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国内知名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专家,是在国内学界较早关注和系统研究“廉洁政治”“廉能政治”等党建学科和廉政制度重要议题的先行者,曾得到多个课题的基金资助,对廉洁政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作者先后承担过相关的重大课题,给中纪委等提供过重要咨询建议,追踪国内外腐败与反腐败研究已逾数十年,同时作者仅在我社出版腐败主题的图书就有三种。
☆作者曾在联合国开发署、有关地方政府和高校的支持下,对地方政府的腐败治理、廉政风险防控、高校腐败及其治理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写了相关研究报告。本书附有与腐败治理和廉政建设研究过程中对居民、企业、公职人员等受访群体的调查问卷样本,可供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进一步深度研究时参考使用。
☆本书适合作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党史党建等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参考书目以及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参考书目。
《廉洁政治与国家治理》一书收录了作者近些年来对廉洁政治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思考的新成果。如何建构一个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制机制?在依靠权力监督遏止腐败方面中国的进展和局限性在哪里?国际社会近年来在反腐败方面有那些值得关注的新的动向?当代中国的行政监察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都是一些当代中国政治领域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本书的出版对从事廉洁政治理论研究和反腐败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有重要助益。
何增科,河南省灵宝市人。政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政治学和党建双学科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随后进入中共中央编译局从事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腐败与反腐败、政治改革与政府创新、公民社会与社会治理创新,发表中英文文章180多篇,专著、合著、主编著作十余部。腐败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有:《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反腐新路——转型期中国腐败问题研究》、《腐败防治与治理改革》等。
在学术人生中,我始终信奉这样的箴言:一切皆如过眼云烟,唯有思想和美德永恒。我坚信,这个躁动的社会仍然需要有知识和有思想,需要有人去从事知识和思想的创造和传播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学者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的多少和官职的高低来衡量的,学者的价值就在于他为社会所贡献的知识和思想。这是激励我做学问的持久的动力。——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教授 何增科
第一部分 国家治理与廉能政治:理论探索
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制度化反腐:从廉洁政治到廉能政治
建设廉洁政治:内涵、意义与实现途径
建构现代国家廉政制度体系: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第二部分 历史和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反腐败
中国的反腐败与权力监督:历史、现状与未来
比较视野中的当代中国行政监察
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新进展: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实施评估为视角
第三部分 腐败防治的中观研究
HZ市腐败与治理状况的诊断性分析
附录一:HZ市居民问卷调查
附录二:HZ市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三:HZ市公职人员调查问卷
HZ市廉政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高校腐败及其治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附录一:高校廉政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二:三个受访群体的基本情况说明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拿起这本书,因为“廉洁政治”这个概念听起来总是那么遥远,仿佛只存在于理想国中。然而,作者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这个看似高远的理想与现实中的国家治理紧密地联系起来。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从历史上那些腐败丛生的时期,到一些经过改革而变得清明的国家,展现了廉洁治理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决定性作用。书中对不同国家在反腐败方面的策略,例如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加强信息公开、引入社会监督等,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某个亚洲国家如何通过严厉的法律和高层带头的决心,成功遏制住了蔓延的腐败,以及这个过程中民众的参与和支持是如何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廉洁政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法律约束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它给予了我一种积极的期望,也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在探讨国家治理的复杂性时,常常会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人物传记,让原本抽象的政治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他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动机和影响,例如在描述某次政治改革时,他详细描绘了改革者们在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时所经历的挣扎和权衡,以及他们如何巧妙地运用策略来推动变革。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政治决策的艰难与不易。书中对于权力制衡、官员问责以及透明度建设等方面的论述,也是非常到位。他用一种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反复强调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公民在监督政府中的角色。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国家运作的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健康、高效的政治体系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它以一种非常颠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国家治理”这个概念。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学框架,而是大胆地将经济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分析体系。他对“治理”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的职能,而是强调了社会各方力量如何协同作用,共同构建一个有序、有效、公正的社会。例如,他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信任”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并分析了如何通过透明的政策制定、公平的法律执行以及积极的公众参与来建立和维护社会信任。书中对一些新兴的治理模式,例如数字治理、参与式治理的探索,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畏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观点的精神。他鼓励读者独立思考,不要被既定的框架所束缚。这本书让我对“治理”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也让我对如何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有了更多创新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政治理论的“百科全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读物,但事实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作者从宏观的政治哲学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治理模式,特别是对权力结构的演变、制度设计的考量以及社会契约的形成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其中关于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分析,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其如何通过层层监察和规章制度来维护统治的稳定,并对比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关于“有限政府”与“强力政府”的辩论,让我对“治理”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引用的史料和理论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对亚里士多德、洛克、卢梭等西方经典政治学家的解读,也有对中国古代法家、儒家思想在治国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作者的论证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常常能在一页之内串联起跨越时空的思想火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旅行,对国家是如何被构建、被管理,以及其中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使是对政治学不太熟悉的朋友,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因为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现实政治现象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读完之后就能立刻背诵出几个核心观点的书,而是一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思维方式的书。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内敛,他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平静而有力的语言,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在探讨国家治理的根本问题时,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讨论“权力是否必然导致腐败”这个问题时,他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深入分析了权力的来源、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书中对“良政”和“劣政”的界定,也是非常 nuanced,他认为一个有效的治理体系,需要在效率、公平、稳定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思考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思想的启迪者,它没有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帮助我构建了一种看待和分析国家治理问题的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