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是所有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
文子洋編寫的《和聲習題作業--依據斯波索賓等著和 聲學教程》則是將這本教程的課後習題做瞭一次全麵 的解答和書寫,其中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正三 和弦的功能體係、三音跳進、終止四六和弦、阻礙終 止等。從這些書麵習題的解答中,讀者對和聲學知識 點、鏇律分析思路、和聲分析規範等學習要點都有瞭 *直接*具體的認識和感觸,對其基礎寫作能力、實 際分析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好的幫助。
文子洋,1998年齣生,高中就讀於四川音樂學院附中作麯專業,現為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本科學生。師從**作麯傢黃虎威教授學習和聲與作麯,師從**作麯傢、中央音樂學院博導賈國平教授學習作麯,師從**鋼琴教育傢李秀美教授學習鋼琴12年。2016年考人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跟隨**作麯傢陳泳鋼教授學習作麯。 15歲時齣版個人首部著作《鋼琴小品八首》,16歲時齣版專著《和聲習題作業——依據斯波索賓等(和聲學教程)》。14歲時**發錶作品《我和時間來賽跑》(《兒童音樂》,2012年**1期),現已在《音樂創作》《廣播歌選》等刊物發錶聲樂、器樂作品13首。論文《傳統箏樂在新音樂作品中的創新》人選中國傳統箏樂*高規格賽事“中國傳統箏樂藝術節暨翰雅奬·中國傳統箏麯演奏邀請賽”徵稿與評選活動。室內樂《輪迴》獲“第十一屆陽光杯學生新音樂作品比賽”鼓勵奬,成為該項賽事*年輕的獲奬者和**位獲奬的中學生。還曾獲“第三屆‘鸝鳴春曉’全國作麯比賽”二等奬、“四川音樂學院**屆學生小型器樂作品作麯比賽”一等奬、“四川音樂學院第十屆學生歌麯創作比賽”二等奬、“第六屆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決賽”中國作品少年組金奬(**名)等多個奬項。 在數年的音樂學習中,創作有包括鋼琴協奏麯、室內樂、獨奏麯、奏鳴麯、賦格、聲樂敘事詩等各種形式和體裁的作品共計50餘部,涉及調性音樂、泛調性音樂、序列音樂、偶然音樂等各種音樂形式。作品曾在美國、俄羅斯、北京、成都和重慶上演。在2015年9月成功舉辦瞭作品音樂會,受到觀眾好評。
上冊
**章 大三和弦與小三和弦、四部和聲
第二章 正三和弦的功能體係
第三章 原位三和弦的連接
第四章 用正三和弦為鏇律配和聲
第五章 和弦的轉換
第六章 為低音配和聲
第七章 三音跳進
第八章 終止、樂段、樂句
第九章 終止四六和弦
第十章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第十一章 三和弦與六和弦連接時的跳進
第十二章 兩個六和弦的連接
第十三章 經過的與輔助的四六和弦
第十四章 原位屬七和弦(D7)
第十五章 屬七和弦的轉位
第十六章 屬七和弦解決到主和弦時的跳進
第十八章 II級六和弦與三和弦(SIIB與S11)
第十九章 和聲大調
第二十章 VI級三和弦(TSVL)、阻礙終止、擴展樂段的方法
第二十一章 下屬七和弦(SII7)
第二十二章 導七和弦(DVIL7)
第二十三章 屬九和弦(D9)
第二十四章 屬功能組中較少使用的和弦
第二十五章 弗裏吉亞進行中的自然小調
第二十六章 自然(調內)模進和副七和弦(模進和弦)
下冊
第二十八章 終止中的重屬和弦
第二十九章 結構內的重屬和弦
第三十章 重屬和弦中的變音
第三十二章 離調、半音體係
第三十三章 半音模進、離調
第三十五章 到一級關係調的轉調
第三十六章 在一個聲部中的有準備的延留音
第三十七章 兩個和三個聲部中有準備的延留音’
第三十八章 一個聲部中的自然經過音
第三十九章 在所有聲部中的自然經過音
第四十章 自然的與半音的輔助音
第四十一章 半音經過音
第四十二章 先現音
第四十三章 跳進的輔助音(沒有準備的和沒有解決的)
第四十四章 延留音的各種形式
第四十五章 和弦外音的延遲解決
第四十六章 屬和聲組的變和弦
第四十七章 下屬和聲組的變和弦
第四十八章 持續音
第五十章 交替大小調的降VL級三和弦(TSVI)
第五十一章 調性關係的等級、相差兩個調號的轉調
第五十二章 相差三至六個調號的轉調
第五十三章 經過交替大小調的降VI級三和弦(TSVL)以及經過那不勒斯和弦的轉調
第五十四章 經過同主音主和弦轉調
第五十五章 轉調模進
第五十六章 意外進行
第五十七章 等音轉調、經過減七和弦的轉調
第五十八章 經過屬七和弦的等音轉調
第六十章 和聲分析的某些問題
這本《和聲習題作業》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在於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和聲的“感覺”和“辨識度”。以前,我可能隻是死記硬背一些和弦進行規則,但總覺得缺乏一種內在的邏輯。而通過這本書大量的練習,我開始能夠“聽”齣和聲的走嚮,理解不同和弦之間的“張力”和“解決”。例如,書中關於屬功能和弦的練習,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屬功能和弦是如何製造緊張感,以及它最終導嚮主功能和弦時的那種“迴歸”的穩定感。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色彩性音程的練習,這讓我開始意識到,和聲不僅僅是構建起穩定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不同的音響色彩來豐富音樂的錶現力。有時候,我會在練習中嘗試一些大膽的音程連接,然後通過作者的指導來判斷是否得當。這種“試錯”和“糾正”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學習和聲最有效的途徑。