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與利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資本與利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奧] 龐巴維剋 著,何崑曾,高德超 譯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金融學
  • 資本論
  • 利息理論
  • 古典經濟學
  • 馬剋思主義經濟學
  • 世界學術名著
  • 經濟思想史
  • 政治經濟學
  • 社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716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92298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0-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又名《經濟學說批判史》。本書是科學發展史上重要有創造性的著作,其批判鋒芒主要針對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於古典政治經濟學也是完全抹殺瞭其中的科學成分。其在批判百傢的價值論後,自己形成瞭一套價值論。在他看來,資本傢攫取利潤是天經地義的權利,利潤將是萬古長存的。本學派理論在資産階級經濟學者中擁有相當的影響。

作者簡介

龐巴維剋是奧地利資産階級經濟學傢,奧地利學派的主要代錶之一。

目錄

緒言 利息問題
第一編 利息問題的發展
第一章 古代與中世紀對於利息的反對
第二章 從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對於利息的擁護
第三章 杜閣的結實學說
第四章 亞當·斯密與這個問題的發展
第五章 無彩色的學說

第二編 生産力學說
第一章 資本的生産力
第二章 簡單生産力學說
第三章 間接生産力學說

第三編 效用學說
第一章 資本的效用
第二章 曆史的敘述
第三章 批評的計劃
第四章 薩伊、赫曼學派的資本效用論
第五章 財貨效用的真實概念
第六章 薩伊、赫曼派概念的批評
第七章 獨立的效用:一個不能證明的假定
第八章 獨立的效用:它的不可靠的結論
第九章 獨立的效用:起源於法律的假定
第十章 門格爾的效用概念
第十一章 效用學說的不充分

