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分為從對音材料看漢語語音、於闐語語音、藏語語音和梵語語音四大類。
漢語語音方麵,從菩提流誌、提雲般若等人的譯咒探討武周時期唐代北方方音,利用對音材料探討瞭唐代西北音於母的演化過程。
根據對音材料的雙嚮性,從漢語齣發,反過來探討於闐語特定字母的讀音、藏語濁音清化問題、梵語的古重音規則及特定字母的讀音,並為三份未定名的於闐文咒語獻確定瞭內容。
李建強 1975年生,河南鄭州人。1994—1998年在鄭州大學中文係讀本科,得到黃笑山先生的指導。1998年到鄭州教育學院工作。2000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讀碩士,師從劉廣和先生。2003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師從孫玉文先生,2007年1月獲博士學位。同年到北京大學東語係跟段晴先生做博士後。2009年至今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任教。研究方嚮為漢語音韻學。在上古音、梵漢對音、漢藏對音方麵發錶論文多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敦煌文獻中的於闐文咒語對音研究”等。
評價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封麵那一抹沉穩的赭石色調,配上精緻的拓片式紋飾,初看就讓人心生敬意。我之前對敦煌學隻是泛泛的瞭解,總覺得那是遙遠的曆史塵埃。但翻開內頁,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立刻抓住瞭我。它不像某些專業書籍那樣晦澀難懂,作者的行文邏輯清晰得像一條被精心梳理過的絲綢之路,每一步的推導都有據可循。雖然涉及梵文和藏文的音韻學知識,但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很多通俗的語言進行輔助解釋,讓我這個“外行人”也能大緻跟上思路。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文獻考據的嚴謹態度,光是引用的那些敦煌殘捲的編號和圖版描述,就足以看齣作者投入瞭多少心血。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著作,更像是一張通往中古時期文化交流黃金時代的地圖,讓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索。雖然我還沒完全讀完,但可以預見,它將是我書架上那本常被取閱的“工具書”。
評分評價四: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類專業性極強的書籍是有些抗拒的,總擔心自己基礎知識不夠,會看得一頭霧水。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尤其是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非常流暢自然。它似乎預設瞭讀者有一定的基礎,但又不會讓初學者感到被拋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入新的對音規則時,總會穿插一些生動的小例子,這些例子往往來源於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佛經譯本片段,一下子拉近瞭與古老文字的距離。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在腦海中模擬那些失傳的聲音,想象著古代的僧侶們是如何艱難地在不同的語言體係間搭建溝通的橋梁。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它為我們理解古代佛教東傳的文化路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語言學支撐點。
評分評價二: 我帶著一種近乎朝聖般的心情打開瞭這本書,主要是衝著它名字裏提到的“對音”二字去的。現在市麵上關於敦煌的研究汗牛充棟,但真正深入到語言學核心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卻不多。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停留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上,而是聚焦於那些細微的、幾乎被忽略的音韻對應關係。讀起來的感受就像是偵探在破譯一份塵封已久的密碼本,那種“啊哈!”的頓悟感貫穿始終。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特定梵文字符在不同曆史時期發音演變的比對部分,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簡直令人嘆為觀止。這種研究的難度是巨大的,因為它要求譯者不僅要精通三種語言的知識體係,還要對當時的語音環境有深刻的洞察力。這本書無疑拓寬瞭我對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理解的邊界,讓人意識到語言的演變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曆史。
評分評價三: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給我的閱讀體驗加分不少。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能看到一本如此注重細節的學術齣版物,實在難得。紙張的質感溫潤,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內容上,我比較關注的是它如何處理那些存疑的音譯點。作者並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提供瞭多種可能性,並輔以文獻證據進行論證,這種開放而審慎的態度,非常值得稱贊。它提供的是一個研究的框架,而不是一個終結的答案,這極大地激發瞭我進一步思考和查閱相關資料的興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基於語言層麵的視角去審視敦煌文獻的可靠性和復雜性。如果說敦煌石窟是曆史的宏偉殿堂,那這本書就是進入殿堂內部的精密鑰匙。
評分評價五: 這本書的學術分量毋庸置疑,它無疑是該領域內一本重要的參考書。對於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同行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具啓發性的研究範式。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注釋上極其詳盡,每一個引用的齣處都清晰明確,這對於學術研究的溯源和驗證至關重要。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本身就是對後學者的最好示範。對我個人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探險,它挑戰瞭我對已知信息的認知,迫使我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音譯現象。它不僅僅是關於“敦煌”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聲音如何被記錄和傳承”的微觀史詩。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推動相關語言史和宗教學的研究,無疑是一個裏程碑式的貢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