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第2版)

城市社会学(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顾朝林,刘佳燕 等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8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37591
版次:2
商品编码:122664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清华大学人居科学系列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4
字数:66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城市社会学(第2版)》以城市社会空间为对象,重点介绍了城市社会学发展过程、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会学流派、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极化与空间隔离、城市贫困与贫民窟、城市社会融合、城市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城市社会空间分析方法、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编制、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调查分析与报告编制等内容。附录A中收录了北京城市社会空间调查研究的基础资料供教学实习参考。
  《城市社会学(第2版)》既可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顾朝林,男,出生于1958年5月,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区域经济等研究。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学技水委员会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首届青年科学家、1999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00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2层次人选者、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荣誉称号。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一次(1994年)、民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1997年),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999年)。出版专著29本,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86余篇。
  
  刘佳燕,女,出生于1979年8月,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社区规划与住房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现任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城市规划》英文版)杂志编委和责任编辑,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2013年)、“求是理论论坛”论文竞赛奖(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竞赛佳作奖(200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08年)和一等资助(2007年)、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等奖项。出版专著1本,译著1本,参编著作1本,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社会学
1.1.1 社会学的由来
1.1.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1.3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2 社会发展
1.2.1 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1.2.2 社会运行
1.2.3 社会运行状态评价
1.3 城市社会学及其发展
1.3.1 什么是城市社会学
1.3.2 城市社会学的萌芽
1.3.3 芝加哥人类社会学派
1.3.4 科学社会学的发展
1.3.5 激进主义社会学的发展
1.4 战后城市社会学复兴
1.4.1 西方城市社会学的复兴
1.4.2 费孝通应用社会学(小城镇)研究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城市社会结构
2.1 个人
2.1.1 个人的基本属性
2.1.2 个人的社会化
2.2 家庭
2.2.1 家庭的概念
2.2.2 家庭的起源及其演变
2.2.3 家庭的结构
2.2.4 家庭的功能
2.2.5 家庭的发展趋势
2.3 初级群体
2.3.1 初级群体的概念
2.3.2 初级群体的形成
2.3.3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
2.3.4 初级群体的作用
2.4 社会群体
2.4.1 社会网络
2.4.2 社会关系
2.4.3 社会群体
2.4.4 社会群体类型
2.4.5 社会群体成员互动
2.5 城市社会群体
2.5.1 城市人
2.5.2 邻里
2.5.3 工作群体
2.5.4 单位制
2.5.5 城市弱势群体
2.6 社会组织
2.6.1 社会组织的含义及要素
2.6.2 社会组织的分类
2.6.3 社会组织的结构
2.6.4 社会组织管理系统
2.6.5 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
2.7 社区与城市
2.7.1 社区
2.7.2 城市社区
2.7.3 城市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城市社会问题
3.1 城市社会问题概述
3.1.1 社会问题的含义
3.1.2 城市社会问题的特点
3.2 城市化问题
3.2.1 城市化及其趋势
3.2.2 中国城市化内涵
3.2.3 中国当代半城市化特征明显
3.2.4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与贫民窟城市化
3.2.5 大城市病
3.2.6 城市蔓延
3.3 城市就业问题
3.3.1 城市就业问题的成因
3.3.2 失业的社会效应
3.3.3 中国城市就业压力沉重
3.3.4 就业与城市化
3.3.5 城市农民工与非正规就业
3.4 城市贫困问题
3.4.1 贫困与城市贫困
3.4.2 城市贫困的成因
3.4.3 贫困的循环
3.4.4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
3.4.5 反贫困斗争
3.5 城市住房问题
3.5.1 什么是住房短缺
3.5.2 城市住房短缺的成因
3.5.3 住房问题的社会影响
3.5.4 中国城市住房问题
3.5.5 低成本住房供给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城市社会学流派Ⅰ
4.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学基础理论
4.1.1 结构功能主义
4.1.2 冲突论
4.1.3 交换论
4.1.4 社会互动理论
4.1.5 本土方法论
4.2 人类生态学派
4.2.1 帕克的人类生态学
4.2.2 牟健时的生态过程论
4.2.3 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4.2.4 现代人类生态学派
4.2.5 当代人类生态学派
4.2.6 人类生态学派的发展演进
4.3 马克思主义学派
4.3.1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性
4.3.2 马克思主义学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
4.3.3 马克思主义的城市制度价值
4.4 韦伯学派
4.4.1 韦伯学派的基本概念
4.4.2 城市经理学说
4.4.3 住房阶级研究
4.5 消费社会学学派
4.5.1 消费社会学的兴起
4.5.2 消费的概念和属性
4.5.3 消费社会学的经典理论
4.5.4 当代消费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4.5.5 消费的城市空间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城市社会学流派Ⅱ
5.1 城市性理论
5.1.1 城市性的概念
5.1.2 关于城市性的早期研究
5.1.3 作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5.1.4 关于城市性的不同解释
5.1.5 新城市主义
5.2 社会网络理论
5.2.1 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
5.2.2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观点
5.2.3 社会网络研究的主要理论
5.2.4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5.2.5 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
5.3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5.3.1 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5.3.2 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5.3.3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
5.4 女性主义及其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5.4.1 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5.4.2 女性主义理论的分化
5.4.3 女性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5.4.4 女性主义研究的特点
5.5 后福特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5.5.1 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
5.5.2 后福特主义城市及其特征
推荐阅读参考资料
习题
参考文献
……

