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帶你進入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的創作世界/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帶你進入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的創作世界/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森山大道 著,黃亞紀 译
图书标签:
  • 摄影
  • 森山大道
  • 日本摄影
  • 写真
  • 艺术
  • 视觉艺术
  • 摄影大师
  • 港台图书
  • 繁体中文
  • 纪实摄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原点
ISBN:9789866408748
商品编码:1227787479
开本:15 x 21 cm
出版时间:2013-04-25
页数:416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森山大道推荐作品


內容簡介

把攝影從生命扣除,我就是個糟老頭!--森山大道
我們真的認識森山大道嗎?


2009年「森山熱」正式登台,從出版、展覽到親自來台,引發一陣旋風。在多本自述散文之外,這是di一本透視森山大道創作的專書。經由他的di一手自述,認識他自六0年代起的創作歷程,深刻地解讀他的經典主題系列、創作手法與影像思考。

徘徊在新宿街頭的森山大道、耽溺在犬的記憶中的森山大道、因為失戀進入攝影的森山大道,究竟是為了什麼開始攝影?年過七十依舊堅持風格、持續疾走的森山大道,這位以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強烈黑白攝影風格聞名的代表人物,究竟如何走上攝影之路?對攝影的反省為何?如何參與細江英公的「薔薇刑」拍攝?為何自費出版刊物?如何受到安迪.沃荷、威廉.克萊因、東松照明的啟蒙?反覆閱讀太宰治的哪本小說?如何與相機合體,進入30分鐘不停拍的街拍狀態?完成六百頁的《新宿》攝影集?為何作品特別引發年輕人共鳴?他是如何接受藤井謙二郎的邀請,拍攝《≒森山大道》紀錄片?為何想拍宇多田光的人像照?

不走進街道深處,永遠只是路過者!
《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集結了森山大道迄今zui新的對談紀錄,時序從1990-2000年。書中分為一、二部。

di一部「說攝影」,森山大道暢談自己的創作脈絡、街拍手法與創作理念。說出了「我的攝影只是拍下日常的片斷而已。不會形成故事的,絕對不會」、「我的皮膚和街道的表象,在交錯的那瞬間實在非常有趣」、「街道就是博物館,劇場,圖書館,舞台」……,大師自剖創作時的感動瞬間與獨到見解。

di二部「談攝影」,透過與吉田修一、中平卓馬、田中長德、Homma Takashi……到荒木經惟,對談者每位都是日本藝文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從文學詩集到數位相機,多方位地對照彼此相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相對思維。

【森山大道語錄】
街拍

我的皮膚和街道的皮膚,那些都屬於表層的部份,在幾乎交錯的那一瞬間有趣到超乎想像。也因此,我就是街道的表象,我用攝影這樣的工具,把那些極為瑣碎的街道表面像拼圖般拼湊起來,怎樣都不厭倦。

徘徊
像我這樣經常在路上徘徊拍照的攝影家的攝影,只擁有和不斷流動的外界所產生的相遇,也就是說拿著相機,惟獨在拍下的那一瞬間我和外界交會、外界成為我的對象。

遊蕩
當我遊盪拍照時總會感知到各種事物,但我從來沒有要去尋找拍攝對象的心情,完全沒有。只要走著,全身的細胞就會向外伸展開來,變成天線一般,被某些東西吸引過去。

獵相
與其說是去「獵相」,不如說是被對象給抓住了,毫無抗拒地,但是zui後,對象也被我抓住了。有點像是,戀愛關係吧。

新宿
新宿整體是一個流動著慾望體液的慾望體。我的攝影,就是進入新宿街道的體溫,既不擁抱、也不遠離新宿微妙的異樣感。並不是什麼意識形態的表現。

新宿是一個宛如變形蟲的地方,讓我感覺到她就像生物般每天不斷地脫皮、蛻變,所有人間的欲望在新宿當中像是食物鏈一般循環,並且有它自己的氣息。就算時代和表面替換了,新宿街道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就像是我對於攝影的體質也完全不會改變一樣。

東京
為什麼要到國外拍呢?我是這麼想著。巴黎就交給巴黎的攝影家,紐約就交給紐約的攝影家去拍吧,但是日本、東京,我們來拍。

都市
對我而言,與其說是「都市」,不如說是「街」、「巷」,我拍的東西就在那裡。所以無論是多大的都市,我所拍攝的其實只是城市表面的灰塵罷了。

黑白
我無法真正和攝影說再見的原因是,誰叫黑白攝影世界是如此無可救藥的性感!

