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集传

书集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宗武,钱忠弼 著,[宋] 蔡沈 注
图书标签: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文化
  • 文学
  • 纪实
  • 回忆录
  • 名人
  • 故事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7296188
版次:1
商品编码:1024365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集传》或称《书经集传》,或称《书经集注》,也有称为《书传》或别的书名。《书集传》代表宋代《尚书》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成就。

目录

前言
书集传序
卷一 虞书
尧典
舜典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卷二 夏书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卷三 商书
汤誓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卷四 周书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
武成
今考定武成
洪范
旅獒
金滕
大诰
微子之命
康诰
酒诰
梓材

卷五 周书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夷
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卷六 周书
周官
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同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精彩书摘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睇,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人纪,三纲五常,孝敬之实也。上文欲太甲立其爱敬,故此言成汤之所修人纪者,如下文所云也。纲常之理未尝泯没,桀废弃之而汤始修复之也。睇,逆也。先民,犹前辈旧德也。从谏不逆,先民是顺,非诚于乐善者不能也。居上克明,言能尽临下之道;为下克忠,言能尽事上之心。吕氏曰:“汤之克忠,最为难看。汤放桀,以臣易君,岂可为忠?不知汤之心最忠者也。天命未去,人心未离,事桀之心曷尝斯须替哉?与人之善,不求其备;检身之诚,有若不及,其处上下人己之间又如此。是以德日以盛,业日以广,天命归之,人心戴之。由七十里而至于有万邦也。积累之勤,兹亦难矣。伊尹前既言夏失天下之易,此又言汤得天下之难。太甲可不思所以继之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敷,广也。广求贤哲,使辅尔后嗣也。“制官刑,做于有位。日:‘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殉,松润反。远,于愿反。官刑,官府之刑也。“巫风”者,常歌常舞,若巫觋然也。淫,过也,过而无度也。比,呢也。倒置悖理日乱。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也。风,风化也。三风,愆之纲也。十愆,风之目也。卿士诸侯十有其一,已丧其家,亡其国矣。墨,墨刑也。臣下而不能匡正其君,则以墨刑加之。具,详悉也。童蒙始学之士,则详悉以是训之,欲其入官而知所以正谏也。当时太甲欲败度,纵败礼,伊尹先见其微,故拳拳及此。刘侍讲日:“墨,即叔向所谓《夏书》‘昏墨贼杀,皋陶之刑’。贪以败官为墨。”

