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美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鱼类生理学》系列专著中的第28卷《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的中文译著。它全面收集和总结了近数十年来在鱼类神经内分泌学方面发表的科学著作和研究成果,包括解剖和功能两部分。解剖部分介绍鱼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结构和下丘脑与脑垂体的靶标。功能部分着重在分子、细胞和系统水平阐述主要的神经激素在调控脑垂体激素和调节重要生理活动过程如液体平衡、食物摄取、消化道作用以及免疫反应等所起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作者:N.J.Bernier(N.J.伯尼尔),加拿大,考尔夫大学,整合生物学系
G.Van Der Kraak(G.Van Der克拉克),加拿大,考尔夫大学,整合生物学系
译者:林浩然(1934— ),著名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195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先后任中山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国际内分泌学会理事,亚洲水产学会理事,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 病害控制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生物学分委会主席,亚洲和大洋洲比较内分泌学会理事,中国 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内分泌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长。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三批博士导师。1997年11 月经中国工程院批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 录
第一部分 鱼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解剖构造
第一章鱼类脑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1.导言
2.下丘脑-脑垂体主要区域的细胞结构
3. 鱼类脑的下丘脑-脑垂体分区:神经束追踪研究
4. 中央神经激素
5. 下丘脑调控脑垂体的肽类
6. 下丘脑的神经递质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下丘脑和脑垂体的内分泌靶标
1.导言
2.性类固醇激素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
4.代谢激素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鱼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第三章GnRH系统和生殖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1.导言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3.GnRH,FSH和LH的类固醇反馈调控
4.单胺和氨基酸神经递质
5.神经肽素
6.蛋白质激素
7.性腺发育的综合神经内分泌调控
8.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鱼类生长激素的调控:一个包括下丘脑、外周和局部自分泌/旁分泌的多因子模式
1.导言
2.生长激素和生长激素受体
3.鱼类生长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4.生长激素分泌与合成的调控
5.在下丘脑和脑垂水平GH调节剂的功能相互作用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神经内分泌调控鱼类催乳激素和生长乳素分泌活动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1.导言
2.催乳激素分泌活动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3.生长乳素分泌活动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黑色素激素和促甲状腺素轴对鱼类应激反应的调控和作用
1.导言
2.脑垂体细胞的下丘脑调控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黑色素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素细胞分泌的靶标和功能
4.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的靶标、功能和反馈作用
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黑色素激素和促甲状腺素激素轴对应激反应的作用
6.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硬骨鱼类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相互作用
1.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作用
2.神经内分泌因子对免疫的调节
3.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4.结论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八章神经内分泌调控液体摄入和液体平衡
1.导言
2.液体摄入的调控
3.液体平衡的调控:肾的和肾外的作用机理
4.展望
参考文献
第九章内分泌调控食物摄取
1.导言
2.内分泌调控
3.内在因子的影响
4.外界因子的影响
5.提出的参与鱼类摄食的内分泌线路模型和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章消化道功能的神经元和内分泌的调控
1.导言
2.消化道神经元和内分泌系统解剖学
3.消化道的神经递质和激素
4.消化道神经分布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发育
5.消化道活动的控制
6.分泌和消化的控制
7.营养物吸收的控制
8.水份和离子运输的控制
9.内脏血液循环的控制
10.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前 言
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的学术内容对我们深刻了解各种神经化学信使和系统的功能作用与进化发展正在持续不断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鱼类不仅具有一些独特的神经内分泌特征,它们对于新神经肽的发现还一直是重要而易于研究处理的脊椎动物模型。近五十年以来,神经内分泌学者们已经充分阐明了许多复杂而型式多样的激素和神经构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些特定的神经激素通路和信使的作用能够在水环境中保持生命稳态,而且这个功能系统的调控作用使鱼类能够具备高度多样性的生活史和生殖模式。目前,我们已经掌握大量而又迅速增长的关于鱼类神经内分泌调控作用机理的学术资料,但还没有一本介绍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的专门教科书。事实上,除了少数关于哺乳类神经内分泌学的教科书之外,比较神经内分泌学的重要参考书系列亦很少见到。
因此,本卷「鱼类生理学」系列丛书提供了第一本鱼类神经内分泌学参考书,包括解剖和功能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二章叙述鱼类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解剖构造和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靶标。第二部分的各章着重在分子、细胞和系统水平阐述神经激素的作用机理。为此,作者们综述了主要的神经激素在调控脑垂体激素和调节关键生理活动过程如液体平衡、食物摄取、消化道作用等所起的功能作用。本卷还包括一章介绍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
