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te Sensing(遥感) [Remoto sensing]

Remote Sensing(遥感) [Remoto sens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Chen Shengbo,Liu Suhong,Zhang Ping,Meng Zhiguo 编
图书标签:
  • 遥感
  • 地球观测
  • 图像处理
  • 地理信息系统
  • 环境监测
  • 资源调查
  • 遥感技术
  • 传感器
  • 数据分析
  • 空间数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984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828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Remoto sensing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字数:275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遥感(英文版)》从遥感基本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电磁辐射等遥感基本概念,以及二向性反射和辐射传输等基本原理,给出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和定量遥感反演方法,最后从遥感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遥感地质和城市遥感应用等给出具体遥感应用应用实例。教材每章后分别包括问题、参考文献和词汇中英文对照,书后附上听力、对话和写作材料和音频材料。

目录

Contents
Prefac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1
1.1 What is Remote Sensing ? 1
1.2 Description of Radiation 2
1.3 Remote Sensing Platforms and Sensors 6
1.4 History of Remote Sensing 7
Chapter 2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11
2.1 Solar Radiation 11
2.2 Thermal Radiation 12
2.3 Microwave Radiation and Scattering 15
2.4 Radiation Effects 17
2.4.1 Interactions with the Atmosphere 17
2.4.2 Interactions with the Earth’s surface 22
2.5 Spectral measurement 27
Chapter 3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and Radiative Transfer 34
3.1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34
3.1.1 Definition 34
3.1.2 Reflectance Model 35
3.2 Radiative Transfer 40
3.2.1 Equation of Radiative Transfer 40
3.2.2 Model of Optical Radiative Transfer 41
3.2.3 Models of Microwave Radiative Transfer 45
Chapter 4 Remote Sen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57
4.1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Image 57
4.2 Image Preprocessing 58
4.2.1 Atmospheric Correction 58
4.2.2 Geometric Correction 64
4.2.3 Radiometric Correction 68
4.3 Image Enhancement 70
4.3.1 Filter Operations 71
4.3.2 Linear Contrast Stretch 73
4.3.3 Histogram Equalization 74
4.4 Digital Image Classification 76
4.4.1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77
4.4.2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78
4.4.3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81
Chapter 5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91
5.1 Introduction 91
5.2 Retrieval of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92
5.2.1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92
5.2.2 BRDF/Albedo 95
5.2.3 Vegetation Structure Parameters 97
5.3 Retrieval of Ocean Parameters 100
5.3.1 Sea Surface Salinity 101
5.3.2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103
5.3.3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a 104
5.4 Retrieval of Atmospheric Parameters 106
5.4.1 Physical Parameter 107
5.4.2 Chemical Components 108
Chapter 6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119
6.1 Introduction 119
6.2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120
6.3 Vegetation Indices, Mapping and Cover Estimation 124
6.3.1 Vegetation Indices 125
6.3.2 Vegetation Mapping 126
6.3.3 Vegetation CoverEstimation 128
6.4 Snow Cover and Snow Depth 129
6.4.1 Snow Cover 131
6.4.2 Snow Depth 132
6.5 Soil Moisture and Soil Erosion 134
6.5.1 Soil Moisture 134
6.5.2 Soil Erosion 136
6.6 Change Detection 137
6.6.1 Change Detection Methods 138
6.6.2 Change Detection Applications 139
Chapter 7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Geology 149
7.1 Introduction 149
7.2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n Geology 150
7.3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n Geology 156
7.3.1 Hyper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157
7.3.2 Hyperspectral Image Applications 158
7.4 InSAR Applications in Geological Hazard 161
7.4.1 InSAR Data Processing 162
7.4.2 InSAR Applications 162
Chapter 8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o Urban Settings 174
8.1 Introduction 174
8.2 Urban Growth 175
8.3 Urban Heat Island 177
8.4 Housing Value Estimation 180
Appendix 187
《地球的脉动:从微观到宏观的观测艺术》 本书简介 本书旨在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超越肉眼所及的广阔领域——地球系统观测的艺术与科学。我们聚焦于非接触式的信息获取技术,探索如何通过分析地球表面、大气层和水体反射、发射的能量信号,来理解和描绘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的动态变化。这不是一本关于具体某一种传感器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关于地球信息生态学的深度考察。 第一部分:基础的构建——信息的捕获与转化 在深入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书的开篇将追溯信息采集的物理学根源。我们将详细剖析电磁波谱的各个窗口,阐明不同波段(从可见光到红外,再到微波)如何与地物发生相互作用,并携带出关键的物理信息,如温度、湿度、化学成分和结构形态。 我们深入探讨辐射传输理论,这是连接地物真实信息与传感器所接收信号之间的桥梁。读者将理解大气层的衰减和散射作用如何扭曲我们捕获的原始数据,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辐射校正技术,将这些信号“还原”成具有物理意义的量,例如地表亮温或反射率。 此外,本书详尽描述了平台与载荷的集成艺术。我们不仅关注轨道力学如何决定了观测的周期性和覆盖范围,更细致地分析了成像系统的设计哲学——从决定空间分辨率的扫描机制,到影响光谱分辨率的滤波技术。我们将对比被动系统(依赖外部光源)与主动系统(自身发射能量脉冲并接收回波)的工作原理,展示它们在不同环境和目标下的互补性。 第二部分:解析地球的形态——地表与结构的精细描摹 本篇着重于如何利用观测数据来构建和分析地球的物理结构和地貌特征。我们超越了简单的二维制图,转而探索三维信息的提取。 我们详细阐述了立体像对的几何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共线条件和对地定位算法,从不同的观测角度精确重构地表的起伏。这包括对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技术的深入剖析,从经典的解析几何方法到现代基于点云处理的算法,展示了如何捕捉山脉的坡度、河谷的深度以及城市建筑的垂直信息。 形态分析不仅仅局限于静止的地面特征。我们探讨了地物纹理的量化描述。纹理,作为像素间空间相关性的体现,是区分复杂地表覆盖的关键。我们将介绍一系列数学工具,如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应用,展示如何通过提取诸如均质性、对比度等统计特征,有效地识别植被的疏密、土壤的颗粒度乃至岩石的节理。 第三部分:时间的维度——动态过程的监测与预测 地球是一个持续运动的系统,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来揭示这些动态过程。我们关注的是“变化检测”的科学,即如何从海量、多期的观测数据中,高效且准确地识别出关键的生态、地质和人为变化。 我们将深入探讨时间序列的分解与建模。如何区分由季节性变化、长期趋势和随机噪声造成的信息波动?本书提供了包括傅里叶分析、卡尔曼滤波在内的多种数学工具,用于分离和提取有意义的时间信号。例如,如何通过分析多年植被指数的周期性变化,来精准判断一个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变化,从而预测农业收成。 在灾害监测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快速响应机制的构建。无论是洪水淹没范围的快速评估,还是火山喷发的形变监测,都需要极高的数据处理效率和可靠的自动判读能力。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时间微分技术,瞬间捕捉到地表热异常或形变梯度,为早期预警系统提供关键支撑。 第四部分:信息与环境的交织——耦合系统的研究范式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系统集成。我们探讨如何将观测信息与地球系统的其他数据源——如气候模型、地面实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进行深度融合,以构建更具预测能力的综合性模型。 我们详细阐述了特征提取与信息融合的策略。如何设计有效的算法,从复杂的观测数据中提炼出能够直接输入到气候或水文模型中的参数?这包括对大气水汽含量的反演、对地表能量平衡的估算,以及对土壤含水量分布的重建。这些过程的核心在于反演理论的严谨应用,即如何根据观测到的结果,推导出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始物理状态。 最后,本书展望了未来数据生态的构建。在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有效的知识发现依赖于先进的计算范式。我们将探讨数据立方体的管理、云计算环境下的并行处理,以及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自动化地完成传统上需要专家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解译的复杂判读任务,从而将人类的智慧解放出来,专注于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探究。 《地球的脉动》 旨在为所有对地球系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以及环境监测技术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高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聚焦于“如何看清地球”的知识框架。它强调的是观测的逻辑、信息的转化和科学的推演,而非工具的堆砌。

