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版]一日一禪語,日日是好日/枡野俊明/野人齣版/人生哲學

[颱版]一日一禪語,日日是好日/枡野俊明/野人齣版/人生哲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禪語
  • 人生哲學
  • 枡野俊明
  • 心靈成長
  • 自我提升
  • 正念
  • 幸福
  • 生活
  • 颱版
  • 野人齣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華商務進口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野人齣版
ISBN:9789865723507
商品編碼:1283465868

具體描述

《一日一禪語,日日是好日:禪式美學大師教你過美麗人生》

作者: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譯者:塗祐庭

齣版社:野人齣版

齣版日期:2014-07-02

ISBN:9789865723507

規格:平裝 / 單色 / 208頁 / 15cm×20cm     

內容簡介

日日讀禪語,日日是好日

日本禪式美學大師,精選84句「禪語」,

句句意境深遠,現代人心靈良方。

禪語,是韆年禪宗智慧的凝縮,

是禪僧畢生修行悟道的精華;

慢讀禪語,藉禪僧豁達心境,紓緩悲傷、痛苦,

重拾生命中的美好時刻!

關於修心——為什麼工作這麼痛苦,遊玩時卻很快樂?

◎禪宗告訴我們,喫茶喫飯

——喫飯時應專注於喫茶,喫飯時應專注於喫飯,徹底投入眼前的事物,人將感受到無上的喜悅。

關於待人——遇到處不好的人,少來往吧?

◎禪宗告訴我們,清風拂明月,明月拂清風

——明月與清風融為一體,而非彼此對立。禪的思想排斥二元論,瞭解每個人都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就不會以偏激態度對人。

關於時間——如何確定眼前做的事對將來有益?

◎禪宗告訴我們,日日是好日

——我們應好好度過每,每個「」都是一個點,這些點連接成線,將引導你走嚮美好人生。

從起,不強求、不執著、不煩惱————

.「嫉妒心」使你痛苦,「競爭心」令你成長

.憤怒時,先在心中默念三遍「謝謝你」

.真正的平等,建立在對各人不同的尊重與理解

.話語是人際關係的兩麵刃,好意也要用好話包裝

.真正在乎的事用心做到,隻求問心無愧

.當下無能為力的問題,不如先收進櫃子裡

.即使善意不被接受,也不應拔掉心中的善苗

.現在身在榖底,代錶轉機就在不遠處

.定期自問「我真的需要它嗎?」,代謝過剩欲望

.身心會互相影響,內心美麗之人,姿態必然端正

.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幸福

作者簡介

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日本造園設計代錶)、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係教授

1953年齣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禪僧世傢。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畢業後,前往大本山總持寺修行。後承繼父業,任1560年創立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

潛心研究枯山水,以創作為修行,在庭園作品中傳達禪宗美學和日本的自然觀。1982年創立「日本造園設計」,持續創作禪庭不輟,經常獲邀前往國內外各地的大學和美術館演講。以庭園設計師身分,獲頒日本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並曾獲得加拿大造園傢協會「全國優勝大獎」、「日本造園學會獎」等。另曾獲頒日本外務大臣錶彰、加拿大政府「傑齣服務獎章」(Meritorious Service Medal)、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功勛十字勛章」(Verdienstkreuz am Bande)。

2006年《新聞週刊》(Newsweek)日本版選為「世界尊崇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主要庭園代錶作品

日本:

京都府公館日本庭園(1988)、加拿大駐日本使館(1991)、新潟縣立近代美術館(1993)、今治國際飯店庭園「瀑鬆庭」(1996)、東京麴町會館「青山綠水之庭」(1998)、東京宿鳳山高圓寺參道(2001)、東急藍塔飯店日本庭園「閑坐庭」(2001)、防府市齋場庭園 「悠久苑」(2003)、小樽銀鱗莊中庭「聽雪壺」(2007)、越前市禦誕生寺庭園(2009)、東京港區S宅庭園(2010)等 

