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學前教育概述(2) *一節學前教育及其發展(2) 第二節中外學前教育思想(7) 第三節學前教育的原則(15) 牛刀小試(21) 第二章幼兒園教育概述(25) *一節幼兒園教育的任務(25) 第二節幼兒園教育的目標(25) 第三節幼兒園教育的特點(27) 牛刀小試(28) 第三章幼兒全麵發展教育(31) *一節幼兒全麵發展教育概述(31) 第二節幼兒體育(31) 第三節幼兒智育(34) 第四節幼兒德育(35) 第五節幼兒美育(40) 牛刀小試(41) 第四章幼兒教育中的兒童與教師(45) *一節幼兒教育中的兒童(45) 第二節幼兒教育中的教師(47) 第三節幼兒與教師(53) 牛刀小試(56) 第五章幼兒園課程(59) *一節幼兒園課程概述(59) 第二節幼兒園課程目標(63) 第三節幼兒園課程的內容(68) 第四節幼兒園課程的實施(73) 第五節幼兒園課程的評價(80) 第六節中外著名的幼兒園課程方案及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84) 牛刀小試(88) 第六章幼兒園一日生活(92) *一節幼兒園一日生活組織(92) 第二節幼兒園一日生活安排(95) 第三節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教育意義(96) 牛刀小試(97) 第七章幼兒遊戲(98) *一節幼兒遊戲概述(98) 第二節幼兒遊戲的條件創設(105) 第三節幼兒遊戲的支持與指導(108) 第四節幼兒各類遊戲活動的指導(113) 牛刀小試(118) 第八章幼兒園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122) *一節幼兒園主題活動(122) 第二節幼兒園區域活動(124) 牛刀小試(125) 第九章幼兒園環境的創設(127) *一節幼兒園環境概述(127) 第二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和意義(128) 第三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方法及總體策略(130) 第四節幼兒園活動區域環境創設(135) 第五節教師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作用(138) 牛刀小試(138) 第十章學前教育機構與傢庭、社區的閤作(143) *一節學前教育機構與傢庭的閤作(143) 第二節學前教育機構與社區的閤作(149) 牛刀小試(151) 第十一章幼小銜接(154) *一節幼小銜接概述(154) 第二節幼小銜接的實施(155) 牛刀小試(158) *一章學前心理學研究對象、內容及方法(162) *一節學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162) 第二節學前心理學的研究方法(162) 牛刀小試(164) 第二章學前兒童心理發展(166) *一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概述(166) 第二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趨勢及年齡特徵(169) 第三節兒童心理發展理論(176) 牛刀小試(182) 第三章學前兒童動作和言語發展(187) | *一節學前兒童動作發展(187) 第二節學前兒童言語發展(188) 牛刀小試(198) 第四章學前兒童認知的發展(200) *一節學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200) 第二節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209) 第三節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219) 第四節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227) 第五節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233) 牛刀小試(244) 第五章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251) *一節情緒情感概述(251) 第二節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規律(252) 第三節嬰幼兒的依戀(258) 牛刀小試(261) 第六章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266) *一節個性概述(266) 第二節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特點(268) 牛刀小試(277) 第七章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281) *一節社會性發展概述(281) 第二節學前兒童親子關係的發展(282) 第三節學前兒童同伴關係的發展(284) 第四節學前兒童性彆角色的發展(288) 第五節學前兒童社會性行為的發展(291) 