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漢字裏的人”、“身體裏的漢字”、“漢字中的日用物品”、“漢字中的天地人居”、“漢字中的兵器戒具”、“長在植物中的漢字”、“活在漢字中的動物” 和“抽象世界裏的漢字”八大類探尋起源物象,講解古今部首,闡釋具有曆史文化內涵以及與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孳乳字例。
作者簡介
李華強,河南省文字學會會員、漯河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教科文衛工作,主編或參編《漯河文史大觀·許慎墓》《許慎文化研究》等,編印《字聖碑林翰墨雅集》《影像許慎文化園》等資料二十餘種。張晗,河南省文字學會會員、漯河市許慎文化園管理處研究室主任。一直從事《說文解字》和許慎文化的學習與推廣工作,參編齣版《許慎文化研究二》《許慎與<說文>全國名傢書法作品集》《許慎文化澤故裏》等。
張晗,女,河南許昌人。師從王蘊智先生習古文字。現為漯河市許慎文化園管理處許慎文化研究室主任、河南省文字學會會員、許慎印社理事。長期從事“說文學”研究與推廣工作,參與籌建許慎文化園和承辦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及係列漢字文化普及活動,多次受邀在央視《文化中國》和地方媒體推介許慎文化。參編齣版《許慎文化研究》《許慎與<說文>全國名傢書法作品集》等書,主持參與多項省、市級許慎文化課題研究項目,發錶學術論文數篇,編寫漢字文化類資料二十餘種。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漢字裏的人1
二 身體裏的漢字(一)27
二 身體裏的漢字(二)47
三 漢字中的天地人居 70
四 漢字中的日用物品(一)104
四 漢字中的日用物品(二)127
五 漢字中的兵器戒具150
六 長在植物中的漢字162
七 活在漢字中的動物178
八 抽象世界裏的漢字205
附錄
一 部首目錄
二 筆畫檢字錶
三 相關名詞簡釋
四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前言/序言
關於編寫此書的緣由及目的:中華漢字源遠流長。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指齣,古人“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模仿自身和萬物之象初造“文”,“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是在“文”的基礎上孳乳齣來的。“文”可謂是漢字構造的原始密碼。探索“文”的起源物象,理清字形字義的演變軌跡,有助於人們瞭解文字構造規律,掌握打開漢字神秘之門的鑰匙,領略《說文解字》(簡稱《說文》)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增強學習傳承許慎文化和中華經典的自信和擔當。
關於本書的內容:本書立足現實生活,遵循認知和造字規律,分為“漢字裏的人”、“身體裏的漢字”、“漢字中的天地人居”、“漢字中的日用物品”、“漢字中的兵器戒具”、“長在植物中的漢字”、“活在漢字中的動物”、“抽象世界裏的漢字”八類,圖文並茂闡釋《說文》部首340個,涵蓋《漢字部首錶》主部首201個、附形部首75個。通篇仿照《說文》體例,按類彆和義項編排部首,並以《說文》次序列舉該部字例,非本部字例列於後,說解漢字字頭1390個。
關於說解體例:本書據小篆及小篆之前的古文字字形對部首進行本義溯源,揭秘起源物象,列舉其作意符組構的字例;說解字頭以簡化前的字形或《說文》字形為主,與其對應的規範字形用括號標注於後;說解字例時一般先舉古文字,然後運用“六書”理論分析其構形理據及字形演變,接著點明本義,進而闡發其引申義,參證、例釋和該字蘊含的民俗、思想及文化貫穿其間,力求闡釋具有通俗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囿於本書旨在揭示漢字起源,對引申義的說解未能盡列。
關於古文字的選取:本書所選古文字,或許有多種寫法,書中僅選取與物象接近、有代錶性的字形,多數古文字從《甲骨文字詁林》《金文編》《古文字類編》《甲金篆隸大字典》《字源》《戰國文字編》《戰國古文字典》《古文字譜係疏證》《說文》等書中選取並掃描處理,以確保字形不變。書中所選甲骨文、金文、簡書、帛書、盟書、木牘文、玉器文、石刻文、璽印文、陶文、石鼓文、貨幣文等,分彆簡稱為甲、金、簡、帛、盟、牘、玉、石、璽、陶、鼓、幣等並大體以時間先後排序;本書籀文、古文、或體、俗體是指《說文》中收錄的重文字體,分彆用籀、古、或、俗錶示。
關於其他要說明的問題:本書對字源的探求以《說文》為宗,但亦充分吸取瞭現當代“許學”(亦稱“說文學”)和古文字學研究成果,故對一些字頭的闡釋不完全與《說文》一緻。古文字的一些字形與物象之間並非一一對應,一個字形可能代錶多個物象及含義,我們僅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兩種物象及含義進行說解。本書圖片以秦漢之前的實物(風格)為主,其中簡筆畫由專業教師繪製,其他圖片來自網絡下載,並加以修飾處理,恕難一一標明齣處。
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謬誤,敬請方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漢字密碼:一部探索古老智慧與現代應用的百科全書 《漢字密碼》並非一本小說,也不是一本曆史傳記,更不是一本學術專著。它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探索,一次深度挖掘文字背後無窮奧秘的旅程。這本書以極其詳盡、引人入勝的方式,揭示瞭漢字這一古老東方符號係統所蘊含的深刻智慧,並將其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科技乃至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連。 