表面
我希望攝影可以徹底的表面。至今,我以各種方法、方向創作攝影,我不斷和自己說,攝影不更加表面化就無法存在,這對我的攝影而言是永遠的假設。

內在
我不在乎什麼攝影的內在性,所謂的攝影,就是表面吧,我甚至有如果把攝影變成磁磚一樣就好了的感受。

日常

我從沒思考過要特別去哪裡、特別拍什麼,我只是不曾改變地拍攝我日常周遭的景物,沒有目的就拍了下來。

時間
我的生活中沒有什麼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地點吧,或許因為我討厭和人相遇,也不會積極地去和人相遇。因為是我一個人獨自走著,某種意義下在我作品中幾乎看不到什麼私生活的點點滴滴。

生命
如果我長命的話,儘管自己想到都覺得討厭,但我應該還是在拍照呢(笑)。從頭到尾都被人嘲笑是個笨蛋,但還是繼續拼命說著一樣的話、繼續一樣的風格。

感覺
我的攝影是讓觀看者以感覺性、生理性的形態相遇,拍攝下的瞬間衝擊著這些年輕人。我能感受到這點。

感知
年輕時候的感知,無論那樣感知的方法是否正確,總之是本能的、動物的、和世界的規範沒有關係的、果斷的、直觀的。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也用這樣的感知看著我的作品嗎,我只能這樣想著。

過去
尤金.阿特傑(Eugene Atget)的攝影,現在看起來還是很不可思議,當他的攝影di一次輕撫過人類眼睛時,在那時對人類來說是「新」的那部份,即使到了現在仍舊是新的。

刺痛
我怎樣都無法拍攝那些我感受不到刺痛感的場所。

存在
我的攝影的存在意義,無論是在遠野,或是在新宿,都不會改變。

變形
隨著攝影的過程,我相信的東西又被解體、被改變。解體以後那些東西,又幻化成其他的形態被我認知。街道就像變形蟲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

焦慮
就像竹編的桶子不論編得多細都會漏水一般,對於街頭快照的攝影家來說,拍照是永遠未完的,永遠都在焦慮當中。

欲望
我心中高漲著欲望,一股總之先將攝影一度解體的欲望,把我曾經擁有的所有經驗全部拆解,zui後達到了《攝影啊再見》那樣的表現方法。

虛無
這本攝影集,我不想以藝術或某種表現的方式去完成,結果卻是把攝影和我的肉體分開了,只有我自己殘剩在那裡。我也不再想為這本攝影集定下什麼論點。這種感覺,也不是失敗感或徒勞感,只是完完全全的空虛感罷了。

粒子
所謂的粒子,如果把它逐漸擴大,不是會變成不可思議的圖樣嗎?我很喜歡那樣的感覺,徹底的平面的。那樣從一種微觀開始到宏觀、各式各樣的圖樣接續湧現、然後加以組合,是我所憧憬的。也就是說,我希望我的快照作品能夠以那樣的編碼存在。

本質
(複寫、反覆、量產)全部,正是攝影的本質。可惜我無法達到量產,但是這些我都思考過。結果,攝影的魅力就在這裡,真的。

記憶
記憶對於攝影是重要的編碼,和記錄性一樣重要。在我不斷繼續攝影當中,當然對於記憶是不得不更加意識,例如說拍攝下來的是攝影家個人的記憶,就算在影像中表現出來,但對於觀看者,他們看到的不只是攝影家的記憶,而是和觀看者自身的記憶相融合地被觀看。意即,即使一張照片,也內在著無數的記憶量。

暗房
在暗房中,相紙曝光後放入顯影液中,影像就會一點一點地滲出到表面,那時候,各種記憶突然從液體中浮現,也就是說自己拍攝到的影像、自己沒有發覺到的記憶、以及潛伏在外界的記憶的碎片,都在暗房中一齊湧現、互相感應,甚至逐漸清晰的粒子中也藏著它們。啊,大部分是生理的感覺呢,自己的細胞也會在那時候騷動起來。

細胞
拍照的時候又是另一種不同感覺,面對著外界,全身的細胞騷動了起來,像是全都變成搶著碰觸外界的觸角呢。攝影現場中也存在著記憶,還有那無盡的街道裡,也充滿著。

攝影
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啊,看起來像是因為非常非常喜歡攝影,所以才拍著攝影的人,其實,我根本不是真的喜歡攝影,難以置信吧。我倒是想反問那些很喜歡攝影的人,攝影真的那麼有趣嗎?

