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恩曼物理學講義:新韆年版.第1捲

費恩曼物理學講義:新韆年版.第1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RPFeynman 著,鄭永令華宏鳴吳子儀 譯
圖書標籤:
  • 物理學
  • 費恩曼
  • 講義
  • 科普
  • 經典
  • 教材
  • 理論物理
  • 新韆年版
  • 初級大學
  • 費恩曼物理學講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漢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16363
商品編碼:14934561829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3-05-01
頁數:580

具體描述



本書為量子力學,係美國[]物理學傢為本科生所作的演講。本書共分三捲,[]捲包括力學、相對論、光學、氣體分子運動理論、熱力學、波。第二捲主要是電磁學,第三捲為量子力學。

費恩曼(R.P.Feynman),1942年在普林斯頓獲得博士學位,曾在康奈爾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任教。1965年,因他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麵的工作和朝永振一郎及施溫格(J.Schwinger)同獲諾貝爾物理學奬。

第1章 原子的運動§1—1 引言§1—2 物質是原子構成的§1—3 原子過程§1—4 化學反應第2章 基本物理§2—1 引言§2—2 1920年以前的物理學§2—3 量子物理學§2—4 原子核與粒子第3章 物理學與其他科學的關係§3—1 引言§3—2 化學§3—3 生物學§3—4 天文學§3—5 地質學§3—6 心理學§3—7 情況何以會如此第4章 能量守恒§4—1 什麼是能量§4—2 重力勢能§4—3 動能§4—4 能量的其他形式第5章 時間與距離§5—1 運動§5—2 時間§5—3 短的時間§5—4 長的時間§5—5 時間的單位和標準§5—6 長的距離§5—7 短的距離第6章 概率§6—1 機會和可能性§6—2 漲落§6—3 無規行走§6—4 概率分布§6—5 不確定性原理第7章 萬有引力理論§7—1 行星運動§7—2 開普勒定律§7—3 動力學的發展§7—4 牛頓引力定律§?—5 萬有引力§7—6 卡文迪什實驗§7—7 什麼是引力§7—8 引力與相對論第8章 運動§8—1 運動的描述§8—2 速率§8—3 速率作為導數§8—4 距離作為積分§8—5 加速度第9章 牛頓的動力學定律§9—1 動量和力§9—2 速率與速度§9—3 速度、加速度以及力的分量§9—4 什麼是力§9—5 動力學方程的含義§9—6 方程的數值解§9—7 行星運動第10章 動量守恒§10—1 牛頓第三定律§10—2 動量守恒§10—3 動量是守恒的§10—4 動量和能量§10—5 相對論性動量第11章 矢量§11—1 物理學中的對稱性§11—2 平移§11—3 轉動§11—4 矢量§11—5 矢量代數§11—6 牛頓定律的矢量錶示法§11—7 矢量的標積第12章 力的特性§12—1 什麼是力§12—2 摩擦力§12—3 分子力§12—4 基本力、場§12—5 贋力§12—6 核力第13章 功與勢能(上)§13—1 落體的能量§13—2 萬有引力所作的功§13—3 能量的求和§13—4 巨大物體的引力場第14章 功與勢能(下)§14—1 功§14—2 約束運動§14—3 保守力§14—4 非保守力§14—5 勢與場第15章 狹義相對論§15—1 相對性原理§15—2 洛倫茲變換§15—3 邁剋耳遜—莫雷實驗§15—4 時間的變換§15—5 洛倫茲收縮§15—6 同時性§15—7 四維矢量§15—8 相對論動力學§15—9 質能相當性第16章 相對論中的能量與動量§16—1 相對論與哲學傢§16—2 孿生子佯謬§16—3 速度的變換§16—4 相對論性[]§16—5 相對論性能量第17章 時空§17—1 時空幾何學§17—2 時空間隔§17—3 過去,現在和將來§17—4 四維矢量的進一步討論§17—5 四維矢量代數第18章 二維空間中的轉動§18—1 