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所谓大道至简,就是对事物观其本源,而化繁为简的过程,就是探索出其中永远不变的因素。
纵观人类历史的演化,万变不离其宗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人的基本欲望,另一个是山川地势,人性演化为权谋、经济和文化,地理则演化出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特殊的地理特质,会让某些特定的地方成为主导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钥匙”,也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人类对这些“钥匙”的经营和争夺,就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内容简介
美国,从立国、崛起到称霸,走过的套路好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
欧洲,曾经是“武林盟主”,不过已经“退居二线”;
俄罗斯,在地缘战略上的诉求就和其国徽上的双头鹰一样——左顾右盼;
印度,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实际情况却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变得复杂;
中国,具备成为“王者”的所有条件,但要想真正“上位”,还必须依靠智慧和勇气,踏踏实实打拼出来!
作者简介
鬼谷工作室,鬼谷工作室是以王伟为主笔的一个小型创作团队,主攻战略、时政、历史和军事类书籍的写作、策划,以及相关的咨询工作。工作室秉承的理念是,不拘泥于传统套路,让理工科的技术化思维模式与人文、历史等领域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多视角切入,给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非娱乐性”的阅读也可以变得轻松愉悦。
王伟,鬼谷工作室主笔。工科出身,自由撰稿人、时评人,曾做过金融公司的投资顾问。机缘巧合,站在了几个领域的交叉点上,故善以历史、地缘和经济等多个视角,对国内外战略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曾出版有系列畅销书《看懂世界格局的第*本书》、《看懂中国格局的第*本书:从诸侯到帝国》等,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册。在《世界军事》杂志刊有系列连载《秦汉帝国》,此外在《中国国防报》等媒体亦常有时评刊载。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 :世界与中国
第一章 美国——世界霸主之路
第一节 资源丰富的大国坯子
第二节 领土扩张,插上翅膀
第三节 世界大战成就的霸业
第四节 美国视角下的世界
第五节 美强苏弱的地缘态势
第六节 美国看苏联解体
第七节 美军的全球部署与“台风眼”的反美国家
第二章 欧洲——几百年前的老大
第一节 延续千年的“战国时期”
第二节 欧洲的三大软肋
第三节 海权帝国的训练营——南欧
第四节 女皇的嫁妆——克里米亚
第五节 用地图给乌克兰“算命”
第三章 俄罗斯——地有多广,心有多大
第一节 俯视欧亚的“双头鹰”
第二节 从地缘看俄罗斯的软肋
第三节 “坐吃山不空”的俄罗斯
第四节 俄罗斯的近忧与远虑——车臣
第五节 俄罗斯的近忧与远虑——远东
第四章 印度——做“有声有色”的大国
第一节 以 SWOT 分析法看莫迪的“基本盘”
第二节 性格决定命运,地缘决定“性格”
第五章 亚板块与破碎地带——混乱与希望
第一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绝望与希望并存之地
第二节 中东的四个关键词
第三节 美国的小伙伴——焦虑的澳大利亚
第四节 难以安宁的巴基斯坦
第六章 各家都有自己的账
第一节 西欧——先发之利
第二节 美国——两洋之利
第三节 俄罗斯——陆权与资源之利
第四节 各大势力的心里话
第五节 强龙难压地头蛇——亚板块和破碎地带
第七章 中国——王者归来
第一节 中央之国
第二节 向东?向西?