海外: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渡戶紀念庭園改修(1993)、加拿大國立文明博物館日本庭園(1995)、挪威卑爾根大學新校捨庭園「靜寂之庭」(2003)、柏林日本庭園「融水苑」(2003)、香港辦公大樓「一號九龍」(One Kowloon)庭園「三心庭」(2007)、新加坡「蘭馨園居」(Nassim Park Residences)(2010)等 

⊙主要著作

《日本庭園的心得──從基本知識到計畫、管理、改修》(日本庭園の心得─基礎知識から計畫?9?9管理?9?9改修まで,英文版《Inside Japanese Gardens》,財團法人 花與綠博覽會紀念協會╱每日新聞社發售)

《禪庭──枡野俊明的世界》(禪の庭─枡野俊明の世界,每日新聞社)

《夢窗疏石──精通日本庭園的禪僧》(夢窓疎石─日本庭園を極めた禪僧,日本放送齣版協會)

《禪,簡單生活的法則》(禪、シンプル生活のすすめ,三笠書房)

《禪庭Ⅱ──枡野俊明作品集2004-2009》(禪の庭II 枡野俊明作品集 2004-2009,每日新聞社)

《維持原貌 放鬆心情的禪語》(そのままで 心を楽にする禪の言葉,朝日新聞齣版)

《禪 簡單發想術》(禪 シンプル発想術,廣濟堂齣版)

《禪教我們的事,美好人生的基本法則》(禪が教えてくれる 美しい人をつくる「所作」の基本,幻鼕舎)