牛刀小試(295) *一章幼兒教育心理學概述(300) *一節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與任務(300) 第二節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曆程(301) 第三節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研究方法(303) 牛刀小試(304) 第二章幼兒個彆差異與適宜性教學(306) *一節幼兒個彆差異概述(306) 第二節針對個彆差異的適宜性教學(309) 牛刀小試(311) 第三章幼兒學習理論(314) *一節幼兒學習概述(314) 第二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316)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320)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323)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325) 牛刀小試(326) 第四章幼兒學習心理(330) *一節0~3歲嬰兒學習的基本方式(330) 第二節3~6歲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與特點(332) 第三節幼兒學習動機(336) 第四節幼兒學習遷移(341) 第五節幼兒創造性(345) 第六節幼兒的問題解決(347) 牛刀小試(349) 第五章幼兒學習的評價(353) *一節幼兒學習評價概述(353) 第二節幼兒學習評價的目標與方法(355) 牛刀小試(357) 第六章幼兒及教師心理健康(360) *一節心理健康標準(360) 第二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361) 第三節幼兒教師心理(366) 牛刀小試(368) *一章教師職業道德(370) *一節教師職業道德概述(370)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規範(371)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373) 牛刀小試(374)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378) 牛刀小試(463) 全國教師招聘筆試課程體係(469) 全國教師招聘麵試課程體係(470)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471) |
《中公版·2018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幼兒園》是中公教育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通過研究各省教師招聘考試公告、考試要求及考試大綱編寫,構架起以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及教育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的知識體係,是一本專門針對教師招聘考試的專用復習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zui基本、zui重要的考點齣發,深入淺齣地嚮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對知識點有足夠透徹的印象和理解。購買本書還將享有中公移動自習室的服務,在綫題庫、視頻直播、考友圈答疑解惑,幫助考生高效備考。
《中公版·2018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幼兒園》我們在深入把握考生備考需求、梳理各地考情的基礎上,編寫瞭本套圖書。本書共包括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及法律法規五大部分內容。在圖書內容的編寫上,我們既追求知識點講解的清晰透徹,又有精彩的真題、習題講解,使考生學練結閤。希望能夠幫助大傢從整體上認識幼兒教師招聘考試的特點,在zui大程度上掌握考點,提升學習效率,zui終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
說實話,這套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非常勤奮但缺乏係統整理能力的高年級學姐趕工齣來的心得筆記,知識點是有的,但邏輯跳躍感極強。尤其是在《教育理論基礎》那冊,內容編排的跳躍性讓我這個學瞭多年相關專業的人都感到吃力。它似乎是按照考試大綱的順序硬塞知識點的,而不是按照學科的內在邏輯來組織的。舉個例子,講到“教師專業發展”時,它突然插入瞭一段關於“教育公平性”的論述,兩者之間的關聯性需要讀者自己去建立,如果中間沒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很容易在閱讀時迷失方嚮,搞不清現在到底在啃哪個章節的硬骨頭。我花瞭大量時間去“重建”它的知識體係,用便利貼和不同顔色的筆在書頁上畫各種連接綫,試圖讓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條項鏈。真題的排版也極其不友好,很多試題的選項之間留白過大,而題目本身卻擠在一起,看起來非常纍眼,復習的時候需要不斷地在題目和選項之間來迴切換視綫,效率大打摺扣。如果隻是想拿它來快速過一遍知識點,可能勉強可用,但如果想深入理解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係,這本書的“引導性”嚴重不足,更像是一份需要被二次加工的半成品。
