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二战*强飞行队第95轰炸机大队的发展历程
◆一部二战欧洲空战亲历者的深情回忆
◆二战欧洲空中战争的精彩讲述
内容简介
美军第95轰炸机大队是一支具有代表性的B-17轰炸机大队,也是二战时期*负盛名的轰炸机组。自1943年5月起直至二战的结束,他们参加了每一项重大任务,*地赢得了三次总统嘉许。
本书*本完整地讲述了这个轰炸机大队从二战初期建立到参与战斗的全部历程。两位作者搜集了对近一百名空军老兵的采访记录、数十份未被公之于众的轰炸组成员回忆录,以及近百种其他资源,使我们对这支富有传奇色彩的轰炸机大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简介
罗伯·莫里斯,美国作家,著有《未曾提及的英勇:被遗忘的关于二战中欧洲上空美军轰炸机机组人员的故事》,编有《战斗轰炸员:关于二战中欧洲上空的两次战斗任务的回忆录》。
伊恩·霍金斯,英国作家,著有《轰炸柏林》《明斯特:就是这样》。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 章 空军的诞生 ........................................................................ 001
第2 章 跨洋越洲 ............................................................................ 018
第3 章 奥尔康伯里和早期任务 .................................................... 027
第4 章 任务日 ................................................................................ 035
第5 章 基尔惨剧 ............................................................................ 051
第6 章 英国人 ................................................................................ 062
第7 章 寒冷天空 ............................................................................ 075
第8 章 不包括飞行的任务 ............................................................ 080
第9 章 从基尔到雷根斯堡 ............................................................ 089
第10 章 补充兵员 .......................................................................... 094
第11 章 妻子和母亲....................................................................... 102
第12 章 突然死亡 .......................................................................... 114
第13 章 娱乐和伦敦 ...................................................................... 121
第14 章 雷根斯堡战役 .................................................................. 133
第15 章 黑色一周 .......................................................................... 142
第16 章 战俘(一) ...................................................................... 159
001
第17 章 在瑞士和瑞典的拘留事件 .............................................. 172
第18 章 脱险 .................................................................................. 180
第19 章 失踪人员 .......................................................................... 191
第20 章 “探路者”和“阿佛洛狄忒”项目 .............................. 202
第21 章 重要一周 .......................................................................... 211
第22 章 大写字母B ....................................................................... 219
第23 章 D 日 .................................................................................. 232
第24 章 飞往苏联的穿梭任务 ...................................................... 238
