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大全: 從阿德勒到麥肯錫, 37個關鍵方法解決職場和生活難題

問題解決大全: 從阿德勒到麥肯錫, 37個關鍵方法解決職場和生活難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堀公俊 Kimitoshi Hori 著
图书标签:
  • 问题解决
  • 阿德勒
  • 麦肯锡
  • 职场
  • 生活
  • 方法论
  • 实用
  • 思维
  • 技巧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寶鼎出版社
ISBN:9789862485965
商品编码:16090579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6-10-05
页数:27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提供明確的案例,引導你看見問題核心。
2.將問題分門別類,同樣問題提供不同的解決方式。
3.將解決方式圖解X步驟化,幫助你快速突破難題,找到解決之道。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
「如果我們的工具只有槌子,很容易把每件事都當成釘子處理。」
無論商場上的難題、人生的煩惱,解決問題,你需要更多工具!
正面臨問題與困擾中的你,讀完這本實用的問題解決大全,
你將成為擁有很多工具、也懂得善加利用的解決問題達人!

加班成為公司常態、勤於拜訪客戶業績仍不見起色、與上司或同事溝通不良,這些問題在職場中層出不窮,你是否想過,無法解決問題的原因何在?

當我們習慣用經驗法則或直覺這把「槌子」處理所有問題時,肯定處處碰壁,挫折連連。專家告訴你,思考「為什麼」、找出「好方法」、積極「採取行動」,是你遇上麻煩事能否迎刃而解的關鍵!日本引導學權wei堀公俊,常年擔任企業、教育機構的顧問,為幫助你找到更「適用」的工具來處理各種棘手難題,除公開自己的經驗及方法外,另歸納出麥肯錫顧問常用的邏輯樹、阿德勒的正向心理學、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推崇的系統思考等三十七項各領域關鍵的解決問題方式,幫助你輕鬆、有效率地面對職場與生活上的大小難題。

將問題分成七大類,抽絲剝繭找對策

作者以實務經驗告訴我們,許多問題無法解決的關鍵,就是不知道如何「分類」。因此,他將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難題概分成七大類,以「邏輯樹」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運用「親和圖」分析問題背後的共同點;從「流程圖」中,看清無謂環節和拖垮整體的部分……帶你探索問題根源和因果關係、拆解步驟,並透過反思,直搗問題的核心,進而提供具體實踐方法,讓你輕鬆排除障礙,找到因應對策。

【案例1】為什麼存款總是沒增加
屬於找不出原因的問題→從解決理想與現實落差的分類中找方法→使用麥肯錫常用「邏輯樹法」的反覆推演,找出存款沒增加的問題根源!

【案例2】開會時提不出新企畫或好點子
屬於想不出解決點子的問題→從激發創意的分類中找方法→利用「組合思考法」將不相干的人事物結合,激盪出潛藏的妙點子。

【案例3】想有好業績卻沒動力跑業務
屬於有解決方案卻沒動力的問題→從正向思考的分類中找方法→活用阿德勒心理學中「認清目標後,勇於表現自我」的技巧,重新獲得向前衝的動力。

【案例4】經濟不景氣,想裁員減少虧損又擔心人才流失
屬於陷入兩難困境的問題→從消除雙方對立的分類找方法→透過彼得?聖吉提出的「系統思考」,從畫出「因果環路圖」逐步導出改變結構的好方法。

【案例5】團隊討論卻一直無法得出結論
屬於解決策略無法獲得所有人認同的問題→從改變整體系統的分類找方法→運用「世界咖啡館」方法,讓組織成員有更多機會交流想法與討論,促使全員達成共識。

應對策略不設限,朝解決問題大師之路邁進

要解決問題,除了找出原因、分析對策、具備不同工具之外,還必須依實際狀況和目的來思考,靈活應變,當遇上難題時,才能快速找到因應對策!