質心§18—2 剛體的轉動§18—3 角動量§18—4 角動量守恒第19章 質心、轉動慣量§19—1 質心的性質§19—2 質心位置的確定§19—3 轉動慣量的求法§19—4 轉動動能第20章 空間轉動§20—1 三維空間中的轉矩§20—2 用叉積錶示的轉動方程式§20—3 迴轉儀§20—4 固體的角動量第21章 諧振子§21—1 綫性微分方程§21—2 諧振子§21—3 簡諧運動和圓周運動§21—4 初始條件§21—5 受迫振動第22章 代數學§22—1 加法和乘法§22—2 逆運算§22—3 抽象和推廣§22—4 無理數的近似計算§22—5 復數§22—6 虛指數第23章 共振§23—1 復數和簡諧運動§23—2 有阻尼的受迫振子§23—3 電共振§23—4 自然界中的共振現象第24章 瞬變態§24—1 振子的能量§24—2 阻尼振動§24—3 電瞬變態第25章 綫性及其綜述§25—1 綫性微分方程§25—2 解的疊力口§25—3 綫性中的振動§25—4 物理學中的類比§25—5 串聯和並聯阻抗第26章 光學:[]短時間原理§26—1 光§26—2 反射與[]射§26—3 費馬[]短時間原理§26—4 費馬原理的應用§26—5 費馬原理的更錶述§26—6 []短時間原理是怎樣起作用的第27章 幾何光學§27—1 引言§27—2 球麵的焦距§27—3 透鏡的焦距§27—4 放大率§27—5 透鏡組§27—6 像差§27—7 分辨本領第28章 電磁輻射§28—1 電磁學§28—2 輻射§28—3 偶極輻射子§28—4 乾涉第29章 乾涉§29—1 電磁波§29—2 輻射的能量§29—3 正弦波§29—4 兩個偶極輻射子§29—5 乾涉的數學第30章 衍射§30—1 n個相同振子的閤振幅§30—2 衍射光柵§30—3 光柵的分辨本領§30—4拋物形天綫§30—5 彩色薄膜、晶體§30—6 不透明屏的衍射§30—7 振蕩電荷組成的平麵所産生的場第31章 []射率的起源§31—1 []射率§31—2 物質引起的場§31—3 色散§31—4 吸收§31—5 電波所攜帶的能量§31—6 屏的衍射第32章 輻射阻尼、光的散射§32—1 輻射電阻§32—2 颱皂量輻射率§32—3 輻射阻尼§32—4 []立的輻射源§32—5 光的散射第33章 偏振§33—1 光的電矢量§33—2 散射光的偏振性§33—3 雙[]射§33—4 起偏振器§33—5 鏇光性§33—6 反射光的強度§33—7 反常[]射第34章 輻射中的相對論性效應§34—1 運動輻射源§34—2 求“錶觀”運動§34—3 同步輻射§34—4 宇宙中的同步輻射§34—5 軔緻輻射§34—6 多普勒效應§34—7 w、k四元矢量§34—8 光行差§34—9 光的動量第35章 色視覺§35—1 人眼§35—2 顔色依賴於光的強度§35—3 色感覺的測量§35—4 色品圖§35—5 色視覺的機製§35—6 色視覺的生理化學第36章 視覺的機製§36—1 顔色的感覺§36—2 眼睛的生理學§36—3 視杆細胞§36—4 (昆蟲的)復眼§36—5 其他的眼睛§36—6 視覺的神經學第37章 量子行為§37—1 原子力學§37—2 實驗§37—3 波的實驗§37—4 電子的實驗§37—5 電子波的乾涉§37—6 追蹤電子§37—7 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37—8 不確定性原理第38章 波動觀點與粒子觀點的關係§38—1 概率波幅§38—2 位置與動量的測量§38—3 晶體衍射§38—4 原子的大小§38—5 能級§38—6 哲學含義第39章 氣體分子動理論§39—1 物質的性質§39—2 氣體的壓強§39—3 輻射的壓縮性§39—4 溫度和動能§39—5 理想氣體定律第40章 統計力學原理§40—1 大氣的指數變化律§40—2 玻爾茲曼定律§40—3 液體的蒸發§40—4 分子的速率分布§40—5 氣體比熱§40—6 經典物理的失敗第41章 布朗運動§41—1 能量均分§41—2 輻射的熱平衡§41—3 能量均分與量子振子§41—4 無規行走第42章 分子動理論的應用§42—1 蒸發§42—2 熱離子發射§42—3 熱電離§42—4 化學動力學§42—5 愛因斯坦輻射律第43章 擴散§43—1 分子間的碰撞§43—2 平均自由程§43—3 漂移速率§43—4 離子電導率§43—5 分子擴散§43—6 熱導率第44章 熱力學定律§44—1 熱機、[]定律§44—2 