和组织自我消化的过程,描述其在腹部早期出现的绿色改变,以及其在推断死亡时间上的意义。 腐败(Putrefaction):重点分析由细菌(包括肠道菌群和外界环境菌群)引起的组织分解过程,描述腐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颜色变化(如腐败水肿、腐败囊泡、血管网状绿、腐败绿、腐败红等)、腐败气味(如氨气、硫化氢等),以及不同阶段(如膨胀期、腐败排泄期、腐败后期)的特征。 晚期变化: 干尸(Mummification):介绍在干燥、高温、通风的环境下,尸体水分迅速蒸发,组织干枯、收缩,形成干尸的条件和过程。 白骨化(Skeletonization):描述软组织完全分解,仅剩骨骼的最终阶段,分析其形成的环境因素和时间跨度。 皂化(Saponification):阐述在潮湿、缺氧的环境下,尸体脂肪与水分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脂肪酸钙等物质,形成蜡状、肥皂样物质的现象,分析其发生条件和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3. 法医病理学家的角色与责任: 现场勘查:法医病理学家的现场勘查要点,包括对尸体、周围环境、痕迹物的观察和记录,以及与刑侦人员的配合。 尸体检验: 外检:详细描述尸体外部检查的内容,包括体表损伤、体征、衣物等,以及记录和拍照的重要性。 内检:系统阐述尸体解剖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包括各主要脏器的检查、损伤的寻找和描述,以及采集生物样本的重要性。 实验室检查:介绍法医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的各种检查,如组织病理学、毒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以及其在确定死亡原因和过程中的作用。 报告撰写与出庭作证:强调法医病理学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严谨性,以及在法庭上提供专业证词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损伤与法医病理学 1. 创伤学: 机械性损伤: 钝器损伤: 擦伤:描述表皮剥脱的形态特征,如线性擦伤、片状擦伤等,以及其与作用力的关系。 挫伤:解析皮下组织出血、组织液渗出的病理改变,描述不同深度的挫伤特征,如瘀斑、血肿等,并分析其与钝器形状、作用部位的关系。 裂伤:阐述皮肤撕裂的形态,如不规则边缘、桥状组织等,分析其与钝器类型、作用方式的关联。 骨折:描述骨骼断裂的类型(如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粉碎骨折等)和形态,分析其与作用力大小、方向的关系。 锐器损伤: 切割伤:描述刀、剪等锐器造成的损伤,分析伤口边缘的平整、深浅、长度,以及伤口与切割方向的关系。 刺伤:阐述尖锐器物刺入造成的损伤,分析伤口的形状(如单刃、双刃)、方向、深度,以及穿透性刺伤对内部器官的损害。 砍伤:描述斧、砍刀等砍器造成的损伤,分析其特点,如伤口边缘不平整、有挫伤边缘,以及可能伴随的骨骼损伤。 枪弹损伤: 弹道学基础:介绍弹道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枪口初速、弹道轨迹、弹丸侵入和穿出特点。 枪口近距离射伤:详细描述枪口抵近射击(擦痕、接触射击、近距离射击)的特征,如火药枪药、烟尘、烧灼痕迹等,以及这些痕迹在判断射击距离上的重要性。 枪口中距离及远距离射伤:分析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的弹道,描述弹丸的穿入点、穿出点,以及弹道痕迹(如污缘、弹道沟等)。 弹丸的分类与损伤:介绍不同类型弹丸(如全金属被甲弹、空尖弹等)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特点。 枪伤弹道分析:分析弹丸穿过人体组织和骨骼的路径,判断枪弹来源、射击方向和距离。 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区分皮肤完整性和破损的损伤类型。 法医形态学:通过损伤的形态特征,反推致伤物体的性质、大小、运动状态及作用方式。 2. 中毒: 常见毒物分类: 有机磷农药中毒:描述其作用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在尸检中的发现,如高胆碱酯酶活性抑制。 一氧化碳中毒:阐述其导致组织缺氧的机理,尸体特征性改变(如皮肤樱桃红色、血色鲜红),以及在法医毒理学上的检测方法。 酒精中毒:分析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法医酒精检测的重要性。 重金属中毒(如铅、汞、砷):描述其累积性中毒特点,以及在组织中的检测。 药物中毒:特别是处方药和非法药物过量使用的影响。 常见毒蘑菇中毒:描述不同毒蘑菇的毒性成分及引起的损伤。 中毒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吸收、注射等。 中毒表现与尸检发现:将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尸检时的宏观和微观病理改变联系起来。 法医毒理学检测:介绍血液、尿液、胃内容物、组织样本等在毒物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毒死亡的判定:结合病理学发现和毒理学结果,综合判定死亡是否与中毒有关。 3. 窒息: 机械性窒息: 颈部压迫: 扼颈:分析颈部软组织受压、血管受阻、气道受压引起的后果,描述颈部损伤(如喉软骨骨折、颈部血管挫裂)和窒息征象(如面部瘀血、结膜充血)。 勒颈:区分扼颈和勒颈的差异,分析绳索痕迹的特点(如深浅、宽度、方向),以及其对判断致伤工具和施加力量方向的意义。 悬吊:描述高位勒颈的特点,以及与死亡方式(自缢、他缢)的区分。 胸腹部压迫: 挤压窒息:分析胸腹部受压导致呼吸运动受限,气体交换障碍,描述肺部淤血、出血、胸腔积液等改变。 异物阻塞气道:描述异物(如食物、玩具)阻塞喉、气管、支气管引起的窒息,以及其在儿童死亡调查中的重要性。 溺水: 溺水死亡的判定:描述水进入肺部引起的肺水肿、肺泡内漂浮物(如藻类、硅藻)的检测,以及其他法医征象。 干溺与湿溺:区分因喉头痉挛导致空气无法进入肺部(干溺)和大量吸入水分(湿溺)。 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 病理性窒息:如哮喘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呼吸困难。 窒息的法医特征:如面部充血、结膜充血、舌体或唇部青紫、喉部淤血、肺脏淤血水肿等。 4. 烧伤、冻伤与电击伤: 烧伤: 烧伤程度与深度:区分一度、二度、三度烧伤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其对死亡原因和预后的影响。 热源的判断:根据烧伤形态、边缘特征,判断热源(如火焰、热水、蒸汽、热金属)。 烧伤致死原因:分析休克、感染、器官衰竭等。 冻伤: 冻伤的形成机制:低温对组织细胞的损伤。 冻伤的形态特征:皮肤苍白、发硬,以及深部组织的坏死。 冻伤致死原因:体温过低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循环衰竭。 