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

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茂剑,宋秀凯 编
图书标签:
  • 海洋生物
  • 浮游生物
  • 生物多样性
  • 渤海
  • 山东海域
  • 海洋保护区
  • 图集
  • 海洋生态
  • 海洋科学
  • 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96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834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9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共调查和拍摄了渤海山东海洋保护区内常见浮游生物150种,其中常见浮游植物79种,隶属于4门6纲14目24科45属;常见浮游动物50种(不含浮游幼虫和幼体),隶属于5门9纲22目39科43属;常见鱼卵、仔稚鱼21种,隶属于1门1纲8目18科21属。《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常见浮游生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典型浮游植物物种进行了电镜拍照,浮游动物和鱼卵、仔稚鱼样品进行了视频拍摄。

内页插图

目录

浮游生物
第一部分 浮游植物
硅藻门
直链藻科
圆筛藻科
海链藻科
骨条藻科
细柱藻科
棘冠藻科
根管藻科
辐杆藻科
角毛藻科
盒形藻科
真弯藻科
等片藻科
舟形藻科
菱形藻科
金藻门
硅鞭藻科
卡盾藻科
黄藻门
异鞭藻科
甲藻门
裸甲藻科
鳍藻科
夜光藻科
膝沟藻科
多甲藻科
角藻科
原甲藻科

第二部分 浮游动物
刺胞动物门
鲍螅水母科
棒螅水母科
唇腕水母科
枝管水母科
棒状水母科
多管水母科
和平水母科
触丝水母科
玛拉水母科
秀氏水母科
钟螅科
间囊水母科
怪水母科
双生水母科
洋须水母科
栉板动物门
侧腕水母科
节肢动物门
仙达溞科
纺锤水蚤科
哲水蚤科
胸刺水蚤科
拟哲水蚤科
角水蚤科
伪镖水蚤科
宽水蚤科
歪水蚤科
长腹剑水蚤科
大眼水蚤科
长猛水蚤科
怪水蚤科
糠虾科
泉蜮科
针尾涟虫科
涟虫科
磷虾科
莹虾科
樱虾科
玻璃虾科
毛颚动物门
箭虫科
尾索动物门
住囊虫科
浮游幼虫

第三部分 鱼卵、仔稚鱼
脊索动物门
鲱科
鳀科
鮟鱇科
鲻科
鱵科
飞鱼科
海龙科
鲡科
六线鱼科
狮子鱼科
鱚科
石首鱼科
玉筋鱼科
□科
带鱼利
鲽科
鳎科
舌鳎科
索引

