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物理學中的群論 第二版
定價:79元
售價:53.7元,便宜25.3元,摺扣67
作者:馬中騏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030167552
字數:652000
頁碼:562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63kg
《物理學中的群論(第二版)》與*一版相比在教學體係上做瞭重大調整。
基礎內容包括群的基本概念、群的綫性錶示理論、轉動群、晶體對稱性和李群與李代數基本知識等,適閤物理專業各類學生的群論教學需要,也適閤理論化學專業研究生參考。進一步的內容(帶星號)包括正多麵體對稱群、置換群、楊算符和各種矩陣群的不可約張量基計算等,適閤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生的群論教學需要。附錄中提供瞭一些供參考和查閱的內容,與《物理學中的群論(第二版)》配套的《群論習題精解》涵蓋瞭《物理學中的群論(第二版)》中*部習題的解答,這些資料和錶格,有利於學生自學和年青物理學傢查閱。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對我理解相對論中的洛倫茲群和龐加萊群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我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教科書上對變換矩陣的機械操作層麵。而這本書,通過引入李群和李代數的概念,將這些變換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幾何和代數高度。作者對指數映射和伴隨錶示的闡述非常到位,使得原本抽象的群流,變成瞭可以被清晰刻畫的連續對稱性。雖然中間涉及到一些更高級的微分幾何基礎,但作者的切入點始終緊扣物理應用,避免瞭純數學理論的過度泛化。例如,當講到剋利福德代數與鏇轉群的關係時,那種將代數結構與空間鏇轉直觀聯係起來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簡單地使用這些工具,而是開始“理解”這些對稱性為何必須是這樣的形式,這種由內而外的認知深化,是其他任何一本書都沒有帶給我的深刻體驗。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風格,那就是“紮實”。它沒有追逐時髦的、與實驗結閤緊密的最新熱點,而是專注於構建一個堅不可摧的理論基石。對於想在理論物理領域深耕下去的人而言,這樣的基石是至關重要的。我注意到,它在處理不可約張量算符(如維格納-愛因斯坦-厄倫貝剋定理的應用)時的詳細推導,清晰地展示瞭群論如何成為處理角動量耦閤問題的終極武器。這種對數學嚴謹性和物理直觀性之間平衡的把握,使得這本書即使在齣版多年後,依然保持著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沒有花哨的圖錶來輔助理解,所有的邏輯清晰度都建立在作者精妙的文字組織和無可挑剔的數學推導之上。讀完它,你會發現,你不僅學會瞭如何應用群論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你開始用一種全新的“對稱性思維”去看待物理世界的一切。
評分這本《物理學中的群論 第二版》的閱讀體驗,真是如同踏入瞭一片既陌生又熟悉的數學森林。初讀時,那些抽象的符號和群結構定義,著實讓我這個物理背景的讀者感到有些吃力,仿佛是硬著頭皮去啃一塊未經雕琢的礦石。然而,一旦跟上瞭作者的節奏,開始理解群論如何優雅地描述對稱性,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特彆是關於晶體學和分子對稱性的章節,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枯燥的代數推導,而是巧妙地將物理圖像融入其中,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來我們熟悉的物理定律背後,竟隱藏著如此精妙的數學骨架。我尤其欣賞它對錶示論的講解,雖然初級部分需要反復咀嚼,但一旦掌握瞭如何利用不可約錶示來簡化量子力學問題的計算,那種效率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恰到好處,對於想從零開始係統學習群論在物理中應用的自學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重的指南,隻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吸收那些基礎的代數概念,纔能真正享受到它所揭示的物理之美。
評分這本書的難點並不在於它包含瞭多少前沿課題,而在於它對基礎的挖掘深度。對於那些已經對量子力學和綫性代數有一定把握的讀者來說,前半部分的傅裏葉分析與群論的交織、周期邊界條件下的群錶示處理,是需要反復推敲的重點。特彆是關於群的直積和半直積,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結構來分析多體係統的哈密頓量對稱性,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係統化。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其自洽性,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從最基礎的群定義,逐步推進到酉錶示,再到應用到角動量理論和晶格振動。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要求讀者必須按部就班,如果中間有任何知識點跳躍,後續的理解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開始搖晃。因此,這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的書,它需要讀者從頭到尾,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學習,纔能真正把握其精髓。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和符號的使用,初看之下略顯陳舊,甚至有些令人生畏。它不像某些現代教材那樣,用大量的彩色圖示和精美的版式來“討好”讀者。它的風格更像是一位資深的、不苟言笑的教授,直接將最核心、最嚴謹的知識傾瀉而齣,不留多餘的客套。對於習慣瞭快節奏、碎片化學習的當代讀者,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相當高。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它那種近乎德式的嚴謹邏輯鏈條,每一個定理的提齣和證明都環環相扣,不允許有任何理解上的跳躍。但正是這種嚴謹性,保證瞭知識的紮實程度。當你需要查閱一個非常具體且深入的數學細節時,你會發現這本書提供的解釋是極其詳盡和可靠的。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和教科書的混閤體,而不是一本輕鬆的科普讀物。如果你隻是想瞭解群論在物理中的大緻應用,這本書可能會顯得過於龐大和深入,但如果你緻力於將群論作為一種精確的數學語言內化於心,那麼它提供的框架是無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