目............................錄

前言——禪語,韆年禪宗智慧的凝縮

第1章 心之禪語

第2章 人之禪語

第3章 時間之禪語

第4章 變化之禪語

第5章 人生之禪語

後記

參考文獻


《禪意生活:在日常中發現寜靜與智慧》 作者:[虛構] 山本健太 齣版社:[虛構] 東方智慧齣版社 分類:生活哲學、東方美學、個人成長 --- 導言:被遺忘的“此時此刻” 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仿佛被捲入一場永無止境的追逐戰。我們關注未來規劃、迴顧過往得失,卻越來越少地真正“活在”當下。心靈的容器被焦慮和雜音填滿,我們渴望片刻的安寜,卻不知該如何從喧囂中抽離。 《禪意生活:在日常中發現寜靜與智慧》並非一本晦澀難懂的哲學論著,而是一本邀請您重新校準生活頻率、迴歸本心的指南。作者山本健太,一位深耕東方生活美學與禪宗思想多年的實踐者,以其細膩的觀察和溫暖的筆觸,將深奧的禪理融入到我們最平凡的日常場景中,展現齣“生活本身即是修行”的真諦。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打破對“禪”的刻闆印象——它並非隻屬於深山古刹的清淨之地,而是存在於一碗熱茶的溫度、一束陽光的灑落、一次專注的呼吸之間。 --- 第一部:慢下來的藝術——重塑感知力 現代生活最大的敵人是“急躁”。我們習慣於多任務處理,卻犧牲瞭對細節的感知能力。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引導讀者進行一場“感官的復蘇之旅”。 1. 聲音的減法與留白 我們總是在聽,但很少在“傾聽”。山本健太提齣瞭“聲音的減法”概念。如何有意識地過濾掉不必要的噪音(無論是外界的雜音還是內心的喋喋不休),專注於那些具有生命力的聲音——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雨滴敲打窗欞的節奏。通過每天設定一段“絕對靜音”時間,訓練大腦進入深度傾聽模式,從而發現世界原有的和諧頻率。 2. 食物的正念之旅 吃飯不再是為瞭果腹,而是一場五感的盛宴。本書詳細介紹瞭“正念飲食”的實踐方法。從食材的産地、烹飪的過程,到入口時的咀嚼、感受食物在口中化開的層次感,每一步都被賦予瞭全然的專注。這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更是對身體發齣的信號的尊重。當心不再跑嚮下一件事,飢餓感和飽足感纔能被精確地捕捉。 3. 行走的哲學:從A點到B點的旅程 通勤、散步,這些被視為“浪費時間”的移動過程,在本書中被重新定義為“移動的冥想”。作者強調,我們常常隻關注目的地,卻忽略瞭腳下每一步的接觸感、身體的平衡以及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通過慢速行走,體會地麵的承托,調節呼吸與步頻的同步,讓身體帶動心靈迴歸平衡狀態。 --- 第二部:空間與秩序——構建內心的疆域 我們的居住環境是內在心境的外部投射。混亂的外在空間往往滋生混亂的內心世界。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如何通過整理與美學,為心智創造一個可以自由呼吸的“道場”。 1. 留白的美學:斷捨離的深度解讀 本書對流行的“斷捨離”理念進行瞭深化。它不僅關乎物品的物理移除,更是一種對“擁有”與“需要”的哲學探討。作者引導讀者審視每一件物品背後的情感依附和功能性價值,區分“有用的必需”與“無謂的執著”。重點在於“留白”,即在空間中創造齣足夠的空隙,讓新的能量和靈感得以流入。 2. 藉景與侘寂:日常中的日式美學 山本健太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日本傳統美學中的核心概念——“藉景”(將外部自然環境引入室內)和“侘寂”(接受不完美、欣賞殘缺之美)。如何利用一個簡單的花瓶、一塊未經打磨的石頭,甚至是一扇微微透光的窗戶,來提升日常環境的禪意?本書提供瞭具體的操作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通過對光影、紋理和比例的把握,將平凡的角落轉化為充滿意境的角落。 3. 清潔的儀式:擦拭心靈的塵埃 清潔不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種“淨心”的儀式。當手拿著抹布,專注地擦去桌麵的灰塵時,我們也同時在清理內心的蕪雜思緒。本書倡導將打掃視為一種“無所求”的行動,做傢務本身即是修行,它要求全神貫注,不帶評判,隻專注於當下動作的完成。 --- 第三部:人際與連接——在關係中修行 禪的智慧並非教人逃離社會,而是教人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清醒與慈悲。第三部分關注如何以更具覺知力的方式與他人和世界互動。 1. 傾聽的深度:看見言語背後的“空” 在對話中,我們常常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而忽略瞭對方話語中的“空隙”。作者闡述瞭“深度傾聽”的奧秘——即不僅僅是理解對方說瞭什麼,而是去感受他沒有說齣口的情緒、猶豫和真實的需求。真正的溝通,是從接納對方的沉默和不完整開始的。 2. 衝突中的鏡鑒:他人的反饋與自我觀照 人際衝突是提升自我的絕佳機會。本書提供瞭處理矛盾的“迴溯”方法:當感到被冒犯或憤怒時,先不作反應,而是將對方的指責視為一麵鏡子,反觀自己內心最脆弱、最不願麵對的部分。這並非認同對方的指責,而是利用這個外在的壓力點,進行一次內在的審視與修正。 3. 擁抱無常:接受變化的自然法則 世間萬物皆在變化之中,這是禪宗的核心教義之一。從友誼的疏遠、工作的變動到身體的衰老,無常帶來瞭痛苦,但也帶來瞭新生的可能。本書教導讀者如何“不執著於圓滿的瞬間”,而是平靜地接納事物的生滅過程,從容應對生命的每一次轉嚮。 --- 結語: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禪修道場 《禪意生活:在日常中發現寜靜與智慧》的最終目的,是消弭“生活”與“修行”之間的界限。真正的智慧不需要宏大的儀式或遙遠的旅程來達成,它就在你為自己泡一杯茶的動作裏,在你凝視窗外雨滴的片刻中。 打開本書,就是選擇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有覺知、有溫度、充滿敬意的存在方式。 願讀者能從字裏行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將每一天,都活成一期一會的寶貴時光。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小冊子簡直是日常生活的清流,每次翻開都像被一股溫柔的力量輕輕推著,讓我慢下來,真正去“看”生活。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疾不徐的節奏感,很多時候我們被各種信息流裹挾著往前衝,連呼吸都成瞭機械運動,但這本書就像是設置瞭一個提醒的鬧鍾,告訴我:“嘿,停下來,這裏有值得駐足的風景。” 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剋製,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老朋友在耳邊低語,分享一些經曆瞭歲月沉澱的小智慧。有一次,我正因為工作上的一個小失誤焦頭爛額,無意中翻到其中一句,大概是關於“接受不完美”的提醒,瞬間感覺緊綳的肩膀放鬆瞭不少。它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解決所有問題的“成功學”,而更像是一種長期的心性滋養,日積月纍,你會發現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慢慢變得開闊和包容。我把它放在床頭,睡前隨便翻一頁,那感覺比刷手機上的碎片信息治愈多瞭,因為這些文字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實在感,讓你覺得,嗯,今天過得踏實,明天也可以如此。

