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作的长井代助,过着远离社会的自由日子。对他而言,只要不是以本能为目的的行为,全都是堕落的不道德行为。年轻时他基于朋友道义,将心爱的三千代让给好友平冈。孰料平冈事业失败,让三人再度相会。代助发现自己仍深爱着三千代,决心挽回昔日过错。
代助不愿像平冈只为谋生而劳动,更鄙视受儒家道德洗礼、却沦落成为权势商人的父亲。但是为了与三千代长相厮守,他抛开十几年来安逸和谐的生活,不顾周遭人的批判与唾弃,走到大太阳底下,到处奔波劳动……
《后来的事》探讨生存与生活的对峙问题,也体现夏目漱石对“顺应自然”的追求。只有在面临生命的挣扎之后,才能真正走在不受压抑的自然道路上,热切而真实地为自由而活。
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于东京。自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33岁时赴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对于东西方文学皆有极深造诣。
1905年,夏目漱石于《杜鹃》杂志连载《我是猫》,于文坛崭露头角,翌年则开始发表《少爷》《草枕》等名著。他擅于个人心理的精细描写,为后代私小说风气之先驱,并且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译者简介
章蓓蕾
又名立场宽子,政大新闻系毕业,1981年起定居日本,曾任“江户东京博物馆”义务解说员,现专事翻译。译作有《三四郎》《后来的事》和《门》。
一、夏目漱石具有江户人乐观洒脱的气质,再加上汉学及英国文学的熏陶,使他的作品流露着从容优雅的气息和幽默感,有别于典型大和民族的沉郁。他对当时日本受到西方自然主义影响下的抑郁悲观文风颇感不满,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学中体现美感。这种从容悠然的写作风格使他被称为“余裕派”作家。晚年文风转变,以解析人心为主,流露着作者的严格自省。无论如何,他的小说因结构井然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受欢迎的程度至今不坠,享有日本国民大作家的美誉。
二、《后来的事》为日本知名导演森田芳光作品《其后》的电影原著:爱情友情亲情之中,以这段追悔莫及的爱情,写得深情婉约,哀怨缠绵。
三、一部本该是炽热禁忌的爱情文学,在大文豪缜密的计算之下,通篇语句质朴平白,情感内敛而古典,以对象与花朵隐喻人物内心与互动,虽不见情欲却暧昧万分。在明治政府高唱“富国强兵”的时代下,非但未受到道德人士的谴责,反而深受读者喜爱。然而,这位明治时期蕞受欢迎的国民大作家,野心不止于此。更借“自然之爱”,细腻刻画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道出面对西化社会席卷的时代变动,现代人将经历的茫然与孤独。百余年后的今日回头审视,依然共鸣十足。
——《朝日新闻》
平冈上任之后,不断向代助发来各种信息。首先寄来一张报平安的明信片,接着写信报告户籍已经办妥,又向代助描述支店的工作情况、对将来的抱负等等。只要一收到平冈的来信,代助必定认真细心地回信。但奇怪的是,每次写信时,他心中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袭来,有时甚至令他厌烦,进而丢开写了一半的信,不想再下笔。只有平冈对代助过去的所作所为表达感谢时,代助才能轻松地写成一封内容较为稳妥的回信。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之间的信件渐渐地少了。最初是每月两封,慢慢地变成每月一封,然后又变成两三个月一封。然而,信件少到这种程度,代助又开始觉得不写信反而令他不安。所以尽管他心里觉得毫无意义,有时却会为了驱除心里的不安,写封信寄给平冈。这种情形持续了大约半年,代助感觉自己的脑袋和胸襟都在发生变化,而随着这种变化,他就是不写信给平冈,心里也不再有什么负担。事实上,代助从家里搬出来自立门户到现在,一年多都过去了,他也只在今年春天交换贺年卡的时候,才顺便通知了平冈自己的地址。
只是,因为当年的那件事,害得代助总是无法把平冈从脑中挥去。他经常想起平冈,并兀自编织各种幻想,想象着那家伙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不过代助至多也只是想象一下罢了,并不觉得有必要鼓起勇气向别人打听或询问平冈的消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打发过去,直到两星期前,他突然收到平冈的来信。信里写道:“我打算最近离开此地,搬到你那儿去。请不要以为我是因总社发布了升官的命令而被动地搬家。我只是突然想换个工作。待我到达东京后,还请多多关照。”看完了信,代助心底不免一亮,虽然看不出这句“还请多多关照”,究竟是真心拜托,还是口头上的客套话,但可以看出平冈身边必定发生了突来的变化。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对“时间”这个概念的哲学探讨。它不像其他作品那样将时间视为一条单向流动的河流,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多维的、可以折叠和重叠的复杂空间。书中的不同代际人物的命运,以一种近乎宿命论的方式相互呼应,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挣脱的历史惯性。我读到某些角色的选择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前一个世纪中某个祖先做出的类似决定,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非常强烈,让人不禁反思:我们今天的每一次抉择,是否也早已被更早的“事”所预设和限定?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平行或交叉的事件链,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没有陷入说教的窠臼,而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平台。读完后合上书本,那种沉甸甸的感觉,更多的是对自身存在的困惑和对历史厚重感的敬畏,而不是对某个具体情节的留恋。
