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耿立 著
图书标签:
  • 散文
  • 年度佳作
  • 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散文集
  • 2017
  • 文摘
  • 佳作选编
  • 名家作品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1034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37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字数:32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17年度佳作精选!名编名家名篇荟萃!共筑文学年度盛宴!

本套选编由孟繁华、贺绍俊、李朝全、耿立等诸名家编选,从全国数百种文学报刊当年发表的千万字的代表作品中精选出部分精华篇目,向大众读者呈现中国年度文学创作的成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作品。其中不乏王安忆、梁晓声、张炜、李敬泽、叶永烈、周晓枫、苏童、双雪涛等名家之作。通过这些作品反映出2017年度中国文学领域的风貌和突破,让读者感受到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变化。共同铸造2017年度文学盛宴。

《纸上的李白》祝 勇

《生灵簿》苍 耳

《长调如河》鲍尔吉·原野

《脸上的箔竹》詹谷丰

《森林里的老孩子》周晓枫

《我身所处的俗世》茨 平

《如此肥胖又如此漫长》庞余亮

内容简介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由耿立主编,精选2017年全国各地报刊的散文佳作,广泛地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或记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个人琐事,坦率地表达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记叙所见所闻,可谓字字珠玑,篇篇华章。关注生活,注重思考。描绘现实世界,关注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领域。yin 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走向。

作者简介

耿立,本名石耿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授。

2014年第五期《北京文学》封面人物,获《人民日报》与中国作协“美丽中国”奖;作品获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中国作家》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散文集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和国内多家 quan 威选本选载。

《缅想的灵地》列《北京文学》评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悲哉,上将军》列《北京文学》评选“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散文多次名列中国散文排行榜前列。

曾出版《遮蔽与记忆》《无法湮灭的悲怆》《藏在草间》《青苍》《新艺术散文概论》等十余本散文集。


目录

目录

纸上的李白祝 勇 / 001

朝家的方向走吴佳骏 / 018

小草远志刘学刚 / 026

生灵簿苍 耳 / 029

少年眼沈 念 / 038

少年戏宋长征 / 043

散文二题乔 叶 / 051

小 路朱 鸿 / 056

冬 季冯秋子 / 061

一束阳光泻下来苇青青 / 065

离:一种出发的姿态江南雪儿 / 071

三过榆林李修文 / 077

辣椒记李清明 / 089

乳源手记塞 壬 / 098

外乡人安 宁 / 105

夜晚的忧郁王 俊 / 111

母亲的笔记本杨晓升 / 115

长调如河鲍尔吉·原野 / 118

在虚拟中到达范晓波 / 125

喜鹊佳佳航 鹰 / 135

风中有声秦羽墨 / 144

继 父逄春阶 / 153

老人与海及其他王月鹏 / 163

离职者程耀东 / 172

空碗朝天张金凤 / 182

脸上的箔竹詹谷丰 / 187

是圣灵 是撒旦赵荔红 / 193

柴木家具的事冯 杰 / 202

我身所处的俗世茨 平 / 204

那些鸟儿十八须 / 209

我数数你长了多少只耳朵

——黄河口庄稼部落之豆子郭立泉 / 218

楼中记白 琳 / 225

南方云集汗 漫 / 238

石 记宋先周 / 247

乡村物事安 庆 / 254

森林里的老孩子周晓枫 / 259

如此肥胖又如此漫长庞余亮 / 267

前言/序言

散文的驯服与冒犯

耿 立

一个文体模式存在久了,好像慢慢就有了经典意义,以至于把对它的反抗和

冒犯都看成了大逆不道,而反抗和冒犯也是有成本的,于是很多人就因循守旧,

这样相对安全。

一切的文体规范都是暂时的和有范围的,这些规范的道德优越感是可怕的。

对散文创作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周作人首倡的“美文”概念,近百年来人们的散文写作,一直是在“美