我認為攝影也是一種認識,因為我們zui終會發現,攝影不是表現、不是意義、不是美學、不是任何屬於這些範疇的東西。

相機
沒有相機,就像是痴呆了一樣,我和朋友在街上走著,如果對方說看到什麼,我大概都沒有看到呢,有時也會因此被取笑「原來這樣也可以變成攝影家啊」,但是只要我有一台相機,我整個人就變成雷達,任何東西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的相機,雖然這樣的狀態只有三十、四十分鐘,但是卻是持續不斷。

拍照
基本上一直拿著相機,看到任何我感到興趣的東西,總之就先拍下,主題啊觀念啊都怎樣都可以,就只是這樣罷了。因為,只要向外跨出一步,街上就充滿了藝術,人、物、車、全部的全部。

中毒
當我斷言攝影是複寫時,我拍下的是活生生的自己,結果拍出各種平凡但挑戰的影像。那樣日子中的我,果然是患著無可救藥的攝影中毒症吧。因為攝影,越來越有魅力了。

粗糙、搖晃、失焦
克萊茵的攝影對比強烈、粒子粗糙、畫面搖晃模糊,強烈到似乎必須用身體的細胞去承受、去理解。其實,我自己身體根本的體質,就是喜歡對比強烈而猛烈的東西,是我從畫畫、從設計以來的偏好。

除此之外,當我擔任細江老師的助理時,細江老師有時會要求我製作粗粒子的相片,就技術層面來說變成了我的基礎,加上成為自由創作者後沒有工作、沒有錢也沒辦法買底片,就從因為拍攝電影劇照結識的朋友那邊拿到用剩的、感度非常低的電影底片來用。所以就影像而言,與其是我企圖創造出粗糙、搖晃、失焦,其實是好幾個要素重疊在一起而產生的。

本書特色
◎這一本,帶你進入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的創作世界!他的風格、理念、技術、意念全書!

◎從傳統到數位,從攝影到文學,從黑白到彩色,從六0到九0年代,zui具啟發的大師言談

◎迄今zui新精華語錄集結,1990-2000年,暢談攝影初衷與經典主題,循大師思路軌跡一同前進

◎荒木經惟、吉田修一、中平卓馬、田中長德、Homma Takashi,日本藝文界揭露更全面的大師面貌

◎zui新年表1938-2013,系統整理創作脈絡與重要大事記

◎全書精選近百張作品,集結攝影大師zui珍貴的經典創作

作者簡介
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因失戀辭去平面設計師工作,進到大阪岩宮武二攝影工作室擔任助理,開啟他至今近五十年的偉大攝影旅程。曾在細江英公門下擔任助理,協助完成三島由紀夫攝影集《薔薇刑》,創作方面受美國攝影家威廉.克萊的影響極深。他以di一本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的硬派創作風格在日本攝影圈嶄露頭角,隨後參與創辦經典的《挑釁》雜誌,奠定了他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強烈黑白攝影風格。森山大道有《犬的記憶》三部曲、《遠野物語》、《新宿+森山大道》、《大阪+森山大道》...等多本攝影代表作,他也頻繁在日本海內外舉辦個展和大型回顧展。

譯者簡介
黃亞紀
策展人與評論家,杉本博司《直到長出青苔》、《荒木經惟.寫真=愛》譯者,《寫真物語上-日本攝影大師語錄1889-1989》編譯與出版人,《AURA》攝影雜誌、aurastudio亦安工作室創辦人。一九七六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赴美日學習當代藝術與攝影,經歷台北、上海、東京、倫敦等地藝術博覽會與畫廊工作,長期於華人藝術雜誌發表評論。二○○八年於台北也趣藝廊策劃「實文件」展,中平卓馬、蜷川實花作品首次台灣展出,二○一二年於北京亦安畫廊規劃荒木經惟、森山大道、須田一政、北井一夫等個展。多本攝影相關書籍著手編譯中。