評分

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東方神秘主義”或者製造一種高深莫測的氛圍,它的智慧是極其世俗化和生活化的。我感覺作者(或者說整理者)非常懂得現代人的睏境,知道我們不是都住在深山古寺裏,而是被房貸、截止日期、社交壓力包圍著。因此,那些“禪語”都不是在要求我們放棄現有生活,而是教我們如何帶著覺知和清醒在現有的軌道上更好地運行。比如,關於“等待”的一段,不是讓你消極地熬時間,而是教你如何將“等待的空隙”轉化為“充實的片刻”。這種實用主義的智慧,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哲學思考集,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保持內心平靜的操作手冊”。我甚至推薦給幾位平時總喊著焦慮的朋友,讓他們試試每天隻看一句,效果齣奇地好,因為它沒有帶來額外的閱讀負擔。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紙張觸感也為整體體驗加瞭不少分。在這個充斥著塑料感和廉價電子屏的時代,捧著一本有分量、紙質溫潤的書本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感的迴歸。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香氣,配閤著日式的極簡排版,簡直是視覺和觸覺的雙重享受。我發現自己會特意選擇一個陽光很好的角落,泡上一壺茶,然後纔願意打開它。這已經不是單純閱讀內容瞭,而是在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避難所”。它仿佛在無聲地告訴我,慢下來,享受這個過程,連“閱讀”本身都應該是一種精心的對待。這種對細節的尊重,無疑提升瞭書本的格調,也讓讀者更加願意投入時間和心神去體會那些文字的重量。它不是一本可以隨意丟在背包裏快速翻閱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個需要被小心嗬護的陪伴者。

評分

我必須承認,起初我對這種“一日一句”的禪修讀物是抱持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的,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空泛,要麼就是各種心靈雞湯的換個包裝。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妙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結構化的反思路徑,而不是一套死闆的教條。每天的篇幅很短,這恰恰是它的力量所在——它迫使你必須在有限的篇幅內,將注意力聚焦,去挖掘字裏行間隱藏的深意。舉個例子,有幾篇關於“觀看”的論述,讓我開始留意自己是如何“使用”眼睛的,是僅僅為瞭掃視信息,還是真的在感知光影和色彩?這種從宏大概念到微小日常的拉扯,讓“修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觸手可及的當下。我甚至會試著用書裏的觀點去指導一些日常決策,比如麵對選擇時的猶豫不決,不再急於尋找“最優解”,而是迴歸到“此刻最適閤我的狀態”是什麼。這種內觀的力量,通過這些精煉的句子,被有效地激活瞭。

評分

從一個純粹文學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提煉能力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它在極短的篇幅內,完成瞭對一個復雜概念的精準捕捉和描繪,這在文學創作中是非常睏難的技藝。它摒棄瞭冗餘的修飾和鋪墊,直擊核心,但又保留瞭足夠的意境,讓你有空間去填補自己的經驗和情感。這種“留白”的美學,正是日式審美中非常迷人的一點。每一次閱讀,我都會在腦海中“重構”這個場景:可能是一個清晨的露珠,可能是一片被風吹落的葉子,文字是引子,而最終的畫麵和感悟,都是讀者自己構建的。它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是邀請式的對話。因此,即便隻是偶爾翻閱,那些句子也會像種子一樣埋在你心裏,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突然發芽,開齣意想不到的花朵。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對語言和心性的精妙雙重訓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