文”的“记述性”和“艺术性”的轨道上行进,人们对“艺术性”的认识,就是

散文的抒情性。其实这是比较偏狭的,也埋下了对散文文体伤害的最大祸根。但

历史多有特出之士,对美文有所冒犯,比如鲁迅,比如周涛、余秋雨。

在20 世纪30 年代,周作人、林语堂们提倡性灵小品式的美文,以宽容的态

度对待人世,去除自我的偏狭愤激,稀释自我的感情浓度,获得平和,以“雅、

拙、朴、温、重厚、通达、中庸”为趣味。鲁迅却说现在是“泰山崩,黄河溢”,

这种选择是“抱在黄河决口之后,淹得仅仅露出水面的树梢头”。世界的残酷依

然在身边上演,这种选择的闲适也是充满危殆的。鲁迅说选择者恰恰是忘记了自

己抱住的仅是一枝树梢头,但对于“泰山崩,黄河溢”“目不见,耳不闻”,这

使得自救者连这种危险性都没有省察,转而认为是获得洒脱。这无疑是一种自欺

和盲视,但身边的洪水哪天也会把树梢淹没。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在小平原读书

写作的张炜也非抱住树梢头的闲适派的缘由,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象牙塔里

的文艺,将来决不会出现于中国。因为环境不相同,这里连摆‘象牙之塔’的处

所也已经没有了;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也正因此,

当周作人提倡晚明小品时,鲁迅说枕上厕上,车里舟中,也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

但鲁迅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必须正视的,不要忘记了历史的整体性,晚明的性灵只

是一个小小的历史插曲,对人的残酷虐待是历史的整体的特征。

在20 世纪80 年代,我们所见到的那些散文,都是杨朔模式的夹叙夹议,篇

幅短小、精于剪裁、擅于造境的那种,让人觉得散文是一种超常稳定的“文化夜

壶”“文化便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方便,去放水,然而周涛却偏偏说:我

不尿。你看他的散文,确实触犯了“形散神不散”的大忌,周涛要求的是一种自

由,这种自由就是章法,周涛说:“黄河没有章法,九曲连环十八拐弯,哪一弯

拐错了呢?哪一次黄河泛滥是遵守章法呢?它想怎么改道,想怎么泛滥就怎么泛

滥,因为它是大河,它淹没你也养育你,它功过两辉煌,谁也不能因为它溢了河

道而否认它的伟大,它不是人工运河,更不是卵石渠灌,它本身就是一条有生命

的河。”

关键是章法本身很少能产生美感,在章法之下,作者所贯注的思情份量与精

神发现的深刻性,“形散神也散”或“神散形不散”均可写出出色的散文。中国

传统文论要求无法之法是为至法,散文就是一种自由的文体,要求章法无疑是阉

割、固化散文。周涛散文最不符章法,但支撑他作品的内在东西是什么呢?是一

种什么质的规定使他的散文独富魅力、独具神采?我们不如说,是一种作者之于

生活的洞察,一种智慧,一种生长于现世的敏锐,以及那种对人的生存世界、对

过往与未来、对大自然声息的悟,那种卓著的判断所引发的读者的共鸣。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给散文注入了智性的因子。在他的作品里,总是贯穿

着一种严肃的理性精神与深刻的文化批判意念,他是以《文化苦旅》进入散文史

的散文大家。他是改变散文写作范式的人,是他的散文,改变了散文、提升了散

文,无论怎样争议他的别的方面,这是应该记下的。

现当代散文到现在将近百年,给我们的启示,散文的“病”在规范,在超稳

定,而散文的出路在新与变,在对旧范式的冒犯,在思想的冒犯。

人们说,吃饭穿衣是常轨,裸奔醉酒是变轨!