我们非常感谢本书的作者们给以的支持和贡献。我们亦感谢所有审稿人提出的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评议。最后,我们感谢Elsevier出版社的成员们为本卷的顺利出版所做出的努力。我们将这本书奉献给Richard E(Dick) Peter博士。Peter博士在很多方面都是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鱼类脑部定位图像研究中建立的一些关键技术所做出的贡献,使得一代的神经内分泌学者们能够获得有益的手段,以深入研究鱼类脑的神经内分泌区域。Peter 教授在神经内分泌调控鱼类生长、生殖和摄食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都体现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Peter 教授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对鱼类神经内分泌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N.J.伯尼尔
G.Van Der克拉克
A.P. 法雷尔
C. J.布劳纳
这本书在对鱼类生理学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又格外注重其在实际应用层面的价值。它详细阐述了鱼类内分泌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调控,提升养殖效率和鱼类品质。书中关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调控鱼类生长速度和体型形成的机制的分析,对于希望在渔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知识财富。作者还探讨了环境因素,如饲料组成、光照周期和水温变化,如何影响鱼类的内分泌状态,进而对其生长和健康产生影响。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这本书具有了极高的实用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内分泌学知识,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的章节,这为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于从事水产养殖、渔业管理或相关科学研究的读者,这本书绝对值得深入研读。
评分我对鱼类的生物节律及其与内分泌系统的精密联系一直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一渴望。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鱼类体内昼夜节律、季节性节律等生命周期如何受到褪黑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精确调控。书中关于光照如何影响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进而调节鱼类睡眠-觉醒周期和繁殖活动的论述,令我印象深刻。此外,我还了解到,鱼类在不同季节如何通过内分泌信号的变化,来适应水温、食物可得性等环境变化,从而优化生存和繁殖策略。这种对生命节律背后复杂内分泌机制的深入解析,不仅拓展了我对鱼类生理学的认知,也让我对自然界中生命体与环境之间微妙而和谐的互动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阐释,为我打开了通往鱼类生命奥秘的一扇窗,让我对这些水生生物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鱼类神经内分泌学》所涉及的内容,对于理解鱼类王国中那些更为隐秘的生理机制,可谓是点石成金。书中对于激素在鱼类繁殖、生长以及应激反应中的关键作用的阐述,让我大开眼界。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生化过程具象化,使得即便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例如,关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如何精确调控鱼类性腺发育的论述,以及季节性变化如何与内分泌系统协同作用,实现精准的繁殖时机,这些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书中还讨论了环境压力,如污染物和种群密度,如何通过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对鱼类的整体健康和繁殖成功率产生负面效应。这种将微观生理机制与宏观环境因素联系起来的分析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鱼类生态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思考,让我意识到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我最近阅读的这本书,巧妙地将鱼类繁复的神经系统运作机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生物学视野下进行解读。书中对鱼类大脑结构及其不同区域功能的介绍,清晰而富有条理,让我得以窥探鱼类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奥秘。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结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神经信号如何传递,以及神经递质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角色。例如,关于鱼类如何通过整合视觉和听觉信息来识别捕食者或寻找配偶的章节,就让我深刻体会到鱼类神经系统的精妙之处。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神经可塑性,即鱼类神经系统如何根据环境和经验进行调整和适应,这一点尤其令我着迷。这不仅解释了鱼类为何能在多变的水域环境中生存,也为我们理解其他脊椎动物的学习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照。读完这本书,我对鱼类的智慧和适应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生命系统内在的复杂性和美妙。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鱼类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绝佳入门读物。书中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鱼类如何感知周围的世界,以及这些感知如何影响它们的生存策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鱼类视觉、听觉和化学感觉系统的详细描述,这些描述不仅科学严谨,而且极具启发性。比如,书中关于某些鱼类如何利用侧线系统感知水流变化,从而在复杂的水体环境中导航和捕食的章节,让我对鱼类的适应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作者还巧妙地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阐述了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水质,如何调控鱼类的行为模式。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对鱼类行为的知识,更对它们所处的复杂生态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思考人类活动对这些微妙平衡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任何对水生生物行为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它能让你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奇妙生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