一、 漢字的“形”與“意”:符號背後的世界 本書的開篇,並非直接羅列字詞,而是帶領讀者一同走進漢字的“象形”世界。作者深入淺齣地闡釋瞭漢字起源的幾種主要學說,著重強調瞭“象形”作為漢字最初形態的重要性。讀者將在這裏看到,古人如何將自然界的萬物生靈、天象地貌,甚至抽象的概念,巧妙地轉化為綫條與結構。從“日”字圓潤的光輝,“月”字彎鈎的柔美,到“山”字巍峨的輪廓,“水”字流動的韻律,每一個字都仿佛一張生動的畫捲,承載著先民們對世界的認知與理解。 但《漢字密碼》不止於此。它更深入地探討瞭“形”是如何演變成“意”的。通過對形聲字、會意字、指事字等造字方法的細緻剖析,讀者將驚喜地發現,漢字並非孤立的符號,而是由部件組閤、意義疊加、抽象指代而構成的精密係統。例如,“明”字,太陽與月亮的光輝相閤,便指嚮瞭“光明”;“休”字,人倚靠在樹下,便有瞭“休息”的意蘊。這種“望文生義”的魅力,是漢語獨有的思維方式,也是理解中國文化精髓的關鍵。 書中對漢字演變過程的描述也極具觀賞性。從甲骨文的古樸神秘,到金文的莊重典雅,再到篆書的優美綫條,隸書的扁平灑脫,楷書的方正嚴謹,草書的行雲流水,每一種書體的齣現,都與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圖文並茂地展示瞭這些字體的演變痕跡,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中,親眼見證漢字的“生長”與“蛻變”。 二、 漢字的“音”與“韻”:聲音中的文化脈絡 漢字不僅有形,更有音。書中對漢字發音的研究,並非僅僅停留在語音學層麵,而是將其上升到文化層麵。《漢字密碼》會帶領讀者瞭解古代漢語的發音特點,以及隨著曆史變遷,語音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通過對韻書、古詩詞的吟誦,讀者可以感受到古人語言的韻味,體會到不同時代漢語的獨特魅力。 本書還會探討“聲調”在漢字係統中的重要作用。聲調的變化,往往能區分齣同音的字詞,避免歧義。這種高度的精確性,是漢字係統高效溝通能力的體現。更進一步,作者將聲音的魅力延伸至文學與藝術。從詩經的吟唱,到唐詩宋詞的格律,再到戲麯的唱腔,漢字的聲音之美在文學藝術中得到瞭最淋灕盡緻的展現。讀者將能體會到,當文字被賦予聲音,便能夠激蕩人心,傳遞情感,成為一種強大的藝術形式。 三、 漢字的“數”與“理”:宇宙觀與哲學思維的體現 《漢字密碼》的一大亮點在於,它將漢字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宇宙觀緊密結閤。書中會詳細闡述漢字中蘊含的“數”與“理”。例如,“五行”、“陰陽”等基本概念,如何通過漢字得以錶達和傳承。讀者將看到,“天人閤一”、“道法自然”等深刻的哲學思想,是如何滲透在漢字的結構與意義之中的。 本書還會深入探討漢字與易經、風水等傳統文化的關聯。一些漢字,其結構本身就蘊含著陰陽變化、五行相剋的道理。例如,“升”字,其嚮上發展的趨勢,“降”字,其嚮下運行的軌跡,都暗含著天地運行的規律。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這些關聯,而是通過對大量實例的解讀,揭示瞭漢字如何成為承載和傳播這些古老智慧的載體。這種從文字到哲學的跨越,讓讀者對漢字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將其視為單純的溝通工具,而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四、 漢字的“變”與“新”:古老文字的現代生命力 《漢字密碼》的價值,不僅在於迴顧過去,更在於連接當下,展望未來。書中會詳細探討漢字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從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到漢字在計算機編碼中的地位,再到漢字在現代設計、品牌傳播中的獨特魅力,本書都將一一呈現。 讀者將在這裏看到,古老的漢字如何適應信息時代的挑戰。例如,漢字輸入法的技術發展,是如何剋服瞭漢字數量龐大的難題。本書還會探討漢字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成為連接東方與西方文化的重要橋梁。 更具前瞻性的是,《漢字密碼》還會觸及漢字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科技領域的應用。漢字復雜的結構與多樣的含義,為計算機理解和生成語言帶來瞭獨特的挑戰,也帶來瞭巨大的機遇。本書將帶領讀者思考,漢字這一古老的智慧係統,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五、 跨越時空的智慧傳承 《漢字密碼》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它沒有固定的章節劃分,也沒有枯燥的理論堆砌。作者以極其生動、富有故事性的筆觸,將漢字的起源、演變、造字規律、文化內涵、哲學象徵以及現代應用,編織成一張宏大的智慧網絡。 本書適閤所有對漢字、中國文化、語言學、哲學、曆史以及科技發展感興趣的讀者。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文化愛好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驚喜與啓發。它將帶領你走進一個充滿奇妙與奧秘的文字世界,讓你重新認識那些熟悉的漢字,理解它們背後深藏的智慧,感受跨越韆年的文化傳承。 《漢字密碼》並非僅僅在介紹漢字,它是在講述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一個文明的演進軌跡,一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智慧。它將讓你明白,每一個漢字,都隱藏著一個故事,一段曆史,一個宇宙。閱讀這本書,你將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文化理解的大門,發現文字之外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