前言/序言

  《书集传》或称《书经集传》,或称《书经集注》,也有称为《书传》或别的书名。《书集传》代表宋代《尚书》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成就,元代仁宗皇庆二年(1313)议行科举,立于学官,试士亦定为标准注本,是《尚书》诠释的正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学术经典。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承继性,作为赵宋以降儒家的重要著作,研究《书集传》对于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书集传》的作者是南宋著名学者蔡沈。根据《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宋元学案》卷六十七以及大量相关资料记载:蔡沈(1167-1230),“沈”音“沉”,或作“沉”,号九峰,建阳(今福建建阳市)人。其父南宋大儒蔡元定,字季通,学者尊称西山先生,“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大原,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④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往师朱熹,“熹扣其学,大惊日:‘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遂与对榻讲论诸经奥义,每至夜分。”②朱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元定往复参订”。
书集传 作者: [作者姓名] 简介: 《书集传》并非一部聚焦于特定历史事件、人物传记或虚构故事的寻常读物,它是一扇窗,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探索人类思想与情感的广袤领域,去触摸那些在漫长岁月里,被文字承载、被智慧点燃的文明火种。本书的编纂,旨在呈现一种更为宏观、更为普遍的“集”的意义,它不局限于单一的文体或流派,而是以一种包容万象的态度,将那些对人类精神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书”——无论是其内容本身,还是其所代表的精神力量——汇聚成一篇宏大的“传”。 这部作品,与其说是在讲述“书”本身的故事,不如说是在描绘“书”所带来的改变,所激荡起的波澜,以及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认知、信仰、以及对世界的理解。想象一下,在每一个篝火旁,在每一个书斋里,在每一个被寂静笼罩的夜晚,文字的力量如何被低语、被研读、被争论、被传承?《书集传》正是试图去捕捉这些瞬间,去理解“书”如何从尘土中升华,成为思想的载体,文明的灯塔。 本书的叙事结构并非线性推进,它更像是一幅由无数星辰组成的星图,每一颗星辰都代表着一部或一群具有代表性的“书”,它们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作者并未将重点放在对某一部作品的详尽解读,而是着眼于“书”作为一种现象,一种力量,其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演变和影响。从古老的泥板,到泛黄的羊皮卷,再到印刷术的革命,乃至数字时代的无垠信息海洋,《书集传》将引导读者去思考,是什么让文字的力量如此持久,又为何“书”总是站在人类进步的前沿。 例如,当我们谈及“书”的起源,作者不会仅仅罗列出最早的文献,而是会去探究,是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样的冲动,驱使着人类将思想凝固在某种媒介之上。是记录经验的渴望?是传递知识的使命?还是表达情感的冲动?《书集传》将带领读者回溯到那些模糊的源头,去感受文字诞生的那份原始的生命力。 随着文明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书”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貌。《书集传》将视野投向古希腊的哲学思辨,那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如同种子般播撒,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基石。它也会提及古中国的诗词歌赋,唐诗宋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与哲学意境,是如何在千年之后依然触动人心。我们会在书中看到,印度古代的吠陀经,佛教的经典,是如何在东方传播,塑造着亿万人的精神世界。伊斯兰世界的瑰丽诗篇与科学著作,又如何在知识的交流中,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书集传》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陈列,更是对“书”的生命力的挖掘。作者会探讨,那些曾经被视为禁忌、被视为威胁的作品,是如何在压制中顽强生长,最终冲破束缚,成为思想解放的号角。例如,中世纪的宗教典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著作,启蒙运动时期对自由与平等的呼唤,《书集传》将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去梳理这些“书”如何挑战权威,颠覆认知,推动社会变革。 本书也不会回避“书”在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盗版、审查、文化的隔阂,这些都曾在历史上阻碍着知识的传播,也曾让许多伟大的“书”黯然失色。《书集传》将深入分析这些阻碍,以及人类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它们,让知识的火种得以延续。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书”的普及化,是知识从少数人手中走向大众的关键一步。而近代以来,杂志、报纸的兴起,更是让“书”的形态更加多样,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 《书集传》更进一步,它将探讨“书”如何影响个体命运,又如何塑造集体意识。《书集传》会引用无数生动的例子,讲述某个“书”如何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如何激发了一代人的革命热情。无论是《圣经》对西方伦理道德的影响,还是《论革命》对政治格局的重塑,亦或是《物种起源》对科学思想的颠覆,这些“书”都不仅仅是纸张上的文字,它们是能够撬动世界的杠杆。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电子书、在线阅读,这些新的媒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书集传》不会止步于对传统书籍的缅怀,它将目光投向当下,去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的价值是否依然如故,我们又该如何在这个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作者会探讨,数字时代的“书”是否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浅薄,还是会开启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书集传》的语言风格,力求平实而富有感染力,作者如同一个充满智慧的引路人,带领读者漫步在人类思想的星空之下。没有枯燥的学术考据,也没有矫揉造作的辞藻,只有对“书”的深刻理解,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热情讴歌。它邀请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都能在那些被文字点亮的瞬间,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闪耀,感受到文明薪火相传的宏伟。 这本书,是对“书”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人类阅读、思考、创造能力的一种礼赞。它没有具体的情节,没有明确的主角,它的主角是那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是那些因“书”而改变的世界,是那些在文字中寻求真理、慰藉与启迪的每一个灵魂。读完《书集传》,你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手中的每一本书,会更加珍视那些承载着人类智慧结晶的篇章,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书”的力量,究竟能有多么强大,又将带我们走向何方。这是一场关于“书”的宏大叙事,也是一次关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深邃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书集传》,我以为会是一场枯燥的知识灌输,但没想到它却像是一部娓娓道来的史诗。作者的叙事方式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他没有使用那种枯燥的目录式介绍,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将一本本书籍的命运,那些与它们息息相关的人物,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至今还记得,读到关于某个古代文人,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将一批珍贵的善本,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下来的情节时,我的心就一直揪着,直到看到结局,才长舒一口气。那种紧张感,比看任何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都要来得真实。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书籍不仅仅是纸张的集合,它们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无数个灵魂的寄托。每一次翻动书页,都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悟他们的智慧和悲悯。它让我对“书”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本读物。

