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积分 第二版》
书号:978730908815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作者:杨爱珍 等
定价:45元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数学教材:微积分(第2版)》共分8章: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数学教材:微积分(第2版)》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微积分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了微积分的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每章均附有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的参考答案。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数学教材:微积分(第2版)》可作为高等经济管理类院校的数学基础课程教材,同时也适合财经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函授大学、夜大学使用,也可作为财经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di一章 函数与极限
§1.1 函数
一、实数
二、函数的概念
三、函数的几种特性
四、初等函数
五、常见的经济函数
§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
一、数列的极限
二、函数的极限
三、函数极限的主要性质
§1.3 极限的运算
一、极限的运算法则
..........
作为一个自学者,我最看重教材的“自洽性”和“可靠性”。这本书的可靠性毋庸置疑,毕竟是名校出版社出品,理论深度是有保障的。但是,它在“自洽性”上做得不够“友好”。某些章节之间的衔接处理得略显生硬,读者需要自己去“补齐”中间的逻辑跳跃。举个例子,从定积分到不定积分的联系阐述得不够流畅,它倾向于先建立定积分的严谨定义,然后再回过头来引入不定积分作为求解的“工具”,这种倒置的讲解顺序,虽然在理论上站得住脚,但对于初学者建立对“积分”这个概念的整体认识,似乎没有起到最好的引导作用。我更喜欢那种先给出直观理解,再逐步走向严谨定义的教材结构。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严谨的参考资料,而不是一本能激发学习热情、全程陪伴的良师益友。
评分我花了周末的时间试着啃了其中的几章,坦率地说,阅读过程就像是和一位非常严谨但略显刻板的教授对话。作者的讲解逻辑是无可挑剔的,每一步推导都非常扎实,绝对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但是,这种严谨性也带来了阅读上的巨大障碍——缺乏“引导性”。比如在讲解微分中值定理时,它直接给出了完整的证明,却很少用直观的图形或者生活中的例子来打底,让你先建立一个“为什么需要这个定理”的直觉。对于我这种需要多维度理解才能吸收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过于“单向性”了。我不得不频繁地去查阅网上的教学视频和博客,去寻找那些更形象化的解释,然后才能反过来理解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公式到底在说什么。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带着走”的书,而不是一本“摆在那”供你查阅参考的工具书。如果学习曲线设计得更平滑一些,多设置一些“思考题”而非单纯的“计算题”,体验感会好上太多。
评分这本号称是“正版微积分第二版”的书,拿到手感觉就有点不对劲。首先是装帧设计,说实话,相当的朴实,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过时了。封面上那一堆密密麻麻的字,什么“高等数学大学教材教程入门”,还有“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标志,感觉像是在复印几十年前的老教材。翻开内页,那种纸张的质感,也不是现在主流出版社常用的那种光滑、略带米黄色的纸张,而是比较粗糙的那种,阅读体验直接打了折扣。我本来是冲着名校出版社的名头来的,希望能看到一些新颖的、与时俱进的讲解方式,结果打开第一章,讲的还是那些最基础的极限和导数概念,习题的设置也显得有些陈旧,很多例子都是那种脱离实际的纯理论推导,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恐怕很难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直观的理解。感觉这更像是一本为特定专业(可能偏向理论性很强的工科或者数学系)准备的“老古董”,而非面向广大工科或理科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许还行,但要真正领悟微积分的精妙,这本书的“诚意”和“新意”都不太够。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部分,给我的感觉是“量大管饱,但质量参差不齐”。大量的计算题堆砌在一起,初衷可能是想通过机械重复来巩固运算能力,但这恰恰忽略了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强调的“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多题目是典型的“代数搬运工”练习,解完一个,下一个几乎就是换个数字重复一遍。真正有启发性、能让你思考微积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的综合题相对较少。我尤其关注了后面的应用题部分,发现它们往往过于程式化,仿佛是为了证明某个公式而强行构造出来的场景,而不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导出的模型。一个好的微积分教材,应该能够展示微积分是如何解决物理、工程、经济学中的复杂问题的,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更像是一本纯粹的计算手册,而非通识教育的引导读物。
评分说实话,看到“第二版”这个字样,我心里还是抱有一丝期待的,以为在经过一次修订后,内容会更贴合现代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在排版和符号规范上会有所改进。然而,现实是令人失望的。排版上,字体的间距和行距处理得比较拥挤,尤其是公式和文字混排的地方,视觉上非常吃力。更让我困扰的是一些基础概念的表述方式,虽然没有错误,但似乎沿用了几十年前的某些特定教材的习惯用法,这在如今的国内主流微积分教材中已经不太常见了。例如,对某个特定函数的定义方式,就和我在别处看到的标准定义略有出入,这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建立统一知识体系的新手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每次遇到这种细节上的出入,我都得停下来花时间确认,到底是我的理解有偏差,还是这本书的表达方式比较“小众”。这种不一致性,极大地消耗了学习的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