◎解決問題前,先看清問題根源
凡事先問:「為什麼」是解決問題*重要的步驟,透過思考問題發生的前因後果,深入引導出發生的原因,進而尋求根本的解決之道,這正是使用邏輯思考處理問題的*一步。

◎雙方僵持不下,不妨從「轉換認知」著手
跨部門處理問題時,常出現各持己見無法溝通的狀況,可採用「轉換認知」方法,先釐清問題發生時的人、事、時、地、物以還原「事實」,就能轉換認知,重新定義問題,看見解決的曙光。

◎避免團隊討論陷入困境,引導者是關鍵
引導者利用三大技巧:1.營造環境、2.理解與引導、3.整合與分享,並結合書中所介紹改變整體或產生創意的方法,如:世界咖啡館、設計思考、開放會議等方法,讓團體會議有效率並形成共識。

這是一本彙集各領域頂jian解決方法的工具書,以表格、圖解及實用案例,引導你運用邏輯思考與行動分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碰上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派上用場!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堀公俊
1960年出生於神戶市,大阪大學工學研究所畢。曾任職大型精密機器製造公司,從事商品開發與經營企劃的工作。1995年起,開始在組織改革、企業合併、教育訓練、社區、非營利組織等各領域及組織中從事引導者的活動。2003年與有志者一起成立日本引導者協會,擔任*一屆會長。目前透過研究會及演講活動,致力於引導學的普及化及啟蒙。

現任堀公俊事務所代表、顧問、日本引導協會成員。著作包括《 Facilitaion引導學》、《討論視覺的意見彙整圖》(以上有繁體中文版)、《問題解決ファシリテーター》(東洋経済新報社)、《チーム?ファシリテーション》(朝日新聞出版)。

■譯者簡介

李靜宜
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文字工作者,喜歡翻譯帶來的挑戰與樂趣!近期譯作有《食材保鮮這樣做》、《為工作寫讚美日記》、《氣氛力》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
找不出問題的真正原因時──使用解決理想與現實落差的方法

案例1 看不到終點的打地鼠遊戲

1邏輯樹……徹底找出原因
2親和圖法……找出隱藏的共同點
3流程圖……找出無謂的環節和拖垮整體的部分
4因果關係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
5反思……不重複同樣的錯誤
6標竿學習……向最佳實務學習


第2章
缺乏解決問題的靈感時──使用激發創意的方法

案例2 你是年輕人,有沒有什麼點子?

7自由聯想……不斷擴大發想範圍
8發展點子……細分後加以琢磨
9組合思考法……將不同元素組合起來
10類比思考……從其他事物得到靈感
11突破性思維……打破思考之牆
12設計思考……產生創新想法

第3章
擔心做錯選擇或判斷時──使用理性決策的方法

案例3為什麼總抽到下下籤?

13贊成與反對……從事情的正反兩面思考
14高低象限圖……選擇有效率的點子
15決策矩陣……找出最合理的選項
16決策樹……依期待的結果來判斷


第4章
缺乏解決問題的動力時──使用正向思考的方法

案例4 與會者連番遭受猛攻的業務會議

17焦點解決……聚焦於解決問題
18成長模式……朝著目標行動
19行為分析……利用反應來左右方向
20阿德勒心理學……認清目標,主動採取行動
21正向偏差……向身邊的例外學習
22肯定式探詢……統整優勢

第5章
當陷入兩難的困境時──使用消除雙方對立的方法

案例5 顧此就會失彼

23合作型談判法……思考雙贏的解決策略
24限制理論……跳出二元對立的陷阱
25釐清信念為何對立的方法……克服價值觀的差異
26系統思考……打破惡性循環的結構
27免疫地圖……戰勝自我防衛本能

第6章
當發生誤判問題或雙方對問題產生分歧時──使用轉換認知的方法

案例6 我做錯什麼了?

28假說思考……解決本質性的問題
29提問式會議……找出真正問題
30敘事分析……編造替代的故事
31喬哈利之窗……理解彼此的認知
32 ABC理論……粉碎非理性信念

第7章
當眾人意見不同時──使用改變整體系統的方法

案例7 你們是想毀了公司嗎?