评分

《书集传》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说实话,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书集”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一种浩瀚、厚重的感觉,总觉得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花上好几个夜晚才能啃下来的大部头。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种出乎意料的亲切感包裹住了。作者的笔触,一点都不生硬,反而像是在跟你闲聊,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遥远的书籍故事,一点点拉近。我记得读到关于某本古籍如何辗转流传,中间经历了多少人的辛劳和守护的章节时,我简直能想象出那个场景,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年代,看着书卷在指尖滑过,感受着墨香穿越时空扑面而来。它没有那些佶屈聱牙的学术词汇,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阐述,只是纯粹地讲述着书的故事,人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并非专业研究者,但又深深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棒了。我常常会在读完一段后,放下书,陷入沉思,然后会忍不住去搜寻书中所提到的那些经典,想要亲眼看看,亲手摸摸。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带领我探索那些尘封已久的宝藏,让我对知识,对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

我拿到《书集传》这本书时,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觉得它可能只是关于书籍历史的流水账。但当我翻开它,却发现自己彻底被吸引住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他没有采用那种按时间顺序或者作者来划分的枯燥模式,而是将每一本书的故事,都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片段,有时是惊心动魄的寻宝记,有时又是温情感人的情感故事。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书籍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章节,读到某本影响深远的著作,是如何在一夜之间改变一个时代的思想风貌,那种力量感,让我觉得书籍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而不可思议。它让我意识到,我手中的每一本书,都可能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或者说,是承载着改变世界的可能。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阅读”的认知,它让我觉得,每一次翻开书页,都是一次与智慧的邂逅,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评分

《书集传》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了“书籍”这两个字。我一直以为,书籍就是书架上的摆设,是文字的堆砌,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故事。作者的文笔,时而像是醇厚的老酒,让人回味无穷,时而又如同清澈的山泉,沁人心脾。我被书中那些关于书籍流转的奇遇深深吸引,比如某本失传多年的手稿,是如何在偶然的机会下重见天日,又比如某个被遗忘的王朝,是如何因为一本残缺的史书,而重新被世人所知。这些故事,让我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也让我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充满了敬意。它让我明白,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与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连接。这本书,让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读者,而是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险者,去发现那些隐藏在书页背后,更为广阔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知识游乐园。我本以为“书集传”会是那种严肃的学术论文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书本的名字和内容,而是深入到每一本书背后的故事,那些创造者、那些读者、那些无声的时代变迁,都被他娓娓道来。我记得有一章节,详细描述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学者,是如何耗尽毕生心血,收集整理那些失传的方志。那种专注和毅力,真的让人动容。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他手上的茧子,听见他深夜在油灯下翻书的沙沙声。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总能在看似枯燥的文献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缩影。他不仅仅在讲书,更是在讲人,讲那些与书相伴一生的人。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本书的存在,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思想,以及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它让阅读不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成为了一种与历史对话,与灵魂共鸣的方式。

评分

杭表进於朝,称《集传》六卷、《小序》一卷、朱熹《问答》一卷,缮写成十二

评分

《序》所云二《典》、三《谟》,特约举之辞。鼎又引陈栎之言曰(案栎此条不

评分

据说这本书对《书》有深入浅出地介绍。

评分

一经问对》称吉州所刊《蔡传》,仍以《书序》置之各篇,初不害其为蔡《传》。

评分

相当不错,受益匪浅。

评分

垃圾书一堆,便宜啊垃圾书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主於通所可通,而阙其所不可通,见於《语录》者不啻再三。而沈於殷盘、周诰,

评分

科举时代的官方指定教材,要是繁体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