第25 章 最后的战斗任务 .............................................................. 248
第26 章 战俘(二) ...................................................................... 262
第27 章 “天赐/贪吃”行动 ...................................................... 269
第28 章 回国 .................................................................................. 279
第29 章 继承遗产 .......................................................................... 285
致 谢 ............................................................................................... 294
精彩书摘
1941年的夏天,美国年轻的一代人正在成长,他们有的在努力完成中学或者大学的学业,有的热衷于体育运动,有的在田间或者工厂劳作,有的在追求爱情,他们正在规划着美好的未来。这一代人相对而言更加认真,因为他们的孩提是在经济大萧条中度过的,因此很多人习惯了过苦日子,也懂得努力工作的必要性,更不会异想天开。甚至到了1941年上半年结束时,大洋彼岸的隆隆炮声似乎还很遥远,关于战争的消息都局限在新闻片和报纸中。这批年轻人多数只有十来岁,他们就像普通的年轻人一样工作、嬉戏着,认为日子还长着,将来还要成家立业、儿孙满堂。尽管对大萧条充满了担心和忧虑,不过多数人抱有年轻人独有的乐观精神,对不稳定的世界局势也只有一丝丝的不安,毕竟战争似乎很遥远,和他们的生活关系也不大。
但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上苍安排,来自美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年轻人将化身为B-17重型轰炸机大队的心脏和灵魂——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之前从没有听说过B-17“空中堡垒”,甚至连飞机都没有坐过。这批人将前往过去只在课本上学到的外国,从事飞行或者后勤等重要任务,殊死攻克希特勒的“欧洲堡垒”。
当他们退伍时,每个人都变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艰难岁月中铸就的情感纽带,这些倏忽间结识的有缘人如兄弟般地彼此关爱。60年后,当年的男孩儿已老态龙钟、白发苍苍,他们每年相聚一次,分享着外人无法理解的战友情。与此同时,时间无情地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带走,只留下越来越多的空椅子。
美国宣战的30年前,M. S.克里斯中尉(M. S. Crissy)乘坐着菲利普·O.帕马利(Philip O. Parmalee)驾驶的“莱特C型”(Wright C)第一次从飞机上投弹。当第一架B-17于1935年升空时,飞机的研发初期才刚刚结束,多数美国人坐都没有坐过。而许多将在未来短短几年后驾驶B-17的飞行员们当时还在学习驾驶家用轿车。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B-17的飞行速度和当时大多数的战斗机平起平坐,同时还装备有现代化的设备。1928年液压氧气系统的发明让机组人员可以飞到以往由于缺氧症迅速致人死亡的高度。C. L.诺顿(C. L. Norden)设计出了一个设备让轰炸员具备了难以置信的精准性。增压机把稀薄的高海拔空气压入发动机,解决了以往发动机嗒嗒作响然后熄火的问题。密密麻麻的点50口径的机关枪布满了机身,令人感到固若金汤,因此B-17有了一个绰号——“空中堡垒”。
……
前言/序言
旧跑道的雨水坑里倒映出灰色的天空,斑斑蓝色镶嵌其中。我站在第95重型轰炸机大队的旧机场上。这支大队曾经拥有数以千计的人员和数以百计的飞机。在1943年到1945年之间,第95大队的B-17“空中堡垒”和机组人员沿着位于英国萨福克郡乡村的这条跑道轰鸣着冲上天空,飞往几百英里(1英里=1.6093公里)之外的目标。这座小型城市般的基地占地数百英亩(1英亩=4046.86平方米),征用了大片田地和森林。在这里,我仿佛感觉到曾经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机组人员和数千名地勤人员注视着我从琥珀色的麦田和郁郁葱葱的树丛中走过来。他们当中有的人穿着飞行装备——层层的衣服保护自己不受子弹、高射炮和寒冷的侵袭。他们憔悴疲惫的面孔上都有着一双黑眼圈。注视着我的人当中,还有的人穿着布满油渍的工作服,反戴着棒球帽。他们手里抓着一件工具或者一只尚未叠好的降落伞。穿着围裙的厨师们和办事员们倚靠在树干上,似乎在烘焙或打字的间隙抽空休息一下。在指挥塔台的遗址上,大队领导们站立着,将望远镜举到眼前,注视着我,注视着天空。
在跑道的尽头,一条狭窄的乡村小路与跑道交叉。在这里,我看到了霍汉姆的英国居民,孩子们等着要口香糖和冰淇淋,老人们则拄着拐杖站在那儿。仿佛他们都在等待看飞机起飞,等着向年轻的美军飞行员们挥手致意。这些飞行员将要去轰炸希特勒统治下的欧洲,人们在这里祝愿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归来。人们认识这些飞行员、这些美国人,并渐渐地喜欢上了他们。同时,美国人也喜欢这些人。霍汉姆小镇的英国居民们和美国空军基地的居民们融为了一个大家庭。