第二定律§44—3 可逆機§44—4 理想熱機的效率§44—5 熱力學溫度§44—6 熵第45章 熱力學示例§45—1 內能§45—2 應用§45—3 剋勞修斯—剋拉珀龍方程第46章 棘輪和掣爪§46—1 棘輪是怎樣工作的§46—2 作為熱機的棘輪§46—3 力學中的可逆性§46—4 不可逆性§46—5 序與熵第47章 聲、波動方程§47—1 波§47—2 聲的傳播§47—3 波動方程§47—4 波動方程的解§47—5 聲速第48章 拍§48—1 兩列波的相加§48—2 拍符和調製§48—3 旁頻帶§48—4 定域波列§48—5 粒子的概率幅§48—6 三維空間的波§48—7 簡正模式第49章 波模§49—1 波的反射§49—2 具有固有頻率的約束波§49—3 二維波模§49—4 耦閤擺§49—5 綫性第50章 諧波§50—1 樂音§50—2 傅裏葉級數§50—3 音色與諧和§50—4 傅裏葉係數§50—5 颱皂量定理§50—6 非綫性響應第51章 波§51—1 舷波§51—2 衝擊波§51—3 固體中的波§51—4 錶麵波第52章 物理定律的對稱性§52—1 對稱[]作§52—2 空間與時間的對稱性§52—3 對稱性與守恒定律§52—4 鏡麵反射§52—5 極矢量與軸矢量§52—6 哪一隻是右手§52—7 宇稱不守恒§52—8 反物質§52—9 對稱破缺索引附錄



費恩曼(R.P.Feynman),1942年在普林斯頓獲得博士學位,曾在康奈爾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任教。1965年,因他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麵的工作和朝永振一郎及施溫格(J.Schwinger)同獲諾貝爾物理學奬。


第1章 原子的運動§1—1 引言§1—2 物質是原子構成的§1—3 原子過程§1—4 化學反應第2章 基本物理§2—1 引言§2—2 1920年以前的物理學§2—3 量子物理學§2—4 原子核與粒子第3章 物理學與其他科學的關係§3—1 引言§3—2 化學§3—3 生物學§3—4 天文學§3—5 地質學§3—6 心理學§3—7 情況何以會如此第4章 能量守恒§4—1 什麼是能量§4—2 重力勢能§4—3 動能§4—4 能量的其他形式第5章 時間與距離§5—1 運動§5—2 時間§5—3 短的時間§5—4 長的時間§5—5 時間的單位和標準§5—6 長的距離§5—7 短的距離第6章 概率§6—1 機會和可能性§6—2 漲落§6—3 無規行走§6—4 概率分布§6—5 不確定性原理第7章 萬有引力理論§7—1 行星運動§7—2 開普勒定律§7—3 動力學的發展§7—4 牛頓引力定律§?—5 萬有引力§7—6 卡文迪什實驗§7—7 什麼是引力§7—8 引力與相對論第8章 運動§8—1 運動的描述§8—2 速率§8—3 速率作為導數§8—4 距離作為積分§8—5 加速度第9章 牛頓的動力學定律§9—1 動量和力§9—2 速率與速度§9—3 速度、加速度以及力的分量§9—4 什麼是力§9—5 動力學方程的含義§9—6 方程的數值解§9—7 行星運動第10章 動量守恒§10—1 牛頓第三定律§10—2 動量守恒§10—3 動量是守恒的§10—4 動量和能量§10—5 相對論性動量第11章 矢量§11—1 物理學中的對稱性§11—2 平移§11—3 轉動§11—4 矢量§11—5 矢量代數§11—6 牛頓定律的矢量錶示法§11—7 矢量的標積第12章 力的特性§12—1 什麼是力§12—2 摩擦力§12—3 分子力§12—4 基本力、場§12—5 贋力§12—6 核力第13章 功與勢能(上)§13—1 落體的能量§13—2 萬有引力所作的功§13—3 能量的求和§13—4 巨大物體的引力場第14章 功與勢能(下)§14—1 功§14—2 約束運動§14—3 保守力§14—4 非保守力§14—5 勢與場第15章 狹義相對論§15—1 相對性原理§15—2 洛倫茲變換§15—3 邁剋耳遜—莫雷實驗§15—4 時間的變換§15—5 洛倫茲收縮§15—6 同時性§15—7 四維矢量§15—8 相對論動力學§15—9 質能相當性第16章 相對論中的能量與動量§16—1 相對論與哲學傢§16—2 孿生子佯謬§16—3 速度的變換§16—4 相對論性[]§16—5 相對論性能量第17章 時空§17—1 時空幾何學§17—2 時空間隔§17—3 