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茶味的初相 | 作者 | 李曙韻 |
| 定價 | 42.0元 | 齣版社 |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 ISBN | 9787569902914 | 齣版日期 | 2015-08-01 |
| 字數 | 100000 | 頁碼 | |
| 版次 | 2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茶味的初相是作者茶事美學首部麯,以茶人的第三隻眼嚮讀者展示瞭一個茶香濃鬱、寜靜祥和的世界。 |
| 作者簡介 | |
| 李曙韻,人澹如菊茶書院創辦者,第十屆颱北文化奬得主,同時也是一個事茶人,一個苦行者,以文字書寫茶之美、茶之境,以生命體悟茶之味、茶之髓。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1.知名茶文化學者,颱灣人澹如菊茶書院、北京茶傢十職創辦人李曙韻女士首部茶事專著,帶您以茶人的第三隻眼探究我們置身的世界,洗去心靈的疲憊與浮躁。 |
| 文摘 | |
| 茶之花 屬於茶人對花木的品味,置放在茶席或茶室的一角。 颱灣茶界耆老潘燕九先生,多年來茶席隻用一枝人造的姬百閤,概因老人傢悲天憫人,不忍為每一次的茶事而摺騰花草。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多處反對人工事花,尤指花道界用鐵絲矯正花枝形態,或用燭油滴點牡丹花心,或用熱水花枝,罔顧花的尊嚴。 對花人而言,茶花是可以獨立欣賞的作品,以花枝少、花頭小、花色雅、花品清、花器秀為準則。 對茶人來說,技術隻為輔佐花型,更嚴格來說,掌握技法後應學習放下,重新將眼光放迴自然界的秩序上。傳統插花為固定花型而用的劍山,在茶席上應避免使用。碗型或皿型的花器常與茶席上的器型相近,不易創造層次感。文房雅玩的小瓶,將摺枝花自然投入,很符閤茶花情趣。 日本茶室結構中有床龕一角,為茶室的精神角落,作茶花、掛軸、香閤陳設之用。平日茶人多親執花事,茶事中也有“花所望”之語,意指主人不自己插花而請客人代為發揮。唯客人離去前需將自己插的花撤下,包在白宣紙中置於床龕的一角。也就是茶花僅屬茶席間的花,茶事畢瞭,花亦非花瞭。 茶花所追求的是將花所持有的生命在瞬息間把握,很像禪宗活在當下的生命觀。故茶席的花隻要在茶事進行時三兩小時間,維持茶人所期待的生命狀態即可。是以像春日盛開的山茶、夏日的蓮、鞦日的楓、鼕日的梅,都是茶室花品的代錶。 近年來颱灣茶人為響應環保,多祟尚自然的盆栽,擺在茶席上,成瞭案頭的活山水。屠隆在《考盤餘事》中寫道:“春之芳蘭,夏之夜閤黃香萱,鞦之黃密矮菊,鼕之短葉水仙、美人蕉,佑以靈芝,盛諸古盆,傍立小巧奇石一塊,架以珠幾,清標雅質,疏朗不繁,玉立亭亭,儼若隱人君子,清素逼人” 盆栽的意趣在於將自然的山水濃縮在咫尺的盆器中,藉景入室,寓情於天地山川之間。民初文人周瘦鵑熱愛梅花,園有梅屋、梅丘,也培育瞭不少盆梅,尤其偏愛古乾虯枝的綠梅。而文人審美趣味奇的當屬《影梅庵憶語》的作者冒闢疆,他主張隔著屏障點著翠燭欣賞花影,為後進入劇場為茶會做造景時,提供瞭很好的靈感。 我習花多年也曾從事教學數載,曾在茶花的形式上力求創新。我以為花器與花本應視為創作的一體,不可切割。尤其在茶花器上,理應與茶器具同調。多年前嘗選用燒水焙茶用的大木炭,將花插入蘭花吸管中再埋入炭縫,以炭作為茶花器。齣國布置茶席時,常攜帶自然造型的枯木塊,可隨時隨地搭配在地的青苔花木。 我平日選用的花類不多,除瞭梅蘭竹菊四君子,大多以白為主調。曾在夏天的劇場茶會用瞭五十盆白荷,鼕日的茶會用瞭七株老白梅,春日茶會在劇場裏植瞭近百棵六米高的桂竹,後以一樹八米高的枯木為華山茶會劃下句點。 這兩年來因考量水資源的匱乏,鮮少從事大型花木布場活動,愈發能體會小盆山水的靈性。茶書院的小植栽多來自於黃淑女和餘舜德兩位綠手指,在近年的茶席上,十分引人注目。書院的同學也開始嘗試為自己日常的茶席植養些花草,像對待無聲的寵物,得定時定量給予修剪照顧,很符閤茶人的修行。 偶爾途經茶區在郊野中得到靈感,迴到茶室不妨找隻古拙的容器,用幾枝草花來個寫意插,添增茶室的季節感。 我想,草木在天地間自然蘊藉,能提醒茶人隨時保有謙衝的姿態,畢竟人生寄世,轉眼攸忽而過,有時還不如一株小草自在自得。 …… |
| 序言 | |
《茶味的初相》這本書,單是書名就足夠勾起我的好奇心。李曙韻這個名字,在我接觸到的許多關於文化和藝術的場閤中,總是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更是我心目中齣版界的一股清流,總能帶來一些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作品。我預感,這本關於“茶味的初相”的書,定然是李曙韻老師傾注瞭大量心血的成果。我期待它不僅僅是關於茶的知識百科,更能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傳遞,一種美學觀念的分享。我想象著,書中會包含作者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茶文化的獨到見解,甚至可能穿插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趣聞。我尤其好奇“初相”這個詞,它似乎預示著一種最初的、純粹的、帶著驚艷感的美好體驗。它可能是指第一次品嘗到某種令人難忘的茶,也可能是指在茶的世界裏,初次領悟到的某種深刻道理。無論如何,我深信,這本書將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禪意與詩意的茶的世界,讓我感受到茶與人、茶與心、茶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它或許會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一個安靜的陪伴,一個可以隨時從中汲取靈感和慰藉的源泉。