目錄

森山大道年表
序 青弓社編輯部
I. 說攝影

I-1「我的攝影只是拍下日常的片斷而已。不會形成故事的,絕對不會」

I-2 我的皮膚和街道的表象,在交錯的那瞬間實在非常有趣。

I-3 code name:DAIDO

I-4 所謂的「以我們自身的破碎性,不停地走動直到天涯海角」--島根縣立美術館回顧展

I-5 瞄準是攝影的起點,實現表層世界的完全複製

I-6 攝影家共同的「路上」視野

I-7 以攝影作夢--攝影文集《遠野物語》文庫本出版

I-8 街道就是博物館,劇場,圖書館,舞台

II. 談攝影

II-1 所有景色都像zui後一幕,卻又都是di一幕--談森山大道攝影集《Daido》
荒木經惟∕森山大道

II-2 數位相機的「明室」
荒木經惟∕森山大道

II-3 二○○二年冬。涉谷站東口--和中平卓馬的散步。散步者,森山大道
中平卓馬∕森山大道

II-4「取」街--談「攝影.視線.詩」
井坂洋子∕森山大道

II-5 深夜,新宿黃金街。一場暢快的對談--攝影和電影的真實
Homma Takashi∕森山大道

II-6 前往攝影的迷宮--談「森山.新宿.荒木」展和「森山.新宿.荒木」攝影集
荒木經惟∕森山大道

II-7 為何是新宿?
吉田修一∕森山大道

II-8 GR數位是zui強的街頭相機?
田中長德∕森山大道

II-9 Hawaii Talk(or 對談夏威夷 書面記錄)
Homma Takashi∕森山大道
後記 森山大道


攝影家.森山大道,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人? 青弓社編輯部

本書從此一簡單的提問出發,集結了自一九九○年之後的採訪與對談,讓森山大道現身說法,勾勒出問題的答案。

當然,要了解攝影家、接近攝影家zui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們的作品面對面。畢竟語言和攝影,在本質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但是,語言和攝影有時也會激起奇蹟般的共振,因此,儘管本書聚焦於攝影家的發言,但也希望藉著這條迂迴之路,創造出令人感動的瞬間。

也就是說,我們嘗試遠離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而從語言反向地接近他作品zui深層、zui核心的部份。

自一九六○年代出道以來,森山大道的創作能量從未衰竭,近年甚至更加速地向前,不但在世界各地舉辦回顧展,出版的攝影集也不斷增加,受到各界更全面的矚目。

森山大道手拿一三五隨身相機、不藉由觀景窗拍照,讓攝影的片斷無限繁殖。然後,在森山大道的身體持續擦過街道表面的同時,所謂企圖、目的等人為的意念,在影像中被化簡為零。透過這樣的攝影行為,我們發現了攝影中潛在的複製性,以及非人稱性的zui大可能性。同時代攝影家中平卓馬被稱為「成為相機的男人」,那麼森山大道應該就是「成為攝影的男人」。

如方才所述,本書的目的在於解答「攝影家.森山大道,究竟一位什麼樣的人?」此一疑問,但是我們並不希望找出一個weiyi的、正確的「森山大道」,而是期待如他的攝影一般,擁有各種潛在的可能面貌。讓一千個森山大道、各種面向的森山大道,在讀者面前湧現,然後在zui後的那一瞬間,定影。

在此,對支持本書企劃、同意刊載訪談的出版社、採訪者、對談者、及各位關係者,謹致上zui深的謝意。

後記
森山大道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懂說話的人,話題很豐富的人,談話很有趣的人。而我,認識了他們,和他們相見,我發自內心讚嘆且感激,有時甚至心生羨慕。若能將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考,即使在和朋友閒聊中,也能透過口語準確傳達給對方,應該算是一種才能吧。只是,我天生就不具備這種才能,採訪或對談這樣的溝通形式,我是非常不在行,有時想起什麼細微的事情而發言,卻往往言不及意,或當我心情終於放鬆的時候,一聽對方提問就又再度慌張起來,這樣的我,十分不適合對談。