评分这本书的配角群体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且细节丰富的社会切片。我常常在想,作者是不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和记录真实的社会百态,才能塑造出如此多面孔的人物。这些配角,比如那个总是在边缘徘徊的酒馆老板,那个永远在抱怨但又默默奉献的邻居,他们的存在看似是点缀,实则是支撑起整个世界观的基石。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微小的胜利和不可避免的失败,都与主线的宏大叙事形成了有趣的对照。这让故事摆脱了“英雄史诗”的单一视角,更像是一部关于一个特定社群的百科全书。在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忍不住在脑海中为这些配角虚构出后续的命运,因为作者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太多值得玩味的开放性细节。这种丰富的群像塑造,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更具生活感和共鸣性,它告诉你,即便在最宏大的历史转折点,人们依然要为柴米油盐和个人情感而挣扎。
评分那本小说,说实话,初看时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作者似乎很热衷于在开篇就抛出一堆背景信息,那些人名、地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让人感觉像是在试图解开一个没有地图的迷宫。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把主要的几条线索捋顺。一开始,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前言或者设定集。书中的叙事节奏也挺跳跃的,一会儿是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一会儿又突然转到宏大的历史事件叙述,这种切换在初读时带来的冲击感有点大,让人很难稳定地沉浸进去。不过,一旦适应了这种独特的叙事节奏,你会发现作者似乎是在用一种非常克制的方式来引导你思考,而不是直接把答案摆在你面前。那种逐渐清晰的过程,反而带有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乐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一些次要角色的刻画,他们虽然出场不多,但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有着自己的小世界和难以言说的挣扎,这让整个故事的底色显得更加厚重和真实,而不是仅仅围绕着主角的命运打转。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充满了古典的韵味,但又时不时地冒出一些非常现代、甚至有些尖锐的讽刺。初读时,我总觉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张力,像是老旧的留声机里播放着最新的电子乐。很多句子都值得反复咀嚼,作者对词语的精确拿捏,简直可以用“吹毛求疵”来形容——褒义的那种。有几段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些光影的变幻、风吹过树叶的声音,甚至能让读者闻到空气中泥土和草木混合的味道。这种感官上的沉浸感非常强。然而,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上,作者的选择又显得异常冷静和疏离,仿佛一个冷眼旁观的记录者,而非一个投入情感的叙事者。这种冷静反而营造出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剧感,让人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后知后觉”的震撼。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期待那种直白的、煽情的文字,这本书可能不会完全满足你,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陈年老酒,后劲十足,回味悠长。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是极其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反传统的。它似乎拒绝遵循传统小说的“起承转合”的线性结构。很多重要的情节线索是被故意打散、隐藏在看似不相关的章节之中,你必须像一个侦探一样,去搜集那些散落在时间碎片里的证据。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地需要翻回前面的章节去核对某个日期或者某个角色的动机,生怕自己错漏了什么关键信息。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被动接收故事”,不如说是“主动参与构建世界”。这种设计无疑提高了阅读的门槛,也劝退了不少只想轻松阅读的读者,但对于喜欢深度挖掘和逻辑推理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盛宴。每一次当我自以为看穿了作者的意图时,接下来的章节总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彻底颠覆我之前的判断。这种持续的“惊喜”和“推翻”,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刺激,也让我对作者的布局能力感到由衷的敬佩。
评分看着封面来买的 好漂亮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 关注着吧
评分看着封面来买的 好漂亮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 关注着吧
评分京东买书怎么会这么划算!!!618买书买疯了!
评分非常喜欢夏目漱石 讲故事的大师 怎么说呢 这本书就是很纯正的日语小说 注解也非常的详细全面 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很有帮助 一本书的好跟翻译也有很大关系 也为译者点个赞
评分非常喜欢夏目漱石 讲故事的大师 怎么说呢 这本书就是很纯正的日语小说 注解也非常的详细全面 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很有帮助 一本书的好跟翻译也有很大关系 也为译者点个赞
评分非常喜欢夏目漱石 讲故事的大师 怎么说呢 这本书就是很纯正的日语小说 注解也非常的详细全面 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很有帮助 一本书的好跟翻译也有很大关系 也为译者点个赞
评分看着封面来买的 好漂亮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 关注着吧
评分送货非常快 虽然我看书有点儿慢 但好歹都看完了 来发点儿评论吧
评分非常喜欢夏目漱石 讲故事的大师 怎么说呢 这本书就是很纯正的日语小说 注解也非常的详细全面 对于理解日本文化很有帮助 一本书的好跟翻译也有很大关系 也为译者点个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