第6章 城市社会分层与流动
第7章 城市社会极化与空间隔离
第8章 城市贫困与贫民窟
第9章 城市社会融合
第10章 城市社会转型与空间重构
第11章 城市社会空间分析方法
第12章 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编制
第13章 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
第14章 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15章 城市社会调查分析与报告编制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城市社会空间调查实习资料汇编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城市是人类聚落的一种形式。与乡村相比,它是一种更高级的聚落形式。城市的形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在最近一两百年中,全球总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进入城市。2010年,全世界已有51.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6.0%。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将达到50.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继发达国家城市化之后,世界城市化的主流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因此,关注城市社会的科学研究将越来越成为科学家和政治家的重要课题。
  城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和人数,同时还在于它在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早期的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整个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和贸易中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取代了农业而成为了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工业化又进一步促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城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20世纪一8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转型使城市经济更具活力,并使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我们更进一步考察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时,却会看到城市的另一面,即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这种人口高密度的聚落方式本身就是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人口膨胀使城市的弱点进一步暴露无遗。工业化和城市化尽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城市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失业、贫民窟、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犯罪增多等社会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发展及工业化的高峰期,大量农村人口及外国移民涌向芝加哥,以致人口爆炸、罪案丛生、住房短缺等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因此,芝加哥也成为当时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城市,并孕育出城市社会学的人类生态学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即1978年的3624.1亿元上升到397983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水平也从当时的17.9%上升到51.2%,城市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可以说,中国进入了城市化的世纪,也同时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转型的发展时期。
  中国过去的30年是一个巨变的年代。作为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无疑是酝酿、促进和导致这些巨变的核心所在。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城市正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缩影。西方学者曾经公认,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空间结构差距已经在逐步缩小。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尤其是1984年城市改革实施以来,受城市功能结构转变、外国直接投资和流动人口的影响,中国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而且,毫无疑问,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在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城市是先锋,是中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城市社会问题也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尖锐、复杂和严重得多。
  我们正处在变传统农业国为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强国的重大转型发展时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快速的城市化可以说既是历史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从中国国情来看,巨大的城乡社会转型和日益紧张的人口一资源一生态环境关系,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重大的研究课题。如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几亿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流动?如何解决好几亿新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如何塑造21世纪和谐繁荣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无疑,这些都需要城市社会学的课程建设和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师参与到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之中。
  本书第1版是在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K295Z-Jl-20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025102)扣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31030)等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著而成,于2001年在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11年间,约有40所大学院校使用本书作为教材,合计印刷超过两万册。本书在2006年曾被作为中国“两会”(政协和人大)指定调阅书籍,在学术界、教育界和社会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计划面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开设城市社会学课程,为本书再版注入动力,并顺利列入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同时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0971092)“中国城市化多维视角研究框架研究”也近于尾声,为本书的再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我的同事刘佳燕老师帮助我进行修编准备,重庆大学的黄瓴老师、郑州航空学院的朱晓娟老师和王峰玉老师积极参与了修编过程,我昔日的学生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刘玉亭、中国人民大学的郐艳丽、中山大学的李志刚和何深静、南京大学的黄春晓、湖南大学的周恺、山东大学的李少星,他们有的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的教学和研究,有的已经是国际著名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专家,也花费了宝贵时间参与本书的修编工作,这让我非常欣慰和自豪。
  真诚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及该社的周莉桦老师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也特别感谢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徐步政老师为本书第1版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杰出贡献。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妻子李杰,正是她对我工作的长期支持,悉心照顾三位年迈的老人以及对家庭的默默奉献,才使本书得以完成出版。
城市社会学(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城市社会学(第2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城市社会学(第2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城市社会学(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城市社会学(第2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