前言/序言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等众多河流的汇入,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众多海洋生物在此栖息繁殖,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为保护众多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和栖息环境,渤海海域建立了众多的海洋保护区,截至2015年年底,渤海山东海域内共有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3处,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1处、海洋特别保护区9处、海洋公园3处,总面积约23万公顷,占全省海洋保护区总面积的36%。海洋保护区的建设,既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海洋的过度破坏,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群体的天然基因库;也可以保护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免遭灭绝,保存特殊、有价值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为考证历史、评估现状、预测未来提供研究基地。
  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众多,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各保护区海洋环境和保护物种现状,由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牵头,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等市级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中心配合,历时四年对渤海海域内山东省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开展了本底调查,首次系统编写了保护区内常见的陆生植被、鸟类、海洋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等生物多样性系列图集。本系列图集的出版,不仅为保护区能力建设和保护提供了基本资料,还可作为科研人员进行物种鉴定的参考工具书。
  本系列图集共5册,其中常见浮游生物图集为第四册。该图集共调查和拍摄了渤海山东海洋保护区内常见浮游生物150种,其中常见浮游植物79种,隶属于4门6纲14目24科45属;常见浮游动物50种(不舍浮游幼虫和幼体),隶属于5门9纲22目39科43属;常见鱼卵、仔稚鱼21种,隶属于1门1纲8目18科21属。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常见浮游生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典型浮游植物物种进行了电镜拍照,浮游动物和鱼卵、仔稚鱼样品进行了视频拍摄,读者可扫描书中二维码进行查阅。
  本图集的编写和出版得到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修复及能力建设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SF117030)、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5010)和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常见浮游生物图集物种校准得到天津科技大学孙军教授和中国海洋大学刘晓收教授热心指导,谨致谢忱。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修复策略研究》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极具生态敏感性和重要战略地位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作为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黄河三角洲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是维持区域水文平衡与海岸带稳定的关键屏障。本书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视角,系统深入地剖析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当前健康状况、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科学、可行的修复与可持续管理策略。 第一章: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与生态基础 本章首先对黄河三角洲的地理区位、地貌演变历史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重点阐述了黄河泥沙淤积对湿地格局的动态影响机制,以及海陆相互作用如何塑造出独特的滩涂、盐沼和芦苇荡等生境类型。 在生态基础方面,本章系统梳理了该区域植被的垂直带与水平分布规律,详细记录了优势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别关注了柽柳林、芦苇群落等关键植被对土壤盐分、水位波动的响应机制。 第二章:黄河三角洲典型生物类群的群落结构与动态 尽管本书不涉及海洋浮游生物,但对湿地系统内的淡水和半咸水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水鸟群落进行了深入的生态学研究。 水体微生物与浮游动物: 考察了不同生境(河口、内陆湿地、人工水域)中浮游植物(硅藻、绿藻等)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对水体营养盐负荷的指示作用。同时,对指示性浮游动物(如桡足类、枝角类)的密度、优势种更迭进行了长期监测分析,揭示了水文条件变化对食物网基础层的影响。 底栖动物群落: 针对滩涂和浅水区域,本书详细分类、计数并分析了底栖无脊椎动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蠕虫类)的群落结构。这些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其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底质环境的质量。 鸟类多样性与栖息地利用: 本章运用鸟类环志、点位调查等方法,记录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记录到的水鸟、涉禽和留鸟的种类、数量及其季节性分布。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湿地(如人工湿地、自然滩涂)对不同生态习性鸟类的支持能力,评估了栖息地破碎化对迁徙种群的影响。 第三章:湿地健康诊断:压力源识别与生态响应 本章侧重于量化和评估驱动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变化的外部压力。 水资源变化的影响: 分析了黄河径流量、入海含沙量以及季节性分配对湿地水文格局的长期影响。研究了径流减少导致的盐碱化加剧、湿地萎缩与生物栖息地丧失之间的定量关系。 污染负荷评估: 选取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营养盐(氮、磷)作为关键指标,对表层沉积物、水体和关键生物组织(如耐受性强的植物和底栖生物)进行污染水平测试。基于生物富集因子和风险商,评估了污染对食物链顶端的潜在风险。 人类活动的干扰: 系统梳理了围垦历史、农业面源污染、基础设施建设(如油田开采、港口建设)对湿地连续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建立了干扰强度与关键物种(如特有植被或珍稀水鸟)种群密度之间的回归模型。 第四章: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服务价值量化 本书构建了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综合指数模型,该模型整合了生物多样性指标、水文连通性指标和污染负荷指标。 物质循环功能: 重点分析了湿地植被对水体营养物质的截留、转化和输出的速率。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量化了湿地生态系统在碳汇和氮素固定中的作用。 气候调节与海岸带保护: 评估了湿地植被对区域微气候的调节效应,并利用遥感和实地观测数据,分析了湿地缓冲带对风暴潮和海浪能量衰减的能力,量化了其提供的防灾减灾服务价值。 社会经济价值评估: 运用成本替代法、偶遇价值法等经济学方法,对湿地提供的水产品供应、科研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为制定管理政策提供经济学依据。 第五章: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管理策略 基于前述的诊断结果和功能评估,本章提出了针对性的修复技术与管理框架。 水文连通性恢复技术: 设计了基于生态需水标准的生态流量调度方案,并探讨了利用小型水利设施恢复内陆湿地与外围水体之间物质和生物传输通道的可行性。 