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孩子的行動力: 11種執行力訓練, 輕鬆搞定聰明又散漫的孩子 (1-13歲適用)

教出孩子的行動力: 11種執行力訓練, 輕鬆搞定聰明又散漫的孩子 (1-13歲適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佩格.道森/ 理查.奎爾 Peg Dawson/ Richard Guare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童教育
  • 执行力
  • 行动力
  • 专注力
  • 习惯养成
  • 亲子关系
  • 1-13岁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3840763
商品编码:16075505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5-07-08
页数:38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心理學家、行為分析師設計
1~13歲孩子適用!全方位11項執行力訓練計畫!
執行力=生活能力╳學習力╳解決問題能力╳夢想實踐能力
執行力訓練計畫=大腦反應機制的模擬訓練

◎盤踞AMAZON教養類排行榜第1名的經典巨作
◎市面上第1本針對1~13歲孩子「行動力」訓練教養專書

你家孩子有這些「特質」嗎?

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太散漫了?(散漫的點太多,需細分)
孩子老是叫不動(任務展開力弱),做事拖拖拉拉?(時間管理差)
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持續專注力低),分心是誰的錯?(反應抑制力差)
孩子的情緒控制力差、組織力太弱、堅持力不夠?

其實,孩子的執行能力跟兒童大腦發展息息相關
父母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孩子的執行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父母「剛剛好的支持」迳讓孩子自己跨越障礙迳累積成功經驗迳真正建立自信心

【兒童大腦11項執行力發展四階段】
˙5~6個月 開始發展:ˇ工作記憶力
˙6~12個月 開始發展:ˇ反應抑制力 ˇ持續專注力 ˇ情緒控制力
˙1~2歲 開始發展:ˇ變通力
˙學齡前~小學低年級陸續發展:ˇ任務啟動 ˇ組織力 ˇ時間管理力 ˇ目標堅持力 ˇ優先順序規畫力 ˇ後設認知力

【四階段兒童執行能力評量表&執行能力訓練計畫】
──配合兒童大腦發展,針對不同年齡層,訓練計畫分四階段:
(1)學齡前、(2)幼稚園~小二、(3)小三~小五、(4)小六~國中。

常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很聰明,但怎麼這麼散漫呢?」「我的孩子明明反應很快,做事卻總是落後別人,問題到底在哪裡?」許多資質不錯的孩子,卻因為缺乏執行能力,總是表現不如預期。
  
然而,只有聰明還不夠!根據兒童發展最新研究顯示,很多有能力的孩子,都出現「執行能力」不足的情形。本書教你用一些簡單的表格和評量,找出孩子的強項、弱項;運用有效的活動和技巧,提升孩子的執行能力,解決日常生活的大小事。
  
在孩子大腦執行能力正在發展的階段,需要先借父母的大腦給孩子,善用各種方法帶領孩子建立執行能力──將父母的提醒引導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孩子的生活才會愈來愈條理分明,愈來愈能獨立自主,並建立自信心,累積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面對未來挑戰,才能駕輕就熟。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佩格.道森博士(Peg Dawson, EdD)
美國新罕布夏州樸茲茅斯(Portsmouth, New Hampshire)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The Center for Learning and Attention Disorders) 的心理學家;為全美學校心理輔導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以及國際學校心理學協會(Intern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的前任主席,並曾獲得全美學校心理輔導師協會終身成就獎的殊榮。

理查.奎爾博士(Richard Guare, PhD)
神經心理學家暨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主任。其研究和著作主要偏重在學習與專注力困難以及神經障礙的了解和治療。奎爾博士擁有行為分析師資格,經常為各大學校和機構提供諮詢服務。

■譯者簡介

胡玉立
長期浸淫文字領域,喜歡為兒童朗讀繪本;兼事翻譯,譯有多本與親子教育相關書籍。現旅居加拿大,持續投身新聞媒體工作。

黃怡芳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系畢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主修市場行銷學,曾任職於外商科技及資產管理公司。譯作包括《葛拉漢永恆的投資智慧》、《川普、清崎點石成金》、《2秒優勢力》、《談判游擊戰術》、《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等書。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張正芬
作家、老師、教育者/李崇建

目录

前言 從小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學會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第一部 為什麼我的孩子聰明又散漫? 
目標:釐清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幫助?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第1章 聰明的孩子怎麼會變得這麼散漫?
第2章 辨別孩子的強項和弱項,發現孩子需要協助的地方
第3章 了解父母與孩子執行能力的強弱項關係,才能找出合作的方式
第4章 依孩子的能力克服障礙,完成任務!

