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叶曼说净土三经
原价:12.00元
作者:叶曼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801239723
字数:70000
页码:1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净土宗的基本三经,因为念佛法门成为净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所以《阿弥陀经》为世所重。古来大德对于本经解说者很多,不过多数是文言文,引经据典,有些比原 |经还更难了解。作者叶曼大师用现代口语讲述,为的是使修净土者,知道念佛法门的出处,想要研究净土宗者不要把《阿弥陀经》看作是一部迷信的经典。
目录
序
《佛说无王寿经》
《佛说观无二寿经》
《佛说阿弥陀经》
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道安大师与慧远大师
如是我闻
祗树给孤独园
大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
诸大弟子
诸大菩萨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目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七宝池、八功德水
池中莲花微妙香洁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众鸟演唱妙法
彼佛寿命无量
众生生者皆是阿蜱跋致
一生补处
不可以少福德因缘
七日念佛一心不乱
诸佛护念
当发愿往生彼国
于五浊恶世说难信之法
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静思堂佛学问答
作者介绍
叶曼,本名刘世纶,祖籍中国湖南省,1914年生,现年95岁,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1935年胡适先生亲点探花,就读于北大法学院经济系。
叶曼早年辗转世界各地25年,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至今研学佛教、道家、儒家数十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等大德,屡有所得。60、70年代,为传播儒、道、佛三大文化,成立“文贤学会”和“文贤书院”。
1990年,叶曼往来台湾、香港、新家坡、美国等地,共筹得32万美金善款。其中30万美金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其余2万美金捐作云南、贵州等地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13所文贤希望小学。
叶曼著述丰硕,著作有传统文化类9部、社会问题类22部、佛学基础类29部、讲经开示类9部,著作集锦9部,先后在台湾和西方出版发行,广受好评,影响巨大。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的匠心独运,它显然不是那种简单地将三部经典(《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学术汇编,而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多维体验馆”。作者似乎非常注重从不同角度切入,以保证读者对净土法门核心思想的理解能够层层递进,立体饱满。比如,它可能先从宏大的世界观和教义基础入手建立整体框架,紧接着就迅速转入到实践层面,详细论述了念佛法门的具体操作细节和心境调整,这种“先知晓,后践行”的布局,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更妙的是,书中似乎还穿插了大量古代高僧大德的修行小故事和个人体悟,这些“鲜活的案例”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温度,让读者在阅读理论时,能清晰地看到这些法门在真实修行中是如何被应用和验证的。整体来看,这种编排方式有效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且充满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闭环。
评分从专业性角度评估,这本书的严谨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巧妙地将严谨性隐藏在了流畅的叙述之下。很多关于佛法传承和历史背景的考证部分,作者处理得非常细致,引用的典籍和注释都显得有根有据,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基础。然而,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它似乎并没有停留在对古代经典的“复述”层面,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对现代人心灵困境的深刻洞察。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疏导者,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现代人面对生活压力、身份焦虑和生死问题时的那种内在挣扎,然后将净土法门的教义,比如“带业往生”的慈悲或“一念相应求”的确定性,精准地锚定到这些痛点上,给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心灵慰藉和方向感。这种将传统智慧与当下现实的无缝对接,让这本书超越了简单的宗教读物范畴,具备了更广阔的人文关怀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禅定感”,这在很多同类型的辅导读物中是很难得的特质。它的语言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段落长短错落有致,避免了长时间的文字轰炸带来的疲劳感。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小小的“心境重置”。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涉及境界提升的内容时,所使用的词汇非常微妙,既不失佛法的庄重,又避免了过于直白和夸张的描述,而是倾向于使用一种暗示性的、引导性的语言,比如“如是观想”、“心念清净时”等等。这种含蓄的处理方式,反而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想象力和自我体悟的空间,让读者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灌输,而是在与作者共同探索一个内在的境界。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心绪得到了极大的平复,仿佛在喧嚣的闹市中,获得了一处可以安放自己疲惫心灵的宁静角落,这对于一本引导修行的书籍来说,是最高的赞誉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素雅的米黄色纸张,触感温润而厚实,让人一上手就有种沉静下来的感觉。字体排版上,主标题“净土三经”几个大字采用了略带古朴的宋体,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清晰度,排版师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装帧的侧边,我注意到他们使用了较为精细的布脊设计,虽然是平装本,但拿在手里却有种精装书的庄重感,这对于一本探讨佛教经典的著作来说,是非常恰当的基调设定。内页的纸张选择了偏暖色调的道林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负担明显减轻了不少,墨色过渡自然,没有出现任何洇墨的现象,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细节处理。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本的开本适中,既方便携带,又能保证阅读时的视野舒展,翻页时的阻尼感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本被精心对待过的书,它的物理形态本身就在向读者传递一种尊重和庄重感,让人在正式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接下来的精神旅程充满了期待。
评分初读这本介绍净土法门的著作,最直接的感受是作者在文字运用上的那种克制与精准,完全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读起来非常“接地气”。他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将那些听起来玄奥无比的佛法概念,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的语言框架巧妙地重新构建起来。比如在阐述“信、愿、行”这三大要素时,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说教式的语气,而是穿插了一些极具生活气息的譬喻,像是老农盼望丰收的期盼,或者游子思归的迫切心情,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历史典故时的叙事节奏,他懂得在适当的地方停顿,留白给读者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倾泻信息量,这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经文解析,变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故事会。这种行文风格,对于刚刚接触净土法门,或者对佛教经典抱有敬畏但又担心晦涩难懂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提供了一个既严肃又亲切的入门通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