過去,現在和將來§17—4 四維矢量的進一步討論§17—5 四維矢量代數第18章 二維空間中的轉動§18—1 質心§18—2 剛體的轉動§18—3 角動量§18—4 角動量守恒第19章 質心、轉動慣量§19—1 質心的性質§19—2 質心位置的確定§19—3 轉動慣量的求法§19—4 轉動動能第20章 空間轉動§20—1 三維空間中的轉矩§20—2 用叉積錶示的轉動方程式§20—3 迴轉儀§20—4 固體的角動量第21章 諧振子§21—1 綫性微分方程§21—2 諧振子§21—3 簡諧運動和圓周運動§21—4 初始條件§21—5 受迫振動第22章 代數學§22—1 加法和乘法§22—2 逆運算§22—3 抽象和推廣§22—4 無理數的近似計算§22—5 復數§22—6 虛指數第23章 共振§23—1 復數和簡諧運動§23—2 有阻尼的受迫振子§23—3 電共振§23—4 自然界中的共振現象第24章 瞬變態§24—1 振子的能量§24—2 阻尼振動§24—3 電瞬變態第25章 綫性及其綜述§25—1 綫性微分方程§25—2 解的疊力口§25—3 綫性中的振動§25—4 物理學中的類比§25—5 串聯和並聯阻抗第26章 光學:[]短時間原理§26—1 光§26—2 反射與[]射§26—3 費馬[]短時間原理§26—4 費馬原理的應用§26—5 費馬原理的更錶述§26—6 []短時間原理是怎樣起作用的第27章 幾何光學§27—1 引言§27—2 球麵的焦距§27—3 透鏡的焦距§27—4 放大率§27—5 透鏡組§27—6 像差§27—7 分辨本領第28章 電磁輻射§28—1 電磁學§28—2 輻射§28—3 偶極輻射子§28—4 乾涉第29章 乾涉§29—1 電磁波§29—2 輻射的能量§29—3 正弦波§29—4 兩個偶極輻射子§29—5 乾涉的數學第30章 衍射§30—1 n個相同振子的閤振幅§30—2 衍射光柵§30—3 光柵的分辨本領§30—4拋物形天綫§30—5 彩色薄膜、晶體§30—6 不透明屏的衍射§30—7 振蕩電荷組成的平麵所産生的場第31章 []射率的起源§31—1 []射率§31—2 物質引起的場§31—3 色散§31—4 吸收§31—5 電波所攜帶的能量§31—6 屏的衍射第32章 輻射阻尼、光的散射§32—1 輻射電阻§32—2 颱皂量輻射率§32—3 輻射阻尼§32—4 []立的輻射源§32—5 光的散射第33章 偏振§33—1 光的電矢量§33—2 散射光的偏振性§33—3 雙[]射§33—4 起偏振器§33—5 鏇光性§33—6 反射光的強度§33—7 反常[]射第34章 輻射中的相對論性效應§34—1 運動輻射源§34—2 求“錶觀”運動§34—3 同步輻射§34—4 宇宙中的同步輻射§34—5 軔緻輻射§34—6 多普勒效應§34—7 w、k四元矢量§34—8 光行差§34—9 光的動量第35章 色視覺§35—1 人眼§35—2 顔色依賴於光的強度§35—3 色感覺的測量§35—4 色品圖§35—5 色視覺的機製§35—6 色視覺的生理化學第36章 視覺的機製§36—1 顔色的感覺§36—2 眼睛的生理學§36—3 視杆細胞§36—4 (昆蟲的)復眼§36—5 其他的眼睛§36—6 視覺的神經學第37章 量子行為§37—1 原子力學§37—2 實驗§37—3 波的實驗§37—4 電子的實驗§37—5 電子波的乾涉§37—6 追蹤電子§37—7 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37—8 不確定性原理第38章 波動觀點與粒子觀點的關係§38—1 概率波幅§38—2 位置與動量的測量§38—3 晶體衍射§38—4 原子的大小§38—5 能級§38—6 哲學含義第39章 氣體分子動理論§39—1 物質的性質§39—2 氣體的壓強§39—3 輻射的壓縮性§39—4 溫度和動能§39—5 理想氣體定律第40章 統計力學原理§40—1 大氣的指數變化律§40—2 玻爾茲曼定律§40—3 液體的蒸發§40—4 分子的速率分布§40—5 氣體比熱§40—6 經典物理的失敗第41章 布朗運動§41—1 能量均分§41—2 輻射的熱平衡§41—3 能量均分與量子振子§41—4 無規行走第42章 分子動理論的應用§42—1 蒸發§42—2 熱離子發射§42—3 熱電離§42—4 化學動力學§42—5 愛因斯坦輻射律第43章 擴散§43—1 分子間的碰撞§43—2 平均自由程§43—3 漂移速率§43—4 