第二部 奠定孩子思考習慣的十大原則與三大法門
目標:從調整環境開始,一一拔除讓孩子散漫的因子!

第5章 把握改善孩子執行能力的十大原則
第6章 第一法門:幫孩子調整環境──A前因(Antecedent)
第7章 第二法門:直接教導孩子執行的技能──B行為(Behavior)
第8章 第三法門:激勵孩子學習運用執行能力──C後果(Consequence)

第三部 11種執行力訓練應用 
目標:從最常見的問題,歸納11種執行力訓練,各個擊破孩子的散漫態度!

第9章 事先規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10章 教導孩子完成日常大小事的現成計畫 (20個父母最頭痛的問題) 
1.起床後的準備工作/2.整理房間/3.收拾個人物品/4.完成家事/5.才藝練習進度
6.就寢時間/7.整理書桌/8.回家作業/9.管理開放式任務/10.長期計畫
11.撰寫報告/12.準備考試/13.管理耗費心神的任務/14.整理筆記或作業/15.學習控制脾氣
16.學習控制衝動行為/17.學習管理焦慮/18.學習應付計畫的變動/19.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哭/20.學習解決問題
第11章 建立反應抑制力 
第12章 提升工作記憶力 
第13章 改善情緒控制力 
第14章 強化持續專注力 
第15章 學習任務啟動力 
第16章 磨練優先順序規畫力 
第17章 培養組織力 
第18章 灌輸時間管理力 
第19章 鼓勵變通力 
第20章 提高目標堅持力 
第21章 養成後設認知力 
第22章 若父母的指導失效,該怎麼辦? 
第23章 採非對立的方法, 與校方攜手合作 
第24章 支持、鼓勵與愛,和孩子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