第三节 海陆之利
第四节 “一带一路”,王者归来
资料来源
精彩书摘
第四章印度——做“有声有色”的大国
第一节以SWOT分析法看莫迪的“基本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地缘就是其最最基本的“基本盘”—山川地势就在那儿摆着,起码万把年之内是肯定不会变的。我们对印度的分析,就从地缘入手。
这里我们借用一下商业领域的SWOT分析法。所谓“SWOT”,是指一个企业的四种属性: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当这四样被搞清楚以后,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也就大致清楚了。在国家层面,其实这个分析法也是行得通的。
优势
从地图上看,印度在地缘方面的优势集中于海洋方向。印度半岛像一把锥子一样深深地嵌入了印度洋,从东西方向来说,差不多居于印度洋的中间位置。比对一下我们会发现,“印度+印度洋”其实可以看作“克里米亚半岛+黑海”的超级放大版。
普京之所以顶着西方国家的制裁也要把克里米亚重新收归俄罗斯,是因为克里米亚的关键地缘位置:谁掌握了克里米亚半岛,谁就可以拥有黑海。
同样,印度半岛在谁手里,谁就控制了印度洋—从地图上可以很容易看出来,从印度出发,到达印度洋各个区域的距离都差不多。而印度洋又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海上贸易的大部分航线都要经过这里,索马里海盗之所以会搅得全世界不得安宁,就是因为其卡住了印度洋连接其他大洋和波斯湾的咽喉。
正是凭借着这一地利,无论在东西方高度对抗的冷战期间,还是在现在这种“冷和”的状态下,印度始终可以收到来自相关各方的示好。
劣势
国家意义上的“印度”,是在英国人征服南亚次大陆上各个邦国之后才真正有的。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包含克什米尔地区)、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斯里兰卡。现在的印度是当时“印度”的核心地区,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这几个地方,在英国人的布局中则是外围的战略纵深。英国人的布局是这样的:北边防沙俄(阿富汗是英、俄在这一区域的对抗前沿),东南防法国(法国的势力范围当时延展到了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则和印度半岛形成海陆相互呼应之势。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印度是英国“制造”的,而印度所面临的麻烦,同样是英国人制造出来的。“二战”后,趁着英国国力大减,印度谋求民族独立的运动迅速发展。老谋深算的英国人在无奈放手之前,给印度人埋好了钉子,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南亚地区国家格局。
……
前言/序言
自序:世界与中国
报纸和网络可以告诉我们每一天这个世界上都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想进一步知道“为什么”,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去找一张地图和一摞历史书来。因为今天发生的事一定是由此前的种种积累构成其基础和背景;而此地发生的事之影响也往往不限于此地,会牵涉到更广阔的地域,乃至整个大洲和全世界。
地缘政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特殊的地理特质,会让某些特定的地方成为主导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钥匙”,也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人类对这些“钥匙”的经营和争夺,就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去看,对这个世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由亚、非、欧三大洲组成的旧大陆。从1万多年前开始,到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点都不会改变。原因很简单,大多数的人类生活在这里,大多数的资源也分布在这里。人类四大古代文明都诞生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即使是西方改变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其最初的动力也是寻找神秘东方。
主导世界,其实就是能够主导旧大陆——从地缘角度说,就是可以控制最广阔大陆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可以控制足够多的自然资源。
从历史看,近代的欧洲和“二战”之后的美国,都是凭借掌控海上通道(大宗货物的主要运输途径)和主要资源出产国,成就了自身的全球霸权。相对于工业设施和工业人口而言,通道和资源在这颗星球上的分布显然更加集中,自然也就更容
易借助强力实现垄断,进而可以影响全世界的工业生产,达到主导世界的目的。那么,谁又能主导旧大陆呢?从地图上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四个地缘政治板块:中国、美国、俄罗斯以及西欧(广义上的西欧)。它们都具备足够大的面积、足够多的人口以及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足以主导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地质学意义上的板块漂移,分别赋予了四个板块不同的地缘政治属性。中国背靠亚欧大陆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面向太平洋,拥有海陆之利(这恰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美国拥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洋之利;俄罗斯拥有极其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之利;欧洲以领先的教育、科技水平和历史人文积淀,拥有先发之利。
就如同在不同的地质板块之间往往会存在地震多发地带一样,从地缘政治角度去观察,在各大地缘政治板块之间同样存在大量的“破碎地带”。这些地区往往地处战略要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正是受到这些战略利益的吸引,相关的地缘政治力量都会试图在这些边缘交错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几方一同施力的结局,就是把这里变得更加支离破碎。反过来说,这种“支离破碎”所引发的争端、战乱,也使得大国利用这里战略资源的成本直线上升,各个板块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别是陆上交通)难以通畅。甚至,由动荡所导致的不安定因素可以波及某些国家的内部。
在这方面,中东算是一个典型例子。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各主要战略力量和不同文明之间碰撞、摩擦的前沿。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其主体恰恰是要将中国与主要的“破碎地带”串联起来,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处理好同“破碎地带”的关系,和如何处理好同各个大国的关系,这两个问题的权重是一样的。