離子電導率§43—5 分子擴散§43—6 熱導率第44章 熱力學定律§44—1 熱機、[]定律§44—2 第二定律§44—3 可逆機§44—4 理想熱機的效率§44—5 熱力學溫度§44—6 熵第45章 熱力學示例§45—1 內能§45—2 應用§45—3 剋勞修斯—剋拉珀龍方程第46章 棘輪和掣爪§46—1 棘輪是怎樣工作的§46—2 作為熱機的棘輪§46—3 力學中的可逆性§46—4 不可逆性§46—5 序與熵第47章 聲、波動方程§47—1 波§47—2 聲的傳播§47—3 波動方程§47—4 波動方程的解§47—5 聲速第48章 拍§48—1 兩列波的相加§48—2 拍符和調製§48—3 旁頻帶§48—4 定域波列§48—5 粒子的概率幅§48—6 三維空間的波§48—7 簡正模式第49章 波模§49—1 波的反射§49—2 具有固有頻率的約束波§49—3 二維波模§49—4 耦閤擺§49—5 綫性第50章 諧波§50—1 樂音§50—2 傅裏葉級數§50—3 音色與諧和§50—4 傅裏葉係數§50—5 颱皂量定理§50—6 非綫性響應第51章 波§51—1 舷波§51—2 衝擊波§51—3 固體中的波§51—4 錶麵波第52章 物理定律的對稱性§52—1 對稱[]作§52—2 空間與時間的對稱性§52—3 對稱性與守恒定律§52—4 鏡麵反射§52—5 極矢量與軸矢量§52—6 哪一隻是右手§52—7 宇稱不守恒§52—8 反物質§52—9 對稱破缺索引附錄

好的,這是一本圖書的詳細簡介,該書涵蓋瞭物理學領域的基礎概念和高級主題,但不包含《費恩曼物理學講義:新韆年版.第1捲》的內容: --- 《前沿物理學:經典與量子交匯點》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為物理學愛好者、高年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現代視野的物理學圖景。它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描述方式,而是著重於連接經典物理學的嚴謹性與現代物理學的革命性突破,尤其關注那些在21世紀依然是研究熱點和理論前沿的領域。全書結構清晰,邏輯嚴密,旨在培養讀者用現代物理學的框架去理解世界的係統性思維能力。 第一部分:經典物理學的深化與拓展 (Foundations Revisited) 本部分對我們日常經驗所依賴的宏觀物理學進行瞭一次深入的、現代視角的重述,重點在於其數學結構和與更深層次理論的聯係。 第一章:連續介質動力學與場論的萌芽 本章從流體力學和固體力學齣發,引入瞭張量分析在描述應力、應變和流場中的關鍵作用。我們詳細探討瞭粘性流體(Navier-Stokes方程的簡化形式)和彈性介質的本構關係。特彆地,本章引入瞭最小作用量原理在經典場論中的應用,如拉格朗日密度形式的力學描述,為後續的量子場論打下嚴格的數學基礎。重點分析瞭保守場和非保守場(如耗散係統)的差異,並使用變分法導齣歐拉-拉格朗日方程。 第二章: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的微觀基礎 本章超越瞭宏觀的熱力學定律,直接深入到統計力學的核心。我們詳細考察瞭係綜理論:微正則係綜、正則係綜和巨正則係綜的數學構建與應用。玻爾茲曼熵公式的概率論解釋被置於核心地位。隨後,本書引入瞭非平衡態統計力學的初步概念,如漲落的理論(Fluktuation-Dissipation Theorem的經典形式),並討論瞭信息論在物理學中的應用,例如在描述復雜係統熵時的意義。對理想氣體和真實氣體模型的修正(如範德華方程)的微觀推導被詳盡闡述。 第三章:電磁學的現代錶述 本章摒棄瞭對麥剋斯韋方程組的初級羅列,轉而采用規範不變性的視角來審視電磁現象。我們使用微分形式的麥剋斯韋方程組,並強調瞭洛倫茲協變性。詳細討論瞭電磁場張量 $F^{mu u}$ 的結構,並展示瞭其在洛倫茲變換下的變換規律。書中引入瞭標勢和矢勢的規範選擇(如庫侖規範和洛倫茲規範)如何影響物理量的錶達,但同時強調物理結果的唯一性。針對輻射問題,則側重於林納德-維歇爾勢(Liénard-Wiechert potentials)的推導及其在描述運動電荷輻射時的精確應用。 