因為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當有採訪邀約,我總是盡可能逃避,但有時事與願違,或只能順勢而行,無論如何都還是有無法避免、必須面對的時刻。事後,我總是懊悔萬分。這就是一本把我懊悔的內容集結而成的書,對負責的編輯而言,足以讓他感到恐懼,而對同意集結的我而言,也是同等恐懼。

我是一個攝影師,談話的中心當然不外乎攝影,如此有如此的好處,但要我吐露出言語,或是書寫出文字,任何成為字句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是艱難的。如果是我攝影本身固有的本業,那我無論如何都要能夠回應,就算身處困境也都全力克服,面對是非也將奮力而戰。

但是,文字的表現和傳達是直接的,是不會讓人迷惑的,就像白天裸體踱步在新宿東口的人潮之中,充滿了不安和羞怯。簡單來說,「話由人生」,我經常在這個事實前恐慌顫抖。

我盡說著替自己開脫的藉口,對於那些願意與我對話的採訪者、以及爽快答應轉載的對談者而言,真是非常失敬,因為您們每一位都是我所敬愛的人,有機會成為您們談話的對象,我衷心感謝。zui後,也對為了製作這本書而不厭其煩、令我心生惶恐的編輯工作人員,敬上zui深的謝意。


作者: 森山大道
譯者:黃亞紀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期:2013/04/2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408748
規格:平裝 / 41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影像的迷宫:探寻日本战后摄影的脉络与精神(不包含《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一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一、时代的切片:战后日本的视觉叙事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二十世纪中叶至今,日本摄影艺术在社会剧变与文化碰撞中所展现的独特面貌与精神内核。我们聚焦的不是某一位巨匠的个人图录,而是以此为基点,构建一个宏大且错综复杂的视觉地图,勾勒出战后日本摄影如何从记录现实的工具,逐步演变为对存在、记忆、异化与身份焦虑进行深刻拷问的哲学载体。 我们将从战后初期,在美军占领与西方思潮涌入的大背景下,摄影师们如何挣脱传统束缚,转向关注现实废墟与民生百态的“纪实”传统开始。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物质重建的迫切渴望与对精神创伤的无声描摹。通过分析如木村伊兵衛、土門拳等先驱者在纪实报道上的不同路径,读者将得以理解日本摄影如何在一片焦土之上重建其观看世界的方式。 二、走向“主观性”的转向:风土与情绪的捕捉 进入19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结构性变化,催生了摄影美学上的激进革命。本书将重点探讨“第三种新人”群体的兴起及其对传统纪实摄影的颠覆。他们不再满足于清晰、理性的现场还原,而是转而追求一种主观的、情绪化的、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表达。这标志着摄影开始从“记录什么”转向探索“如何观看”和“观看者的在场感”。 我们详细考察了这一代摄影师如何运用晃动、失焦、高反差、颗粒感粗粝的印相,来模拟个体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迷失感与疏离感。这种对媒介自身物质性的强调,不仅是对摄影传统的反叛,更是对现代社会符号泛滥的一种视觉抵抗。书中将辨析不同流派如何通过影像语言,捕捉到日本社会内部潜藏的躁动与不安,探讨这种“个人化宣言”背后的文化动因。 三、概念的介入与身体的边界:摄影作为批判工具 本书的下半部分将聚焦于1970年代以后,摄影如何与艺术的边界进行更为复杂的对话,尤其是在“物派”艺术思潮和后结构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发展。摄影不再被视为“瞬间的定格”,而成为一个可以被解构、重组、置于观念框架下的媒介。 1. 对媒介本体性的反思: 我们将深入分析那些挑战“真实”概念的作品。一些艺术家开始系统性地拍摄关于“摄影的制作过程”本身,或是运用拼贴、挪用等手法,暴露了照片作为证据的虚假性。这不仅是对摄影史的回溯,更是对观看者习以为常的视觉惯性的警醒。 2. 身体作为景观与抵抗: 在女性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日本摄影中关于身体的探讨变得尤为尖锐和个人化。从对传统审美标准的挑战,到利用自我形象进行社会身份的剖析,这些作品将身体视为一种可以被观看、被展示、同时也是进行政治声明的场所。本书将梳理这些探索如何突破私密与公共的界限,构筑出日本社会对性别、欲望与权力关系的独特批判视角。 四、现代性之外的凝视:风景、废墟与时间的交叠 最后,本书将探讨日本摄影对“风景”这一主题的独特处理,这与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风景摄影截然不同。日本摄影师笔下的风景往往与记忆、灾难的阴影以及人造物的蔓延紧密相连。 我们分析了那些关注城市边缘、工业遗迹或被遗忘地景的作品。这些影像并非仅仅是地理记录,它们更像是对“被时间遗弃的空间”的沉思。通过对光影、质地与结构形式的精妙运用,摄影师试图在这些物理空间中,捕捉到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的、带有冥想色彩的“物哀”情怀。 总结: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谁在做什么”的目录,而是一部试图理解“摄影如何成为日本经验的载体和表达工具”的深度研究。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理论框架,以便在面对日本战后摄影丰富而又充满挑战性的视觉语言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语境、美学创新与哲学思辨。通过系统化的梳理与比较分析,读者将构建起一个关于日本摄影发展脉络的清晰认知图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森山大道粉丝的一场狂欢!我毫不夸张地说,这本《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绝对是市面上最全面、最深入了解这位日本摄影巨匠创作历程的读物之一。从封面那一瞥,就能感受到森山大道标志性的颗粒感和强烈的黑白对比,瞬间把我拉入了他那个充满冲击力的视觉世界。书中收录的作品之广泛,简直超乎想象,涵盖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从早期充满街头纪实感的作品,到后来更为抽象、个人化的探索,每一页都像是在翻阅一部活生生的摄影史。