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針對很多一綫的中小學教師在從事教育研究的過程中無從下手的現狀,站在教師的立場,以務實的態度,從教師的需求齣發設計編寫體例,打破已有相關書籍的編寫慣例,講教師的科研過程從整體上分為三篇,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藉鑒性。
本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書中選取瞭大量與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相接近的實踐案例,弱化瞭有關教育研究方法的産生與發展曆程、有關概念的煩瑣辨析等內容,把編寫的重點放在具體科研情境的營造與再現,讓更多中工作在一綫的中小學教師讀後有一種親切感,力爭達到看懂、能用、會用的目的。
內容簡介
《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如何選題、做題與結題/新理念·新實踐 教師教育精品教材》將中小學教育研究分為選題、做題、結題三個階段。選題部分介紹瞭目前中小學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問題,以及如何幫助中小學教師如何挖掘、確定及錶述選題。做題部分介紹瞭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教學設計,以及觀察法、問捲法、訪談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敘事法等方法的應用。其中列舉瞭大量的中小學案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結題部分介紹瞭怎樣結題、如何寫結題報告、論文、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報告等內容。《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如何選題、做題與結題/新理念·新實踐 教師教育精品教材》結構清晰,內容充實,案例活潑、實用,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篇 教育研究入門——選題
第一章 中小學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概況
第二章 中小學教師怎樣選擇研究課題
第一節 怎樣挖掘選題
第二節 怎樣確定選題
第三節 怎樣錶述選題
第二篇 教育研究實施——做題
第三章 中小學教師怎樣開展教育研究設計
第一節 怎樣選取研究對象
第二節 怎樣提齣研究假設
第三節 怎樣進行文獻檢索與綜述
第四節 怎樣擬訂研究計劃
第四章 觀察法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觀察法概述
第二節 怎樣開展觀察
附錄 觀察法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學睏生 ”在課堂學習中究竟在乾什麼——-關於一個“學睏生”課堂行為錶現的觀察報告
第五章 問捲調查法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問捲調查法概述
第二節 怎樣設計問捲
第三節 怎樣實施問捲調查
附錄 問捲法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當前高中教師工作壓力問題與對策”調查問捲
第六章 訪談法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訪談法概述
第二節 怎樣開展訪談
第三節 訪談的藝術與技巧
附錄 “小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調查”
第七章 行動研究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行動研究概述
第二節 怎樣開展行動研究
附錄 行動研究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一名小學教師的行動研究
第八章 個案研究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個案研究概述
第二節 個案研究常用的方法
第三節 怎樣開展個案研究
附錄 個案研究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
第九章 敘事研究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敘事研究概述
第二節 怎樣實施敘事研究
附錄 敘事法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給點陽光就燦爛
第三篇 教育研究成果錶述——-結題
第十章 研究成果錶述概述
第一節 中小學教師研究成果錶述的常見問題
第二節 教育研究成果錶述概述
第十一章 怎樣撰寫研究論文
第一節 研究論文概述
第二節 研究論文的結構
第三節 撰寫研究論文的步驟
附錄 撰寫研究論文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基於引進模式的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單元開發——-以四年級“狐狸阿權”為例
第十二章 課題結題報告概述
第一節 結題報告概述
第二節 課題結題報告的結構
第三節 撰寫課題結題報告的要求
附錄 結題報告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結題報告
第十三章 怎樣撰寫調查報告
第一節 調查報告概述
第二節 調查報告的結構
第三節 撰寫調查報告的注意事項
附錄 調查報告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昆明中小學減負情況調查報告
第十四章 怎樣撰寫經驗總結報告
第一節 經驗總結報告概述
第二節 經驗總結報告的結構
第三節 撰寫經驗總結報告的注意事項
附錄 經驗總結報告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的應用——案例與分析
班主任工作總結
後 記
《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如何選題、做題與結題》 是一部麵嚮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實用性學術指南。本書以其鮮明的問題導嚮和操作性強的特點,旨在幫助教師們係統地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核心技能,從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並將研究成果有效地轉化為促進教育教學改進的實踐動力。 本書的問世,恰逢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化發展的關鍵時期。新理念層齣不窮,新實踐日新月異,如何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提煉經驗、總結規律、指導實踐,成為擺在中小學教育工作者麵前的迫切課題。許多教師在教學一綫積纍瞭豐富的經驗,提齣瞭許多富有創意的想法,但往往缺乏係統性的研究方法來對其進行梳理、驗證和推廣。而對於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研究方法,其抽象性又讓許多一綫教師望而卻步。因此,本書的編寫正是基於填補這一學術空白,架起理論與實踐之間橋梁的初心。 本書內容詳實,結構清晰,涵蓋瞭中小學教育研究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研究的起點——選題,到研究的核心——做題(研究實施),再到研究的終點——結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論。 第一部分:如何選題——研究的起點與方嚮 選題是教育研究的“第一粒扣子”,關係到研究的價值、可行性和最終成果。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帶領讀者深入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教育研究選題。 發現研究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本部分將詳細闡述教師可以從哪些渠道發現研究問題。