第二部分:量子世界的基石與擴展 (The Quantum Realm) 本部分聚焦於非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核心結構,並引入瞭現代物理學中最基礎的量子概念,為理解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做準備。 第四章:薛定諤方程及其嚴密解 本章從概率詮釋和基本假設齣發,詳細討論瞭薛定諤方程的構建。重點不是簡單地求解“盒子裏的粒子”或“諧振子”,而是深入探討角動量量子化的代數結構。我們使用李代數(Commutation Relations)而非坐標錶述來推導角動量本徵值和本徵函數,強調 $SU(2)$ 群的錶示論。對中心勢場(如庫侖勢)的求解,則側重於分析氫原子能級結構的代數起源,而非僅僅是微分方程的解。 第五章:自鏇、全同粒子與微擾論 本章的核心是全同粒子統計(費米子和玻色子)及其對原子和分子結構的影響,詳細分析瞭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深遠後果。隨後,本章係統地介紹瞭時間無關和時間依賴的微擾論,這是解決幾乎所有實際量子問題的主要工具。書中詳細推導瞭高階微擾論的公式,並討論瞭色散力(如範德華力)的量子力學微擾起源,特彆是利用偶極子-偶極子相互作用的二階微擾來計算吸引力。 第六章:散射理論的解析方法 本章專門處理粒子相互作用的動力學過程。我們采用波恩近似(Born Approximation)作為起點,分析瞭小角度散射的近似。隨後,重點轉嚮相移分析(Phase Shift Analysis)和低能散射的理論,解釋瞭共振現象的物理本質——當某一能量下的散射波的相位隨能量變化劇烈時發生。本章也引入瞭勒梅爾-格曼公式(Lippmann-Schwinger Equation)的現代錶述,將其作為處理相互作用的更一般化的積分方程方法。 第三部分:狹義相對論與場論的橋梁 (Relativity Meets Quantum) 本部分將狹義相對論的原理融入到量子力學框架中,是通往現代粒子物理學的關鍵一步。 第七章:狹義相對論的動力學與時空結構 本章強調閔可夫斯基時空的幾何性質,如世界綫、光錐和不變間隔。在動力學方麵,本書詳細推導瞭相對論性的動量和能量關係,並基於能量-動量四矢量的協變性,導齣洛倫茲變換下的質量、能量和動量的疊加法則。重點分析瞭能量和動量守恒在相對論框架下的統一錶述,以及靜止質量的概念在相對論中的精確含義。 第八章:相對論性量子力學導論 本章緻力於將狹義相對論融入量子力學,重點分析瞭剋萊因-戈登方程(Klein-Gordon Equation)和狄拉剋方程(Dirac Equation)。對於剋萊因-戈登方程,本書深入討論瞭其概率密度的解釋睏難(負概率密度問題),並引齣如何將其解釋為場論的起點。對於狄拉剋方程,本書詳細展示瞭其如何自然地容納自鏇1/2,並通過“負能態”的重新詮釋,導齣瞭電子和正電子的預言,這是本書中相對論性量子力學的核心成就。 附錄:高級數學工具箱 本附錄簡要迴顧瞭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需要掌握的高級數學工具,包括:張量代數基礎、勒讓德多項式的性質、球諧函數、以及群論在物理學中的初步應用(如有限群的錶示)。 本書特色 強調結構而非細節堆砌: 本書專注於物理學原理的內在一緻性和數學結構,如作用量原理、對稱性與守恒律的聯係。 現代視角: 許多經典主題(如電磁學和量子力學)都采用更貼近現代理論物理的錶述方式(如規範不變性和代數方法)。 邏輯連貫性: 從經典場論齣發,平滑過渡到量子力學的代數結構,再結閤狹義相對論構建相對論性量子力學的基礎。 本書是追求物理學深度理解的讀者的理想選擇,它提供瞭一條從經典物理學嚴謹性邁嚮現代物理學前沿的堅實路徑。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常常在深夜裏,對著書中那些看似簡單的插圖和推導過程沉思良久。這套書的偉大之處,或許就在於它拒絕提供廉價的理解。它要求讀者付齣同等的智力投入,纔能收獲相應的洞見。它對數學工具的使用也極為高明,不是為瞭炫技,而是精確地服務於物理思想的錶達。許多被其他教材略過的細節,在這裏被深入剖析,讓你明白“為什麼是這個公式,而不是彆的”。這種對基礎的刨根問底,使得理論的邏輯鏈條異常堅固,一旦建立起來,便難以動搖。讀完某個章節後,我常常感覺自己像是剛剛完成瞭一場復雜的攀登,雖然疲憊,但站在新的高度俯瞰整個物理圖景時,那種豁然開朗的體驗,是任何快餐式學習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本所謂的“新韆年版”在我手中翻閱,感覺像是在和一位跨越世紀的智者對話。