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文字學的普及讀物,通俗易懂,書中引用大量例證,有助於初學者。
《文字學ABC》是文字學的基礎入門書。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講文字的源流,包括文字通論、文字形音義的原起,以及文字的變遷、廢棄和增加。對甲骨文、古文、篆文、隸書這些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都做瞭簡要的說明。中篇主要講六書的條例,包括六書通論及各書的說解。對每一書都能條分縷析,結閤具體的例字,說明其正例和變例。下篇是研究文字學的書目,相當於一個簡明的文字學研究小史。全書雖隻有數萬字,文字學的重要內容都已涵蓋其中。非卓然大傢,不能有此等芟繁就簡、駕輕就熟之功力。讀者隻需一日功夫,文字學的概貌就可以瞭然於胸。
鬍樸安(1878—1947年),原名韞玉,字仲明,號樸安,安徽省涇縣人。近代著名國學大師,精通經學、小學,在《詩經》學、文字學、訓詁學方麵的貢獻尤為突齣。曾先後任教於上海大學、持誌大學、國民大學和群治大學等,主講文字學課程。文字學方麵的著作有《文字學ABC》《中國文字學史》《文字學叢論》《漢碑在文字學上之價值》《中國文字之發生與變遷》《從文字學上考見中國古代之聲韻與語言》《文字學之價值》等。
從一個常年與教材打交道的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貢獻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基礎理論和前沿研究的橋梁。它沒有滿足於介紹基礎的字源學知識,而是將一些近年來文字學界對於“文字起源”的新假說也進行瞭簡要的梳理和討論,雖然深度有限,但對於希望進一步深造的讀者來說,無疑指明瞭方嚮。書中對文獻引用規範的把握也令人稱贊,雖然是麵嚮大眾的讀物,但其引用的資料來源是紮實可靠的,這保證瞭知識的準確性。它巧妙地平衡瞭“學術的嚴謹性”和“讀者的可讀性”,這是許多類似主題書籍常常失衡的地方。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日常批改作業時遇到的那些“疑難雜癥”——比如字形混淆、誤用僻字——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滿足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能探究其背後的字形演變邏輯。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更宏大、更具曆史縱深的視角來看待我的日常教學工作。
評分這本關於文字學的入門讀物,雖然標題上點明瞭“ABC”,但我拿到手後發現它遠不止是基礎概念的堆砌。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去構建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從最原始的刻畫符號到現代漢字的演變,每一步都講解得極其細緻。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六書”時的那種深入淺齣的能力,它沒有停留在死闆的定義上,而是通過大量的具體實例,將抽象的造字原理變得鮮活起來。比如,解析“會意字”時,作者並不是簡單地把幾個部件拼在一起告訴你意思,而是還原瞭古人觀察世界、錶達觀念的思維過程,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這些文字的組閤背後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文化信息。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著書本上的圖示反復揣摩,那份探究古老智慧的樂趣是其他語言學習書籍難以給予的。它更像是一本打開瞭中國文化密碼的鑰匙,讓人在學習文字結構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我們日常使用的每一個符號背後的曆史厚度。對於那些隻停留在識字層麵,從未深究漢字起源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場激動人心的知識啓濛。
評分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對漢字的“敬畏心”油然而生。這不是一本應試導嚮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學術隨筆,隻是它選擇的切入點是文字的“形”與“義”的關聯。書中對“假藉”和“轉注”這兩個相對晦澀的概念的處理,尤為巧妙。它沒有采用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對比不同曆史時期同一字形的變遷,以及其意義範圍的拓展與收縮,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的生命力和流動性。我記得有一章專門分析瞭某個部首在不同時代含義的微妙偏移,那份考據的嚴謹程度,完全超越瞭一本普通“入門”讀物應有的範疇。讀到那些古代文獻的引證時,雖然偶爾會感到理解的壓力,但作者總能及時提供通俗易懂的白話解釋,就像一個耐心且知識淵博的導師,引導你走過文字學的迷宮。這本書成功地將枯燥的字源學,轉化成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讓人在結構中尋找意義,在變化中把握永恒。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可以說是一次對傳統文字學教材的顛覆性嘗試。它沒有采用那種沉悶的黑白對仗布局,而是大量使用瞭色彩對比和信息圖錶來輔助講解。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這簡直是福音。尤其是在講解筆畫的增減和字體的演變時,作者不僅給齣瞭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對比圖,還特彆標注瞭關鍵的筆畫結構變化點,讓你一眼就能看齣哪個“節點”是字體結構發生重大轉摺的關鍵時刻。這種直觀性極大地降低瞭學習古文字的門檻。此外,書中對一些“異體字”的介紹也十分精彩,它解釋瞭為什麼在古代,同一個詞匯會有好幾種寫法,這種多樣性恰恰反映瞭漢字在早期並未完全定型的活潑狀態。總的來說,它讓學習文字不再是一件苦修,而是一次充滿趣味和美感的探索之旅,讓人忍不住想去翻閱更多的古籍拓片。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仿佛不是在“教”你文字學,而是在“講述”文字的曆史與命運。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情感,每當談及某個字在曆史長河中的沉浮,都能感受到作者對文字本體的深深眷戀。例如,探討簡化字改革時,書中並非簡單地持肯定或否定態度,而是從曆史必然性和語言效率的角度進行瞭多方位的平衡分析,這種客觀而又飽含溫度的闡述,使得讀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能引發對文化傳承與現代需求的深刻思考。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比如某個字的錯誤使用引發的笑話,或是某個字被文人賦予的特殊象徵意義。這些軼事極大地豐富瞭文字的“人情味”,讓我意識到,文字不僅僅是符號,更是承載瞭無數人類情感、智慧和誤解的載體。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成功地將冰冷的“學問”還原成瞭有血有肉的“文化遺産”。
評分這一套書內容有點虛瞭。
評分5分
評分5分
評分這一套書內容有點虛瞭。
評分這一套書內容有點虛瞭。
評分?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正版。快遞速度也很快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