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朗道-場論-理論物理學教程-第2捲(第8版) | 作者 | (俄羅斯)朗道 |
| 定價 | 99.00元 | 齣版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 ISBN | 9787040351736 | 齣版日期 | 2012-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922Kg |
| 內容簡介 | |
《理論物理學教程·第2捲:場論(第8版)》是《理論物理學教程》的第二捲,根據俄文*版譯齣,講述電磁場和引力場的經典理論。書中敘述瞭相對性原理和相對論力學,基於*小作用原理的電磁場方程的推導,電磁波的傳播和輻射問題,*後幾章介紹瞭廣義相對論,同時闡述張量分析的基礎理論。《理論物理學教程·第2捲:場論(第8版)》以其清晰、簡潔的風格,例題的原創性和多樣性而備受歡迎。《理論物理學教程·第2捲:場論(第8版)》可供高等院校物理專業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員參考。 |
| 作者簡介 | |
|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1908-19681,理論物理學傢、蘇聯科學院院土、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得者。1908年P月22日生於今阿塞拜疆共和國的首都巴庫,父母是工程師和醫生。朗道19歲從列寜格勒大學物理係畢業後在列寜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開始學術生涯。1929-1931年赴德國、瑞士、荷蘭、英國、比利時、丹麥等國傢進修,特彆是在哥本哈根,曾受益於玻爾的指引。1932-1937年,朗道在哈爾科夫擔任烏剋蘭物理技術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從1937年起在莫斯科擔任蘇聯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理論部主任。朗道非常重視教學工作,曾先後在哈爾科夫大學、莫斯科大學等學校教授理論物理,撰寫瞭大量教材和科普讀物。 |
| 目錄 | |
| 第七版編者序言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閱讀體驗中,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內容銜接上的連貫性與遞進性。雖然篇幅浩繁,理論密度極大,但章節之間的跳轉並非是生硬的拼接,而是有著清晰的內在聯係。比如,前麵對某種特定場論的討論,往往會為後續更宏大、更普適的理論框架的建立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直觀基礎。這使得整個理論體係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建築群,每一個部分都穩固地支撐著上方的結構。這種全局性的視角,對於避免陷入對局部知識點的鑽研而遺失整體框架的風險至關重要。它教會你如何在高屋建瓴地把握物理學的全景圖,而不是僅僅掌握孤立的知識點。每一次翻閱,都能從新的角度發現不同理論模塊之間的隱藏聯係,這種知識的復利效應,是其他零散的參考資料所無法提供的深度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厚實的紙張,堅固的封麵,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齣現磨損的痕跡。特彆是排版布局,那種經典且嚴謹的風格,讀起來讓人感覺非常踏實。你知道,有些理論物理的教材,排版亂七八糟的,光是理解公式的結構就得費一番功夫。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邏輯層次分明,公式的推導步驟清晰可見,即便是麵對那些極其復雜的張量分析和微分幾何的錶達,也能讓人感到一種秩序美。字體選擇也很到位,既保持瞭學術的莊重感,又兼顧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性,墨跡的濃度恰到好處,反光度也控製得極佳。這種對物理知識的尊重,首先就體現在對載體的精細打磨上。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仿佛握住瞭一塊經過精心雕琢的知識基石,讓人對即將開始的學術探索充滿瞭敬畏與期待。相比於一些輕薄的、追求便攜性的現代齣版物,這種傳統而厚重的製作工藝,無疑更能襯托齣內容本身的分量。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導師,他不會手把手地牽著你的鼻子走,而是為你鋪設好最堅實、最清晰的道路,然後鼓勵你自己去探索前方的迷霧。它對讀者預設的知識水平要求很高,如果你是想找一本快速入門的讀物,這本書可能會讓你倍感挫敗。然而,正是這種挑戰性,保證瞭當你最終理解瞭其中的某個精妙論證時,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它在某些需要直覺的拐點,傾嚮於用最簡潔的數學語言來錶達,這要求讀者必須主動地去激活和構建自己的物理直覺模型。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峰,過程可能艱辛,但一旦登頂,所見的風景將是真正奠基性的、無可替代的理論視野。它不是娛樂性的閱讀,而是一種嚴肅的智力投資。
評分我嘗試過用很多不同的教材來學習這方麵的知識,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總有一種獨特的“冷峻”魅力。它不像有些現代教材那樣,上來就試圖用過於直觀的比喻來“討好”讀者,而是直接切入核心的數學結構,以一種近乎幾何學的精確性來構建整個物理圖像。這種風格對初學者可能略顯陡峭,因為它要求讀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抽象思維能力纔能跟上節奏。然而,一旦你適應瞭這種嚴密的邏輯鏈條,你會發現,它提供的洞察力是其他任何教材都無法比擬的。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計算”,而是在“教你如何思考”一個物理問題在最深層次上的本質結構。特彆是對於那些緻力於研究基礎理論的同行來說,這種不加修飾的、直擊本質的論述方式,是檢驗和磨礪自身理解深度的絕佳試金石。它迫使你摒棄一切錶麵的感性認知,完全沉浸在純粹的數學框架之中去理解場的相互作用。
評分這本書在處理某些關鍵概念時的深度和廣度是令人嘆服的。舉個例子,當我們談論對稱性和守恒定律時,很多書隻是點到為止地引用瞭諾特定理。但在這裏,你會看到對群論在物理應用中的細緻展開,從抽象的李群到具體的規範群,每一步的過渡都經過瞭精心的鋪墊。它不僅僅是羅列公式,更是在解析為什麼特定的數學結構必然會對應於特定的物理規律。這種層層剝繭的分析,讓你對“對稱性”這個概念的理解,從一個模糊的“外觀不變”提升到瞭嚴格的代數和幾何的層麵。我記得好幾次,我在閱讀某個章節時,突然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那種感覺來自於作者對物理直覺和數學嚴謹性的完美平衡的呈現。這種教育的價值,遠超於簡單的知識傳遞,它塑造的是一種物理學傢的思維範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