第四編 忍欲學說
第一章 西尼爾學說的敘述
第二章 西尼爾的批評
第三章 巴斯夏的忍欲學說

第五編 勞動學說
英國學派
法國學派
德國學派

第六編 剝削學說
第一章 剝削學說曆史的發展
第二章 羅伯搭斯的剝削學說
第三章 馬剋思的剝削學說

第七章 少數學說
第一章 摺中派
第二章 後期的結實學說
結論

精彩書摘

  第四章 亞當·斯密與這個問題的發展
  我想任何科學體係的創始者,都不會幸運地徹底想透構成他的體係的即使是較重要的各種觀念。一個人的纔力和生命都不足以完成這種事業。能夠把這體係內占重要地位的幾個少數觀念放在穩固的基礎上,並且能分析它們的一切的支流和復雜性,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瞭。如果超過這點,能對這一體係的少數其他有關的問題加以同等的注意,那當然更好。但是最有雄心的學者總是滿足於建立起很多不甚妥帖的觀念,並且把他所不能完成的觀點也加以粗略的考察,使之適應於他的體係。
  如果我們要正確瞭解亞當·斯密對於利息問題的態度,我們必須先有這種認識。
  亞當·斯密沒有忽略利息問題,也沒有解決瞭利息問題。他研究利息正如一個大思想傢研究他常遇到的但是沒有時間或機會去作進一步探討的重要問題一樣。他采用一種有些近似但仍是模糊的解釋。解釋愈不確定,愈不易得到精確的結論。像亞當·斯密多方麵的智力,由於研究這一問題可以有許多方法,但是缺乏一種清晰學說所具有的支配力,也不免陷入各種含糊與矛盾的敘述之中。所以我們看到這一特殊現象,亞當·斯密雖未提齣明確的利息學說,可是後世一切學說的種子都可在他的議論裏找到。我們在亞當·斯密所研究的其他問題上也可以看到同一現象。
  在《原富》第一篇第六章與第八章內,他以相似的文字解釋自然利息。他說,從資本中必須得到利潤;因為不這樣,資本傢就不肯把他的資本用到勞動者的生産事業上瞭。①
  這種一般的敘述自然不能當做完整的學說。②在這敘述中並未錶示齣資本傢自私的心理動機與市場價格最後確定之間的實際關聯,而這種關聯所造成的成本與售貨收入之間的差額,我們就叫做利息。但是如果我們把這種敘述與後一段聯係在一起(在後一段裏斯密使作為資本傢的決定的報酬的“將來利潤”與直接消費的“現在享樂”相對立),③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是西尼爾後來苦心完成的稱為忍欲學說的最初胚胎。
  亞當·斯密說利息是必需的,但是放下它未去深求證明,和這一樣,他對於企業者利潤來源這一重要問題也未作任何有係統的研究,他對於這問題隻作幾點隨意的探討就自認為滿意瞭。實際上他在不同的地方曾對這種利潤作過兩種互相矛盾的敘述。
  ……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提供的書名之外,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這份簡介聚焦於介紹不同領域的經典著作,旨在提供詳實的內容概述,同時避免提及您指定的書名及其相關主題。 經典之聲:跨越時空的思想巡禮 本選集匯集瞭對人類文明進程産生深遠影響的幾部重量級著作,它們橫跨瞭社會科學、自然哲學、文學批評等多個領域,提供瞭理解現代世界復雜性的獨特視角。 一、 現代性的睏境與社會結構(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 米歇爾·福柯的《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思想著作之一。本書並非簡單地考察監獄的起源,而是深入剖析瞭權力運作機製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型。福柯通過對刑罰史的細緻梳理,揭示瞭從殘酷的公開酷刑嚮“溫和”的規訓權力(Disciplinary Power)的演變過程。 核心論點: 權力不再是自上而下的、主要依賴暴力壓製的單一實體,而是彌散在社會肌理之中,通過精細化的技術手段——如考試、分級、監督、時間錶和空間劃分——來塑造和規訓個體的主體性。 具體分析維度: 1. 酷刑的退場與全景敞視主義(Panopticism): 福柯細緻描述瞭歐洲刑罰儀式的衰落,並引入瞭邊沁設計的“全景敞視監獄”模型。該模型象徵著一種權力效率最大化的結構:被監視者永遠處於被觀察的可能性中,從而將外部的約束內化為自我約束,實現效率最高的控製。 2. 身體的政治學: 作者認為,現代權力是通過對身體進行訓練、配置和優化,使其更具生産性和馴服性。規訓技術滲透到學校、軍隊、醫院乃至工廠,目標是打造順從而有用的身體。 3. 知識與權力交織: 福柯強調,關於“犯罪者”和“心理變態”的知識生産本身就是權力運作的一部分。醫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建立,為權力的乾預提供瞭閤法性和科學依據。 本書為理解現代社會中無處不在的“微觀權力”提供瞭強有力的理論工具,對法學、社會學、曆史學乃至文化研究産生瞭持久的影響。 二、 語言的界限與存在的探尋(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是分析哲學史上的一部裏程碑式著作,它標誌著這位思想傢完成瞭其早期對語言的嚴格邏輯分析(如《邏輯哲學論》所示)後的重大轉嚮。 核心議題: 本書旨在解構西方哲學中常見的、由對語言的誤用所産生的睏惑和“迷思”。維特根斯坦認為,哲學的任務不是發現新的真理,而是“展示蒼蠅如何飛齣捕蠅瓶”。 關鍵概念的闡釋: 1. 語言遊戲(Language Games): 維特根斯坦提齣,語言的意義並非由其所指代的固定實體決定,而是由其在特定情境(即“語言遊戲”)中的使用方式和功能決定的。語言的使用規則是約定俗成的、社會性的活動。例如,“疼痛”一詞的意義在於我們如何以特定方式錶達、迴應和處理那種感受,而非指代一個不可見的內部實體。 2. 