評分這四本書裏,最讓我感到“安慰”的或許是印刷質量瞭。至少在紙張的觸感和字體的清晰度上,它保持瞭中公一貫的工業水準——沒有什麼花裏鬍哨的彩色插圖,全部是標準的黑白印刷,但這保證瞭長時間閱讀下眼睛的疲勞度相對可控。不過,這種“務實”的態度也體現在內容的敷衍上。例如,關於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部分,它僅僅是羅列瞭幾個關鍵年齡段的行為特徵,比如“三歲孩子愛問為什麼”,“五歲孩子開始有團體意識”之類的錶述,但對於如何通過觀察和記錄來判斷一個孩子的發展是否符閤常模,缺乏具體的工具和方法介紹。我需要知道的是,作為一名未來的幼兒園老師,我應該使用什麼量錶,如何進行非正式觀察,以及如何撰寫有效的觀察報告。這些實操層麵的內容,在教材中幾乎是空白。而曆年真題的“附錄”部分,我特彆留意瞭近三年的題目,發現新增的考點大多集中在“遊戲化教學”和“傢園共育”的創新實踐上,但這些前沿熱點在教材本體中隻占瞭寥寥數頁,明顯是“舊瓶裝新酒”,用老舊的理論框架去應對新興的考試趨勢,這種錯配感讓人非常不安,感覺自己學的知識已經滯後於考試改革的步伐瞭。
評分如果說準備考試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那麼使用這套資料就像是開著一輛保養得還行但油箱提示不準的舊車。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真題試捲”部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它聲稱是“全套”,但其中有一份試捲的裝訂明顯與其他三份不同,而且裏麵的塗卡紙看起來像是單獨打印齣來然後夾進去的,很不正式。更要命的是,我發現其中一套真題的題目順序,與我在網上找到的某個省份的官方迴憶版本存在細微的齣入,大概有三五道題的錶述略有不同。這讓我非常懷疑這套資料的“時效性”和“權威性”。我們都知道,教師招聘考試的命題老師有其固定的偏好和齣題風格,如果真題樣本本身就存在瑕疵或誤導,那麼基於它來做的所有練習和總結都可能偏離靶心。我花瞭半天時間去核對,結果發現自己被一堆不確定的信息睏擾,反而浪費瞭寶貴的時間去做無謂的修正工作。對一個追求效率的考生來說,這種對資料可靠性的持續質疑,是比內容本身更令人沮喪的體驗。
評分這本號稱“全套四本”的備考資料,實在讓人又愛又恨。我原本是衝著它名字裏“中公”兩個字去的,畢竟在外麵的培訓機構裏,這個牌子算是數一數二的。然而,拿到手拆開包裝,那股淡淡的油墨味兒混雜著紙張特有的乾燥氣息,預示著一場硬仗。首先說說那個“教材”部分,學前教育的內容還算紮實,像是把教育部頒發的最新綱要和幾個核心理論傢的觀點進行瞭羅列和梳理,條理清晰,適閤新手快速建立知識框架。但問題在於,深度上總覺得差點火候,很多概念的深入剖析和近年的研究熱點隻是點到為止,像是給瞭一個框架,裏麵需要自己去填充血肉。比如講到濛特梭利教育法時,它給齣瞭五個基本原則,但對於如何在實際的幼兒園環境中巧妙地運用這些原則來應對突發狀況,就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我期望看到更多鮮活的案例分析,而不是教科書式的語言堆砌。更令人抓狂的是,曆年真題的收錄,雖然數量上似乎挺全,但解析部分簡直是災難。很多選擇題的正確答案隻有一個,但它給齣的解析卻能列齣好幾個“可能對的”的選項,最後纔勉強指嚮標準答案,讓人看瞭直犯嘀咕,難道齣題人自己都模棱兩可嗎?這種解析的質量,無疑會誤導我們對知識點的準確把握,尤其是在那些細微差彆決定成敗的題目上,真是讓人捏一把汗。
評分總的來說,這套書的定位似乎是“基礎知識的快速檢索器”,而非“深度學習的導航儀”。它非常適閤那些已經對學前教育領域有一定瞭解,隻是需要一個快速串聯考點的考生。但對於我這樣的“零基礎跨行者”來說,它提供的幫助是有限的。它的語言風格過於書麵化,充斥著大量需要背誦的定義和條例,缺乏現代教育理念中推崇的“以人為本”、“探究式學習”的生動體現。例如,在講解“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原則時,它隻是堆砌瞭“豐富性、安全性、適宜性”等關鍵詞,卻完全沒有提供如何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點快速調整區域材料的實操流程圖或思維導圖。我花瞭很長時間去思考如何將這些抽象的詞語具象化,最後不得不求助於其他更為側重實踐操作的在綫課程和論壇資料來補充。這份“教材+真題”的組閤,與其說是“全套”,不如說是“骨架加瞭幾張舊的皮”,缺乏構建一個完整、堅固的應試體係所必需的“肌肉”和“神經係統”。它能幫你找到考試的範圍,但能不能讓你在考場上遊刃有餘,那就得看你自己的造化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