33世界咖啡館……促成想法的異花授粉作用
34開放空間會議……主動參與問題的解決
35未來探索……描繪出超越利害關係的未來
36世界工作……解決紛爭,追求改革
37 U型理論……創造會出現的未來

第8章
嘗試解決問題──實踐七大類方法

案例8 這種狀況該使用哪一類方法?

1使用「解決理想與現實落差的方法」斬斷根源
2使用「激發創意的方法」找出特殊解決策略
3使用「理性決策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
4使用「正向思考的方法」提升幹勁
5使用「消除雙方對立的方法」脫離兩難困境
6使用「轉換認知的方法」消除煩惱
7使用「從整體系統著手的方法」讓團體達成共識!

結語
突破思维的边界:探寻智慧的源流与实践 本书并非汇集现成答案的工具箱,而是一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人类思维模式与问题解决底层逻辑的深度探索之作。它将带领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审视那些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方式的伟大思想体系,并聚焦于如何将这些宏大的哲学与心理学洞见,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我们探讨的重点,是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认知框架,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方法论,更要理解这些方法论背后的哲学根基——为什么某些解决路径在特定情境下会失效,而另一些则能带来根本性的突破。 第一部分:根源的追溯——人类心智的基石 本卷深入剖析了影响现代决策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几条核心思想脉络。我们从古代哲学的辩证思维出发,探究清晰逻辑的构建过程。这部分内容不涉及任何具体的商业模型或职场技巧,而是专注于认知的纯粹性: 1. 结构化思维的哲学基础: 探究古希腊逻辑学中“定义”与“演绎”的精妙之处。我们分析的是,如何通过精确的语言和概念界定,来消除歧义,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关乎如何从混沌的信息中提炼出核心要素,而不是如何应用特定的流程图。 2.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张力: 考察休谟、康德等思想家对知识来源的界定。理解“观察”的局限性,以及“先验知识”在构建假设时的作用。这部分旨在培养读者对信息来源的批判性审视能力,认识到所有“已知”都可能是特定时代或特定视角的产物。 3. 动机的深层驱动力解析: 转向对人类行为内在机制的探究。我们不讨论如何激励团队,而是审视个体驱动力的来源——那些根植于生存需求、社会联结和自我实现(超越了简单的工作满意度)的永恒主题。这要求我们从根本上理解“人为什么会行动”,而非“如何操纵行动”。 第二部分:视角与认知的重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关注如何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培养多维度的观察能力。这是一种关于“看”的艺术,而非“做”的技巧。 1. 现象学还原与情境的回归: 我们将研究现象学方法论,即如何剥离掉社会赋予对象的所有预设标签和价值判断,纯粹地回到事件本身。这对于理解一个“问题”的初始形态至关重要——问题本身常常被我们自身的期待和框架所扭曲。重点在于去污名化观察。 2. 符号学与意义的构建: 探讨语言、图像和符号在构建现实感知中的作用。理解一个文化或组织中,某些词汇是如何成为权力或障碍的象征。这是一种对“话语权”的分析,它揭示了我们所认为的“事实”往往是集体叙事的结果。 3. 概率思维的哲学辨析: 区别于统计学的应用,我们探讨的是如何以“不确定性”为常态来构建世界观。这涉及对贝叶斯推理的哲学基础的理解——如何根据新证据更新我们对世界的信念程度,以及如何面对“已知风险”与“未知风险”的根本差异。 第三部分:复杂系统的洞察与干预的伦理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视线投向宏观与动态的层面,探讨如何理解和介入那些相互关联的、具有反馈回路的复杂系统。 1. 涌现性(Emergence)的理解: 深入探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现象。我们分析的是,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局部互动如何导致全局模式的出现。这要求我们放弃对“单一原因”的执着,转而关注连接和反馈。 2. 系统的反馈机制与稳定性的探讨: 学习辨识正反馈循环(失控增长或衰退)和负反馈循环(自我修正与平衡)在不同系统中的表现。这并非教导读者绘制流程图,而是培养一种动态平衡的直觉,理解干预的力度与位置对系统长期状态的决定性影响。 3. 伦理的考量与长期后果的预测: 在探讨任何干预行为之前,我们必须面对行动的责任。这部分着重于长期主义的视角,探讨每一个“解决方案”在时间维度上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们关注的不是道德规范,而是干预行为的结构性责任,即每一次试图“解决”的行为本身如何重塑了未来的问题图景。 本书旨在提供的是一套深邃的思考工具,用以解构我们日常所见的“方法”,并从中提炼出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的普适性智慧。它邀请读者进行一次自我认知与世界观的深度重塑,而非简单地学习一套操作步骤。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其极高的“可迁移性”上。我最初是抱着解决工作上几个棘手项目管理的念头开始阅读的,但很快发现,书中的许多洞察,比如如何清晰地定义问题边界,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或者如何进行高效的决策树构建,完全可以无缝地迁移到家庭财务规划、人际关系冲突调解,甚至是个人健康管理上。作者似乎深谙不同领域底层逻辑的共通性,并通过精妙的例子将这些抽象的框架具象化。这种全方位的赋能感,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标注的“职场”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更高效、更智慧地“活在当下”的哲学指南,阅读体验极其丰富和充实。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着实让我眼前一亮,那种低调的专业感扑面而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有料的工具书。封面设计简洁有力,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黑白灰的配色方案凸显了主题的严肃性与实用性。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字迹清晰,排版疏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结构编排上的用心,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性极强。无论是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读者,还是希望系统梳理自己问题解决框架的职场老手,都能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或急需的部分。书中穿插的一些图表和示意图,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大大降低了理解复杂模型的门槛。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从外在的触感一直延伸到内在的阅读体验,无疑是为内容的高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光是翻阅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开始期待它内在的智慧结晶了。