評分《茶味的初相》這個書名,仿佛一首婉約的詩,自帶一種淡雅的香氣,吸引著我想要去探究。李曙韻的名字,在我腦海中一直與精緻、內斂、充滿東方韻味的茶道生活聯係在一起。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的齣品,則總讓我對其品質充滿信心,無論是內容的深度還是裝幀的質感,都讓人覺得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書籍。我猜想,這本書絕不會是一本簡單的茶譜,而更可能是一次心靈的旅程。或許,作者會通過描述品茗時的場景,勾勒齣不同季節、不同心境下的茶的況味,引導讀者去體會茶與自然的對話,茶與心靈的交流。我特彆喜歡“初相”這個詞,它不僅僅指初次品嘗的滋味,更可能是一種初見的驚艷,一種頓悟的時刻,一種對生命本真的迴歸。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那些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顫的瞬間,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超越物質享受的精神升華。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茶的知識,更可能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啓迪,一種對內心平靜的追求。
評分我最近在書架上注意到一本名為《茶味的初相》的書,作者是李曙韻,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齣版。僅憑書名,我就被深深吸引,總覺得這四個字承載著一段關於相遇、關於初識的美好。我一直對茶文化有濃厚的興趣,而李曙韻這個名字,在我看來,早已成為中國茶道領域的一個符號,代錶著專業、品味和傳承。所以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它一定蘊含著作者對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我設想,書中或許會細緻地描繪不同種類的茶葉,從茶葉的生長環境,到采摘、製作工藝,再到衝泡品飲的每一個細節,都會被作者用詩意的語言娓娓道來。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講述茶背後的人文故事,那些與茶相關的曆史、傳說、詩詞歌賦,甚至是茶在人們生活中的情感寄托。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茶的內涵,不僅僅是口舌之味,更能觸及心靈的深處。它或許會像一杯醇厚的普洱,越品越有味,越讀越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
評分這本《茶味的初相》初讀便被這書名吸引,總覺得它飽含著一種溫潤的、初遇的美好。李曙韻這個名字,在我印象裏是與茶藝、與東方美學緊密相連的。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齣品,也預示著這是一本有分量的、值得細細品讀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帶領我穿越時空的壁壘,去感受古人品茶的雅趣,去理解茶在中華文化中那份深沉的根基。我猜想,書中或許會有關於茶的起源、不同茶種的特性、衝泡的講究,甚至茶與文人雅士、與日常生活的情感連接。我想象著,當翻開書頁,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應當是茶的清香,是淡泊寜靜的心境,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哲學思考。也許,它會教我如何在一杯茶中尋覓生活的詩意,如何在繁忙的都市中尋得片刻的安寜。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茶的書,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內在世界、通往曆史深處、通往生活本真的窗。我渴望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被這“茶味的初相”所浸潤,洗滌心靈的塵埃,重拾那份久違的純粹與寜靜。
評分拿到《茶味的初相》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翻開,而是先端詳瞭一下它的封麵和裝幀。時代華文書局一貫的齣版風格,總能給人一種沉靜而有質感的感覺。李曙韻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溫婉而有力量的韻味。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絕非流於錶麵的茶飲知識介紹,而是更深入地探討茶背後的文化、曆史以及人文關懷。或許,作者會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切入,比如,將茶的滋味與人生階段、情感體驗相聯係,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初相”時的悸動與感悟。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手捧此書,耳畔是潺潺流水聲,鼻尖縈繞著淡淡的茶香,然後,隨著文字的展開,我仿佛置身於某個古老的茶館,聽老茶客講述著茶的故事,或是跟隨作者的腳步,探訪那些隱藏在山野間的茶園。我想,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忽略的、但卻無比重要的生活細節。它不是一本速食讀物,而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醇茶,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發現和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