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佳作精选!名编名家名篇荟萃!共筑文学年度盛宴!
本套选编由孟繁华、贺绍俊、李朝全、耿立等诸名家编选,从全国数百种文学报刊当年发表的千万字的代表作品中精选出部分精华篇目,向大众读者呈现中国年度文学创作的成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作品。其中不乏王安忆、梁晓声、张炜、李敬泽、叶永烈、周晓枫、苏童、双雪涛等名家之作。通过这些作品反映出2017年度中国文学领域的风貌和突破,让读者感受到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变化。共同铸造2017年度文学盛宴。
《纸上的李白》祝 勇
《生灵簿》苍 耳
《长调如河》鲍尔吉·原野
《脸上的箔竹》詹谷丰
《森林里的老孩子》周晓枫
《我身所处的俗世》茨 平
《如此肥胖又如此漫长》庞余亮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由耿立主编,精选2017年全国各地报刊的散文佳作,广泛地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或记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个人琐事,坦率地表达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记叙所见所闻,可谓字字珠玑,篇篇华章。关注生活,注重思考。描绘现实世界,关注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领域。yin 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走向。
耿立,本名石耿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授。
2014年第五期《北京文学》封面人物,获《人民日报》与中国作协“美丽中国”奖;作品获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中国作家》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散文集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和国内多家 quan 威选本选载。
《缅想的灵地》列《北京文学》评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悲哉,上将军》列《北京文学》评选“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散文多次名列中国散文排行榜前列。
曾出版《遮蔽与记忆》《无法湮灭的悲怆》《藏在草间》《青苍》《新艺术散文概论》等十余本散文集。
目录
纸上的李白祝 勇 / 001
朝家的方向走吴佳骏 / 018
小草远志刘学刚 / 026
生灵簿苍 耳 / 029
少年眼沈 念 / 038
少年戏宋长征 / 043
散文二题乔 叶 / 051
小 路朱 鸿 / 056
冬 季冯秋子 / 061
一束阳光泻下来苇青青 / 065
离:一种出发的姿态江南雪儿 / 071
三过榆林李修文 / 077
辣椒记李清明 / 089
乳源手记塞 壬 / 098
外乡人安 宁 / 105
夜晚的忧郁王 俊 / 111
母亲的笔记本杨晓升 / 115
长调如河鲍尔吉·原野 / 118
在虚拟中到达范晓波 / 125
喜鹊佳佳航 鹰 / 135
风中有声秦羽墨 / 144
继 父逄春阶 / 153
老人与海及其他王月鹏 / 163
离职者程耀东 / 172
空碗朝天张金凤 / 182
脸上的箔竹詹谷丰 / 187
是圣灵 是撒旦赵荔红 / 193
柴木家具的事冯 杰 / 202
我身所处的俗世茨 平 / 204
那些鸟儿十八须 / 209
我数数你长了多少只耳朵
——黄河口庄稼部落之豆子郭立泉 / 218
楼中记白 琳 / 225
南方云集汗 漫 / 238
石 记宋先周 / 247
乡村物事安 庆 / 254
森林里的老孩子周晓枫 / 259