但没有醉酒和裸奔,生活像少了惊异与惊喜,人生的滋味少了颜色。

散文要写出日常的正常,也要写出日常的反常。散文要有常轨,更要有变轨,

甚至出轨。

2017 年11 月初 珠海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 触摸时代的温度,聆听心灵的回响 2017年,中国文学的版图上,散文以其独特的抒情力量和深邃的思想光芒,再次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这本《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精选集,便如同一个时间的容器,盛满了这一年里中国散文创作的精华,凝聚了无数作家对生活、历史、情感、自然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体察与真挚表达。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场精神的行走,一次情感的漫溯,一回思想的碰撞。读者透过这些篇章,将有机会触摸到时代的温度,聆听个体与时代共鸣的心灵回响。 穿越时空的对话,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审视 在2017年的中国散文作品中,历史不再是陈旧的卷宗,而是鲜活的存在,与当下的人们进行着深刻的对话。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苦难,荣光与失落,都在作家的笔下被重新审视和解读。有作家以细腻的笔触,挖掘家族的往事,从中洞察时代洪流的微观印记;有的则以宏大的视野,回顾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节点,在历史的纵深处寻找精神的根脉与文化的归属。这些作品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不粉饰过去的伤痛,而是以一种更加成熟和审慎的态度,呈现历史的真实肌理,引发我们对过往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再认识。 例如,某些文章可能聚焦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命运,通过个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作家们或许会描绘旧时城镇的街景,勾勒出消逝的时光印记;或是追溯某个已然模糊的传统习俗,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这些对于历史的温情回望,并非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汲取前行的力量。它们提醒我们,每个个体都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的选择与思考,都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个体生命的微光,在平凡中见证伟大 除了对宏大历史的观照,2017年的散文佳作更以其对个体生命细致入微的描摹,打动了无数读者。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节奏中,作家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日常,在点滴琐碎中,挖掘出生命本身的温度与光芒。从清晨的一缕阳光,到深夜的孤灯独酌;从街角偶遇的陌生人,到相伴多年的至亲至爱;从儿时的无忧嬉戏,到年迈的步履蹒跚,一切皆可入文,一切皆可生情。 这些作品往往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宏大叙事的铺张,但它们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作家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妙之处,比如一句无意间的叮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悄无声息的付出。他们将这些瞬间放大,赋予其深刻的意义,让读者在共鸣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力量。 有篇章可能细致描绘了关于“家”的种种情愫,或是对父母的眷恋,或是对子女的期盼,亦或是对故乡的回忆。这些关于家的书写,往往是情感的凝聚,是个人情感价值的体现。通过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细腻描绘,作品展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连接,以及个体在情感世界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自然之语的倾听,唤醒生命的本真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自然界始终是作家们灵感的源泉,是他们寻求精神慰藉的港湾。2017年的散文佳作中,不乏对自然景物、生态环境的深情描绘。作家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捕捉着四季的变换,山川的壮丽,草木的低语。他们并非简单地描绘风景,而是试图在自然之中,体悟生命的节奏,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这些关于自然的篇章,往往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作家们可能会描绘一场秋雨,勾勒出万物凋零中的生机;或是描绘一株野草,赞美其顽强的生命力;亦或是描绘一片星空,引发对宇宙浩渺的遐想。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作家们抛却了尘世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文字仿佛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唤醒了隐藏在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时代的脉搏跳动,思想的碰撞与前行的力量 2017年的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景象层出不穷。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中的许多作品,都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表达。作家们以独立的视角,审视着社会现象,评论着时代潮流,探讨着个体与时代的关系。 这些作品可能涉及对科技发展的反思,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期许。它们可能探讨了当下人们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所面临的焦虑与困惑,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积极应对挑战、寻求突破的勇气与智慧。作家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当下中国社会的独特视角。 有的文章或许聚焦于某个社会热点事件,但并不止于事件本身,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作家们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审视着社会进步中的代价,以及个体在集体转型中的挣扎与坚守。这些作品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 语言的魅力与艺术的升华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语言的精湛运用。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语言或清新隽永,或朴实真挚,或气势磅礴,或婉转低回。作家们用最恰当的词语,最精妙的句式,构筑起一个个充满魅力的文字世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思想的启迪,更能够享受到语言艺术带来的审美愉悦。那些生动的比喻,贴切的形容,富有节奏感的排比,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都使得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这些作品证明了,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优美、深刻、富有力量的文字,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并传递出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集子。它不仅仅是一份关于2017年中国散文创作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时代变迁、心灵世界的镜子。无论是对历史的追溯,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自然的敬畏,还是对时代的思考,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导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启迪,在共鸣中感受温暖,在沉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翻开这本书,你将走进一个由文字构建的丰富世界,感受中国当代散文的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对“年度佳作”这个标签有些许的保留,毕竟“佳作”二字的分量太重,很容易让人产生过高的期待。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时,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散文集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从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到个体生命体验的细腻描摹,再到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与反思,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散文创作的各个面向。其中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作者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数据,描绘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面临的严峻挑战,读来令人心惊,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篇探讨科技发展对人际关系影响的散文,则以一种冷静而又不失温情的笔调,剖析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连接,发人深省。更有一些充满了诗意的抒情散文,字句间流淌着生命的韵律,让我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超脱。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变迁,也映照出人心深处的种种情愫。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遴选和编排,每一篇作品都恰到好处,相互辉映,共同构建了一个丰满而立体的精神世界。