傢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s): 用以取代傳統哲學中對概念(如“遊戲”、“藝術”)進行本質主義定義的做法。概念的邊界是模糊且相互重疊的,就像傢族成員一樣,沒有一個單一的屬性能概括所有成員。 3. 私人語言論證(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 維特根斯坦嚴厲批判瞭“內心經驗”可以被獨立命名和指稱的觀點。他論證,任何語言都必須植根於公共的、可被規則檢驗的實踐中。如果一個詞匯的意義隻對說話者本人有意義,那麼它實際上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詞語”。 《哲學研究》挑戰瞭笛卡爾式的內在性哲學,將意義的根源從個體心靈轉嚮瞭共享的、公共的實踐生活,深刻地影響瞭日常語言哲學和後結構主義思潮。 三、 科學知識的建構與範式轉移(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托馬斯·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徹底改變瞭人們對科學進步曆程的看法,挑戰瞭將科學視為綫性、纍積性知識增長的傳統觀點。 核心論點: 科學的發展並非是穩步積纍真理的過程,而是由一係列“範式”(Paradigm)的轉變所驅動的革命性斷裂構成的。 範式理論的展開: 1. 前科學階段與常規科學: 科學首先進入“前科學”階段,充斥著相互競爭的理論。一旦某個理論體係(範式)被科學共同體接受,便進入“常規科學”時期。在此階段,科學傢們主要在既有範式提供的框架內解決“謎題”(Puzzles),而非試圖推翻範式本身。 2. 異常與危機: 隨著常規科學的深入,總會齣現無法被現有理論框架解釋的“異常現象”。當這些異常積纍到一定程度,科學共同體就會陷入“危機”。 3. 科學革命與範式轉換: 危機狀態下,新的、有競爭力的理論會浮現。範式轉換(Paradigm Shift)的發生,標誌著一場科學革命。這種轉換不是純粹邏輯或經驗的必然結果,而更像是一種“蓋斯塔爾特轉換”(Gestalt switch),新舊範式在世界觀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根本性的差異。 4. 不可通約性(Incommensurability): 庫恩指齣,新舊範式之間是“不可通約的”,意味著它們使用的概念術語、衡量標準和問題意識都不同,它們在不同的“世界”中操作。因此,選擇新範式更多是說服和信念的轉變,而非僅僅依賴邏輯證明。 本書深刻揭示瞭科學知識的社會性、曆史性和非理性(相對於純粹邏輯)的一麵,極大地推動瞭科學社會學和科學史的研究。 四、 權力關係與現代性危機(馬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馬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社會學經典中解釋現代性起源的關鍵文本。韋伯探討的並非經濟結構決定一切,而是文化和宗教觀念如何意外地催生瞭特定的經濟理性化形態。 主要命題: 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並非簡單源於技術進步或資源積纍,而是與特定的宗教倫理——特彆是加爾文主義所倡導的“禁欲的入世倫理”——有著深刻的精神關聯。 關鍵機製闡述: 1. 天職觀(Calling): 宗教改革將世俗職業提升為上帝賦予的“天職”,要求信徒在日常工作中追求完美錶現。 2. 預定論的焦慮與“成聖”: 加爾文教義中“預定論”(上帝預先決定瞭誰得救、誰沉淪)給信徒帶來瞭巨大的精神焦慮。由於無法直接知曉自己是否被選中得救,信徒們通過在世俗勞動中取得成功(作為上帝恩寵的信號)來尋求“成聖”的慰藉。 3. 禁欲的資本積纍: 這種倫理要求信徒勤奮工作以榮耀上帝,但同時禁止奢侈消費和享樂,從而導緻瞭財富的積纍。這種積纍的財富被驅使著重新投入到資本生産中,而非被消耗,形成瞭資本主義早期擴張所需的原始動力。 4. “鐵籠”的形成: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宗教動機逐漸消退,但由此建立起來的理性化、效率至上的經濟體係卻固化下來,成為一種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的“鐵籠”(Iron Cage),強製要求所有參與者遵守其理性化的規則。 本書展示瞭文化因素在塑造宏大社會結構中的能動作用,是理解現代社會理性化進程及其代價的必備讀物。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它所散發齣的那種“經典”的氣質。它不是那種曇花一現的暢銷書,而是那種曆經時間考驗,依然能夠引發思考的著作。我喜歡它簡潔而又大氣的封麵設計,沒有過多的花哨元素,卻透露齣一種沉穩的力量。“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標誌,更是讓我對其品質有瞭天然的信任。我知道,這個係列的書籍,無一不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翻譯的,它們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智慧精華。因此,當我將這本書捧在手中時,我感到的是一種責任感,一份對知識的敬畏。我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更是在與一位偉大的思想傢對話,去理解他所處的時代,去感受他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我期望這本書能夠讓我跳齣日常的瑣碎,去審視那些更宏大、更本質的經濟規律,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時代的洞見。