这里有着诡异的寂静,令人不安。6月的雨水令乡间变得郁郁葱葱。附近北海吹来咸湿海风让鲜红的罂粟花翩翩起舞。我站在跑道上,看到老人们缓步走过机场,有的人拄着拐杖,许多人穿着A-2飞行皮夹克。还有的人身边带着妻子和他们的孩子。最后,寂静被打破了,数百名孙子和曾孙冲进了巨大的机场,他们欢笑着、嬉闹着。
为什么这些人从数千英里之外的美国赶到英国,来到这条荒凉的跑道来看我?他们要在这里做什么?我知道自己来这里的原因——书写第95轰炸机大队的历史。但是他们呢?就在这时候,大家停下了脚步,围着我站成了一个大大的不太规则的圈。我看到,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孤单的身影走了出来,慢慢向我们靠近。他很年轻,只有19到20岁,身穿一套皮革的飞行服。脚下的绒里飞行靴尺码偏大,所以他走起路来慢慢吞吞,脚步沉重,身后还拖着一只伞包。他的氧气面罩挂在一边,和他的皮革飞行帽扣在一起。他看起来很疲惫——很疲惫——当他走近了之后,我看到他的脸上有着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飞行任务和面对死亡的紧张情绪导致了这些皱纹。
他径直朝我走过来,把伞包丢在跑道上。他花一些时间环顾周围的数千人群,这些人围着我们正站在荒凉的机场上。我跟着他的眼神也四下观望。这时候他转过头看着我,盯着我的眼睛,似乎能看透我的心思。他举起手,轻轻地同时也很坚定地搭在我的肩上。
“说出我们的故事,”他说,“请准确无误地说出来。”
然后他一转身离开了,身后跟着其他的年轻人、老人、妇女和儿童。不久,我就独自一人站在了柏油路上,身边只有海风陪伴着我。我顿时觉得肩上的责任担子无比沉重。
我必须让大队通过我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为了这个目标,我向数百位或许上千位各界人士求助,他们以各种方式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例如第95大队的队员、他们的妻子和子女、住在基地附近的英国人,等等。我亲自采访了许多人,有的人还主动提供各种文献,例如日记、信件、录音采访、未发表的回忆录等。除了第一手的资料外,我还借助了前人的贡献,不但有他们的日记、信件或照片,而且还有不久之前开始编辑大队历史的那些人的工作成果,他们希望能将大队的历史整理得鲜活而完整。
第95轰炸机大队是一支具有代表性的B-17轰炸机大队。通过了解这支队伍的历史,你就可以知道二战期间驻扎在东英吉利亚的许多美军轰炸机大队的历史。因此,我希望任何想要重温并真正了解轰炸机大队完整经历的人士读一读本书。本书主要是人物传记,有时候也讲述悲剧,例如阵亡、囚禁岁月。巨大的身心艰辛是不断重复的主题。采访第95大队驾驶员弗雷德·德尔伯特(Fred Delbern)的遗孀是我经历过的最痛苦事情。德尔伯特于1943年在北海失踪。如果有谁可以象征一颗破碎的心和痛苦的一生,格里·德尔伯特是最适合的代表。本书还讲述了战斗故事,还记录了幽默诙谐的场景。另外,本书的故事还将继续进行。大队每年都要在美国和霍汉姆团聚,可是老兵们的数量在锐减,不久之后就没有人在世了。因此他们的孩子、孙子和曾孙接过了保护历史的重任。本书也是大队的目标之一——当后人们没有见证人可以聊天的时候,大队的故事依然可以传递给他们。当你在阅读本书时,请仔细聆听故事主人公的话语。因为当你翻动书页时,他们都会跃然纸上,你可以看到他们,就像我一样。
每天我都能看到在跑道上朝我走来的年轻飞行员的那张脸,我认真地接过了他赋予我的重任。对我而言,他的重任是神圣的。“说出我们的故事。准确无误地说出来。”我希望我做到了。
《钢铁之翼:二战欧洲战场上的轰炸机王牌》 一部关于勇气、牺牲与辉煌的史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瀚硝烟中,无数英勇的身影在保卫自由的战斗中闪耀,而那些驾驶着庞大轰炸机,穿越敌方防线的勇士们,更是将人类的勇气与智慧推向了极致。本书《钢铁之翼:二战欧洲战场上的轰炸机王牌》将带您重返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聚焦那些在严酷的战场上书写传奇的王牌飞行员和他们的机组人员。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型号的飞机,而是以更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在欧洲战场上,各个盟军空军如何通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一点点撕裂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最终迎来胜利曙光。我们将深入探讨那个时代轰炸机战术的演变,从早期的低空突袭到后期的高空精确打击,从最初的零散攻击到大规模的编队轰炸,每一个战术的革新都凝聚着无数的实战经验与智慧。 章节梗概: 第一章:黎明前的寂静与咆哮——欧洲战场轰炸机作战的序曲 本章将为您描绘二战初期,当纳粹德国以闪电战席卷欧洲大陆时,盟军空军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将回顾早期英国皇家空军(RAF)在夜间进行反击的艰难探索,以及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初期的作战部署。您将了解到,在那个技术尚未成熟、经验尚显不足的阶段,每一次升空都充满了未知与风险。我们将通过历史资料,还原那些在漆黑夜空中,凭借微弱仪表和无线电指引,冒着敌方高射炮火和战斗机拦截,执行危险任务的飞行员们。他们的勇气,成为了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点燃了反攻的希望。 第二章:钢铁巨兽的崛起——四大轰炸机的辉煌与挑战 在这一章,我们将聚焦于支撑起盟军战略轰炸力量的几款标志性轰炸机。