评分

一本好的散文集,就像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它不会强行灌输观点,也不会给你设定界限,而是默默地陪伴着你,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启发和慰藉。而《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我喜欢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写作风格,不张扬,不炫技,却能直击人心。读到一篇关于“孤独”的散文,作者没有用堆砌华丽辞藻的方式去渲染,而是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小场景,将那种深沉而又普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同身受,仿佛那也是我曾经经历过的。还有一些描写人生哲思的篇章,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中,让人在不经意间产生顿悟。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具有女性视角的作品,她们的文字细腻而敏感,对于情感的捕捉尤为到位,读来让人心动。也有一些充满阳刚之气的篇章,展现了男性视角下的社会观察和人生感悟。这本书的多元性,体现在作者的风格上,也体现在内容的广度上。它没有刻意追求某种统一的风格,而是包容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表达方式,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滋养着读者的心灵。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阅读的“惊喜感”。我通常不会提前去了解一本书的具体内容,更倾向于在阅读中慢慢发掘。而《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险式”的阅读乐趣。我不知道下一篇会是怎样的风景,也不知道作者的笔锋会指向何方。有时是轻松的幽默,有时是深沉的忧思;有时是宏大的叙事,有时是微小的瞬间。我记得有一篇写的是关于“老物件”的故事,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那些陈旧物品背后承载的时光印记,读来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尘埃和岁月的气息。还有一篇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作者的文字带着一股子洒脱劲儿,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异域的风土人情,让人心生向往。最让我动容的是一篇关于“告别”的散文,没有撕心裂肺的悲伤,只有一种平和而坚韧的力量,教会我们如何与生命中的失去和别离相处。这本书的内容分布非常均衡,既有接地气的民生百态,也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洞见,还有触及灵魂的细腻情感。它不像某些专题集那样,读久了容易感到单一,而是像一顿丰盛的晚宴,有冷盘、有主菜、有甜点,每一道都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窝在沙发里,正是翻开一本好书的最佳时节。而这本《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驱散了窗外的阴霾。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思考。我被那些细腻的笔触深深吸引,作者们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点滴,却又在寻常中见不凡。那些关于亲情、友情、乡愁的篇章,仿佛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读到一篇描写童年回忆的文章,我不禁笑了出来,那画面感太强了,就像回到了我自己的童年,在泥巴地里追逐嬉戏,在夏夜里听着蛙鸣入睡。还有那些关于城市生活的观察,犀利而又充满人情味,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文字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就这样缓缓流淌,滋养着疲惫的心灵。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成的万花筒,每翻过一页,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和光影,感受到作者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不是一本需要强力灌输观点的书,它更像是一位温厚的长者,用自己的故事和感悟,静静地与你对话,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散文集,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提供给我的,不仅仅是奢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充电”。我常常在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来翻阅,而每一次的阅读,都能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那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作者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笔触,为我展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世界。我看到了乡村的淳朴与宁静,也看到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也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特别是有几篇关于“匠人精神”的散文,让我对那些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的专注、他们的执着,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别样的光彩,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追求。这本书并非全是严肃宏大的议题,也有许多轻松愉快的文字,比如描写美食的,读来就让人垂涎欲滴,仿佛置身于烟火缭绕的厨房;比如描写宠物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与趣味。这种多样性,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轻松愉快,没有丝毫的枯燥感。

评分

便宜实惠,多快好省!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给力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

给力

评分

还没有看,看了再评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