电击伤: 电流通过路径:分析电流在人体内的通路,以及其对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损害。 电痕:描述电流进出人体时皮肤上的电灼伤特征(如皮肤干燥、收缩、炭化、伴有金属异物嵌入)。 电击致死原因:心脏电生理紊乱(如心室颤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呼吸肌麻痹、继发性损伤。 雷击伤:描述雷击的特殊损伤特征。 第三部分:特殊法医病理学领域 1. 法医毒理学: 毒物分析的样本采集与保存:强调血液、尿液、头发、指甲、胃内容物、肝脏、脑组织等样本的正确采集、标记和保存,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分析技术:详细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免疫学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代谢产物分析:理解体内毒物代谢产物的形成,以及其对判断毒物种类和中毒时间的重要性。 毒物检测的局限性:讨论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性。 2. 法医人类学与古人类学: 人骨的鉴定: 个体识别:通过骨骼的形态、大小、发育程度,鉴定骨骼是否为人骨,以及判断个体性别、年龄、身高、种族等。 损伤分析:在骨骼上寻找损伤的痕迹,如骨折、砍痕、刺创等,以重建事件经过。 古人类学应用:在考古学、人类起源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 3. 法医昆虫学: 昆虫在尸体分解中的作用:阐述不同种类的昆虫(如食肉蝇、埋葬虫、甲虫等)在尸体分解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附着在尸体上的时间规律。 昆虫发育阶段推断死亡时间:根据在尸体上发现的昆虫卵、幼虫(蛆)、蛹、成虫等不同发育阶段,结合当地环境温度等因素,推断尸体死亡时间(称为“昆虫死亡时间估计”)。 现场昆虫学采集:介绍在现场采集昆虫样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法医遗传学: DNA分析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 DNA提取与扩增:从血液、精液、毛发、骨骼等样本中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 STR分析:利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进行DNA分型。 DNA数据库与比对:将未知样本的DNA信息与犯罪现场收集的DNA数据库或亲属关系数据库进行比对,用于身份识别。 亲子鉴定与家族关系鉴定: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应用。 5. 法医病理学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婴儿死亡: SIDS(婴儿猝死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以及意外或他杀的可能性。 老年人死亡: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老年疾病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体育运动相关死亡:运动猝死的原因分析,如心脏病、脑出血等。 交通死亡:对交通事故死亡原因的分析,包括冲击力、生物力学等。 司法行政死亡:狱中死亡、注射死刑等特殊死亡原因的法医鉴定。 第四部分:法医病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1. 尸体解剖技术: 基本解剖操作:包括皮肤切口的选择、组织解剖的顺序、脏器的游离与分离。 特殊脏器检查:如心脏、大脑、肺部、肝脏、肾脏等的详细检查方法,以及病变观察要点。 损伤部位的固定与取材:如何在解剖过程中准确固定和取材,以便后续病理学检查。 2. 组织病理学检查: 样本采集与固定:选择合适的组织样本,并使用合适的固定液(如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组织切片制作:包括组织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如苏木精-伊红染色H&E)。 显微镜下观察与诊断:识别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如炎症、出血、水肿、坏死、肿瘤等。 3. 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 血液、尿液、胃内容物采集:在尸检过程中,如何无菌采集这些样本,以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生殖物证采集:精液、唾液、毛发等在性犯罪案件中的重要性,以及采集和保存方法。 法医毒物、毒液的保存:在毒理学分析前,对样本的正确保存,避免降解或变质。 4. 图像与信息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数字成像技术:在尸检过程中,使用高清摄像头、显微镜相机等记录尸体和组织病变的图像。 三维重建技术:利用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对复杂损伤进行三维重建,辅助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法医病理学数据库,对案件信息、尸检记录、检验报告等进行高效管理。 结论 法医病理学作为一门融合医学、法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在维护社会公正、查明事实真相、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通过系统地介绍死亡的生物学变化、损伤的法医病理学分析、以及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旨在为法医学专业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法医案件,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医病理学也将不断进步,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尤其对于我这个法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本专门针对法医病理学实验的指导书,意味着它将是我们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得力助手。第二版的推出,表明这本书的内容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学术界的认可,并且很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加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尸体解剖过程的详细描述,包括如何进行规范的标记、如何识别和采集病理组织样本,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解剖。