它的開篇便以一種近乎挑釁的姿態,直擊物理學的核心概念,那種對基礎原理的深度挖掘和重塑,讓人不禁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 এতদিন來習得的那些“常識”。講義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它不滿足於簡單的公式堆砌,而是試圖在概念的迷宮中為讀者開闢齣一條清晰的、直覺性的路徑。尤其是在闡述經典力學的部分,作者似乎總能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將那些看似枯燥的運動定律,轉化成一場關於宇宙運行機製的哲學思辨。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接受一次思維的洗禮,迫使你跳齣既有的框架去理解能量、動量這些看似熟悉的概念。盡管內容極其嚴謹,但語言卻充滿瞭生命力,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快要迷失在數學的符號海洋時,及時伸齣援手,指引你看到更宏大的圖景。

評分

初次接觸這套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對物理直覺培養的極端重視。它不是一本簡單提供答案的參考書,更像是一本引導你去“感受”物理世界的教科書。當你深入閱讀時,會發現作者在構建理論體係時,每一步都充滿瞭精妙的權衡與取捨。例如,在處理熱力學和統計力學銜接的部分,那種從微觀粒子混沌狀態如何湧現齣宏觀有序現象的描述,簡直是文學般的精彩。我尤其欣賞它在引入新概念時所采取的鋪墊方式,並非直接拋齣定義,而是先從曆史背景、實驗睏境入手,讓讀者自然而然地産生“為什麼需要這個理論”的求知欲。這種由內而外、循序漸進的教學法,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對高深物理的畏懼感,同時又為資深學習者提供瞭重新審視知識結構的平颱,不得不說,其編排的匠心獨具,絕非尋常教材可比。

評分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套書的閱讀體驗,那便是“酣暢淋灕”卻又“戰戰兢兢”。“酣暢淋灕”在於其行文的流暢和邏輯的清晰,它將物理學的廣袤領域組織得井井有條;而“戰戰兢兢”則是因為它總在你認為自己已經掌握瞭某個知識點時,突然拋齣一個反例或者更深層次的問題,讓你不得不退迴去,重新審視自己理解的牢固程度。它挑戰的不僅僅是你的記憶力,更是你的批判性思維。特彆是那些關於對稱性和守恒定律的討論,作者的論述角度極其刁鑽,往往能揭示齣隱藏在教科書常用範式之下的深刻關聯。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動態的交互性,讀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必須時刻保持警醒。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節奏感極強,如同音樂的變奏。有時,它會慢條斯理地鋪陳一個宏大的概念,仿佛在進行一場莊嚴的布道,每一個論斷都擲地有聲,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但下一刻,它可能又會突然加快節奏,用一連串精煉的數學步驟,瞬間抵達結論,那種簡潔到近乎殘酷的美感,讓人拍案叫絕。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一些前沿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時所錶現齣的坦誠。它不會故作高深地掩飾知識的邊界,反而會清晰地指齣“我們知道的止步於此”,這種對未知領域的尊重,比對已知知識的完美闡述更令人欽佩。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物理學的宏偉藍圖,同時也清醒地指齣瞭我們腳下的土地還未被完全丈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