如此肥胖又如此漫长庞余亮 / 267
散文的驯服与冒犯
耿 立
一个文体模式存在久了,好像慢慢就有了经典意义,以至于把对它的反抗和
冒犯都看成了大逆不道,而反抗和冒犯也是有成本的,于是很多人就因循守旧,
这样相对安全。
一切的文体规范都是暂时的和有范围的,这些规范的道德优越感是可怕的。
对散文创作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周作人首倡的“美文”概念,近百年来人们的散文写作,一直是在“美
文”的“记述性”和“艺术性”的轨道上行进,人们对“艺术性”的认识,就是
散文的抒情性。其实这是比较偏狭的,也埋下了对散文文体伤害的最大祸根。但
历史多有特出之士,对美文有所冒犯,比如鲁迅,比如周涛、余秋雨。
在20 世纪30 年代,周作人、林语堂们提倡性灵小品式的美文,以宽容的态
度对待人世,去除自我的偏狭愤激,稀释自我的感情浓度,获得平和,以“雅、
拙、朴、温、重厚、通达、中庸”为趣味。鲁迅却说现在是“泰山崩,黄河溢”,
这种选择是“抱在黄河决口之后,淹得仅仅露出水面的树梢头”。世界的残酷依
然在身边上演,这种选择的闲适也是充满危殆的。鲁迅说选择者恰恰是忘记了自
己抱住的仅是一枝树梢头,但对于“泰山崩,黄河溢”“目不见,耳不闻”,这
使得自救者连这种危险性都没有省察,转而认为是获得洒脱。这无疑是一种自欺
和盲视,但身边的洪水哪天也会把树梢淹没。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在小平原读书
写作的张炜也非抱住树梢头的闲适派的缘由,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象牙塔里
的文艺,将来决不会出现于中国。因为环境不相同,这里连摆‘象牙之塔’的处
所也已经没有了;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也正因此,
当周作人提倡晚明小品时,鲁迅说枕上厕上,车里舟中,也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
但鲁迅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必须正视的,不要忘记了历史的整体性,晚明的性灵只
是一个小小的历史插曲,对人的残酷虐待是历史的整体的特征。
在20 世纪80 年代,我们所见到的那些散文,都是杨朔模式的夹叙夹议,篇
幅短小、精于剪裁、擅于造境的那种,让人觉得散文是一种超常稳定的“文化夜
壶”“文化便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方便,去放水,然而周涛却偏偏说:我
不尿。你看他的散文,确实触犯了“形散神不散”的大忌,周涛要求的是一种自
由,这种自由就是章法,周涛说:“黄河没有章法,九曲连环十八拐弯,哪一弯
拐错了呢?哪一次黄河泛滥是遵守章法呢?它想怎么改道,想怎么泛滥就怎么泛
滥,因为它是大河,它淹没你也养育你,它功过两辉煌,谁也不能因为它溢了河
道而否认它的伟大,它不是人工运河,更不是卵石渠灌,它本身就是一条有生命
的河。”
关键是章法本身很少能产生美感,在章法之下,作者所贯注的思情份量与精
神发现的深刻性,“形散神也散”或“神散形不散”均可写出出色的散文。中国
传统文论要求无法之法是为至法,散文就是一种自由的文体,要求章法无疑是阉
割、固化散文。周涛散文最不符章法,但支撑他作品的内在东西是什么呢?是一
种什么质的规定使他的散文独富魅力、独具神采?我们不如说,是一种作者之于
生活的洞察,一种智慧,一种生长于现世的敏锐,以及那种对人的生存世界、对
过往与未来、对大自然声息的悟,那种卓著的判断所引发的读者的共鸣。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给散文注入了智性的因子。在他的作品里,总是贯穿
着一种严肃的理性精神与深刻的文化批判意念,他是以《文化苦旅》进入散文史
的散文大家。他是改变散文写作范式的人,是他的散文,改变了散文、提升了散
文,无论怎样争议他的别的方面,这是应该记下的。
现当代散文到现在将近百年,给我们的启示,散文的“病”在规范,在超稳
定,而散文的出路在新与变,在对旧范式的冒犯,在思想的冒犯。
人们说,吃饭穿衣是常轨,裸奔醉酒是变轨!