用户评价

评分

《遥感》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探索未知、揭示真相的吸引力。在我看来,遥感技术就像是地球的“体检报告”,它能够提供我们无法直接获得的关于地表、地下的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遥感技术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物理原理,到各种遥感平台的组成和特点,再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关键技术。我尤其对遥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场景感到好奇,比如它如何帮助地质学家发现矿产资源,如何帮助气象学家预测天气,又如何帮助环境科学家监测污染。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展示遥感数据是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的,这将大大增强我的理解和兴趣。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认识到,遥感技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新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评分

我对手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它所代表的那种“超越”的能力。在没有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遥感”的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宏观的印象,比如卫星拍照。但我想,它肯定不仅仅是拍照那么简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遥感技术的核心原理,让我明白,究竟是什么让遥感拥有如此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我对于遥感数据是如何被处理和分析,最终转化为有价值的地理信息的过程特别感兴趣,比如图像增强、分类、变化检测等。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如光学、雷达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对比和分析,那将非常有启发性。此外,我也想了解,遥感技术在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比如气候变化、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方面,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能够提供哪些独特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我期望它能为我揭示遥感技术背后那强大的科学逻辑和应用潜力。

评分

《遥感》这本书的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环绕的星辰,瞬间就勾起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也让我对“遥感”这个概念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亲身到达的区域,但遥感技术似乎打破了这种限制,它让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俯瞰整个星球,了解那些我们肉眼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领略遥感技术的魅力,了解它是如何通过接收和分析来自地物的电磁波辐射,从而获取地物信息。特别是关于各种遥感器的工作原理,比如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器,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遥感器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我还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很感兴趣,那些五彩斑斓的图像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地理、环境甚至社会信息?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这扇门,让我掌握解读这些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甚至能让我感受到,通过遥感,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去认识和研究我们的地球。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看穿”一切的科技都充满了敬畏,而《遥感》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燃了我内心的这份好奇。想象一下,仅仅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就能描绘出地球表面的地貌、植被、水体,甚至监测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这简直就像是拥有了“千里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电磁波谱,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是如何携带地物信息的,以及遥感器是如何捕捉这些信息的。我尤其想了解,那些我们看到的卫星图像,是如何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变成我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的地理信息。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例如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评估农作物产量、或者规划城市发展,那将是对我来说极大的鼓舞。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这个充满智慧和奥秘的遥感世界,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星球。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遥感》,初拿到它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面设计所吸引。封面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卫星图像,仿佛诉说着无数关于地球奥秘的未解之谜。我一直对太空探索和地球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遥感”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科技感和神秘感,它似乎是连接我们与遥远宇宙的一扇窗。拿到这本书,我首先翻阅了目录,看到了关于遥感技术的原理、数据获取、图像处理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等。这些内容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它预示着我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如何被“看到”和“理解”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遥感技术原理一一揭示,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那些从太空中传回的图片,并非仅仅是美丽的图像,而是蕴含着海量信息的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关于不同传感器类型和数据处理流程的介绍,这部分内容我一直觉得是理解遥感技术的核心,希望能在这本书里得到详尽的解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