本书不会深入到某个特定型号的详尽技术参数,而是着重于这些“空中堡垒”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它们的优势与局限。我们将探讨: 四引擎巨兽的威严: 它们如何成为德国工业区、城市和军事设施的噩梦。我们将描述它们如何在严密防守下,穿越雷区和炮火,投下毁灭性的弹药。 机组成员的配合: 驾驶、导航、轰炸、机枪射击……每一位机组成员都是一个精密环节。我们将描绘他们如何在狭小而危险的空间里,紧密协作,克服恐惧,完成任务。 技术革新与战术适应: 面对德军日益增强的防空能力,轰炸机设计和作战方式也在不断进化。我们将讲述增程油箱、改进的领航设备、护航战斗机的作用,以及如何应对德军新型战斗机和防空武器的挑战。 第三章:王牌的诞生——那些在炮火中升华的传奇 本书的核心在于那些在战火中锻造出的传奇人物。我们不设定固定的时间线或地域,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欧洲战场上,凭借卓越的飞行技巧、冷静的判断和无畏的精神,一次次从死神手中逃脱,并对敌方造成重大打击的王牌飞行员和他们的机组。 空战的艺术与生存之道: 王牌并非仅仅是击落敌机数量的统计。他们是战场上的艺术家,是战略战术的实践者。我们将通过历史事件,展示他们如何在被敌机包围的绝境中,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扭转乾坤;如何在炮火连天的轰炸线上,保持镇定,精准投弹。 机组的荣辱与共: 每一位王牌的背后,都有一支默契的团队。我们将描绘机组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如何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死考验。每一架轰炸机被击落,都意味着一群年轻生命的消逝,本书将铭记他们的牺牲。 从菜鸟到传奇的蜕变: 我们将追溯这些王牌飞行员的成长轨迹,他们如何从一名普通的飞行学员,通过艰苦的训练和无数次的实战,一步步成长为战场上的传奇。他们的故事,是对勇气与毅力的最好诠释。 第四章:血与火的洗礼——战略轰炸的影响与代价 战略轰炸是二战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本章将深入探讨战略轰炸对战争进程的实质性影响。 摧毁敌人的战争机器: 我们将描绘轰炸机部队如何集中打击德国的工业中心、石油设施、铁路枢纽和兵工厂,削弱其战争潜力和生产能力。 消耗与反消耗的较量: 德国为了应对盟军的轰炸,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发展防空力量,而盟军则不断改进轰炸机性能和战术。这是一场残酷的消耗战,双方都在付出巨大的代价。 人道主义的拷问: 战略轰炸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平民,给城市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本书也将以客观的视角,呈现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这些决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不会回避战争的阴影,而是以历史的真实记录,让读者深刻理解战争的代价。 第五章:胜利的曙光——欧洲战场的终章与轰炸机部队的贡献 本书的最后,我们将把目光转向欧洲战场的胜利。 最后的冲刺: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轰炸机部队继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削弱了德军的抵抗能力,支援了地面部队的进攻。 和平的代价: 本章将回顾那些为和平付出生命代价的英勇飞行员们。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自由世界。 永恒的铭记: 轰炸机部队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书旨在通过对这些传奇故事的记录,让后人铭记他们的勇气、牺牲与辉煌。 《钢铁之翼》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记录,更是一曲关于人类勇气、牺牲与不屈精神的赞歌。 它将带领您穿越硝烟弥漫的天空,感受那份在生死边缘的激昂,品味那些在炮火中淬炼出的传奇。无论您是军事史爱好者,还是对人类勇气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震撼心灵的力量。 本书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融合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场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我们将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捕捉,让您仿佛置身于那架在黑夜中孤独前行的轰炸机之上,与那些年轻的生命一同感受着紧张、恐惧与希望。 这是一部关于“钢铁之翼”的史诗,也是一部关于“空中王牌”的传奇。 让我们的思绪,再次飞向那片硝烟弥漫的天空,致敬那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用生命书写不朽篇章的勇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