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五百年來 酈波2017年重磅新作
定價:68.00元
作者:酈波 著
齣版社:上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208146792
字數:248000
頁碼:360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五百年來無數風雲人物為之癡迷。本書之所以稱作陽明心學的入門佳作,是因為酈波教授通過苦難輝煌的一生,展現心學的強大力量,揭示心學的精華——“心外無物”,成就事業,格局始於立誌;“知行閤一”,思想要轉化為行動,實乾興邦;“緻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本書值得當代中國人用心閱讀,以心學智慧告彆心浮氣躁,實現人生價值。當每個人都能奮起,中華民族的復興指日可待。
內容提要
  本書結閤兩韆年來中華文明發展史,生動講述瞭立功、立德、立言的傳奇人生,講述瞭在韆磨萬擊的人生睏厄中創建心學的曆程,係統梳理瞭知行閤一大智慧,並展開瞭卓有見地的闡發。
目錄
章 完人之問與心學之問
傳奇開始的地方
完人之問
心學之問
第二章 父親那座山
叛逆少年
習慣瞭傑齣的父親
碰撞和較量
第三章 理學那道坎
失蹤的新郎
竹林中的感悟
另闢蹊徑
第四章 宦官那個坑
初涉官場
劉瑾亂政
隻身鬥八虎
第五章 生死那道關
詔獄裏的蛻變
韆裏逃亡
赴任龍場
第六章 龍場悟道
觀悟生死
岩中花樹公案
心外無物
第七章 心學的價值擔當
心學不是禪悟之學
拿起而非放下
犀利而非圓融
第八章 的知行閤一
席書拜師
徐愛的問題
知行如何閤一
第九章 事上練
工作即修行
洞悉全局的智慧
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第十章 緻良知
事上見良知
為政以開導人心為本
人人皆是聖人
第十一章 愛是講學
栽培灌溉之功
硃陸之辯
心學南遷
第十二章 心學也是心理學
臨危受命
聲威退敵
無間道
第十三章 破山中賊易
心學的精髓
文人治軍的智慧
捨近求遠見奇功
第十四章 破心中賊難
破賊與長治久安
政績觀
檄文勝情書
第十五章 鞦風掃落葉
分而治之
除惡務盡
百戰自知非舊學
第十六章 三個“七零後”
兩位纔子的交集
寜王的野心
三人好做事
第十七章 兩個餘姚人
的周鏇
孫燧的死磕
硃宸濠的疏忽
第十八章 心智的較量
心理戰
賭徒與守財奴
鄱陽湖大捷
第十九章 艱難時世
命運與抉擇
體製之賊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十章 心學歸於緻良知
大禮議事件
此心安處是吾鄉
意外的收獲
第二十一章 天泉證道四句教
第三次悟道
四句徹上徹下語
光不止在燭上
第二十二章 戰或不戰屈人之兵
不戰屈人兵
來之不易的和平
意外之戰
第二十三章 此心光明
聽從內心的聲音
漫漫歸途
曆史的迴響
作者介紹
  酈波,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嚮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文化嘉賓,“百傢講壇”欄目主講人,已主講《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救時宰相”於謙》、《清官海瑞》、《評說曾國藩傢訓》、《五百年來》等係列。
序言
初翻這書,我原以為會讀到一些佶屈聱牙的哲學論述,畢竟涉及的對象是那樣一位思想巨人。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平實而又富有張力,仿佛一位經驗老到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卻句句珠璣。他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概念,卻總能用極富畫麵感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實例來闡釋,使得那些宏大的命題變得觸手可及。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時所展現齣的細膩情感和批判性思維,既有對時代局限性的深刻理解,又不乏對個體精神力量的贊頌。這種平衡感非常難得,讓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讀罷一些章節,我常常會放下書本,陷入沉思,思考自己平日裏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執念,是否也該在這份“良知”的叩問下,進行一次徹底的自我審視。
評分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敬意的讀者,我深知有些思想體係的闡釋往往容易陷入僵化。然而,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當代性”。作者仿佛是一位齣色的翻譯傢,成功地將幾百年前的智慧,用二十一世紀人們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情境重新翻譯和演繹。那些關於“心外無物”的探討,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它不是在鼓吹復古,而是激發我們去思考,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中,什麼纔是真正永恒不變的價值內核。閱讀過程是充滿挑戰的,它要求你投入全部心神去跟隨作者的邏輯鏈條,但這種投入感是極其值得的,因為它帶來的不是片刻的消遣,而是一種深植於內心的、能夠指導未來行動的強大精神資源。
評分這本被譽為“重磅新作”的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讓人心頭一震,那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和思想的穿透力,著實讓人好奇。我拿起它的時候,最先被吸引的是作者的筆觸,那種深沉而又充滿洞察力的敘事方式,仿佛帶著你穿越時空,親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它不像許多曆史讀物那樣隻是羅列枯燥的史實,而是將那些被塵封的智慧與當下的睏境巧妙地聯係起來。讀著讀著,我發現自己不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被捲入瞭一場關於心性、關於實踐、關於如何在紛繁世界中安頓自我的深刻對話之中。那種感覺,就像是迷霧散去,忽然間看到瞭遠方燈塔的光芒,讓人肅然起敬,也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深挖下去,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些看似遙遠的思想,打磨成能夠照亮現實的利器。這本書的價值,絕非僅僅停留在對某個曆史人物的簡單梳理,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觀察世界和認識自我的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值得稱贊,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這很符閤其內容的深度。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構建敘事結構上的匠心獨運。他沒有采用完全綫性的敘事,而是通過幾個核心的概念和關鍵事件作為錨點,不斷地在曆史的迴聲與當下的反思之間進行穿梭與對話。這種跳躍式的結構,反而更符閤我們現代人接收信息的習慣,既保證瞭曆史的完整性,又避免瞭沉悶拖遝。每一次的章節過渡,都像是一次新的啓發,總能將你從前一個問題的糾纏中解脫齣來,引嚮更深層次的思考。對我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份“思維工具箱”,它提供的不隻是答案,而是更高明的提問方式,教會我們在麵對復雜的人生選擇時,如何迴歸本心,找到那個堅固的基石。
評分說實話,如今市麵上的傳記或學術解讀汗牛充棟,很多讀起來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重復。但這本書的問世,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它不是在重復彆人已經說過的話,而是在進行一次嚴肅而大膽的“再發現”。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人物生平軌跡時,那種對文獻的考據之嚴謹,以及對內在精神脈絡的梳理之清晰。它沒有一味地神化主人公,反而將一個有血有肉、在現實的泥濘中掙紮、探索的哲人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那些關於“知行閤一”的實踐過程,那些在睏頓中堅持的信念,被作者層層剝開,展現齣驚人的生命力。讀完後,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長跑”,雖然過程需要集中精力,但抵達終點時,收獲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充盈和踏實感,這是其他浮光掠影的作品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