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他创作理念的深入剖析,那些文字不仅仅是对照片的解读,更是对森山大道内心世界的挖掘,让我更理解他为何能捕捉到如此 raw,如此贴近人心的画面。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森山大道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独特的观察方式和对现实的直接回应。即便我之前已经看过不少森山大道的作品,但这本书的梳理和解读,还是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重新发现了一个立体、多维度的森山大道。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创作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而森山大道的摄影恰恰就是这种魅力的最佳体现。这本《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这位摄影大师是如何用他的眼睛和相机,构建出那个独一无二的视觉宇宙。书中对他那些充满个人印记的作品的呈现,让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对于“观看”这件事本身的态度——一种不妥协、不回避、直视现实的态度。我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对日本社会的观察,看到了他对人性深处的挖掘,甚至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那种不安和躁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了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敢于表达自我,敢于挑战传统的精神。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是能够引起共鸣,能够触动人心的,而森山大道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摄影迷宫,每翻开一页,都可能与一张令人震撼的影像不期而遇。森山大道的作品,那种粗粝、模糊、充满张力的视觉风格,一直以来都让我着迷。而这本书,则将这种迷人的特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东京街头匆忙的人群,到被放大再放大的日常物件,再到他对犬的独特视角,每一个主题都充满了力量和叙事感。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不加修饰的画面,它们仿佛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切割下来,带着泥土的气息和生命的热度。这种“粗糙”的美,恰恰是森山大道最迷人的地方,它打破了我们对摄影“完美”的固有认知,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摄影不一定需要精致的构图和完美的曝光,有时候,最真实的表达恰恰蕴含在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瞬间之中。

评分

我是一名对日本文化和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而森山大道无疑是日本摄影界绕不开的一座高峰。这本《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恰好满足了我对他的深入了解的渴望。这本书在梳理他作品的同时,也巧妙地将他置于当时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这使得理解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层面,更能触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他与“挑衅”美学、日本新浪潮摄影运动之间关系的探讨,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他在摄影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他个人创作历程中的转折点和关键性展览的介绍,也让我对他的艺术生涯有了清晰的脉络。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像是一本关于艺术演变和个人成长历程的史料,充满了学术价值和阅读趣味。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现代日本摄影发展脉络的人来说,这本书都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我创作灵感的资源,而《森山大道,我的寫真全貌》无疑给了我巨大的惊喜。森山大道那种不拘泥于传统美学的拍摄手法,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直面现实的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了他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他创作背后的思考过程。书中那些关于他如何看待城市、如何捕捉瞬间、如何运用光影的论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尝试着模仿他那种“扫街”的镜头语言,试着去捕捉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虽然还远远无法企及大师的高度,但这种尝试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进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眼睛去“听”,用镜头去“感受”,而不仅仅是用技术去“记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摄影,是源于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感知,而技术只是表达的工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摄影观被颠覆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绝对好书 本人大爱阿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