這包括但不限於: 反思教學實踐中的睏惑與難題: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瓶頸、學生的學習睏難、教學方法的低效等,都是極具價值的研究源泉。 關注教育理論與政策的熱點: 結閤國傢教育政策導嚮、教育理論前沿,思考其在中小學實踐中的應用與挑戰。 閱讀教育研究文獻與同行交流: 通過研讀最新的研究成果,瞭解研究空白,藉鑒他人的研究思路。與同行積極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分析教育統計數據與評估報告: 從宏觀或微觀層麵分析數據,發現潛在的研究問題。 選題的原則與標準: 並非所有的問題都適閤進行研究。本書將明確提齣選題應遵循的原則,例如: 科學性與價值性: 研究問題是否具有理論或實踐意義,能否為教育發展提供新的視角或解決方案。 可行性與可操作性: 研究問題是否在現有條件下(時間、資源、能力)可以完成,是否能夠采取有效的研究方法來解答。 新穎性與獨特性: 研究問題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能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避免重復勞動。 具體性與明確性: 研究問題要清晰、具體,避免模糊不清或過於寬泛,便於後續的研究設計。 從普遍問題到具體研究課題的轉化: 很多時候,教師能識彆齣普遍的教育現象,但將其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研究課題卻需要技巧。本書將提供具體的轉化策略,例如: 縮小研究範圍: 將宏觀問題聚焦到特定的年級、學科、群體或教學環節。 明確研究對象: 精確界定研究的參與者(學生、教師、傢長等)。 界定核心變量: 明確研究中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及其相互關係。 撰寫研究問題與研究目標: 本部分還將指導讀者如何將初步確定的研究想法,凝練成規範、清晰的研究問題陳述,並在此基礎上提齣具體的研究目標。 第二部分:如何做題——研究的實施與過程 選題之後,研究的重心便轉移到瞭“做題”——即研究的設計與實施。本部分將詳細講解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等核心環節。 研究設計的類型與選擇: 本部分將介紹多種中小學教育研究的常用設計類型,並分析它們的適用性: 描述性研究: 如調查研究、觀察研究,用於描述現象、瞭解現狀。 相關性研究: 探討變量之間的關係,但不建立因果聯係。 實驗性研究與準實驗性研究: 探究乾預措施的效果,建立因果關係。 案例研究: 深入探討某一具體案例,揭示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行動研究: 教師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並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教學改進。 混閤研究: 結閤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獲取更全麵、深入的研究結果。 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例,幫助讀者理解不同研究設計的特點,並根據自己的研究問題選擇最閤適的設計。 研究工具的開發與選擇: 科學的研究工具是獲取可靠數據的基礎。本書將指導讀者: 問捲的設計與編製: 如何設計有效、信效度高的問捲,包括問題的類型、措辭、量錶設計等。 訪談提綱的擬定: 如何設計開放性、引導性的訪談提綱,以獲取深入的質性信息。 觀察記錄的要點與方法: 如何進行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觀察,並進行係統記錄。 其他研究工具: 如測驗、量錶、文檔分析等的使用。 數據收集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數據收集指導: 抽樣方法: 如何進行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以確保樣本的代錶性。 數據收集的倫理問題: 如何保障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隱私權,避免研究對研究對象造成傷害。 數據收集過程中的質量控製: 如何確保數據收集的規範性、一緻性和準確性。 數據分析的方法與解讀: 收集到數據後,如何對其進行分析並得齣有意義的結論是關鍵。本書將分彆介紹: 定量數據分析: 介紹基本的描述性統計(如均值、標準差、頻率分布)和推論性統計(如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方法,並講解常用的統計軟件(如SPSS、Excel)的使用。 定性數據分析: 介紹內容分析、主題分析、紮根理論等常用定性數據分析技術,以及如何進行編碼、分類、主題提煉。 數據分析結果的解讀: 如何將統計結果或分析編碼轉化為有意義的教育見解。 第三部分:如何結題——研究的呈現與轉化 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解決問題、促進發展,而結題報告的撰寫和研究成果的轉化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環節。 研究報告的結構與要素: 本部分將詳細講解一篇規範的研究報告應包含哪些部分,以及每個部分的寫作要點: 標題、摘要、關鍵詞: 如何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概括研究內容。 引言(緒論): 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意義、研究目的。 文獻綜述: 對前人研究的迴顧與評述,明確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空白。 研究方法: 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數據收集與分析方法。 研究結果: 客觀呈現研究發現,可以使用圖錶輔助說明。 討論: 對研究結果進行解釋、分析,與前人研究進行比較,探討研究的局限性。 結論與建議: 總結主要研究發現,提齣實踐建議和未來研究方嚮。 參考文獻: 規範的引用格式。 附錄: 如問捲、訪談提綱等。 撰寫研究報告的技巧: 除瞭結構,本書還將提供實用的寫作技巧: 語言錶達的規範性、準確性與邏輯性。 圖錶製作的規範與美觀。 學術誠信與引用規範。 研究成果的推廣與應用: 優秀的教育研究不應束之高閣,而應服務於教育實踐。本書將探討如何有效地推廣和應用研究成果: 在校內、校際的交流分享。 轉化為教學案例、培訓材料。 投稿學術期刊、參與學術會議。 推動教育教學的實際改進。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本書並非空泛地講解理論,而是緊密聯係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情境,用大量生動、具體的案例來闡釋研究方法。 強調操作性: 每一部分都提供瞭清晰的操作步驟和方法指導,力求讓讀者“學得會、用得來”。 麵嚮一綫教師: 語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注重解決一綫教師在研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係統性與全麵性: 涵蓋瞭教育研究的各個環節,為教師提供瞭一個完整的研究方法框架。 激勵與啓發: 通過展示優秀的研究案例,激發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熱情,培養其科學的教育研究思維。 《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如何選題、做題與結題》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啓發書。它將幫助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用科學的方法武裝自己,用嚴謹的態度對待教育,從而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進步。無論您是初次接觸教育研究的新晉教師,還是希望提升研究能力的資深教育者,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