評分

我與這本書的邂逅,源於一次關於經濟學理論的深夜研討。當時我們正激烈討論著關於資本的本質以及利息産生的根源,而“資本與利息”這個書名,瞬間就點燃瞭我的好奇心。盡管我此前並未深入接觸過相關的學術著作,但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直擊核心的學術力量。我喜歡它那種不加修飾、直抒胸臆的命名方式,仿佛直言不諱地告訴你,它將帶你深入到經濟學最根本的命題之中。想象一下,在無數個夜晚,無數個思想碰撞的時刻,這本書都可能成為理論的基石,成為辯論的焦點。這種“名字即內容”的直接感,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蘊含著不容忽視的深刻洞察。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智者,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瞭他一生的智慧結晶,等待著有心人去細細品味。我期待它能夠為我在這片理論的海洋中,點亮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資本與利息之間那錯綜復雜卻又密不可分的關係。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顛覆認知”的書籍情有獨鍾。當我看到《資本與利息》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可能就是一本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書。它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力量,直接觸及瞭經濟學中最核心、最基礎的概念。在我的認知中,資本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引擎,而利息則是資本運動的潤滑劑,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如何産生的?又有著怎樣的演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個清晰的答案。我喜歡它這種直擊要害的命名方式,它不像一些書名那樣故作玄虛,而是直接告訴你它將要探討的核心問題。這種坦誠的態度,讓我對它充滿瞭信心。我相信,它一定能夠引領我深入到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讓我對資本和利息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又厚重的學術氣息。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書店的角落裏發現瞭它,當時的目光就被那“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字樣所吸引。我知道這個係列的書籍嚮來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著稱,因此毫不猶豫地將其收入囊中。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紙張的觸感很好,散發著淡淡的書墨香,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書中的排版清晰,字體大小適中,讀起來不會感到吃力。我尤其喜歡它的開本設計,既不會過大導緻攜帶不便,又不會過小顯得局促。書的裝幀也非常紮實,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製作的,即便是經常翻閱,也能保持良好的形態。這讓我對它內部蘊含的知識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拓展我思維邊界的書籍,而這本《資本與利息》的封麵和係列名,已經給瞭我這樣一個強烈的預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深邃思想殿堂的門,我迫不及待地想推開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如同一把鑰匙,輕輕一撥,便打開瞭我對經濟世界深層運作的好奇之門。我一直對“資本”這個詞充滿著一種敬畏感,它似乎是現代社會一切繁榮與發展的源泉,而“利息”則像是一個神秘的符號,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兩者結閤,無疑觸及瞭經濟學的核心肌理。我喜歡它名字的簡潔與精準,沒有冗餘的修飾,直指其所要探討的根本議題。這讓我在第一時間就感受到瞭其學術的嚴謹性和思想的深度。我期待它能夠帶領我走齣對資本和利息的模糊認知,進入一個清晰、係統、具有洞察力的理論框架。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理解資本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演變,利息又是如何隨著資本的脈搏而跳動,最終構建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復雜而又迷人的經濟世界。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思想提升的書籍~~~~

評分

好書,需要慢慢看慢慢消化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好書

評分

商品很好................................

評分

可以

評分

物流很快,是正版,已經開始閱讀瞭!

評分

印刷精美,內容翔實,快遞很快

評分

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