後記
培养专注与自律: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实战指南 本书聚焦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龄前及小学阶段(1-13岁)儿童的核心执行力、自我管理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力、如何保持专注、如何克服拖延与分心,已成为决定孩子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书摒弃空泛的说教,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策略和工具,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构建一个支持孩子成长的环境,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 第一部分:理解执行力的基石——从大脑发育到环境塑造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儿童执行力发展的神经科学基础,并解析了外部环境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执行力的大脑地图:学龄期前额叶皮层的发展规律 本章首先介绍了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 EF)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或称为思维转换能力)和抑制控制(或称为自我控制)。针对1至13岁不同年龄段的大脑发展特点,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EF能力如何萌芽、发展及成熟。例如,3-5岁的孩子如何开始学习“等待”和“延迟满足”;小学阶段的孩子如何逐步建立复杂任务的规划能力。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观察指标,帮助家长识别孩子在工作记忆、计划制定和冲动控制上的具体优势与短板。重点分析了哪些日常活动(如搭积木、角色扮演、简单的家务)能够有效刺激这些关键脑区的发展。 第二章:构建“助力”而非“阻碍”的家庭生态 家庭环境是孩子执行力的第一所“学校”。本章强调了家庭结构、亲子互动模式对孩子自律性培养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分析了过度干预(直升机式养育)与完全放任(疏离式养育)如何分别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和责任感。书中提出了“结构化自由”的养育理念,即提供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同时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探索和选择。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一致性的、非情绪化的管教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对“承诺”的理解和尊重。此外,还探讨了数字设备使用与执行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平衡屏幕时间和专注力训练的实用框架。 第三章:情绪调节与行动力:处理挫败感的“安全阀” 执行力并非单纯的智力表现,它深受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孩子面对困难任务感到焦虑、沮丧或愤怒时,往往会选择逃避或放弃。本章侧重于教会孩子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引入了“情绪命名法”和“冷静角”的建立,帮助孩子在情绪高涨时学会自我平复。书中提供了引导孩子进行“情绪复盘”的技巧,将失败视为学习数据而非个人缺陷,从而建立更具韧性的行动模式。学会处理负面情绪,是保证孩子能够持续投入学习和任务的内在动力保障。 第二部分:实战策略——构建清晰的目标与高效的执行流程 本部分将理论转化为操作层面的工具箱,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在“开始做”、“持续做”和“完成”过程中的常见障碍。 第四章:从模糊到清晰:目标分解与视觉化管理 散漫的孩子往往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本章的核心是“化整为零”的艺术。我们介绍了多种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目标分解技术,例如,使用“任务瀑布流”来拆解一个大项目(如准备生日派对或完成科学报告),或使用“三步走策略”来处理日常作业。重点讲解了“视觉化时间表”和“看板系统”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和任务进度的追踪上的应用。这些工具不仅能帮助孩子看到全局,更能让他们清晰地感知到每一步小胜利带来的成就感,从而驱动下一步的行动。 第五章:对抗分心:专注力的“刻意练习”方案 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肌肉。本章提供了多套针对性的、游戏化的专注力训练活动。这些活动设计旨在逐步延长孩子的“无干扰时间窗口”。我们区分了“外部干扰”(如噪音、通知)和“内部干扰”(如走神、反刍思维)。对于外部干扰,我们指导家长如何设置“专注区”并使用白噪音或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简化版);对于内部干扰,我们引入了“思绪暂停卡”和“正念呼吸法”的小练习,帮助孩子在思绪飘走时,温和地将其拉回当前任务。 第六章:启动障碍的破冰术:克服拖延的“五分钟法则” 拖延往往是完美主义、恐惧失败或任务艰巨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章专注于“启动”这个最困难的环节。我们引入了“五分钟法则”(先做五分钟,再决定是否继续),并通过一系列“微型任务”设计,降低任务的启动门槛。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环境提示法”,即通过改变物理环境(如整理书桌、准备好所有材料)来暗示大脑“现在是工作时间”。本章也深入分析了奖励机制的设计,强调内部奖励(如掌握感)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如何谨慎使用外部奖励以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指南。 第三部分:内在驱动力与长期养成——培养自驱型学习者 执行力只有融入孩子的自我认知,才能形成长期的习惯。本部分关注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豪感以及终身学习的动力。 第七章:从“被要求”到“想去做”:培养内在责任感 真正的执行力源于责任感——对自己承诺的负责。本章阐述了如何将“外部要求”逐渐转化为“内在责任”。这涉及将日常任务(如整理房间、准备书包)从家长的“指派任务”转化为孩子自己“拥有的责任区”。我们探讨了“契约式任务分配”的有效实践,即让孩子参与到规则和后果的制定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体验到行动与结果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从而内化责任感。 第八章:构建“能力感”:正面反馈的精准投放艺术 散漫的孩子往往因为多次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他们需要的是精准、有效的正面反馈。本章强调了“努力过程”而非“最终结果”的表扬的重要性。我们教授家长如何进行“描述性赞美”(Specific Praise),例如,不说“你真棒”,而说“我注意到你花了十分钟重新检查了数学题的单位,这显示了你非常细心”。这种反馈强化了孩子采取有效策略的行为,而非仅仅依靠运气或天赋。书中还提供了“错误日志”的记录方法,帮助孩子将每一次失误都转化为改进行动的依据。 第九章:时间管理的高阶应用:规划“做减法”的智慧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任务复杂度和时间压力增加。本章教授孩子如何进行优先级排序,学会对不重要的事情说“不”。我们引入了基于“重要性/紧急性”的四象限简化模型,帮助孩子识别哪些活动是在“浪费时间”或“消耗精力”的。重点指导如何为深度工作(Deep Work)预留整块时间,并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在课外活动、社交和学习任务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执行力能够服务于长期的人生目标。 第十章:将习惯固化:最小阻力路径与触发机制 本章聚焦于习惯养成科学。我们采用詹姆斯·克利尔的“习惯养成回路”理论(提示-渴望-回应-奖励),结合儿童心理学进行实操化。书中提供了大量针对“晨间习惯”、“晚间就寝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触发点”设计案例。例如,将“阅读一页书”与“喝完睡前牛奶”绑定,形成强大的提示链。核心理念是:让好习惯的启动变得极度容易(最小阻力路径),让坏习惯的启动变得极度困难。 第十一章:亲子合作模式:从监督者到赋能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无需外部驱动、能够自我驱动的孩子。本章探讨了家长角色的转变:如何逐步从“任务监督者”转变为“策略教练”和“资源提供者”。我们提供了“退出策略”的制定蓝图,规划了在不同年龄段(如10岁、12岁、13岁)应逐步撤销哪些帮助,赋予孩子更多自主决策权。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权力下放”,孩子真正体会到行动的掌控感,从而将外在的执行力转化为坚不可摧的内在自律。 本书旨在为家长提供一套全面、人性化且科学支撑的执行力培养蓝图,帮助您的孩子在充满挑战的成长道路上,建立起驾驭自我、实现潜能的强大驱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为我儿子那“慢吞吞”的行动力而苦恼。他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但想法总是停留在脑海里,很难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就好像一个精美的引擎,却始终无法启动。《教出孩子的行動力》这本书,仿佛为我提供了一把解锁孩子潜能的金钥匙。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习惯养成”的论述,它不是让你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微小的、可执行的步骤,慢慢培养孩子的执行习惯。我尝试了书中的“晨间例行事项”和“睡前回顾”的建议,每天让孩子按照固定的流程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比如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起初孩子有些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早上的时间,还让他更有条理。书里还提到了“环境设置”对孩子执行力的影响,我根据书中的建议,重新布置了他的学习区域,减少了干扰,增加了激励性的元素,比如一些关于目标的小海报。这些小小的改变,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专注力提高了不少,也更愿意主动去完成任务。