《一眼洞悉天下局:重塑你的世界观》 在信息洪流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时代,却也常常感到迷失。宏大的全球事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那些深刻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地缘政治格局,究竟该如何理解?《一眼洞悉天下局:重塑你的世界观》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一场关于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思维革命。它将带领你穿透表象,直击本质,让你以更清晰、更具洞察力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 本书的诞生,源于作者长久以来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我们习惯于从单一维度理解世界,例如经济数据、军事力量或者文化冲突,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往往无法构建起完整的图景。《一眼洞悉天下局》则倡导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任何一场国际事件,一次地区冲突,甚至一项全球性政策,都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本书的核心便是帮助读者掌握这套“解码”世界运行规律的思维工具,让你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时,不再是茫然的旁观者,而是能够进行独立判断、深入分析的智者。 核心理念:解构地缘政治的“隐藏代码” 《一眼洞悉天下局》之所以能够让你“一眼”看懂地缘世界,其关键在于它所揭示的“隐藏代码”。这些代码并非神秘莫测的玄学,而是可以被识别、被理解的普遍规律。 地理要素的根基性力量: 作者深刻阐释了地理因素在地缘政治中的“原罪”与“原力”。山川湖海、气候资源、交通要道,这些看似静态的地理特征,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塑造了民族性格、国家战略,甚至引发了无数的冲突与合作。例如,陆权与海权的思想如何影响了世界大国的兴衰变迁?内陆国家与沿海国家在贸易、国防上面临着怎样的天然优势与劣势?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地理如何成为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幕后推手”。 历史记忆的叠加效应: 历史并非简单地被遗忘,它以记忆、创伤、恩怨等多种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当下。书中强调,理解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必须深入其历史脉络。殖民主义的遗产如何塑造了今日全球的不平等?历史上的霸权争夺又如何延续到现代的国际博弈?作者将引导读者学会辨识历史的“基因序列”,理解那些看似突发的地缘事件,往往是历史惯性与当下现实碰撞的产物。 权力结构的演变与制衡: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博弈。《一眼洞悉天下局》将深入剖析全球权力结构的动态演变。从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到后冷战时代的多极化趋势,再到当前全球秩序面临的重塑挑战,本书将为你解析不同权力模型下的国家行为逻辑。它将探讨联盟、对抗、制裁、合作等各种权力工具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国际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经济利益的驱动与牵引: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地缘政治最直接的驱动力之一。本书将揭示经济利益如何渗透到国家安全、外交政策的各个层面。资源争夺、贸易摩擦、金融博弈,这些经济行为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地缘战略意图?全球化浪潮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入分析,你将理解经济因素如何在不经意间重塑着我们所熟知的世界。 文化认同的塑造与碰撞: 尽管常被忽视,但文化认同在塑造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探讨文化、宗教、民族主义等因素如何影响国家的内部凝聚力与外部交往。文明的冲突论是否站得住脚?文化自信如何成为国家崛起的软实力?通过对文化现象的解读,你将理解那些看似非理性的地缘决策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文化逻辑。 本书的独特价值:不止于“看懂”,更在于“重塑” 《一眼洞悉天下局》并非简单罗列事实,它更注重培养读者的“思维模型”。 情景模拟与案例分析: 本书拒绝空泛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精心挑选的真实案例,将抽象的地缘政治理论具象化。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影响,到南海争端的根源,再到大国竞争的最新动态,每一个案例都经过深入剖析,让你在理解具体事件的同时,掌握分析类似问题的通用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去伪存真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一眼洞悉天下局》鼓励读者运用批判性思维,质疑主流叙事,审视信息来源,不被片面之词所误导。作者将引导读者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问题,认识到任何国际事件都可能存在多种解释。 “上帝视角”的训练: 理解地缘世界,需要跳出狭隘的国家视角,以更宏观、更长远的“上帝视角”来审视问题。本书将帮助读者打破国界、意识形态的藩篱,以一种超越短期利益的智慧,去理解国家间的互动与全球秩序的演变。 预测与预判能力的提升: 掌握了地缘政治的“隐藏代码”,你将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与预判。通过理解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你将能更好地洞察未来趋势,理解潜在的风险与机遇,为个人的决策乃至国家的战略提供更明智的参考。 阅读《一眼洞悉天下局》将带给你什么? 颠覆性的认知: 你将不再以过去的眼光看待世界。那些曾经让你困惑不解的国际新闻,将变得条理清晰;那些宏大而遥远的地缘政治事件,将与你的生活产生意想不到的联系。 强大的分析能力: 你将学会如何拆解复杂的国际议题,识别背后的驱动因素,并进行有逻辑的分析。无论是在工作汇报、商务谈判,还是与人交流时,你都能展现出超凡的洞察力。 更广阔的视野: 你将打破个人视野的局限,以一种更宏观、更包容的视角去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立场与诉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与复杂。 提升个人价值: 在一个信息碎片化、观点极化的时代,能够独立思考、深刻洞察地缘世界的人,必然是稀缺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一眼洞悉天下局:重塑你的世界观》是一场思想的启蒙,是一次认知的升级。它是一把解锁全球格局的钥匙,一幅勾勒未来世界的蓝图。准备好让你的世界观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了吗?翻开本书,跟随作者的脚步,开启这场探索地缘奥秘的精彩旅程,真正做到“一眼看懂天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