污染生态修复: 提出了基于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筛选耐盐碱、高吸附能力的本地优势植物,用于重金属和盐分的联合修复。针对富营养化问题,提出了“控源截污+生态净化塘”的组合策略。 生境优化与物种多样性维护: 提出了分区域的栖息地就地保护措施,强调对核心越冬地和繁殖地的严格管制。引入了本土植物的回归种植方案,以恢复受损的盐沼和滩涂植被群落,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 综合管理框架: 建议建立一个跨部门、多尺度的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将生态健康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本书的深度分析和实证数据,为湿地生态学、环境科学、水资源管理以及海岸带规划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严谨的科学参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听起来就非常学术和严谨,仿佛是一本研究报告的精炼摘要。我一直对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构成海洋基础的浮游生物充满好奇。它们虽然微小,但却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常常想象,在那些望不到边际的蓝色海洋深处,究竟生活着多少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奇妙生命?它们是如何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生存、繁衍、演变的?“常见浮游生物”这个词,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聚焦于那些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浮游生物,它们无疑是研究海洋生态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我期待这本书能用细致入微的文字和精准的图像,为我揭示渤海山东海域这些“主角”的真实面貌。我希望它能包含对这些生物的详细分类、形态特征的解剖式描述,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水层中的分布情况。甚至,我希望能了解到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位置,以及它们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位对海洋科学充满憧憬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入了解微观海洋世界的绝佳机会。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许多经典的自然科普读物,那些精美的插图和严谨的文字总是能深深吸引我。虽然我并不是科班出身,对海洋生物学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海洋世界浓厚的兴趣。“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这个标题的详细程度,让我猜测这本书一定是在某个特定海域的特定类群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一直觉得,浮游生物虽然微小,但它们却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石,它们的数量和种类直接关系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特别是“常见浮游生物”这个词,更是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我想知道,在我们日常的认知之外,有哪些“常见”的浮游生物,它们又有着怎样令人惊叹的生命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清晰的图像,向我展示这些微小生命的独特之美。我希望它能包含对这些浮游生物的详细分类、形态描述,甚至是一些生活习性的介绍,让我能够对它们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对“渤海山东海域”这个地理定位感到兴趣,这让我联想到这个区域可能存在的特有浮游生物种类,以及它们可能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直击了我一直以来对海洋微观世界的求知欲。“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光是这个详尽的标题,就足以让我对其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浮游生物是海洋中最具魅力的存在之一,它们虽然渺小,却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我非常好奇,在渤海山东海域这个具体的保护区内,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浮游生物?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独特的生存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研究数据和专业的科学解读,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这些微小生命的形态之美,比如它们精致的外形、多彩的色彩,以及它们在显微镜下所呈现出的令人惊叹的结构。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浮游生物的生态习性,比如它们的繁殖方式、食物来源,以及它们与其他海洋生物的关系,甚至是被哪些更大型的生物所捕食,它们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总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渤海山东海域这些“常见”的浮游生物,从而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生态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当我看到《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一直对海洋世界怀有莫名的情愫,特别是那些在水中自由漂浮的微小生命——浮游生物。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奠基者,支撑着整个海洋的繁荣。我很好奇,在这片被特别保护的渤海山东海域,究竟隐藏着怎样丰富多样的浮游生物种类?“常见”二字,又暗示着这些生物可能是我们了解这个海域生态健康状况的窗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这些浮游生物的形态特征,或许会有精美的显微照片,展现它们令人惊叹的微观结构。我希望它能告诉我,这些生物是如何在海水中移动、觅食,又是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理解这些“常见”的浮游生物在整个海洋食物网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气息和专业性,尤其是“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第四册):常见浮游生物”这样的标题,瞬间就勾起了我对海洋世界的好奇心。虽然我本人并非海洋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但从小就对大海怀有深厚的感情,常常幻想生活在水下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浮游生物,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飘渺和神秘感,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基础的存在,支撑着整个食物链。我一直很好奇,这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是如何在这个广阔的蓝色星球上繁衍生息,又是如何构成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石。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些神秘生物的大门,让我有机会窥探到那些隐藏在海平面之下、微观世界的壮丽画卷。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关于渤海山东海域这些常见浮游生物的详细信息,比如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是被哪些更高级的生物所捕食,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相互作用。总之,这本书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渴望去探索那未知的微观海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