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显微镜下病理图像,并配以详尽的文字说明,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病变在微观层面的表现。而“配增值”这个概念,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充满了期待。它或许意味着书中会包含一些额外的在线学习资源,比如高质量的视频讲解、交互式的学习模块,或者是一些前沿的研究论文链接。这些增值内容,将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深度,让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法医病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对于我们这些在法医学道路上摸索的学生来说,一本好的实验指导书,就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看到“第2版”,我便知道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使用者的检验,内容上必然更加成熟和完善。而“供法医学类专业用”更是让我放下心来,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将是专业级别的,能够满足我们系统学习的需求。我对书中的实验部分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关于尸体解剖技术的详细讲解。我希望它能一步步地引导我,从如何进行规范的体表检查,到如何进行各系统器官的解剖,再到如何记录发现的病理变化。此外,“配增值”这个词语,让我对这本书的学习体验充满了想象。它是否意味着有配套的在线视频,可以直观地展示复杂的实验操作?或者是一些额外的案例库,让我可以在书本之外,接触到更多真实的法医鉴定情景?这些潜在的增值内容,无疑会让这本书的价值倍增,让我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能够与时俱进,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非常直观,《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光看书名就知道这肯定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材,而且还是第二版,说明第一版很受欢迎,内容上应该进行了更新和优化。配增值这个词更是让人好奇,不知道是包含了什么额外的学习资源,是电子版内容还是什么特别的在线课程?作为一名对法医学领域充满好奇的学生,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沉甸甸的,纸质不错,排版也显得很严谨。翻开目录,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术语,心里既有压力也有期待。毕竟法医病理学是法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实验环节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各种损伤的鉴定部分,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对这些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专业、全面、有价值的第一印象,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开始我的法医病理学实验探索之旅。

评分

拿到《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实的篇幅和严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作为一名初学者,我最担心的就是理论知识的枯燥和实验操作的陌生感。这本书的名字明确指出其“实验指导”的性质,并且是“供法医学类专业用”,这让我感觉它的内容是经过精心打磨,并且非常符合我们的学习需求。第二版的更新,意味着书中可能包含了最新的法医病理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这对于我们紧跟学科前沿非常重要。我最关注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损伤的实验观察和分析部分,比如钝器伤、锐器伤、烧伤、中毒等,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示例,指导我们如何在尸体解剖过程中识别这些损伤,以及如何通过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来判断损伤的性质、程度和死亡原因。另外,“配增值”的提示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教材,可能还包含一些动态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视频演示、交互式案例分析或者实验模拟软件。这些额外的资源,无疑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让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获得更接近真实操作的实践感受。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这些即将踏入法医学领域的学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源。我拿到《法医病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供法医学类专业用 配增值)》这本书后,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实验指导”的定位。我知道,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法医病理学这门学科,实践操作的意义非凡。能够通过权威的实验指导来学习,对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第二版,意味着在内容上应该吸收了第一版的反馈和最新的学术进展,这点让我非常欣慰。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显微镜的操作技巧、染色过程的细节处理、以及如何正确采集和保存组织样本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让初学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个环节。此外,“配增值”的字样让我对这本书的学习体验充满期待,不知道它会提供哪些额外的学习辅助,比如一些高质量的显微镜图像库,或者是有声讲解的实验操作视频,抑或是与实际案例相关的线上讨论区。这些都将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