但没有醉酒和裸奔,生活像少了惊异与惊喜,人生的滋味少了颜色。
散文要写出日常的正常,也要写出日常的反常。散文要有常轨,更要有变轨,
甚至出轨。
2017 年11 月初 珠海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对“年度佳作”这个标签有些许的保留,毕竟“佳作”二字的分量太重,很容易让人产生过高的期待。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时,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散文集的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从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到个体生命体验的细腻描摹,再到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与反思,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散文创作的各个面向。其中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作者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数据,描绘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面临的严峻挑战,读来令人心惊,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篇探讨科技发展对人际关系影响的散文,则以一种冷静而又不失温情的笔调,剖析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连接,发人深省。更有一些充满了诗意的抒情散文,字句间流淌着生命的韵律,让我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超脱。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变迁,也映照出人心深处的种种情愫。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遴选和编排,每一篇作品都恰到好处,相互辉映,共同构建了一个丰满而立体的精神世界。
评分一本好的散文集,就像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它不会强行灌输观点,也不会给你设定界限,而是默默地陪伴着你,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启发和慰藉。而《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给我的感觉,正是如此。我喜欢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写作风格,不张扬,不炫技,却能直击人心。读到一篇关于“孤独”的散文,作者没有用堆砌华丽辞藻的方式去渲染,而是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小场景,将那种深沉而又普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同身受,仿佛那也是我曾经经历过的。还有一些描写人生哲思的篇章,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中,让人在不经意间产生顿悟。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具有女性视角的作品,她们的文字细腻而敏感,对于情感的捕捉尤为到位,读来让人心动。也有一些充满阳刚之气的篇章,展现了男性视角下的社会观察和人生感悟。这本书的多元性,体现在作者的风格上,也体现在内容的广度上。它没有刻意追求某种统一的风格,而是包容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表达方式,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滋养着读者的心灵。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阅读的“惊喜感”。我通常不会提前去了解一本书的具体内容,更倾向于在阅读中慢慢发掘。而《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险式”的阅读乐趣。我不知道下一篇会是怎样的风景,也不知道作者的笔锋会指向何方。有时是轻松的幽默,有时是深沉的忧思;有时是宏大的叙事,有时是微小的瞬间。我记得有一篇写的是关于“老物件”的故事,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那些陈旧物品背后承载的时光印记,读来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尘埃和岁月的气息。还有一篇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作者的文字带着一股子洒脱劲儿,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异域的风土人情,让人心生向往。最让我动容的是一篇关于“告别”的散文,没有撕心裂肺的悲伤,只有一种平和而坚韧的力量,教会我们如何与生命中的失去和别离相处。这本书的内容分布非常均衡,既有接地气的民生百态,也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洞见,还有触及灵魂的细腻情感。它不像某些专题集那样,读久了容易感到单一,而是像一顿丰盛的晚宴,有冷盘、有主菜、有甜点,每一道都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窝在沙发里,正是翻开一本好书的最佳时节。而这本《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驱散了窗外的阴霾。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思考。我被那些细腻的笔触深深吸引,作者们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点滴,却又在寻常中见不凡。那些关于亲情、友情、乡愁的篇章,仿佛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读到一篇描写童年回忆的文章,我不禁笑了出来,那画面感太强了,就像回到了我自己的童年,在泥巴地里追逐嬉戏,在夏夜里听着蛙鸣入睡。还有那些关于城市生活的观察,犀利而又充满人情味,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文字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就这样缓缓流淌,滋养着疲惫的心灵。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成的万花筒,每翻过一页,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和光影,感受到作者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不是一本需要强力灌输观点的书,它更像是一位温厚的长者,用自己的故事和感悟,静静地与你对话,让你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散文集,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提供给我的,不仅仅是奢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充电”。我常常在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来翻阅,而每一次的阅读,都能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那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的作者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笔触,为我展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世界。我看到了乡村的淳朴与宁静,也看到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也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特别是有几篇关于“匠人精神”的散文,让我对那些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的专注、他们的执着,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别样的光彩,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追求。这本书并非全是严肃宏大的议题,也有许多轻松愉快的文字,比如描写美食的,读来就让人垂涎欲滴,仿佛置身于烟火缭绕的厨房;比如描写宠物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与趣味。这种多样性,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轻松愉快,没有丝毫的枯燥感。
评分便宜实惠,多快好省!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给力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给力
评分还没有看,看了再评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