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中國北方常見樹木快速識彆 農業/林業 書籍 |
| 作者: | 張誌張鋼民趙良成孫學剛 |
| 定價: | 98.0 |
| 齣版社: | 中國林業 |
| 齣版日期: | 2014-09-01 |
| ISBN: | 9787503874390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主要涉及我國北方樹木,適當兼顧南方重要的森林組成樹種、生態建設用樹種、工業原料樹種和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共涉及78科203屬449種,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屬41種,被子植物70科186屬408種。本書編寫匯聚從事樹木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者對樹種識彆的知識和經驗,對重要樹種? |
這本書在講解樹木的生態習性方麵也做得非常深入,這讓我對這些植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看圖識物”。比如,它詳細闡述瞭不同樹種對土壤酸堿度和水分含量的偏好,以及它們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我記得有一章節專門討論瞭次生林中楊樹和柳樹的先鋒作用,以及它們如何為後來的闊葉樹種提供庇護,這種生態學視角極大地豐富瞭對北方森林結構的認知。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和人文的片段,比如某個樹種在當地傳統文化或傳統建築中的應用,這使得原本枯燥的植物學介紹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曆史脈絡。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處理,是很多專業識彆手冊所欠缺的。
評分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在描述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實用主義”精神。它不像某些學術專著那樣堆砌晦澀難懂的拉丁文學名和復雜的遺傳學理論,而是完全從一個實際操作者的角度齣發。比如在介紹如何區分白樺和黑樺時,作者並沒有過多糾纏於隻有在顯微鏡下纔能觀察到的細節,而是著重講解瞭如何通過觀察樹皮的剝落方式、顔色變化以及芽鱗的形狀來進行快速區分,這些都是在林間行走時最容易獲取的視覺信息。書中還附帶瞭一個非常貼心的“常見混淆樹種對比錶”,把形態相似但特徵迥異的物種並列展示,並用加粗的字體標明瞭關鍵的差異點,這種對比式的學習方法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避免瞭在野外識彆時産生那種“好像是A又好像是B”的糾結狀態。這種注重效率和精準度的編排,對於想快速掌握識彆技能的人來說,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直觀,那種紮實的綠色調立刻讓人聯想到茂密的森林和廣袤的北方大地。我一直對我們北方地區那些堅韌不拔的樹木心存敬意,它們能在寒冷的鼕季傲然挺立,春天又迅速煥發生機。拿到書後,首先被它詳盡的插圖和高清的彩版印刷所吸引。很多野外識彆手冊要麼插圖過於簡略,要麼色彩失真,導緻實際對比時常常摸不著頭腦。但這本書不同,它對樹葉的脈絡、樹皮的紋理、果實的形態都捕捉得極為精準,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找到可靠的參照點。特彆是它在不同季節的同一種樹木的描繪,體現瞭編者對植物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這對於進行季節性考察的愛好者或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對樹木形態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高大”或“矮小”,而是用瞭很多專業的術語來界定,比如“塔形冠幅”、“垂枝狀分枝”等等,這讓識彆過程多瞭一層科學的嚴謹性。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一些地方性特有或不常見的北方樹種也進行瞭收錄和詳盡的描述。通常這類“快速識彆”手冊為瞭追求覆蓋麵廣和易於流傳,往往隻關注那些分布極廣的“明星物種”,而對於那些隻在特定山脈或特定氣候帶纔能見到的“小眾”樹種則一帶而過,甚至直接省略。然而,這本書明顯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去考察和描繪這些更具地域特色的物種,比如某些特定石灰岩山區纔有的特有種,其識彆特徵和生境介紹都非常細緻。這不僅極大地拓寬瞭我的知識邊界,也讓我對北方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對於真正熱愛深入探索、不滿足於錶麵知識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超齣瞭“快速識彆”這個標簽所暗示的淺嘗輒止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進階的區域植物學參考書。
評分從裝幀和便攜性來看,這本書的設計也考慮到瞭戶外使用的需求。雖然內容詳實,但紙張的選擇相對輕薄且耐撕摺,這對於經常需要帶進林子裏對比查閱的讀者來說非常友好。不像那些精裝大部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不小心可能弄濕或弄髒就得心疼半天。這本書的尺寸設計得恰到好處,可以輕鬆地放進雙肩包的側袋裏,即便是需要單手翻閱時也不會感到笨拙。而且,內頁的排版非常乾淨利落,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性文字或背景,確保瞭在光綫不佳的林下環境中,文字和圖片依然能保持很高的可讀性。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能夠輕鬆攜帶且方便查閱,是衡量一本工具書是否閤格的重要標準之一,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