而且,書中很多例題都是從古典音樂作品中選取,這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與真實的音樂實踐緊密結閤起來,極大地拓展瞭我對和聲在音樂作品中作用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在學習和聲道路上的“救星”。我之前嘗試過幾本不同的和聲教材,但總是覺得有些地方講得不夠透徹,或者例題太少,練習起來總是不太有信心。直到我翻開瞭這本《和聲習題作業》,我纔真正感受到“豁然開朗”。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和聲概念時,都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音程、和弦入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轉調、離調。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緊密結閤瞭大量的習題。這些習題設計得非常巧妙,不僅能夠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還能引導我們去思考和發現和聲的內在規律。有時候,一道看似簡單的習題,卻能讓我反復推敲,最終體會到和聲連接的精妙之處。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陷阱題”,它們總是能暴露我之前理解的盲點,讓我不得不更加仔細地審視每一個音符的走嚮,每一個和弦的構建。而且,習題的答案解析也相當到位,不僅僅是給齣正確答案,還會對錯誤的選擇進行分析,指齣錯在哪裏,以及如何避免。這種細緻的指導,讓我覺得就像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時刻在身邊一樣。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和內容設計,讓我覺得非常有係統性。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那些“泛泛而談”的和聲書,而是真正地做到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每一章節的習題都緊密地圍繞著該章節的理論核心展開,讓你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後,能夠立刻通過練習來鞏固和加深理解。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對一些非常細微的和聲處理細節都有涉及,比如關於導音的解決、半音的進行、以及不同調性之間的連接方式。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在實際的音樂創作中卻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大量的練習,我逐漸培養齣瞭一種對和聲“敏感度”,能夠提前預判到可能齣現的和聲問題,並提前進行規避。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習題集,更像是一本“和聲實操指南”。我常常在創作遇到瓶頸的時候,翻開這本書,找一些相關的習題來練習,往往能夠從中獲得新的靈感和解決問題的思路。總而言之,這本書是我和聲學習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夥伴。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斯波索賓”這個名字在我心中一直代錶著一種嚴謹而深刻的和聲學體係,之前也接觸過一些相關的著作,感覺門檻比較高。但這本書作為習題作業,果然名不虛傳,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常常在完成一項練習後,會迴過頭去翻閱理論部分,發現習題所涉及的和聲概念,在理論部分都有詳盡的闡述。這本書仿佛一座精心搭建的橋梁,一端連接著抽象的和聲理論,另一端則通嚮實際的創作與分析。我曾遇到過一些和弦進行,雖然聽起來悅耳,但自己卻難以用理論去解釋。通過這本書的練習,我開始能夠清晰地辨認齣其中的調性變化、模進方式,甚至是一些更復雜的屬功能和離調和弦。它不僅僅教會我“怎麼寫”,更重要的是教會我“為什麼這麼寫”。在練習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音樂作品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們是如何將復雜的和聲原理融匯貫通到實際的音樂語匯中去的。這本書讓我在和聲的海洋中,不再感到迷茫,而是有瞭明確的方嚮和堅實的支撐。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實戰性”。我一直覺得,學習一門樂理知識,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實際的應用中。而《和聲習題作業》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那種長篇大論的理論講解,而是直接將你帶入到各種和聲的練習場景中。從簡單的三和弦、七和弦的連接,到復雜的轉調、離調、以及各種非功能性的和聲織體,這本書幾乎涵蓋瞭和聲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難點。我常常會花很長時間來鑽研一道習題,有時候甚至是嘗試瞭好幾種不同的和聲解決方案,然後對照書本的解析,去理解哪種是更符閤音樂邏輯的。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有不少練習是要求我們根據一個鏇律綫來完成和聲配寫。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它要求我不僅要理解和聲的縱嚮連接,更要考慮鏇律的橫嚮發展,並確保兩者之間達到和諧統一。通過這樣的練習,我學會瞭如何讓和聲更好地服務於鏇律,而不是僅僅為瞭堆砌和弦而存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