评分

不得不说,《教出孩子的行動力》这本书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焦虑的地方。我的小女儿才5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但同时也极其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导致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就已经开始关注下一个更吸引她的东西。这让我非常担心她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三心二意”的坏习惯。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力差背后的原因。书中的“可视化目标设定”和“碎片化任务拆解”的技巧,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我以前总是直接给出大目标,孩子觉得遥不可及,自然就失去了动力。现在我尝试着把一个大的阅读任务分解成每天读几页,并且用图画打卡的方式记录,孩子参与度立刻就高了。而且,书里强调的“情绪管理”和“正向反馈”的重要性,也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我以前可能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现在我学着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焦虑的母亲,而是一个有策略、有方法的教育者。

评分

在我看来,《教出孩子的行動力》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解决孩子“拖延症”的问题,它更是在构建一种积极、健康的亲子互动模式。《教出孩子的行動力》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赋能”的重要性。我的女儿,聪明伶俐,但总是在接受指令的时候显得心不在焉,好像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需要从“命令者”转变为“引导者”。书中的“选择权赋予”和“自主管理”的理念,让我开始尝试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比如,在完成家庭作业时,我不再强行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让她自己选择,让她体验到自己做决定的乐趣。我还在书里学到了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和支持孩子,而不是用批评和质疑去打压。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教”,更是让我如何“育”。它让我看到,培养孩子的行动力,其实是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

评分

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长,我深切体会到,教育孩子远不止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教出孩子的行動力》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的大儿子13岁,正是青春期叛逆的年纪,做什么事都觉得“烦”,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能让他直接放弃。这本书里的“延迟满足训练”和“责任分工”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他应该自觉承担责任,但这本书告诉我,这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我开始尝试着让他参与到家务的分工中,并且设定明确的奖惩机制,虽然刚开始有些阻力,但慢慢地,他开始意识到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就感。书里提出的“复盘式学习”,也让我意识到,孩子失败的原因不只是能力问题,更是缺乏对过程的反思。我开始引导他分析自己为什么没能完成任务,下次可以如何改进,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这本书的内容虽然不长,但每一点都直击痛点,而且提供的方法切实可行,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评分

这本《教出孩子的行動力》真是及时雨!我那个10岁的儿子,聪明是聪明,就是一到具体要做的事情上就磨磨蹭蹭,注意力总是飘忽不定。每次布置个小任务,都得我三催四请,弄得我们母子俩都心力交瘁。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散漫”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他们可能缺乏系统的行动力训练。书里讲的那些具体方法,比如“目标分解法”、“奖励机制”、“时间管理小技巧”等等,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在家里实践。特别是“兴趣驱动”那一章,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孩子不愿意做,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那个最能点燃他们内在动力的火花。我已经开始尝试根据书中的建议,将学习任务和他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让他自己规划一个主题小研究,然后用他喜欢的方式(比如做PPT或者拍个小视频)来呈现。效果很明显,他主动性提高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我手把手地催促。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没有空泛的理论,都是可以立刻上手操作的,让我这个新手妈妈觉得非常有信心。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