评分

如果说市面上很多自助类书籍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那么这本书无疑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慢炖老火靓汤”。它不追求即时见效的虚假满足感,而是引导读者建立一套长期、可持续的解决问题的内功心法。我体会到,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和理性,没有过分煽情的语言,一切论述都建立在扎实的逻辑链条之上。这种冷静的分析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示范。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自己开始对“为什么会发生”比“如何快速消除它”更加感兴趣,这种深挖根源的习惯,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宝贵的馈赠。它改变了我对待“失败”和“困难”的态度,将它们视为需要系统性攻克的工程,而非需要逃避的负面情绪。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其广博的知识覆盖面和深刻的跨界融合能力。它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巧妙地将心理学、管理学乃至哲学层面的精髓融汇一炉,构建了一个统一的问题解决哲学体系。很多其他书籍往往只专注于某一个工具包,读完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这本书就像一个万能钥匙箱,里面装着不同场景下都能派上用场的精密工具。我个人特别赞赏作者在引入这些方法论时,对它们背后的历史脉络和适用边界的清晰界定。这种严谨性保证了读者不会盲目地将一个方法用在错误的情境中,从而避免了“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窘境。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我在处理复杂、多因素交织的问题时,信心倍增。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接受了一场高强度的思维训练营。我发现它提供的并非是一些空泛的理论说辞,而是真正能够落地执行的“招式”。每一次试图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小困境,我都会不自觉地去对标书中的某个模型进行套用,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直接。比如,当面对一个看似无解的僵局时,书中提到的某些分析步骤,强迫我跳出情绪化的反应,转而用一种更具结构性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这对于习惯性拖延或陷入思维定势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会我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提问的方式和拆解问题的路径。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模式重塑,远比记住几个术语来得有价值。读完一个章节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笔记本上做大量的复盘和练习,这说明它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工具介绍很全面

评分

物流服务很满意。

评分

台版书纸质非常好,内容还在阅读中,整体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工具介绍很全面

评分

物流服务很满意。

评分

台版书纸质非常好,内容还在阅读中,整体不错。

评分

物流服务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